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康百年養生堂康復病患的自然療法(四)

祥康百年養生堂康復病患的自然療法(四)7、呼吸道系統疾病的自然療法很多呼吸道系統慢性炎症,如氣管炎、支氣管炎、咽炎,肺炎、肺氣腫、哮喘,大都因感冒未能及時治癒發展而來。1)、感冒通常的感冒由外感(風、寒、燥、濕、熱)和內傷(內臟功能失調)引起。冬天常見感冒有風寒型和燥熱型兩類。(1)風寒型。是指通常的受寒涼侵襲所致,表現為嗓子干癢,吐白痰。宜驅風寒:用姜、蔥(最好帶須)、白菜根、紅糖熬湯喝;姜(切碎)、核桃仁、白糖混合,溫開水送服。大椎、肺俞、風門撥罐。(2)燥熱型。冬天室內外溫差極大,有時室內溫度太高,接著又到室外,溫度聚降而受涼。癥狀為流黃鼻涕(肺熱),小便發黃甚之黃紅色,大便干。表明內火旺,應先散熱火,這時千萬不能喝薑湯。可用大白梨(秋梨等其它梨也行)去核,加入川貝母粉、蜂蜜。放入碗中,置鍋內蒸7~8分鐘,連汁一起食之,每天1 個,連服數天必可見效。(3)上火下寒型。口、鼻、眼乾,咽喉或牙齦腫疼;但是,腳涼,甚至腿、肚子涼,大便不成形。這時應採用綜合治療,用姜、紅花、鹽泡腳。其中紅花化上淤,姜化下涼水,鹽引上火下行。呼吸道系統的各種漫性炎症、潰瘍的起因,也原自臟腑的陰陽失調,氣滯血瘀而引起。西醫對漫性炎症類疾病採用的抗生素、消炎片之類藥物治療均難以奏效,還會因長期、過量用藥產生毒副作用,進一步傷及內臟,引發出新的葯源性疾病。這是也西醫對漫性炎症類疾病治療的誤區。中醫曰:順則氣消,氣下火下,氣瘀形成火,火積形成炎,炎不及時消則形成潰瘍。中醫根據辯症施治的原則,通過相應的物理和葯、食等治療措施,採用內外相通自然療法,調補陰陽平衡,疏通臟腑氣血,很多臟腑的各種漫性炎症、潰瘍等都能得到緩解或康復。在祥康茶、五步曲、推肚子、泡腳作為基礎療法之外再配合傳統中醫及民間驗方、偏方,常可取得意外的療效。2)、咳嗽(1)肺結核引起的咳嗽。兩勺蜂蜜一勺醋調服,每天一次,可有效緩解咳嗽。(2)肺氣腫咳嗽痰多,喘氣困難。表明脾虛,脾虛生痰。應當清肺、化痰、健脾。大棗是健脾良品,將大棗炒糊再煮水喝尤佳;將白羅卜榨汁當作飲料喝,用以清肺化痰;按摩、磁灸、撥罐脾俞、腎俞等穴位。(3)風寒咳嗽~咳嗽並有帶氣泡的白痰。吃薑湯及核桃仁;另用花椒、艾葉煮水泡腳祛風寒。服用針對風寒咳嗽類中成藥如……(未及祥記請補充)。(4)風熱咳嗽~大白梨洗凈,內加川貝母3克蒸吃,每天一個,7天為一個療程(參見燥熱型感冒)。(5)咳嗽、喘氣困難,嗓子癢,有痰咳不出來。系脾胃不調,脾為生痰之源,肺為除痰之器。蜂蜜、香油各一勺,應多攪拌直到見不到遊離的香油為止,用60度以下開水沖服服。3)、由寒涼而引起的哮喘。小蚵蚧(動物)一對,在瓦片上烘乾後研成面,加白糖500克混合,每天早、中、晚各一小勺,溫水送服。7~15天見效,1~3個月治癒。過敏性哮喘~主要因免疫能力下降引起,通過自然療法提高免疫力,當遇到發病時,取銀杏30克煮水,加蜂蜜喝,可緩解。按摩迎香穴。4)、咽炎。祥康茶加蜂蜜沖飲(水溫不能太高,應控制在70度以下);傷濕止痛膏貼在天突穴上;吃涼伴白羅卜絲;每天食無花果5個。5)、漫性支氣管炎、哮喘,且鼻干、大便干。表明陰虛有火,雞蛋、蜂蜜沖飲(開水沖雞蛋,待涼到70度左右再加蜂蜜);蒲公英煮水喝,清熱解毒,每天三次,每次一碗。6)、小兒支氣管哮喘。香油攤雞蛋,伴蜂蜜服之。操作:雞蛋打碎,用香油煎,煎熟後,仃火,加入兩勺蜂熱拌後食用。三歲以下每天一個雞蛋;三歲以上每天二個雞蛋。一周左右即可治癒。7)、漫性鼻炎。用無祥康茶滴入鼻腔(粉沫或稠液狀噴入鼻腔);按摩迎香穴,對鼻竇炎的治療必須長期堅持才能見效。曾有位22年患者經半年多堅持治療而康復的實例。8)、過敏性鼻炎只要受涼就會打噴嚏、流鼻水。每天早晨用涼水灌鼻腔、按摩迎香穴,用無糖祥康茶滴鼻腔。9)、肺癌。在肺癌發病前1~2年必有前兆,表現為每天臨晨2~3點左右會醒來,之後就難以入睡,直到臨晨5點左右才能再次入睡,有時咳痰並帶血絲。肺癌患者只要細心回憶,都曾有此前兆。防治:經常按揉魚際穴,或針刺魚際穴,使其放血1~2滴,即可輕易化解。如果肺部或呼吸道有病患,剛開始放出的血呈深色而稠,然後血色正常鮮艷。魚際穴在肺經上,處右手大姆指與手掌的連接處,患有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咽炎等疾病者,此處常呈青紫色。按揉方法為:左手四指握住右手大姆指用左手大姆指尖按揉右手的魚際穴。然後用右手四指握住左手大姆指,用右手大姆指尖按揉左手的魚際穴。如此交換進行按揉,每天兩次,每次5~10分鐘左右,堅持2~3個月即可。


推薦閱讀:

《養生堂》中醫九種體質學說
2月13日養生堂 王新月 病從脾胃生(1)血虛
養生堂《撐起骨骼的保護傘-2》
2013 12 26北京衛視養生堂:蘇向前講腸癌的飲食(6篇)
《養生堂》2011(北京衛視)共300集【1-20】

TAG:自然 | 養生 | 病患 | 養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