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安全感怎麼辦?丨長大以後的安全感來自於哪裡
【 蘑菇心理 第277天 】
「別人給的安全感,並不是真的安全。」
很多人經常說,總感覺自己沒有安全感,那麼到底什麼是安全感呢?
簡單來說,安全感就是一種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在生活中,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表現的積極、樂觀、願意去嘗試一些從未做過的事情、願意與人交往、即使在不是很熟悉的人面前也可以從容的表達自己,就是因為我們在心理上有足夠的安全感。
相反,假如我們對一件事或一段關係內心充滿了不安,就會變的焦慮,在行為和表現上也會變的謹慎和遲疑。
也就是說安全感的有無,決定了我們的身心是舒展還是蜷縮。
依戀理論認為,我們心理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取決於我們的心理結構中是否有一個安全基地。人們都有依附的需要,這個可以依附的對象必須是可以信任的並且能夠提供給我們支持和保護的重要他人。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這個安全基地更多地是由父母或其他養育者來承擔的。也就是說,如果父母照顧的足夠好,那麼這個外在的安全基地就會內化為孩子心中的安全基地,孩子長大後就有了內在的安全感。相反,如果原生家庭存在很大問題的話,孩子心中內化的安全基地就是不牢固的,孩子長大後要麼會迴避親密關係,要麼會對關係充滿了焦慮和矛盾。
以上是心理學對安全感來源或者形成的解釋和理解。但是,安全感的形成和演變是一個伴隨我們一生的持續的過程,因此,如果說在幼年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和家庭對我們的安全感的塑造有著很大的作用,那麼,當我們成年獨立生活以後,我們的安全感又被什麼影響,或者說與哪些因素有關呢?這就是今天,實用菌想和大家探討的問題。
我們與自己的關係
「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
成年就意味著,我們要擔負起自己人生的責任,要自己為自己負責。因此,對於成年人來說,我們有沒有安全感,最重要的並不在於他人,而在於自己,在於我們看待人與事的方式。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歸因方式,也就是對一個結果產生原因的評價方式,對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面對同樣的一個挫折,有的人會被擊垮,而有的人反而變的更加強大的原因。
按照歸因方式的不同,可以把人們分成內控型和外控型兩種類型。
內控型的人會認為我的成就和幸福主要取決於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取決於自己做了什麼,因此,「我是我自己生活的主宰」。他們相信行為的原因在個人內部,而不是被外在人或事所決定。
同樣在安全感的問題上,他們也認為無論對一件事也好,對一段關係也好,能不能感到安全,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做了什麼,而不是外在發生了什麼。
相反,外控型的人認為個人的成就和幸福主要取決於外在,有沒有遇見一個好的人,或者有沒有趕上一段好的機遇等等,這些是決定性的。他們認為自己不能左右或控制自己行為的結果。
同樣在安全感的問題上,他們也更容易受到外在的人或事的影響,不容易擁有持續和穩定的安全感。在人際關係上遇到問題時,他們更容易通過逃避的方式來處理,而不是積極主動的去修復和解決問題。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是無能為力的。
所以,要想擁有真正的安全感,最重要的並不是很多人以為的,找一個能給自己安全感的人(當然,客觀的說這也很重要),而是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提升自我的認知,建立更健康和積極的歸因方式。
我們與重要他人的關係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堅信有個人永遠在我們的背後愛著我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心靈沒有歸屬,或者轉身之後沒有什麼期待。」
重要他人是指在個體社會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具體人物。他既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我們有交往,並對我們有重要影響的人,比如我們的父母、伴侶、朋友、同事等等;也可以是與我們的生活有一定距離甚至遙不可及,但是對我們有重要影響的人,比如我們常說的偶像,仰慕的人等等。
我們常說,與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很重要,就是因為通過與重要他人頻繁的人際互動,或者心靈上的互動,通過一次次具體事件中來自他人的反饋和評價,我們對周圍人與事的看法和信念會得到強化或者削弱。
如果圍繞我們身邊的更多是那些積極的、包容的的人,在我們遇到問題或者挫折的時候,能夠提供足夠的情感支持,那麼我們的安全感會更高一些,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會更積極一些。
相反,假如我們身邊更多的是一些消極的,冷漠的或者習慣指責別人的人,那麼受他們的影響,我們對他人的信任感也會更低一些,更不容易相信他人。
因此,選擇與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對我們的生活質量和人生態度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在選擇結交什麼樣的朋友時非常慎重的原因。
總的來說,對成年人來說,在安全感的問題上我們會具有更多的主動性。我們既可以通過提升自我是認知,讓自己變的更積極和包容,也可以通過主動的選擇與什麼樣的人交往,來營造一種對自己的發展更有利的人際環境。
因此,當你覺得自己總是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其實不必問責於他人或命運,只需轉向自己即可。長大以後的安全感,是需要自己憑本事去掙的。
↑↑↑喜歡就點它哦
以下是推廣時間,對溝通心理學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繼續瀏覽
家庭,事業,愛情,社交,我們每天都要和很多人打交道,要在各種場合各種目的各種身份下說無數話。我們明明也看了那麼多的書,學了那麼多溝通技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怎麼都用不出來。一到要說話的時候,還是該咋樣咋樣。
真奇了怪了。
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因為你只看書,卻不思考。只思考,卻沒想明白。
溝通中最重要的並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讓對方感受到了什麼;
重要的也不是聽TA說了什麼,而是要搞明白TA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不了解溝通背後的心理學原理,不建立屬於自己的溝通心理模式,再好的技巧也只是別人的。
所以如何理解溝通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擁有屬於自己的技巧?
實用心理學為大家精心準備了這堂課!
▼
6堂溝通心理直播課
深入溝通背後的心理機制
建立屬於你自己的溝通心理模式
擺脫溝通障礙,就從現在開始!
推薦閱讀:
※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覺得沒有安全感,應該怎麼做?
※戀愛中,如何給予對方安全感?如何提高自身安全感?
※男朋友跟我這麼說是不是不夠在乎我?
※十二星座女的安全感係數
※怎麼樣才能從感情上獲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