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經典: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艾灸屬於中醫特色的治療技術,基本原理在於中醫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理論的指導,運用辯證施治的原則,將艾絨、艾條或某些藥物(姜、附子等)放置在體表穴位或懸高,達到溫熨、燒灼,利用艾火的溫和熱力和藥效,通過經絡傳導,發揮艾灸的各種作用的一種方法。
艾灸治病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艾的熱效應的作用原理。
以熱引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虛寒之症,內氣虛也,臟腑寒也,用艾灸純陽之火引出體內正氣陽氣,逼出體內濕氣寒氣,比如古艾世家的督灸,就是助陽的灸法典型。
借熱助陽:從中醫的陰陽角度來講,最能代表陽氣的是太陽。古人發現,把乾燥的艾絨放在太陽底下烤,會起到一個助燃的作用,叫做「引天火」。古人發現艾的扶陽效果最好,所以選擇艾作為艾灸的原材料。
解表驅邪:人為什麼要生病呢?主要是人體外面的風寒暑濕燥火,中醫管它叫邪氣。這種東西不斷地由體外進入體內,我們就會生病。治病的過程剛好是反過來的:通過陽氣不斷地生髮,由里往外,把進入體內的邪氣不斷地排泄出去,就是中醫講的治療疾病的過程。
第二:艾的藥效應作用原理。
艾屬於溫經止血藥,能夠溫經止血,散寒止痛。治療虛寒性的出血(尤其是婦女崩漏下血);主治月經不調、痛經、腹部冷痛等婦科病,尤善調經,為婦科下焦虛寒或寒客胞宮之要葯;能溫運氣血,透達經絡。
第三:艾火的紅外線理療機理
艾灸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是一種十分有效並適應於機體治療的物理因子紅外線,主要為近紅外線,熱力穿透性強,可以透達10mm以上,並被機體吸收,被毛細血管傳輸到更深遠的部位;艾灸的紅外線可以促進細胞代謝,增強免疫能力。
第四:艾的止痛的作用原理。
氣血通暢消瘀散結。不通則痛,氣血瘀滯而腫,艾灸之法,破結化堅,以通為用,引毒外出。
第五:經絡穴位對灸法敏感。
有一種灸法叫熱敏灸,灸感能夠沿經絡穴位走竄。葯之不到,針之不及,必須灸之,所以艾灸的經絡穴位療法療效顯著。
艾灸的作用總結起來就是:溫經散寒、回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美容作用。現代醫學的實驗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提升局部氣血流量,升高局部溫度,緩解局部痙攣癥狀;可以提高血液中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活動率,增強人體細胞及體液免疫能力,增加人體抗感染的能力;可以增強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和胸腺細胞活力,還可增加心臟搏動量,進而強心、抗休克。
艾灸的適應症
1、寒凝血滯、經絡痹阻引起的各種病症;
2、外感風寒表證與中焦虛寒;
3、脾腎陽虛、元氣暴脫之證;
4、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證;
5、外科瘡瘍初起、乳癰初起,各種痛症,癤腫未化膿者,灸之可消瘀散結、拔毒瀉熱。對於瘡瘍潰爛久治不愈,灸之還可以促進癒合、生長肌肉;
6、氣逆上沖的疾病;
7、防病保健;
8、美容養顏。
艾灸作用的禁忌
1、面部穴位、乳頭、大血管等處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燙傷形成瘢痕;
2、關節活動部位不適宜化膿灸,以免化膿破潰,不宜癒合,甚至影響關節功能;
3、空腹、過飽、極度疲勞和對灸法恐懼者,應慎重施灸。對於體弱患者,灸治時間不宜過長,灸量不宜過大,以防暈灸。
4、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推薦閱讀:
※夏末教你三個穴,每天灸一灸,去濕熱,保脾胃,解秋乏!
※艾灸幾個月沒效果?那是因為你沒這樣做!
※艾灸治療腹痛
※人人都說艾灸好,但它有5個不好,當心用錯傷身!
※陰虛體質不適合艾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