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畫 | 清(二)
清 高翔 揚州即景圖之一
冊頁
紙本設色
縱23.8厘米橫25.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高翔(1688—1753),字鳳岡,號西唐,又作犀堂、西堂等,揚州人。擅山水、花卉,間作佛像人物。篆刻與汪士慎、丁 敬齊名。又與高鳳翰、潘西鳳、沈鳳並稱「四鳳」。
此圖右上題詩點出畫面主題:「乍暖輕涼正及晨,筆床茶灶總隨身。冶春漫道風流歇,剩有漁洋一輩人。」描繪了一 群老少,不負春光,在山水中品茗賦詩的閒情逸緻。
清 高翔 揚州即景圖之二
冊頁
紙本設色
縱23.8厘米橫25.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左上題詩點出畫面主題:「窗櫺不設敞空庭,翠竹青梧似列屏。掘土得泉稱第五,不知誰更補《茶經》。」表現 了揚州平山堂「天下第五泉」的景緻,感嘆陸羽《茶經》未記此泉,又有誰再來補寫呢?
清 高翔 揚州即景圖之一
冊頁
紙本設色
縱23.8厘米橫25.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高翔(1688—1753),字鳳岡,號西唐,又作犀堂、西堂等,揚州人。擅山水、花卉,間作佛像人物。篆刻與汪士慎、丁 敬齊名。又與高鳳翰、潘西鳳、沈鳳並稱「四鳳」。
此圖右上題詩點出畫面主題:「乍暖輕涼正及晨,筆床茶灶總隨身。冶春漫道風流歇,剩有漁洋一輩人。」描繪了一 群老少,不負春光,在山水中品茗賦詩的閒情逸緻。
清 高翔 揚州即景圖之二
冊頁
紙本設色
縱23.8厘米橫25.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左上題詩點出畫面主題:「窗櫺不設敞空庭,翠竹青梧似列屏。掘土得泉稱第五,不知誰更補《茶經》。」表現 了揚州平山堂「天下第五泉」的景緻,感嘆陸羽《茶經》未記此泉,又有誰再來補寫呢?
清 李鱓 壺梅圖
冊頁
花卉冊之十一
紙本墨筆
縱36.8厘米橫33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李鱓(1686—1762),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等,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舉 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從蔣廷錫、高其佩學畫,畫風工細。後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受石濤等 影響,轉而放筆寫意,大膽潑辣,揮灑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氣勢。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影響。
《壺梅圖》畫茶壺和墨梅,一把破蒲扇,來表明茶爐燒水,富有茶趣。畫面上部題款曰:「峒山秋片,茶烹惠泉。貯 砂壺中,色香乃勝。光福梅花開時,折得一枝,歸吃兩壺,尤覺眼耳口舌倶游清虛世界,非煙火人可夢見也!花溪有此稿, 李鱓少變其意。」
清 李鱓 煮茶圖
1749年
屏四條屏之一
絹本設色
縱39.7厘米橫44.8厘米
上海文物商店藏
《煮茶圖》繪三足火盆上泥壺一把,炭火正熾,上置火箸,蒲扇卧火盆旁。左下書籤名款「腹糖里善制」,將自己的 號和姓名「復堂李鱓」給以諧音寓意。
清 李鱓 消長晝圖
冊頁
雜畫十開之五
紙本墨筆
縱28.3厘米橫19.8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消長晝圖》水墨繪寫茶鼎上泥壺,茶鼎旁有蒲扇和火箸。不畫烹茶人,給人想像的空間。畫面右上款:「山中何物 消長晝,一盞清茶況味深。復堂。」鈐白文印「宗楊」。
清 李鱓 梅花圖軸
紙本墨筆
縱58.9厘米橫23.6厘米
揚州博物館藏
此畫繪向上墨梅,生機盎然。題款表明了 用梅花上的雪煮茶的主題:「疏籬矮屋傍溪沙, 橋外梅開一樹花。滲入雪中分不出,掃來煮就 小春茶。此是仙人萼綠花,好看都在未開花。怪 來領悟憑誰得,夢醒空庭自煮茶」。
清 黃慎 採茶圖軸
紙本設色
黃慎(1687—1770尚在),字恭懋,一字恭壽,號癭 瓢子,又號東海布衣,福建寧化人,寓居揚州。善作山 水、花卉、人物,尤以人物畫成就最為突出。精草書,其 枯勁用筆用於繪畫之中,意筆放縱,風格豪放。工詩,著
有《蚊湖詩抄》。
《採茶圖》繪寫高山聳峭,流水淙淙,石橋旁,古松 下,二老二少採茶歇息。此圖款與下二圖上的詩款相同。
清 黃慎 採茶翁圖
1762年
冊頁
紙本設色
縱27.5厘米橫35.5厘米
香港藝術館藏
《採茶翁圖》左上方自題:「採茶深入鹿麋群,自 剪荷衣積綠雲。寄我峰頭三十六,消煩多謝武夷君。」後 鈐「黃慎」朱方印、「癭瓢」白方印。畫中一老者席地而 坐,右手持羽扇,左手著地,身後置長桿、竹籃,籃中盛 滿茶葉。老者為深山隱士,皓髮長髯,面部略顯疲憊。草 草數筆而具超然之趣,其摯友曾感嘆黃慎的寫意人物: 「畫到精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
清 黃慎 採茶圖
冊頁
雜畫八開之四
縱24.2厘米橫33.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採茶圖》繪寫方岩下歇一採茶翁。
黃慎為福建人,這三幅皆畫武夷山採茶。
清 黃慎 採茶圖軸
紙本設色
縱91厘米橫35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採茶圖》畫老翁提籃採茶而歸,形象生動,意 態超俗。勾線筆法遒勁奔放,頓挫跌宕如鐵畫銀鉤, 人物面部略染赭石,衣白描,頭巾染墨,色分明暗。 左上落款七言詩一首:「紅塵飛不到山家,自采峰頭 玉女茶。歸去何不攜詩袖,曉風吹亂碧桃花。慎。」 玉女、詩袖、曉風、桃花,老翁採茶的悠然情趣油然 而生。
清 華喦 山水圖
冊頁
十二開之三
絹本設色
縱30.5厘米橫22.5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華喦(1682—1756),字德嵩,更字秋岳,號新羅山人、布衣生、離垢居士等,福建上杭人,1704年定居杭州。工人物、 山水、花鳥、草蟲,脫去時習,力追古法。善書,能詩,時稱「三絕」,為清代繪畫大家、揚州畫派代表人物之一。
此圖畫三間房舍,依山臨水,幽木環抱,筆墨清勁,具南宗意韻。左上題元好問詩,點出了房舍內主人的情致:「詩 腸搜苦怯茶甌,信手拈書卻枕頭。檐溜滴殘山院靜,碧花紅穗媚涼秋。」鈐白文「頑生」。元代開始,文人畫講究詩、書、 畫、印熔於一爐,互相生髮,成為中國畫的一大特色。此圖畫清秋山院,屋檐滴雨,有「山靜似太古」之感,主人品茶吟 詩,一賞秋艷,畫中之意,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
清 華喦 金屋春深圖
1735年
軸
紙本設色
縱119厘米橫57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金屋春深圖》,透過窗的簾櫳,畫一美人坐茶几上品茗。茶能清神,有消膩去脂的美容功效。畫面上部款:「金屋 春深晚起遲,雲鬟慵整亂如絲。內廚幾日無宣喚,不向君王索荔枝。乙卯夏日寫於簾屋,新羅山人華喦。」鈐朱文長印「小 園」、朱文圓印「布衣生」和白文印「華喦」、「解弢館」。從題詩可知,此圖所畫乃楊貴妃,表現的是楊貴妃曉妝晚起的 情景。雖然所畫之人為唐人,但其衣著乃清人服飾,畫風亦為典型的清代式樣。
清 華喦 芍藥圖軸
紙本設色
縱136厘米橫55.8厘米
無錫博物院藏
《芍藥圖》,白芍藥的情態,深得惲南田神髓,清雅脫俗,媚而不妖,具「有情芍藥含春淚」的美人之思,可比佳茗。 左上款:「濕風吹雨過蕉林,軟葯香翻綠砌深。新試夾衫亭上坐,竹爐茶韻佐清吟。新羅山人華喦詩畫。」此圖雖畫花 卉,烹茶品茗卻似在畫後,「竹爐茶韻佐清吟」,春風香茗發詩興。
清 華喦 村童鬧學圖(局部)
1749年
軸
紙本設色
縱74.3厘米橫103.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村童鬧學圖》表現的是村塾里一 個夏天的中午,老塾師雖然茶不離身, 啜不停口,但還是抵擋不住困頓,伏案 睡去,頑童們乘機鬧騰的情形。有的學 生偷偷挑起老師的頭巾,脫去他的鞋 子,還為他戴花;有的則索性跑到屋外, 戴上假面具,擺開陣勢,殺得不可開交; 而幾個乖學生則不參與打鬧,安靜地坐 著看書。畫面充滿了童趣,也許正是童 心未涙的華喦的兒時回憶。
清 華喦 瞽人說書圖
1744年
立軸
紙本設色
縱133.5厘米橫60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瞽人說書圖》是一幅反映農村 文化生活的風俗畫,描繪了村民圍坐聽 書的情景。在支起的涼棚下,桌案上擺 著茶壺和茶杯,說書盲人一手搖板一 手擊鼓,品茶說書,表演生動。看客雖 寥寥無幾,但都聚精會神地聆聽著。這 幅畫用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了 18世紀 中國農村的生活情景。題款:「乾隆甲 子春三月,新羅山人寫於解弢館。」
清 華喦 梅月琴茶
紙本設色
縱49厘米橫30厘米
上海中國畫院藏
《梅月琴茶》,「數枝梅花春消息,一輪圓月起相思。卻從梅月橫三弄,細攪松風灺一燈」。透過梅月窗中的簾櫳,美 人對茶獨品,寄情於琴,悠揚的琴聲驚動寒宵。華新羅畫得如此清雅脫俗,有如出塵之境」,給人遐思無限,具有陳妙常 故事的美好意蘊。畫面左上款:「復閣逗春寒,欲寢枕衾單。奈此梅梢月,發我清琴彈。新羅山人寫於吟月樓。」
清 華喦 宋儒詩意圖軸
紙本設色
縱86.9厘米橫117.2厘米
蘇州博物館藏
《宋儒詩意圖》,描繪四儒生向壽翁祝壽的情景,體現「大壽在德」的儒家思想。庭院的柴扉剛剛打開,四儒生手持 禮品前來祝壽。堂上壽翁端坐,雙手相合,身略前趨相迎。堂前槐樹成蔭,修竹迎風,清池石階,怪石嶙峋,景觀開闊。院 內接雨煮茶的水盆覆著竹蓋,以保證用水潔凈。旁邊水壺擺放有序,體現出農村院落的親切可人。款書:「甲辰元月寫宋 儒詩意,新羅山人華喦。」
清 邊壽民 壺茶圖
1751年
冊頁
雜畫之九
紙本墨筆
縱21.5厘米橫29.5厘米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藏
邊壽民(1684—1752),初名維褀,字頤公,號葦間居士,江蘇淮安人。一生隱居,以畫蘆雁名世,以雁自喻,聲稱「一 生蹤跡與渠同」。他嗜好飲茶,喜畫茶具來寄託情懷。這些茶具畫作,既可看作清供圖,也是作者飲茶生活的真實寫照。 作品雖然參用了西畫明暗法造型,但是細微、文雅的氣質完全是中國情懷。
《壺茶圖》畫茶壺和茶葉罐。畫面上部題有蘇軾《汲江煎茶》詩:「古人稱茶為晚香侯,蘇長公有詩可誦:活水仍須 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清。大瓢貯月歸香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去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傾三盞,卧 聽山城長短更。壽民。」
清 邊壽民 茶與墨
冊頁
蔬果器物雜畫之一
紙本墨筆
故宮博物院藏
《茶與墨》畫紫砂壺、茶葉罐和墨錠。上部題款:「東坡云:司馬溫公嘗與余言:茶與墨二者正相反,茶欲白,墨欲 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余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堅,是其操同也。譬如賢人君子,黔晳美惡 之不同,其德操一也。公嘆以為然。庚戌初夏,龍眠馬相如來自閩中,遺我武夷佳茗一小瓶;石城張仲子贈古墨二笏。品 倶上上。因為寫圖,並書東坡清語一則,二物昔賢所珍,雅惠弗可忘也。壽民時客邗上。」
清 邊壽民 壺盞圖
1751年
冊頁
雜畫之八
紙本墨筆
縱17厘米橫21厘米
重慶市博物館藏
《壺盞圖》畫茶壺和蓋碗茶。畫面右部款:「石鼎煮名泉,一縷迴廊煙細。最愛嫩香輕碧,是頭綱風味。素瓷淺盞紫 泥壺,亦復當人意。聊淬詞鋒辯鍔,濯詩魂書氣。調寄好事近。葦間居士。」
清 邊壽民 茶喜
冊頁
雜畫之一
紙本墨筆
縱24.2厘米橫56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茶喜》畫竹編茶葉盒、茶壺和茶 杯。畫面左部題蘇軾《汲江煎茶》詩, 與228頁《壺茶圖》相同。
清 邊壽民 有林下風
冊頁
雜畫之五
紙本墨筆
縱24.2厘米橫56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有林下風》畫拂塵和葫蘆。題款: 「有林下風,無塵埃氣。葦間居士。」
清 邊壽民 茶喜
1733年
冊頁
雜畫之二
紙本墨筆
縱15.1厘米橫32.6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茶喜》畫紫砂茶壺和茶杯。畫面 右款:「茶喜。壽民。」
清 邊壽民 圍棋圖
冊頁
雜畫之七
紙本墨筆
故宮博物院藏
《圍棋圖》畫圍棋盒和棋盤。畫面 左上題款:「長日如年,午睡初足。素心 客來,與之對局。余不知弈,而能領弈 趣,故圖清具必及之,正如淵明之無弦 琴耳。壽民。」
清 邊壽民 茶馨圖
冊頁
雜畫之八
紙本墨筆
故宮博物院藏
《茶馨圖》畫蓋碗茶和竹編茶葉 盒。畫面左上題宋人程宣子《茶夾銘》 款:「石筋山脈,鍾異於茶。馨含雪尺, 秀啟雷車。采之擷之,收英斂華。蘇蘭 薪桂,雲液露芽。清風兩腋,玄浦盈涯。 程宣子《茶夾銘》。壽民。」
清 鄭燮 竹石圖軸
縱73.6厘米橫99厘米
《竹石圖》,從畫面上落款可知,鄭板橋畫此竹石,頗有意趣:「茅屋一間,天井一方,修竹數竿,小石一塊,便爾成 局。亦復可以烹茶,可以留客也。月中有清影,夜中有風聲,只要閑心消受耳。板橋鄭燮。」正乃石上清香竹里茶,一方天 井一茅屋;清風明月閑品茗,塵心洗盡樂逍遙。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後居揚州, 以賣字畫為生。擅詩書畫,尤善畫竹。一生愛茶、嗜茶。
清 尤蔭 東坡石銚圖
1806年
扇面
紙本設色
縱18厘米橫52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尤蔭(1732—1812),字貢父,號水村,江蘇儀徵人。 山水、花鳥、蘭竹皆入逸品。家藏蘇軾石銚一個,給自 己居所取名為「石銚山房」。
《東坡石銚圖》扇面是尤蔭七十五歲時所畫,繪寫 祖傳的東坡石銚,卻將水仙梅花插養其中,別有雅趣。
清 尤蔭 石銚圖
紙本墨筆
縱86厘米橫37厘米
《石銚圖》畫燒水的東坡提梁壺。上自題蘇東坡 《次韻周種惠石銚》詩:「銅腥鐵澀不宜泉,愛此蒼然 深且寬。蟹眼翻波湯已作,龍頭拒火柄猶寒。姜新鹽少 茶初熟,水漬雲蒸蘚未乾。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無腳 是輕安。坡公石銚舊藏予處,今貢入天府,跡往名存, 此誠千載金石之異能也,欣然寫圖,乃貽同好,水村學 人。」下鈐「尤蔭私印」白文印。石銚圖右下角鈐「石銚 山房」朱文印。畫面左邊有吳昌碩1918年題款:聞水村 有石銚,今見其形,固如是耶。戊午六月書。」
清 董誥 山水圖並書復竹茶爐記
1780年
卷
紙本墨筆
明代王紱《竹爐煮茶圖》遭毀後,董誥在乾隆庚子(1780年)仲春,奉乾隆帝之命復繪一幅。畫面有茂林修篁,茅屋 數椽,屋前茶几上置竹爐和水瓮,遠處是清麗的山水,景色幽邃,引人入勝。畫右下有畫家題詩:「都籃驚喜補成圖,寒 具重休設野夫。試茗芳辰欣似昔,聽松韻事可能無。常依榆夾教龍護,一任茶煙避鶴雛。美具漫雲難恰並,綴容塵墨愧紛吾。臣董誥恭和。」畫正中有「乾隆御覽之寶」印。
董誥(1740-1818),字雅倫,號蔗林,董邦達長子,與其父有大、小董之稱,浙江富陽人。稟承家學,山水絕倫。亦能 作花卉,筆法淳和自然。
清 丁皋 靳榮藩像(局部)卷
絹本設色
縱36厘米橫131.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柳蔭新荷前,靳榮藩手持書卷,坐於亭邊石上,神態安逸,石案上有茗盞,石案邊有僮子持扇對風爐烹茶。此 時靳榮藩任遵化知州。全景以綠水、溪柳為主題,畫靳榮藩的號綠溪之意境。畫面左下角楷書款「丹陽丁皋寫」。
靳榮藩(1726—1784),字介人,號綠溪,山西黎城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士,後長期在廣東、河南、直隸、山 西等地任職。提倡文教,持身儉素,任不怠學,著有《吳詩集覽》、《綠溪詩古文雜著》等。
丁皋(? 一1761),字鶴洲,一作鶴舟,江蘇丹陽人,居揚州。清代人物畫家,享名當世。
清 沈焯 惠麓品茶圖
紙本設色
縱101.8 厘米橫46.5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惠麓品茶圖》畫無錫惠山「天下第二泉」旁,僮子於竹爐前煮茶,三人席 ±也而坐品茗。題款:「惠麓品茶圖。撫趙松雪真本,竹賓焯。」下鈐「吳江沈焯」 白文方印、「竹賓」朱文方印。
沈焯,字竹賓,號墨壺客、墨壺生等,江蘇吳江人。以賣畫為生,往還於江 浙之間。擅山水,初宗王學浩、奚岡,後筆墨取意文徵明、唐寅,波折遒勁,峭 拔險峻,設色淡雅,兼擅花卉、人物。
清 華冠 蔣士銓像
1763年
卷
紙本設色
縱61厘米橫132.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蔣士銓像》畫蔣士銓一家老小在行船上品茗賞景,船頭有僮子蹲於風 爐前煮茶。
蔣士銓(1725—1784),字心餘,號清容,江西鉛山人。清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工詩文及南北曲,著有《忠雅堂集》、《絳雪樓 填詞》等。
清 蘇六朋 停琴聽阮圖卷
紙本設色
縱40厘米橫112厘米
廣州美術學院藏
《停琴聽阮圖》畫野外品茗賞樂,二人席地而坐,一琴一阮,互相欣賞, 彼此有覓得知音的和合之意。
蘇六朋(1798—?),字枕琴,號怎道人,別署羅浮道人、羅浮樵子、南水 村佬、南溪漁隱等,廣東順德南水人。工山水,尤擅人物,師法元人及黃慎, 時有奇致,工筆更佳。作品多以社會現實生活為題材,主要活動約在清道光、 咸豐年間。
清 金鼎 歲朝圖軸
絹本設色
中國美術學院藏
《歲朝圖》是宋代興起的一個繪 畫題材,表達新年的喜悅和祝福,具有 吉祥喜慶的寓意。此工筆畫畫有紫砂茶 壺、茶杯,茶杯中還放有蜜餞,寓意甜 甜蜜蜜;畫有柿子,寓意事事如意;畫有 寶瓶,寓意平安;畫有百合,寓意百事和 合……題款:「歲朝圖。丁未新春在萱蔭 寶擬宋人設色。金鼎。」鈐「金鼎印信長 壽」朱文印。
金鼎,道士,字丹書,住浙江海鹽三 元廟。工書畫,嘗游江西龍虎山(天師道 創始人張道陵的子孫世居於此),受法 力,持戒行。
清 周笠 人物圖
扇面
紙本設色
縱17.4厘米橫81.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扇面畫西園雅集情景。小小的扇面,以小觀大,所畫二十二人:扇左下有人風爐煮茶,細待松風水沸;扇中部松下 兩桌人或作詩,或作畫;竹中僧道趺坐,參禪悟道;米芾揮毫,石壁題字;扇右下撥阮聲聲,高山流水。人物安排得錯落 有致,姿態各異,將豐富的雅集活動生動地展現了出來。
周笠(1736—1820),字元贊,號雲岩,又號韻蘭外史,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善畫花卉、山水,學沈周。
清 德堃 讀史圖
扇面
紙本設色
縱26厘米
廣州美術學院藏
此圖繪高士伏案讀書,旁有書僮侍候茶水,人物鬚髮畢現,神情專註。衣紋用釘頭鼠尾紋,几案線條筆直流暢,設色 閑雅、清淡。畫意與題跋相映成趣。題款:「隨意讀《周易》、《國風》、《左氏傳》、《離騷》、《太史公書》、陶杜詩、韓 蘇文數篇,足以開曠心目。畫為北海居士雅屬即正,羅浮載山道人。」鈐朱文印「載山」。
德堃,清代僧人,字載山,本姓李,江西人。清嘉慶年間居羅浮寶積寺。晚歲為大佛寺主持,清苦自適,能詩,工人 物。蘇六朋曾學於其門下。
清 喻沖 春庭茶樂圖軸
紙本設色
縱133厘米橫75.4厘米
南京藝術學院藏
《春庭茶樂圖》繪在松柏下的庭院中賞秋品茗。玲瓏的太湖石假山旁,菊花盛開,兩人正烹茶。秋高氣爽的庭院中, 四位文官在五位侍女的款待下品茶賞秋。
清 朱棟 煮茶圖
1802年
軸
絹本設色
縱101厘米橫63厘米
《煮茶圖》以物言志寄情,繪風爐、瓦鐺、紫砂壺、雙盞、大棗、宣德爐,畫面自題:「瓦鼎松濤韻抑揚,自添活火自焚 香。渴時啜茗飢餐棗,甘苦為人也要嘗。壬戌初夏雨窗漫興,聽泉。」下鈐「聽泉」、「朱棟」二白文印,右下押一「白鹿洞 天」白文印。畫外的四邊有二十一人賦詩題贊來生髮畫意,如「嘉果嘗堪壽,芳茶味更長……試看調鼎者,敢謂和陰陽」, 「寫出心齋靜,添來鼻觀香」,「茗熟香溫久,閑情趁雅談。運來三時火,消得一杯酣。羊棗甘還苦,龍茶苦亦甘。要知真 實意,心靜自能泰」。朱棟(1746—?),字東臣,號聽泉,安徽休寧人,僑居吳門(今江蘇蘇州)。擅山水、人物、花冉。
清 陳鴻壽 茶熟賞秋
冊頁
花卉之七
紙本設色
縱24.2厘米橫30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陳鴻壽 煮茶百合圖
1812年
軸
紙本設色
縱129厘米橫31.2厘米
嘉興市博物館藏
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曼壽、種榆道人等,錢塘(今 浙江杭州)人。曾任溧陽知縣、江南海防同知。工詩文、書畫,善制宜興紫砂 壺,人稱其壺為「曼生壺」,篆刻為「西泠八家」之一。
陳鴻壽精於茶事,興之所至,流於筆下。《煮茶百合圖》畫茶爐上置茶 銚,炭莒中有生火用的松子和炭條,炭莒後有蒲扇,前有火箸。茶壺、茶杯列 於畫前,更配有百合,另有一松枝自茶爐後昂然向上,飲茶助壽而百事和合 的意蘊盎然其中。畫面右邊蒲扇之上題款:「白陽山人(陳淳)與白石翁(沈 周)皆得法於寫意,而變化處各有不同。茲用兩家法。嘉慶壬申冬十二月作於 桑連理館,錢塘西子湖上漁者陳鴻壽。」此軸構圖繁而不亂,有顯有隱,耐人 咀嚼;用筆輕鬆而精到,用色明潔雅緻。
《茶熟賞秋》繪紫砂斗笠壺和菊花,右上題款:「茶已熟,菊正開,賞秋 人,來不來?西子湖上漁者。」
清 張筠 說書納涼
1861年
扇面
紙本設色
縱19.1厘米橫52.5厘米
西安美術學院藏
此圖繪村民在夏天葡萄架邊的樹蔭下,聽書品茶納涼。桌上放著兩把茶壺,說書人一手搖板一手擊鼓,品茶說書,表 演生動。聽書者有啜茗的,有搖著芭蕉扇的,還有手抱嬰兒喂著奶的,有坐著的,也有站著的,姿態各異,都神情專註地聆 聽著,深深地被說書人的故事所打動。扇面生動展現了當時農村的文化生活。款識「喬崧張筠」。
清 周閑 花卉
1862年
扇面
紙本設色
上海朵雲軒藏
此扇面畫紫砂壺,配南天竹、臘梅花和菖蒲,寓意吉祥長壽。左上署款:「笙魚仁兄太守大人方家指政,同治建元 (1862年)七月,弟閑寫意。」周閑(182〇—1875),字存伯、小園,號范湖居士,浙江嘉興人。善畫花卉,得陳淳、李鱓筆 意,能詩文,尤工篆刻。
清 佚名 八旗子弟茶不離身
軸
絹本設色
茶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表現形式,成為包括滿族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的共同愛好。乾隆皇帝喜 愛品茶,有「君不可一日無茶」的感嘆。此圖繪一坐姿旗人,笑容可掬,躊躇滿志。桌上放著紫砂壺 和蓋碗杯,表明其悠閑的心態;桌上的寶劍和地上的弓箭,表明其尚武的精神;筆筒內插著摺扇和毛 筆,還有翻開的書籍,表明其崇文的志向。
清 張愷 昇平雅樂圖軸
絹本設色
縱129.7厘米橫120.1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宮廷戲曲樂隊。清代宮廷內有掌管戲曲演出的機構,初稱「南府」至道光七年(1827年)改名「昇平署」,直至 清末。每逢年節和宮廷的喜慶典禮等即奉命演出。圖中畫地毯上樂隊十人各持樂器在演奏樂曲,台前靠牆長案上除樂器、 書外,中間有提梁大茶壺和放置在內紅外黑的漆盤內的茶杯,可見演奏家品茗奏樂之趣。張愷,號樂齋,吳縣(今江蘇蘇 州)人,清乾隆、嘉慶年間供奉內廷,曾總管如意館,擅山水、花卉、翎毛。
清 筱峰繪、王素補景 吳熙載像軸
紙本設色
縱125.8厘米橫58.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庭園中吳熙載坐石上品 茗賞景,假山邊有二僮子燒水侍茶, 一僮子前來石案擺好茶,便展開書來 問字,吳熙載笑而答之。畫面筆調輕 松,設色明快,畫出了篆刻大師吳熙 載的生活態度和精神世界。畫面右上 題款:「讓之仁兄大人玉照。筱峰寫 小梅補景。」
吳熙載(1799—1870),字讓之, 號晚學居士,江蘇儀徵人。為包世臣 弟子,行、楷近其師,篆、隸宗鄧石 如。好畫設色寫意花卉,風韻絕俗, 高雅有致。
王素(1794—1877),字小梅,晚 號遜之,江蘇揚州人。幼師鮑介田, 自學華喦,也善篆刻。
清 倪璨 洗桐圖
1815年
扇面
設色紙本
揚州博物館藏
畫面表現的是元代大畫家倪瓚洗桐的故事。近景右側山石玲瓏,碧桐高聳,枝幹挺拔,兩僮子燒水烹茶,一僮子刷 洗樹榦,樹間一架木梯,一小僮站在樹杈間,二僮子立於樹下往上提遞水桶。左側山石兀立,草木蔥蘢,倪瓚坐於石上, 手捧茶盞,神態洒脫,注視著洗桐的場景。遠處湖光瀲灧,山影朦朧。整幅畫面用筆細膩,色調清雅,展現了文人雅士的 生活情致。畫上題:「洗桐圖。乙亥秋月寫為樂園三兄先生正之。邗江倪璨。」鈐「倪」白文印、「璨」朱文印。
倪璨(1774—1841),字研田,自號硯石鉭夫,江蘇揚州人。所居曰「桐花草閣」。工畫山水,理致細密,得文徵明心 印。寫人物、花鳥,無不別含古趣。
清 胡岫雲 潘世恩像(局部)卷
紙本設色
縱41.7厘米橫 112.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畫潘世恩坐書案前,書案上有茗壺,助其文思。 潘世恩(1769—1854),字芝軒,江蘇蘇州人。為官五十 余年,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 老」,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著有《恩補齋集》。《清史稿》列傳 一五〇有傳。這幅畫是他的兒子潘曾瑋(1818—1885)在光緒 六年(1880年)請胡岫雲復繪的。
清 王玉樵歷代名姬圖(局部)軸
絹本設色
縱66厘米橫46厘米
溫州博物館藏
《歷代名姬圖》(局部)繪西漢才女卓文君欽慕才子司馬相如, 與之私奔。為生計所迫在產茶勝地邛州屈尊設茶賣酒。鋪前蘭香襲 人,竹影搖曳,卓文君持蒲扇對風爐,回頭看司馬相如,司馬相如雙 手持壺回頭看卓文君,神態俊美,意趣盎然。
按照顧炎武(1613—1682)的說法,戰國時秦國取得蜀地,蜀地 飲茶之習在中原傳播開來。四川是中國茶文化的發源地。司馬相如 寫的漢代識字啟蒙讀物《凡將篇》就記有茶,陸羽選入《茶經》「七 之事」中。「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和名茶蒙 山茶並列,足證蒙山茶之至尊至貴。蒙山茶在雅安,與邛州(今邛崍 市)屬於同一片產茶區。文君當壚,賣酒也供茶,是順理成章的。
清 顧洛 松風茗熟圖
顧洛(1763—1837),字西梅,號禹門等,錢塘(今浙江杭州) 人。清嘉道時名家,擅仕女、山水,亦工花卉。
《松風茗熟圖》畫山中松林下,僮子就泉烹茶,文士持茶碗,舒 坐於地,回頭問僮子:「茗熟乎?」僮子持扇對風爐燒水,回過頭答 道:「快了。」畫面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松風水沸交織於耳,更覺幽 靜空靈。品茗於此,真乃羲皇上人也。右上款:「松風茗熟。西梅居 士。」鈐白文印「顧洛」。
清 顧洛 雨窗春夢圖
立軸
絹本設色
縱100厘米橫29厘米
南京藝術學院藏
《雨窗春夢圖》繪初春高閣深閨的簾櫳中少女情思。紅衣少女 在案前做慵懶狀,閉目不知在想什麼。案上放著一杯茶,一張紙,是 看那滿山的梨花盛開,竹風搖蕩,勾起了詩興?長軸畫面構圖奇逸, 設色妍麗,楷書款:「重門靜鎖金魚鑰,近黃昏候羅衣薄。小窗和雨 夢梨花,綠陰院冷鞦韆索。」
清 施瑞年 吳藻小影
1871年
軸
紙本墨筆
縱136.3厘米橫 25.4厘米
浙江博物館藏
《吳藻小影》繪吳藻讀書煮茶品茗,題有「新花掩映讀書 巢,鎮安排筆床茶灶」。吳藻(1799—1862),女,字蘋香,自號 玉岑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擅琴曲、詩詞、書畫。
施瑞年,上元(今江蘇南京)人,字葆生,號石叟,晚號江東 布衣。工篆隸,擅山水、人物,晚年好靜,寄居莫愁湖上以終。
清 費丹旭 蕉蔭品茗圖 冊頁
費丹旭(1801—1850),字子苕,號曉樓,晚號偶翁,又號環 渚生,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工寫照,如鏡取影,尤精補景仕 女,瀟洒自然。兼工山水、花卉,以清靈淡雅之筆出之。
《蕉蔭品茗圖》畫湖石岸邊、芭蕉林下有一女子坐石墩上 煮茶,石案上有風爐、茶銚以及紫砂壺、茶葉罐等茶具。女子 右手執扇,若有所思,似乎正等待著誰來品茗。
清 費丹旭 為楚江畫像
1848年
軸
紙本設色
縱174.5厘米橫97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為楚江畫像》畫高山流水,楚江於松下石旁擁琴而坐, 觀飛瀑,聽泉聲,僮子在旁煮茶以助幽情。右上款:「戊申峽四 月,楚江上公將軍命寫。小樓費丹旭。」
清 費丹旭 姚燮懺綺圖(局部)
1839年
卷
紙本設色
縱31厘米橫128.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姚燮懺綺圖》繪姚燮與家中諸侍姬真實的生活情景。姚 燮趺坐於蒲團上,前置樹礅茶台,茶台上放有茶壺、茶杯和香 爐,姚燮怡然微笑,似有所悟,身邊諸姬或解書囊,或鋪帛紙, 或抱琴,或捧劍,個個如天仙一般,儀態萬千。加之柳影婆娑, 桃紅綻開,明月高懸,夜色如水,構成一幅清逸出塵的畫面。此 圖名為「懺綺」,旨在刻畫「羅綺叢中悟此身」的禪學意境以及 「鬢絲禪榻心暗傷,年華似水不可恃」的感觸。畫面右上款: 「己亥秋日為梅伯仁兄屬寫。曉樓丹旭。」鈐朱文印「子苕」。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學家、畫家。字梅伯,號復庄,又號 大梅山民等,鎮海(今浙江寧波)人。道光年間舉人,治學廣涉 經史、地理、釋道、戲曲、小說。工詩畫,尤檀人物、梅花。著有 《今樂考證》、《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等。
清 費丹旭 聽秋啜茗圖
1833年
卷
絹本設色
縱43.9厘米橫101.6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圖是費丹旭為蘭秋夫人所作,經營布罝疏放有致。畫中蘭秋夫人靜坐廊內,其長子許善長在外誦書,廊外流水潺 潺,秋風來時梧桐婆娑,竹濤陣陣,啜茗聽秋,呈現當時閑適的生活情趣。作者自題:「聽秋啜茗圖。癸已秋七月曉樓丹 旭寫。」鈐「曉樓書畫」印。
清 任熊 摩詰逃禪處
1852年
冊頁
人物十二開之二
絹本設色
縱21厘米橫27厘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任熊(1823—1857),字渭長,一字湘 浦,號不舍,浙江蕭山(今屬杭州市)人。幼 時家貧,跟塾師學畫人像,後寓居蘇州、上 海,以賣畫為生。曾流浪到寧波,得遇名師 姚燮,在其大梅山館學畫,深得宋人筆法。 任熊是繪畫全才,人物、花卉、山水、翎毛、 蟲魚、走獸,無一不精。畫法宗陳洪綬,與 弟任薰、兒子任預、侄任頤合稱「海上四 任」,又與朱熊、張熊合稱「滬上三熊」。
《摩詰逃禪處》畫岩間泉邊的蕉竹 籬笆前,-人對風爐添火煮茶,岩壁下還 有打坐用的蒲席。畫面環境清幽,是修行 的絕佳處。此圖描繪了詩人、山水畫家王 維的故事。王維,字摩詰,從小受其母影 響信佛。《舊唐書·一九零》說王維「齋中 無所有,唯茶鐺、葯曰、經案、繩床而已。 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妻亡 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摒棄塵累」。畫 面左邊署款「此間疑為摩詰逃禪之所」, 鈐朱文印「渭長」。
清 任熊 煮茗圖
冊頁
絹本設色
縱27.3厘米橫32.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煮茗圖》畫泉邊松下一茅屋前,巨 石旁的石案上風爐煮茶,風爐前放著扇, 石案後露出水方、柴火筐。一文士側立, 靜聽水沸聲,又似乎在等著誰的到來,泉 邊一僮子蹲著,正用勺取水。畫法淵源陳 洪綬,但稍變為粗簡放縱,形成了晚清人 物畫的特殊風格。畫右邊題款「石欄叉手 聽瓶笙」,下鈐朱文「熊」印。
清 任薫 煮茶圖團 扇面
任薰(1835—1893),字阜長,又字舜 琴,浙江蕭山(今屬杭州市)人,任熊之弟。 善畫人物,尤精花鳥,與任熊、任頤、任預並 稱「四任」。
《煮茶圖》團扇畫一佳麗坐於芭蕉葉 上,靜聽茶鼎上提梁壺水沸聲,茶鼎前有蒲 扇,旁有水方和炭莒。
清 任薰 寒夜客來茶當酒
花鳥圖屏四幅之一
1872年
紙本設色
縱135厘米橫67.5厘米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寒夜客來茶當酒》畫書房中的景緻。 燭台上的紅燭在夜裡照亮了書房,竹架上 菊花正開,竹架下一桃枝果實正香。竹架後 書冊上夾著頁碼條,上面擱著眼鏡。紫砂茶 壺、茶杯靜靜地等著主人與客人的品啜,來 相析疑義,共賞奇文。
清 任薫 人物圖
扇面
紙本設色
縱18.5厘米橫53.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人物圖》畫一老者與美人坐而相談, 有風爐煮茶助興。此圖或是畫伶元與樊 通德閑話趙飛燕宮闈之事的故事。扇左上 款:「仁甫尊兄大人雅屬。阜長任薰寫於吳 門。」下鈐「任薰」朱文印。
清 任薰 人物
冊頁之四
絹本設色
縱28厘米橫36.8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人物》冊頁之四繪唐代玄真子張志 和命樵青竹里煎茶的故事。涓涓水岸邊,清 幽竹林下,一高士倚石而坐,側聽「松風」, 石案前一僮子持扇對風爐烹茶。
清 任伯年 為深甫寫照圖
1870年
軸
紙本設色
縱95厘米橫40厘米
上海朵雲軒藏
任伯年(1840—1896),名頤,字伯年, 以字行,浙江蕭山(今屬杭州市)人。曾從任 熊、任薰學畫,1868年後寓居上海。所畫題 材,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無不精妙,重視 寫生,勾勒、點簇、潑墨等多種技法交替使 用,酣暢淋漓,清新秀雅,是一位才華橫溢 的畫家,對近代畫壇有重要影響。
《為深甫寫照圖》畫清泉邊林下一僮 子對風爐煮茶,一人持盞坐於石上品茗。畫 面右下款:「同治庚午春三月,伯年任頤補 圖。」鈐白文印「頤印」。
清 任伯年 伯英四十歲小像圖(局部)
1868年
卷
紙本設色
縱43.2厘米橫132.2厘米
蘇州博物館藏
此圖繪主人持扇坐石上,僮子煮茶,有 鶴、假山和修篁作環境襯托,另有「茶灶閑支 處,輕煙漾竹中。一甌香沸雪,不減釣徒風」 等題跋。
清 任伯年 燈下機織
1888年
冊頁
仕女圖之一
紙本設色
縱24厘米橫38.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古代是男耕女織自給 自足的小農經濟,漢代諺語有 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婦 不織或受之寒。」圖繪家中茅 屋內,桌上亮著油燈,放著茶 壺、茶碗,織女飲茶夜織。茅 屋前面的柵欄和岩石,後面山 坡的瀟瀟竹林,平添了織布聲 聲的寂靜氣氛。任伯年輕鬆自 如的筆調,使畫面富有情趣。 款識「光緒壬子,任頤」。
清 任伯年 煮茶圖
1869年
扇面
金箋設色
縱15.5厘米橫55厘米
廣州美術學院藏
此圖畫一人持竹杖坐石上,看林下僮子烹茶。扇面右上書款:「子如仁兄大人雅屬,即請正可。同治己已夏四月,伯年任頤寫。」鈐「任頤」白文印。
清 錢慧安 烹茶洗硯圖
立軸
紙本設色
縱62.1厘米橫59.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錢慧安(1833—1911),字吉生,號清溪樵子。寶山(今屬上海市)人。幼從事丹青,擅工筆畫,以人物、仕女為專長。 間作花卉、山水,均能自出機抒,不落前人窠臼。
《烹茶洗硯圖》是錢慧安為其友文舟所作的肖像。在兩株虯曲的松樹下,有傍石而建的水榭,榭內琴桌上置有茶 具、書函、古玩,主人文舟倚欄而坐,若有所思,儀態閑雅。一小僮在水邊滌硯,數尾金魚正游向硯前;另一小僮手持蒲 扇,對風爐烹茶。人物線條尖細挺勁,轉折硬健,師法陳洪綬而不受所囿,其技法已臻純熟,設色清淡,為清末海上畫派 的風格。左上篆書自題「烹茶洗硯」,另行行書:「辛未新秋涼風漸至,爽氣宜人,適文舟尊兄大人屬布是圖,聊以報命, 即希正之。清溪樵子錢慧安並記。」下鈐「吉生」朱文圓印。
清 錢惠安 仿華喦讀書圖
1876年
軸
紙本設色
縱128厘米橫63厘米
清雅和樂的茶,能提神 醒腦,使人清明理性。此圖繪 —家教子的天倫之樂,書案有 茶,小兒站立讀書,父親坐著 捻須聆聽,母親抱子站聽,一 同關注。畫面左上題款:「願 我生兒易長大,願兒讀書萬卷 破。兒書不讀當責之,不責翻 謂父師惰。花不修枝樹正根, 焉能他日舉上座。試看絕世古 今人,不教而成有幾個?丙子 立秋後三日,仿新羅山人本, 清溪樵子錢慧安揮汗並錄原 題。」從中可知天下父母望子 成龍的殷切之心。
清 虛谷 江天琴話圖卷
紙本設色
縱27.4厘米橫8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虛谷(1823—1896),俗姓朱,名懷仁,新安(今安徽歙縣)人,世居揚州。早年參加湘軍,當過參將。三十歲時到蘇州出家為僧,不禮佛,不茹素,以賣畫為生。善畫花果、禽魚、山水,風格冷峭新奇,秀雅鮮活,無一筆滯相,匠心獨運,別 具一格,為海派四大家之一。
《江天琴話圖》繪江天浩淼,蘆草叢生,松樹參天,一小屋依樹而建。有兩人對坐江邊,一人撫琴,一人凝神聆聽。 小僮在爐前蹲坐烹茶。這種在大自然中煮茶品茗琴話是傳統常見的題材,而虛谷用凝練的筆法畫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畫面左上款:「江天琴話圖,為奉公束仁兄先生屬。」
清 虛谷 案頭清供
扇面
紙本設色
《案頭清供》扇面畫書齋清供的吉祥物:紫砂茶壺、菖蒲、枇杷和佛手,象徵著清逸、除穢、長壽和好運。畫面將這 些圓形物體疊現而出,藏露結合,造型簡練,意趣雋永。
清 虛谷 瓶菊圖
1882年
軸
紙本設色
縱126.2厘米橫57.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瓶菊」是清人常畫的題材,常題 「茶已熟,菊正開,賞秋人,來不來」。 虛谷表現這一主題畫風獨特。菊花和松 枝使瓶與壺得到呼應,扁形的提梁壺與 長形的花瓶相映成趣。畫面右邊題款: 「壬午冬月寫於瑞蓮精舍,虛谷。」下 鈐「虛谷書畫」朱文印,畫面左下角下鈐 「三十七峰草堂」朱長方印。
清 虛谷 品茶賞菊
1880年
冊頁
紙本設色
縱30.6厘米橫 43.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清 虛谷 茶熟香溫
1880年
冊頁
紙本設色
清 虛谷 花果圖之十
冊頁
紙本設色
縱60.3厘米橫48.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清 虛谷 茶熟香溫
冊頁
雜畫之二
紙本設色
縱34.4厘米橫 45.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一壺知雅。虛谷作為僧人,是一知茶愛茶之人。這四幅 冊頁,他將東坡提梁壺作為主角。也許它就是虛谷自己喝茶 的壺,畫出來以體味茶香的清美。第一幅圖配以蘭花,寓意 君子慎獨;第二幅圖配以菊花,表明人淡如菊,悠然南山; 第三幅圖配以枇杷,象徵枇杷晚翠,青春到老;第四幅圖配 以桃子,祝健康長壽。有茶禪一味之意,畫面格調清新,鮮活空靈。
清 胡錫珪 洗硯烹茶圖
1878年
卷
絹本設色
縱40.3厘米橫17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畫岸石上有一文士對鶴而坐,松林下 有僮子對竹爐煮茶,一僮子在泉邊洗硯。 題款句:「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 胡錫珪(1839—1883),初名文,字三 橋,號盤溪外史、紅茵生、紅茵館主,江 蘇蘇州人。人物師法華?,簡練柔勁。清 光緒年間,與吳江陸廉夫、安吉吳昌碩、 同里顧若波、顧西津切磋於吳門,詩畫唱 酬,堪稱一時風雅。
清 蒲華 茶熟賞秋
冊頁
紙本設色
清 蒲華 茶熟賞秋
花卉四圖屏之一
紙本設色
縱27.7厘米橫40.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蒲華(1832—1911),字作英,號胥山野史、種竹 道人,一作胥山外史,浙江嘉興人。性格磊落,淡泊名 利,山水、花鳥、書法信手塗抹,神機天成。與虛谷、 吳昌碩、任伯年合稱「清末海派四傑」。
這兩幅《茶熟賞秋》以東坡提梁壺為主角。第一 幅菊花從左生出,有玲瓏奇石橫貫其中,第二幅壺後 菊花從右橫貫向左。畫面右上款識相同:「茶已熟,菊 正開,賞秋人,來不來? 」輕鬆的筆調,自如的揮灑,明 快的色彩,顯示了他放蕩不羈的性格,酣暢恣肆的筆 墨,陶然忘機的茶境。
清 費丹旭 李紈品茗
金陵十二釵之一
1841年
故宮博物院藏
清 改琦 妙玉品茗悟禪
紅樓夢圖詠之一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 作者曹雪芹寫金陵十二釵,讚頌「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將茶 文化融入其中,一百二十回內容,有近三百處寫到茶。書中詩 詞曲賦、聯語對話精妙雋永,琴棋書畫充滿茶香。此處選四幅 插圖、一幅年畫,從中可見《紅樓夢》中的品茗點滴。
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寫尼姑妙玉接待賈 母及寶、黛等品茶,將妙玉對烹茶品茗用水、用火和茶器的講 究,寫得淋漓盡致。《李紈品茗》,畫教子有方的李紈在檐下 讀書品茗。《妙玉品茗悟禪》,以趺坐烹茶來表現人物的清逸 孤傲。《惜春品茗作畫》,丫頭對風爐烹茶,助其畫興。《寶釵 湘雲擬題品茗》,表現的是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的情節。大觀園裡結海棠詩社,寶釵與湘 雲一邊品茗,一邊商量菊花詩題怎麼出。《瀟湘館》繪寶玉和 黛玉、寶釵在瀟湘館品茗論文作詩的場景。
清 佚名 惜春品茗作畫
程偉元刊本(紅樓夢〉插圖
清 佚名 寶釵湘雲擬題品茗
荊石山民刊本《紅樓夢散套》插圖
清 福壽康寧 天津楊柳青木板套色年畫
清中葉
縱58厘米橫104厘米
此圖畫一卷頭琴幾,几上一兒童手握折枝桃子,回顧空中引來的一隻紅蝠;畫面右方一月牙形竹桌,上陳松枝寶瓶, 盂插珊瑚孔雀翎,兩個簪花婦女,或坐或立於其旁,悠閑地品茗納福。畫面是借「蝠」與「福」同音,桃子象徵「壽」,寓 意居家福壽康寧,是新年年畫的吉祥樣式。
清 琴棋書畫 貢尖 天津楊柳青木板套色年畫
道光時期
縱59厘米橫108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此圖表現「四藝」琴、棋、書、畫佐以清茗的雅集活動。四仕女或對弈,或繪寫,或抱琴,案頭有蓋碗茶,僮子獻茶。 在景物的陪襯上,用盆景、插花等形成文秀典雅的氛圍。
推薦閱讀:
※女排用一場漂亮逆轉讓中國和巴西的球迷都哭了|中國女排|郎平|巴西
※中國人的姓名,正宗的漢字姓名學。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高古和單色釉瓷器
※視界 | 為救大堡礁,澳大利亞人毒殺海星,中國網友表示:放著我來……
※??中國人專門跑去美國買「Made in China」是不是傻? 其實好處還真不少!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