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十二獸首銅像下落之謎~~

圓明園十二獸首銅像下落之謎2016-07-02 15:37本文轉載自企鵝公眾號:古為今用

圓明園十二獸首銅像,是清乾隆時期,由歐洲傳教士義大利人郎世寧主持設計,法國人蔣友仁設計監修,清宮廷匠師製作而成的。鑄造獸首所選用的材料為當時清廷精鍊的青銅,外表色澤深沉、內蘊精光,歷經百年而不鏽蝕,堪稱一絕。當年的海晏堂正樓朝西,上下各十一間,樓門左右有疊落式噴水槽,階下為一大型噴水池,池正中是一個高約兩米的蛤蜊石雕,池兩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個石座。南岸分別為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戌狗;北岸則分別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雞、亥豬。這些青銅生肖雕像高50公分,鑄工精細,獸首上的褶皺和絨毛等細微之處,都刻畫的清晰逼真,為清代青銅器中的精品。

郎世寧原本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體女性雕塑,可乾隆皇帝覺得這違背中國的倫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設計。第二次設計,便改為中國的十二生肖,每個生肖都穿著衣服,有對襟的服裝也有斜襟的,有模有樣地坐著:兔子搖著扇子、牛手裡持拂塵、蛇在作揖、猴子手裡拿著根棍棒可能是想證明自己是孫大聖的後代、懷抱小弓箭的豬……乾隆還是不滿意,最終改為身軀為人形石雕卻穿著袍服的十二生肖獸首造型。

當時還遇到一個難題,就是沒有一個工匠懂得青銅器的製作方法。康熙時期造像尚多紅銅,而乾隆時期造像幾乎多用黃銅,銅質冶煉精緻細密,造像器壁厚實嚴謹,觸手感覺生硬幹脆,分量沉重。

後來,郎世寧和眾工匠查閱典籍,費時費力最終煅造而成,所用的銅,系專門為宮廷所煉製的合金銅,內含諸多貴重金屬,與北京故宮、頤和園陳列的銅鶴等所用銅相同,若用金屬敲擊,發聲清脆悅耳,儼如銅鈴。

皆獸首人身,頭部為銅質,身軀為石質,中空連接噴水管,每隔一個時辰,代表該時辰的生肖像,便從口中噴水;每晝夜十二個時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輪流噴水,俗稱「水力鍾」。正午時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時涌射噴泉,蔚為壯觀,堪稱計時、園林和雕塑中的奇觀。朗世寧運用從上到下的壓差,把水壓向遠近各處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出水口。大水法的大噴泉水源就來自這裡,同樣海晏堂前石魚嘴裡吐出的水、每個時辰獸頭裡吐出的水,都是從這個水塔上壓出來的。

而水塔里的水也是活水,活水來自各個水池,通過齒輪機械的提水裝置,把水汲到水塔里,齒輪不停地運轉,活水就會源源不斷。這個龐大的機械裝置就被籠罩在海晏堂後面的高大西式建築里,外觀石刻雕花,內里是一顆運轉不停的「心臟」。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各種水法建成後,這些汲水的機械設備只用了短短的三年,就改為人工提水了。發布這個命令的正是乾隆本人。與他的祖輩康熙帝更大的不同是,乾隆認為欣賞這些洋人的機械簡直是玩物喪志,但他卻從不認為欣賞人工提水形成的噴泉也是勞民傷財,的確讓人匪夷所思。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掠走了十二個青銅獸首,致使這批國寶流失于海外100多年。

2009年2月26日,兔首和鼠首以高昂的價格在法國佳士得拍賣會上被拍賣。兩件青銅獸首先後輾轉於5個歐洲人手中,他們分別是畫家、貴族、古董商、服裝設計師和巨賈。流失的國寶以這種方式露面,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譴責。在中國收藏家蔡銘超「拍而不買」後,皮諾家族從原持有人手中買下了這兩座獸首,直至向中方表示無償捐贈。

2013年6月,在海外漂泊了整整153年的兩尊獸首銅像終於回家了,被安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至目前為止,牛、虎、猴、豬4件青銅獸首已分別在2000年和2003年由愛國人士出資搶救回國,收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龍首目前在台灣,保存完好;蛇首、雞首、狗首、羊首則下落不明。
推薦閱讀:

圓明園四十景之十四:武陵春色
大觀園的原型或為圓明園
凄美圓明園——對話皇城(二)
看不盡的圓明園(1):發現廢園之美
圓明園四十景6

TAG:圓明園 | 十二獸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