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防治慢性腰痛四問

 防治慢性腰痛四問

  一問:慢性腰痛患者怎樣做腰背肌鍛煉?

  慢性腰痛的原因很多,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急慢性腰扭傷、腰肌勞損等。前三者嚴重時往往需要手術治療,而腰肌慢性勞損或急性腰肌損傷後引起的腰痛患者常有軀幹肌力的減弱。疼痛與肌力減弱可互為因果,使下腰痛遷延難愈。因此,進行腰背肌訓練是治療及預防慢性腰痛的重要方法之一。對腰椎手術後卧床休息的患者來說,適當進行一些腰背肌鍛練,對防止腰背肌萎縮,提高手術療效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對於腰痛患者,不論是手術或非手術,也不論是手術前或手術後,適當做些腰背肌鍛煉對增強肌力、穩定脊柱、緩解腰痛可以說是有益而無害。

  

  二問:腰痛患者可以做按摩治療嗎?

  按摩是古今中外治療下腰痛最常用的手法治療方法。在中國,按摩又稱推拿。其手法豐富,有擦、摩、揉、推等手法,對不同深度的組織起不同強度的局部作用;而按、點、拿等手法作用於經絡穴位,起遠距離治療作用;另有搓、抖、拍打等手法起放鬆肌肉作用;又有搖、扳等手法起被動運動及整復作用。對各種下腰痛的不同階段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按照中醫理論,疼痛是由於氣血壅滯,經絡不通,即所謂「不通則痛」。而按摩可起到行氣活血、疏通經絡,達到「通則不痛」。具體說,按摩可起到以下作用:

  1.放鬆肌肉緩解因各種刺激引起的肌肉痙攣。

  2.移痛止痛按摩時在適當部位施加強刺激,可引起明顯的酸、脹、麻感覺,可使原有的疼痛緩解。

  3.提高痛閾在疼痛點進行點壓、彈撥等局部強刺激手法,疼痛可能加劇,再反覆數次可使疼痛減輕,可能是提高了痛覺中樞興奮閾的結果。

  4.整骨複位使用屈、伸、扭、扳等被動手法可使紊亂的腰椎小關節或嵌頓的滑膜複位,或使膨隆的椎間盤複位,消除軟組織卡壓,從而緩解疼痛。

  按摩的禁忌證:懷孕婦女及年老多病者,如患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和肝、腎功能疾病者禁用。

  

  三問:腰痛患者可以採用哪些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是指利用自然界或人工製造的各種物理因素作用於人體的療法,通常簡稱理療。理療在下腰痛的治療中應用廣泛,方法也很多,其作用是通過提高局部組織溫度、改善血液循環及組織代謝、加速損傷修復,有助於消炎、退腫、解痙,直接或間接地達到緩解、消除疼痛的目的。常用的物理治療有光療法、電療法、超聲波療法、熱傳導療法。在下腰痛患者中,比較常用的物理治療是中頻電療法特別是調製中頻電療法、短波透熱、超短波療法、超聲波療法等,具體需根據患者各自病情及物理治療師的建議選擇。

  

  四問:有哪些保健措施可以防止下腰痛?

  預防下腰痛有以下措施:

  1.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保持正確的坐、立姿勢,維持正常的腰椎生理前凸,避免彎腰拱背,因為後者使脊柱應力增加及分布不均,易引起應力性損傷。為此,坐椅不宜太高或太低,靠背應支於腰部,工作台高低應適當。

  2.從事需要長時間維持單一體位或重複一種單調的工作時,應注意定時改變姿勢體位和動作方式,或作簡短的運動。

  3.攜帶重物時,應使重物盡量貼近軀幹,以減少其作用於軀幹的重力矩及與之抗衡的腰背肌力矩,從而降低腰背肌緊張度及脊柱負荷。有腰痛病史者應避免彎腰提物,應以屈膝下蹲動作代之。

  4.避免在腰椎側彎或扭轉時突然用力,必須在這些姿勢體位下用力時應有保護腰椎的思想準備,可以使腰背肌先作必要的收縮,以對脊柱施加「預應力」,增加其負荷能力。

  5.在做劇烈運動之前應先做熱身運動,預防由於突然的劇烈運動而產生急性腰扭傷。


推薦閱讀:

下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的自我康復練習
為什麼會腰痛?
與女人腰痛說再見
腰痛奇穴———痞根穴
懷孕後腰痛的深度解析(詳文收藏)

TAG:腰痛 | 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