標籤:

懸墜釣法在野釣環境中的應用

如今,越來越多的釣魚人開始把懸墜釣法(俗稱:台釣)應用到野釣環境中,下面,我介紹一下我對野戰台釣的一些想法和心得,請各位高手指正.

  一,選漂:浮漂的調和釣一直是爭議最大,理論最多,誰也說服不了誰的一個話題.什麼調低釣低靈,調高釣低鈍,,有的說調高釣低靈,又是上遲鈍,下遲鈍等等理論,搞的初入此道的釣友不知所云.不知道聽哪個大師的好.有的大師甚至玩起了高科技運用起了什麼流體力學之類的理論.我不敢說這些理論有那些地方不對.但隨著實踐的檢驗,也達成了一些共識,那就是懸墜釣的基本原理就是二力平衡.只要這種平衡一打破,就意味著魚情.(這平衡包括在浮漂下降中的加速,停頓等),維持這種平衡的紐帶是浮漂和墜只間的釣線,也就是我們長說的水線.這段水線要是彎曲,那就很難談平衡這一話題.第二個共識是,浮漂越小越靈敏,越大越遲鈍.所以很多釣友為了追求靈敏,在野釣中選用很小的浮漂.我們知道,現在市場上多數的高檔浮漂是為了競技比賽而設計的.一般的比賽池在2米左右.基本能把浮漂到鉛墜這段水線綳直.但我們在野釣時,特別在水庫,2米以內的水深是很難釣到魚的,就是有也是些個體較小的鯽魚等,大多數魚在3到5米這段水深.這就涉及到了如何提高浮漂靈敏度的話題.也就是說,要想提高浮漂的靈敏度,起碼的要使浮漂能夠把從漂腳到鉛墜的這段水線綳直.在綳直水線的前提下,浮漂的體積越小,就越靈敏.出的動作就越大,所以在到達釣場,測好水深的情況下選用一隻浮力合適的浮漂就成為當天釣獲多少的關鍵.野釣由於都是生口魚,除了在極端的天氣和環境下,魚的吃口還是比較大的,由於浮漂體積的和浮力的不統一很難定出一個幾米水深建議用多大鉛重的值.所以一般情況下,在大水面,水深的區域釣魚,選一隻相對浮力大一點的浮漂,不失為一種明知之舉.

  二,釣線的選擇:實踐證明,線越細,對靈敏度的提高越大.在魚吃口不是很好的情況下,適當的降低線組的號,絕對有利於靈敏度的提高.但這裡僅僅是對主線而然.很多釣友,在主線不換的情況下,碰到魚口不好的時候,為了圖省勁,只換腦線,並在很多的時候取得了立桿見影的效果.不知道釣友們觀察過沒有,在更換了細腦線後,浮漂的頓感沒有了,只是黑漂和上升兩種語言.可能有的釣有說,少來這一套,釣上魚來就是硬道理.我很贊同.但我們都知道,浮漂的漂象可粗略的可分為口動漂和體動漂象兩個類型.而且口動漂和體動漂的釣獲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更換細一點的腦線只是改變了魚的適口性,降低了魚的警覺.但從靈敏度來說,細腦線是對靈敏度的損失.腦線越細,對靈敏度的損失就越大.因為腦線越粗,對水的兜力越大,也就是說對水的阻力越大,繼而在第一時間將信號傳導到主線,並通過浮漂體現出來.看到這裡,有的釣友說腦線粗了更好,是在胡扯蛋.我開始也感到很矛盾.這就需要有一個最小值和最大值.那就是在不影響魚的吃口的情況下,腦線越粗越靈敏,主線越細越有利於提高靈敏度.

  由於受釣混養腦線20公分左右這一固定模式的限定,很多釣友在野釣特別是水深魚稀的大水面也套用這一固定模式.感覺釣的也很不錯,我們知道,懸墜釣法在線組入水在鉛墜到位後,腦線由於餌重跟不上鉛墜的下降,會有一個二次下擺的過程.這一過程很多釣友和大師對此稱為黃金下降.也是拿魚最多的時候.這是由於魚的習性所決定的,我們所釣的大多數魚都是底棲攝食,多數情況下是在離水底50公分左右遊盪.適當延長腦線,雖然會降低整體的靈敏度,但,同時也加大了誘魚間區,再一方面,在整個釣組種,腦線也是最薄弱的環節.腦線越長,抗拉強度就越大.也就是說腦線越長,誘魚間區越大,越利於聚窩,只有魚來了,才能談靈敏.否則就是隔著萎菱親嘴.線組越細拉力越小.斷線率就越高.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辦法.但小的竅門還是有的,那就是盡量不要打滿桿,很多釣友為了打桿準確,,在拋桿時有意拋成一條直線.以至於發現信號桿還沒抬起來,線就切了.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和魚瞬間形成拔河狀態.釣桿的彈性沒發揮出來.這和軟桿能配更細的線是一個道理.再一方面,拋滿桿有可能造成水線不直(餌,墜越輕,水線傾斜的越厲害),影響浮漂的釣目降低了靈敏度.

  三,餌料的選擇:在很多釣魚比賽結束後,由於受商業性的利益驅動,很多大師在談經驗時,大肆鼓吹,所代表的某廠家餌料神奇和巨大無比的誘魚性.同時為了展示自己高人一等的水平,最少將三五種,甚至十幾種餌進行搭配.再高深的還要加小葯.搞的想學這一技藝的我等大眾,是一頭霧水.商家也隔三差五的推出所謂的經典配方,某某絕殺之類的組合.我的很多夥計也是到了水邊就開始按自己想像的配方,多種餌料進行組合,如不這樣,好象就釣不上魚來.我不否定這種組合的好壞,在某些情況下,多種組合是有效的.但就從野釣和我們沒有受過特除訓練的人來說,多種組合還是少用為好.就是用也不建議十幾種的摻何.這就象我們喝的冬瓜湯,稍微加點蝦米,能提鮮,但要蝦米加多了,估計那味道是不會好到那裡去的,再一方面,魚類攝食象我們想的那樣挑剔的話,我們現在看到的有可能是化石.但春腥,夏淡,秋香,冬濃還是要遵守的.這是由魚的生理需要決定的.所以在野釣中,盡量使用穀物類餌料是釣獲大魚的關鍵.有的釣友喜歡一到水邊就先撲通,撲通的打下一個大窩,然後掛餌開釣.打大窩聚魚是不爭的事實,但前提是要打持久戰,象我們多數釣友很少有條件能長時間的駐釣,最多一天和半天.自認為打下大窩誘魚快(這有一定道理),魚進窩就奔釣餌,不吃窩料,我認為是不對的.魚的嗅覺是很靈敏的,稍微打點窩如其說是誘魚,但更重要的是留魚,讓進窩的魚有東西吃,但還不夠吃,自然就吃你的釣餌了.所以打窩的度宜適當.正常情況下施釣前打一小團窩料,以後隨著拋桿的次數抖落的餌料足以留住進窩的魚,畢竟野釣中很少有那麼厚的魚爭著進窩吃食的.上魚快,可掛大餌有意識的補幾下窩就可以了.

  釣魚作為一個系統性很強的工程,不是說精細了那一個環節就可以釣好魚,而且偶然性很大.我常常私下想,為什麼那麼多人迷戀釣魚,這和做人是一樣的,每那就是有所的,必有所失.統籌兼顧,才是成功完美的人生,人生亦然,釣魚亦然.由於本人的文化水平和對釣技的理解有限,羅羅嗦嗦詞不達意,如有不對的地方就當是為了博眾兄弟一笑.有誤導釣友的地方,也懇請提出不同的意見和拍磚

推薦閱讀:

天罡環境風水學
Windows下搭建NodeJS綠色版開發環境
公司風水如何能得好環境
丁書林: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教師應具備的教學設計能力
環境真的能改變一個人

TAG: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