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無慾望社會」還有多遠

2017年年末,還未聽見新年的第一聲鐘響,就先聽到了從我們鄰國日本傳來的一聲警鐘——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數據,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僅為94萬,創歷年新低,而年死亡人數達到134萬,今年一年日本人口就足足少了40萬人。日本一位管理學家發出感嘆——日本已經深深陷入了「無慾望社會」的泥淖之中。

在這個「無慾望社會」里,年輕人對周圍的一切都喪失了興趣,他們不願意結婚,更不願意生育,伴隨著生理性慾的衰退,他們的消費慾望、社交慾望也在削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了宅男宅女,僅僅依靠巴掌大小的手機維繫著基本的社交與娛樂,一日三餐、酒足飯飽之後便再無更多的夢想與追求。日本社會在老齡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不僅體現於老年人口比重的節節攀升,更表現在社會心理尤其是年輕人心理的老態畢露。

日本如此,我們自己的情況也未必樂觀。我國目前存在高達兩億的成年單身人口,國內20歲至39歲的獨居者數量已接近2000萬人。中國的人口周期相較日本大約晚了25年,也就是說,今天的日本或許便是25年後的中國。屆時,在人口基數更為龐大的中國,這一問題經過放大,或將變得更為棘手。

我們說,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是可怕的,在那裡到處都充斥著烏煙與瘴氣。然而,一個沒有慾望的社會或許更加可怕。弗洛伊德說:「人類是充滿慾望並受慾望驅使的動物。」慾望是人的需求,也是人的嚮往,人沒有了慾望也就喪失了前進的動力,進而也會使社會機器無法運轉,其結果便是無盡的蕭索與絕望。然而不幸的是,「無慾望社會」似乎已經初見端倪。

一方面,在這個強調個性的社會,個人主義甚囂塵上,原本為全社會所共識的價值觀逐漸失去了對年輕人的吸引力。社會在分化,各種不同的觀念充斥在大街小巷,然而面對著這樣紛繁複雜的社會,卻難以找到支撐自己的信仰和催發自己的動力,年輕人在困惑與迷失當中陷入到了深深的失落。而另一方面,社會的壓力卻只增不減,社會競爭愈演愈烈,就業、住房、醫療、教育,種種成本都居高不下,這些種種都成為了橫亘在通往婚姻、家庭以及美好人生道路上的大山。

在外面對著與日俱增的壓力,在內又找不到能夠自我支撐的信仰和動力。於是乎,人逐漸變得幽閉而孤僻,拘於室內,囿於自我。隨之而來的是理想與慾望都被逐漸消磨殆盡,年輕人對於愛情、婚姻、家庭乃至人生都失去了信心。看上去,這些年輕人似乎是過著極端自我、不負責任的酒肉和尚般的生活,而實際上他們又無一不是戴著精神鐐銬的苦行僧。

「無慾望社會」距離我們或許還很遠,可是既然問題已經浮現了,我們就應該正視它,做到未雨綢繆。緩解這些年輕人社會生活的壓力,並在個性與共性的平衡之間重塑支撐我們的共同價值觀念,不要讓我們的年輕人人沒老心老了。

文/王捷


推薦閱讀:

那些內心深處的記憶,你——被喚醒了嗎?
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認定標準有待修改
怎麼判定自己是直男癌?
南方周末--公民參與和社會正義
呵呵,人命還不如直播…

TAG:社會 | 慾望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