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夜間哭鬧父母要不要管?

嬰兒夜間哭鬧父母要不要管? ●「哭聲免疫」備受爭議,有專家擔心哭鬧影響嬰兒發育。 ●兒科專家建議,父母不要對嬰兒的生理性哭鬧過度遷就。  醫學指導/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主任余韶衛  寶寶夜裡反覆醒來哭鬧,父母該怎麼辦?很多父母晚上經常要去抱寶寶,安撫、餵奶,沒法好好睡覺,搞得自己精疲力竭。一種盛行一時的育兒方法就是讓寶寶哭,不要去管,讓他們逐漸學會獨立,就是所謂的「哭聲免疫」,這讓父母能睡個好覺。但是,這種行為方式引起了學術界的激烈爭論,有一些心理學家擔心嬰兒哭鬧得不到安撫,會影響大腦發育,不利於養成良好的性格,但另一些專家並不認同。兒科醫生則提醒,有些嬰兒哭鬧是生病的表現,要及時就診。  反對意見:嬰兒哭鬧不管會影響發育  美國聖母大學心理學教授達西亞·納瓦玆博士認為,「哭聲免疫」會讓孩子難受,會造成傷害。她表示,嬰兒通過身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就哭鬧,直到需要得到滿足才罷休,這跟大人口渴要喝水是一個道理。強行讓寶寶「獨立」,反而會讓他們變得依賴——人類學的研究發現,過著採集狩獵生活的人群會照顧嬰幼兒的各種需要,讓孩子產生自信,變得獨立。家長在寶寶不適、哭鬧之前就及時做出反應,照顧孩子的需要,才會讓他們日後更獨立。  一些研究發現,父母照顧行為可影響嬰兒的一些基因的表達。嬰兒在父母的懷抱中可以獲得成長,反之身體就會產生異常。因此,納瓦玆建議父母要對嬰兒哭鬧及時做出反應,安撫嬰兒還能培養嬰兒自我安撫的能力。親子之間是共生的關係,互動會讓彼此更加健康、快樂。「哭聲免疫」正好相反,嬰兒受驚的時候,如果任由他們獨自哭鬧,會造成精神緊張,令大腦神經網路受到破壞,造成發育受阻。例如,精神緊張令體內氫化可的松分泌增加,會影響大腦海馬體的發育,而海馬體主要負責記憶和學習。精神緊張還可通過迷走神經影響身體的多個系統,例如腸激惹綜合征。從長期看來,「哭聲免疫」會損害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會讓他們不聰明、不健康,變得焦慮、不合作、冷漠——他們拒絕成長,拒絕感受,拒絕信任這個世界。  保留意見:行為干預研究未發現傷害  美國佛蒙特大學兒童精神病學家戴維·雷圖博士介紹說,「哭聲免疫」之類控制嬰兒哭鬧的行為干預方法通常在幾天內就見效,但有的長期追蹤研究未發現干預有明顯的效果。有的研究則未發現這些干預方式會造成發育問題,對孩子的睡眠、行為、依戀關係以及父母的健康等方面也未發現傷害,認為可以推薦用於短期睡眠的問題。總的來說,只要實施得當,時機合適,是不會造成損害的,但干預如果無效的話也不建議堅持下去。退一萬步說,即使干預給寶寶造成不適,雷圖認為關愛孩子的父母也能補償回來。  醫生提醒:要注意嬰兒哭鬧是不是有病  父母要分清嬰兒的哭鬧是病理性的還是生理性的。有的嬰兒哭鬧不止,是因為肚子痛、皮膚瘙癢、感冒發燒等,不會說話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對於這些病理性的哭鬧,父母應該帶嬰兒到醫院就診。  很多嬰兒哭鬧其實是生理性的,因人而異,有的父母很緊張,有的媽媽甚至因此出現產後抑鬱。這些父母對嬰兒過度關懷,一哭鬧就抱,容易造成嬰兒依賴的性格,以後自主能力、自覺性可能會不好,注意力、毅力都可能會受影響。生理性的哭鬧不建議過度遷就,嬰兒一哭就馬上抱,可能對情緒性格發育不利,更不要把嬰兒抱起來搖晃,以免影響大腦功能。他建議跟嬰兒聊天,撫摸其頭部和腳底,分散注意力就不鬧了。  很多嬰兒夜間哭鬧是為了喝奶。嬰兒肚子餓了要按需哺乳,不能不管,建議小嬰兒晚上喂2~3頓,大嬰兒盡量只喂1頓,以後可以不喂,以免影響睡眠。這樣做相對比較合理,但也存在爭議。如果一哭鬧就用餵奶來安撫,以後容易導致任性、依賴、情緒偏激。  在孩子兩三歲之前,父母和孩子宜在同一個房間睡覺,可以在同一張床睡,也可以讓孩子獨自睡嬰兒床。超過兩三歲則宜分房睡,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睡覺時房間不要太亮,開大光管可影響睡眠,保留一盞昏黃小燈便可。
推薦閱讀:

女子睡覺被吵殺死兩歲兒子 安慰丈夫「以後再生一個」|哭鬧|家長
注意區分寶寶生理性哭鬧和病理性哭鬧
不要在孩子哭鬧時講道理|孩子哭鬧|講道理|溝通
孩子哭鬧不想上學,眾多過來人這個總結真夠貼切!
食積哭鬧不睡覺,媽媽一招孩子分分鐘打呼嚕!

TAG:父母 | 嬰兒 | 哭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