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共閱讀 提升表達能力
06-29
師生共閱讀 提升表達能力——三年級生本語文課改計劃重慶市九龍坡區辰光九年制學校劉利亞一、問題的提出三年級是中段的開始,是由低段向高段的過渡。我們常說這是一道「坎」,如何能讓學生順利地越過這道「坎」,這是我們三年級教師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從語文課程的定位上我們可以看出,課程標準把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為語文課程的本質特徵,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教育必須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促使學生積累一定量的語言材料,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是決定語文學科教學成敗的關鍵,也是學生能夠順暢地進行人際交往的關鍵。因此,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二、研究現狀與價值(一)學生方面步入三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已經達到2000多個,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經過一二年級 的「讀」和「說」訓練,大部分學生已經發生了「質」的轉變。他們經過大量的閱讀積累,大量的閱讀說話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他們敢於在公共場合當眾表達自己的看法、想法,敢於質疑。全年級有五分之一表達能力較好的孩子,能用比較通順流利的語言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表達較有條理,用詞比較規範,有的還能運用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由於學生在思維、認識、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家庭環境的影響不一,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也有五分之一的學生,由於父母疲於生計,生活圈狹窄,鍛煉機會較少,自信心不足,讀書看報的習慣沒有養成,因此表達不連貫,意思不完整,條理不清楚等。(二)老師方面教師對於學生樂於表達的自信心鼓勵、保護得較好。我們注意了積累,但沒有找到讀寫的結合點,學生只是機械地抄寫一些詞語,優美的句子,不能有效的運用在口頭與書面表達上。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將閱讀——積累——表達分割開了。在課堂上教師只注重了學習內容的學習,對閱讀方法的學習不夠重視。三、課標學段要求分析從課標年段目標要求來看,有的是在低年級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如,低年級要求「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中年級的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低年級提出「結合上下文,了解詞句的意思」,中年級在此基礎上提出「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及「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的要求。作為中年級的起始階段,有些目標是從本冊開始起步的。如,閱讀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開始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習作方面,從本冊「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像」。口語交際方面,「講述故事努力做到具體生動,用語言打動他人;講述見聞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學中,要注意不同目標的的要求,注意全體學生實現的程度差異。四、現階段我們的課改思路針對這些現狀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依據課標要求,我們三年級的幾位老師確立:積極調動孩子閱讀的興趣,師生共閱讀,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們堅持生本教育的理念,把學生作為最重要的資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以閱讀和寫作為教學重點。以閱讀為中心,加大閱讀量,增強感悟,帶動寫作、說話。在教學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從整體入手,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們打算以數量求質量,從粗到細,使學生在大量的讀和大量的寫中獲得感悟,增加語言實踐,取得提高語文知識水平的寬厚基礎。五、具體措施(一)重視閱讀教學閱讀的原則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愛好和閱讀方向,老師和家長應該以寬容的態度看待每個學生的閱讀選擇,但是必要的指導還是需要的,比如閱讀量、閱讀範圍要有所要求。到三年級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應不少於半個小時,每周的閱讀量不少於3萬字,閱讀方式以默讀為主,但課文和一些優美的文章要提倡朗讀和背誦。本年級共有的閱讀資源:1.期刊雜誌《少年先鋒報》、《學語文》。2.書籍《歇後語大全》、《英雄人物故事》、《昆蟲記》、《少兒百科知識》。師生同讀以上讀物,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交流閱讀感受。嘗試利用《笨狼的故事》進行整本書的創意閱讀教學,開展《聊書課》。除此之外,每學一篇課文,要求學生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老師還要補充一定量的精美文章,以拓寬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積累,提高閱讀能力。閱讀的目標1.把課文當作範文,以讀引讀,以研帶寫,擴寬閱讀。對課文有選擇的精讀,培養學生體會文字之美,培養審美能力。2.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閱讀量和閱讀範圍。閱讀應精讀和略讀相結合。3.逐步引導學生體會文字之美,體會文章的布局和結構,從而在自己的寫作中有意識地模仿和創造。4.使每個孩子都愛讀書、有書讀,就是能夠找到他喜歡的書讀。(二)重視寫作教學寫作原則重視培養習作興趣,使學生樂於表達。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繫。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讀多寫,培養動筆習慣。充分發揮習作講評的激勵和指導作用,儘可能為學生創造展示的平台和機會。改革作文評改方法:採取自評、互評、小組評等評價活動。大力提倡周記、隨筆、日記等作文形式。寫作目標1.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2.善於觀察生活,勤于思考,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人、事、景、物,激發他們大膽想像,展開聯想甚至幻想。3.能用自己的語言把一件事說清楚,句子連貫,條理清楚。在此基礎上,提醒學生用詞恰當、準確,善用成語和名言名句。4.能寫300字的短文。(三)重視字的教學識字仍然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要堅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完成識字的任務。識字要求與低年級有所區別,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查字典、詞典,自學生字,具有識字能力。在完成課文識字的同時,要鼓勵、引導學生在課外識字,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加強學生寫鋼筆字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欣賞和模仿書法作品。(四)重視加強詞句段的訓練詞、句訓練要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主要任務有兩個方面:理解和積累。詞句訓練是我們生本班的薄弱環節。本學年我們會加強學生的詞句訓練,理解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學的重要目標。詞句訓練的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教學。本學年,學生要初步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1.利用工具書。2.聯繫上下文。3.聯繫生活實際。4.聯想和想像。學生還要運用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二要鼓勵學生摘抄好詞好句,加強語言的積累。本年級學生人手一個積累本,學生在讀完課外書後,每天摘抄五個好詞、一個好句、一句歇後語,並背給爸爸媽媽聽。老師引導學生歸類積累,如學完《放風箏》,引導學生積累描寫心情的詞語。學完《秋天的雨》,要求學生積累關於秋天的好詞佳句。每周老師組織學生交流評比一次。段的理解要求是:弄懂自然段的意思,初步理解段與段之間的關係,初步把握重點段在表達中的作用(總起、總結、中心、過渡)。如《富饒的西沙群島》:我發現課文是圍繞一句話來寫的。(五)從自己做起,做個愛讀書的人讀書和寫作是一對密不可分的「姐妹花」。老師平時若愛讀書,就能更好地將自身的感動、讀書經驗傳達給學生,學生便能從教師身上汲取一種力量,那就是作為寫作者首先應具備的一種力量——感悟生活、體驗情感的能力。六、預期效果1.通過閱讀影響學生,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有積極向上的態度。2.閱讀量加大後,讓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層次、口語表達、文字表達都不同程度地再上一個新台階,爭取最大限度達到「三年級能讀會寫」的效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20條超有哲理的經典語錄:與能力相比,熱情和思維方式要重要得多。
※灰燼之靈:國共對日作戰行動及組織與軍事能力評述(二)太原會戰
※面相上看駕馭下屬能力
※目標管理能力
※你的能力就是你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