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拙政翠黛。拙政園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拙政園的布局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迴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是明代園林風格的代表。

作者:余開亮

圖片來源:《蘇州園林名勝圖》 曹仁容 繪

園林禪境

「園林是畫境,是文心,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園。禪境是空凈,是不執,是很多文人的心靈歸屬。園林與禪意的融通,造就了空色不二,有無雙遣的人生。」

——余開亮

文化是具有穿透力的,高度體系化的中國古代文化更是如此。它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中國古典園林的疊山理水構石蒔花無不飄散著文化的墨香。在眾多的園林理趣之中,禪的意味更是讓人咀嚼不已。

《五燈會元》載青原惟信禪師一段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歇處,仍然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在參禪的人眼中,山水依然是山水,只是那顆觀山水的心已經是禪意一片了。

▲留園輯峰。留園是中國著名古典園林,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全園分為四個部分: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有讀書台、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197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上很多造園家正是用禪的眼光看待著周遭的園林美景,山水園林與禪學義理在他們眼中聯為化境。南朝劉宋時期山水詩集大成者謝靈運既通玄學,又諳佛理,並著有《與諸道人辯宗論》,申述竺道生「頓悟」之義。謝靈運的足跡幾乎遍及江南,江南的崇山峻岭、溪泉湖海、膏腴良疇,無不在他筆下盡相窮形。謝靈運還是個造園家,他 「移籍會稽,休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他漁弋山水言詠屬文,其山水園林詩中透著陣陣禪意:

研精靜慮,貞觀厥美。懷秋成章,含笑奏理。(《山居賦》)

白雲抱幽石,綠篠媚清漣。(《過始寧墅》)

禪室棲空觀,講宇析妙理。(《石壁立招提精舍》)

慮淡物自輕,意愜理無違。(《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法不孤生,仗境而生」。謝靈運的山水詩結構一般都由記游--寫景--興情--悟理四部分構成,這正與佛家禪數默然相契。謝靈運正是在山水園林的「賞心」中參禪入室、由凡入聖。

▲耦園荷風。耦園原名涉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倉街小新橋巷,為清順治年間保寧知府陸錦所築,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之意。耦園三面臨河,一面通街,前後設有河埠。粉牆黛瓦,映襯著小橋流水,頗有江南水鄉風韻。黃石假山氣勢雄偉,渾厚古樸,東花園,布局疏密得體,錯落有致,西花園環境幽雅寧靜,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唐代王維被世人稱為詩佛,佛學義理與自然景觀在其山水園林詩中結合得更是圓融無礙。王維晚年居住在終南山的輞川別業。輞川別業建在終南山一綠障環繞的山谷之中,且有小湖相伴。湖光山色,很是清凈幽雅。詩人曾有詩云:「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這是迎客。「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雲」,此乃送客。在這座風光如此秀麗的別業中,主人的心境又是如何的呢?由於長年的修佛歷程,王維已擺脫了在謝靈運身上滯帶的外界形跡,而使得佛意從日常的行為心態上自然流露,達到了由聖入凡的境界。他在輞川寫的詩作中,禪意與自然山水不期而遇: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竹里館》)

▲鶴園廊影。鶴園位於蘇州市韓家巷4號,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清光緒三十三年道員洪鷺汀始築,因俞樾書有「攜鶴草堂」匾而取名「鶴園」。鶴園規模不大,其布局近乎庭院。山池的安排及局部的處理,以簡潔為特徵,園景則以平坦、開朗為主,可謂「曠」、「奧」結合。

明月、松林、清泉、白雲、篁竹與那顆習慣於孤獨的詩人之心構成了一幅禪意深濃的《雪中芭蕉》。這裡,空靜成為了詩人筆下的園林特色。「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在空靜的景色背後際會的是詩人的一顆禪心。在靜寂之後獲得的是另一種透視:「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色已臻自然交融。

在謝靈運和王維那裡,士大夫對禪境的領悟是離不開山林的,這還是屬於向外做功夫。這種境界如同神秀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自中唐至宋,園林大規模進入城市,而不拘形跡悟道的觀念也日益得到士人們的共識。只要有一顆佛的機心,即使在喧囂的都市,佛意也隨處可見。這才是禪宗中非凡非聖的最高境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君住安邑里,左右車徒喧。竹葯閉深院,琴樽開小軒。誰知市南地,轉作壺中天。(白居易《酬吳七見寄》)

築室園藝於汴泗之間,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於以養生治性,行義求志,無可無不可。(蘇軾《靈璧張氏園亭記》)

正是這種「無可無不可」的不執心境而使園林與禪宗提倡的平常心是道自然契合。平淡也因此成為宋人最為推崇的園林美學法則。品茗、水墨山水畫、書法、文玩、賞金魚等園林活動無不充滿著士人的平淡情趣。「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恰於平淡處流動禪意。

▲獅林踏雪。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位於蘇州市市城東北園林路,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故名「獅子林」。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牆深宅,曲廊環抱。中部以水池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物,架橋設亭,使得全園設計布局緊湊,富有」咫尺山林之意境。

中唐至宋後的園林越來越趨於小巧,園林景觀也愈發精緻化。「壺中天地」、「芥子納須彌」已經成為了園林的基本空間原則。士人更在尺波假山的玩賞中體道悟禪:

豈無大江水?波浪連天白!未如床席前,方丈深盈尺。(白居易《官舍內新鑿小池》)

小巧功成雨蘚斑,軒車日日扣松關。峨嵋咫尺無人去,卻向僧窗看假山。(鄭谷《七祖院小山》)

「寄致味於澹泊」、「盆池雖小亦清深」。至宋,禪意與園林游賞已走入融合,也走向了世俗。文化況味與中國園林最終以淡然的姿態合為一體。

所以,游賞園林若沒有一顆淡然的文化心境是難以得其滋味的。

附:曹仁容先生其他部分作品

▲滄浪煙波。滄浪亭,建於北宋,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為文人蘇舜欽的私人花園,稱「滄浪亭」。 滄浪亭踱步滄浪亭,未進園門便見一池綠水繞於園外,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園內以山石為主景,山上古木參天,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人稱「千古滄浪水一涯,滄浪亭者,水之亭園也」。

▲網師秋色。網師園始建於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幾經滄桑變更,至公元清乾隆年間,定名為「網師園」,全園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築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全園清新有韻味,因此被認為是中國江南中小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環秀探幽。環秀山莊,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築不多。園雖小,卻極有氣勢。佔地不過半畝,而峭壁、峰巒、洞壑、澗谷、平台、磴道等山中之物,應有盡有,極富變化。置身園中恰如置身於萬山之中,可遠觀亦可近賞,無怪有「別開生面、獨步江南」之譽。 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推薦閱讀:

細品園林之十七·樓閣篇
園林植物花境設計四大要點
三省紅都故地 山水園林之城
咦,他家的庭院!
日本旅行—穿和服、逛園林、做烏冬!橫跨瀨戶內的和風體驗大搜羅

TAG: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