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音樂療法 | 70﹪的疾病與情緒有關

去年,人民日報發表專文:70%的疾病與情緒有關!

哈佛大學有一個調研:90%的病來自我們的內在,來源於我們的情緒!

世界心理衛生組織指出: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而消化系統,皮膚和性器官是重災區。

近些年,西方醫學研究發現,情緒以一種信息形式在神經和經絡傳導,當某種情緒過大,傳導神經就會受到破壞,堵在那裡,從而形成一個記憶。

《黃帝內經》怎麼看待情緒(情志)這件事情呢?

「有喜有怒,有憂有喪,有澤有燥,此象之常也。」

——《黃帝內經》

怒喜憂思悲驚恐,七情是人之常情;但七情太過,就影響氣機,進而傷及臟腑了。

「情緒」看不見,摸不著,是一種信息,一種能量。今天和大家一起畫一下情緒地圖,幫助大家了解情緒是怎麼攻擊我們的身體的。

一旦出現情志的過激現象,首先引起的變化是什麼呢?

是「氣機」。這正是《黃帝內經·舉痛論》中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氣機」被影響的表現是什麼呢?

是「經絡」的堵塞。略知中醫的都知道,我們人體有經絡系統,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孫絡、浮絡等。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路。可以簡單理解為,經脈是幹線、大路;絡脈,是「網狀」的,是幹線別出的分支。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臟腑和體表之間,將人體各部的組織器官聯繫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腧穴,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穴位,是人體臟腑經絡輸住於體表的部位。我們在臨床中,通過科學儀器檢測發現,過激的情緒,確實會立即引起經絡的堵塞。

進一步,會影響到血液、津液的運行

大家知道,氣為血之帥,氣有生血、行血、攝血的作用,氣旺則血充,氣弱則血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臨床常見的「氣滯證」「氣滯血瘀證」,就是典型的氣機阻滯、血行不暢所表現的證候,通常有疼痛出現。

另外,氣能生津、行津、攝津,「氣行水亦行」,若氣虛,推動無力,氣機郁滯不暢,則可導致精液停滯,形成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

情志不調,如持續未得到改善,將進一步傷及臟腑

《陰陽印象大論篇》曰,「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臨床中發現,情志中,經常以「怒」為主的,對應會有肝的癥狀,如「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肝陽上亢」;經常以「怒」和「思」為主的,對應會有「肝脾不調」等癥狀;受到「驚」駭,出現「腎氣不固」、「心腎不交」;長期「思慮」,則「脾胃不和」,不思飲食,腹脹納呆;過度「悲傷」,導致肺失宣洩,臨床見意志消沉,氣短胸悶、乏力懶言。

中醫音樂療法,擅長調暢情志、氣機。《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曰:「東方生風… 酸生肝…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南方生熱…苦生心…在音為徵…在志為喜。中央生濕…甘生脾…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西方生燥…辛生肺…在音為商…在志為憂。北方生寒…咸生腎…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音樂通達天地之和,而與人之氣相接,

凡音是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之然,

感於物而動於形聲,音樂重和諧自然,

中正清雅的音樂中,可平和人體身心,

五行生剋制克平衡,天地人和防病體,

靈樞邪客輪脾應宮,其聲漫而緩和也,

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長,

心應徵其聲難以明,腎應羽其聲沉細,

人有五臟生化五氣,生出怒喜悲憂恐,

辨陰陽情志和氣血,音療上工治未病。

人體身心健康的四駕馬車,飲食、運動、情志、睡眠,筆者認為,情志排第一位。筆者曾經遇到,每日鍛煉身體之人,卻由於情志不遂,壓力山大,而經絡多處不通;也見到雖工作繁重,但情緒調整得當,從而應對自如,吃得香、睡得著,身心健康。正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陰平陽秘,精神乃至」。

祝大家身心健康!


推薦閱讀:

關於某某的近期的情緒變化
五種情緒影響五臟
如何對孩子進行情緒訓練?
重組家庭如何化解孩子抵觸情緒
那些你想幹掉的負面情緒,每個都有可愛的一面

TAG:音樂 | 情緒 | 疾病 | 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