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城市考古主要論著目錄(1998-2013)
目錄:綜論
新石器時代晚期
二里頭—殷墟時代
西周至東周時代
說明:1. 本目錄以綜合性論述(含綜論和分時段論述)和對具體城邑的論述為綱。
2. 各類內容按發表時間排序,不再區分專著、論文或田野報告(簡報、簡訊)。
3. 同一遺址的材料,有正式報告的不錄簡報,有簡報的不錄簡訊。
4. 未收錄單純墓葬、遺物等方面的論述。
5. 未收錄非正式出版物中的論述。
綜論徐良高:《夏商周三代城市聚落研究》,《遠望集——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華誕四十周年紀念文集》,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徐蘋芳:《關於中國古代城市考古的幾個問題》,《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考古學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慶柱:《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研究的幾個問題》,《考古》2000年第7期。
許宏:《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傅熹年:《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築群布局及建築設計方法研究》,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年。
楊鴻勛:《宮殿考古通論》,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賀業鉅:《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年。
李自智:《中國古代都城布局的中軸線問題》,《考古與文物》2004年第4期。
劉慶柱、李毓芳:《中國古代都城建築的思想理念探索》,《西安文物考古研究——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成立十周年紀念》,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劉慶柱:《中國古代都城遺址布局形制的考古發現所反映的社會形態變化研究》,《考古學報》2006年第3期。
劉慶柱:《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史述論》,《考古學集刊》第16集,科學出版社,2006年。
李久昌:《國家、空間與社會——古代洛陽都城空間演變研究》,三秦出版社,2007年。
葉斐、李旻:《王權、城市與國家:比較考古學視野中的中國早期城市》,《多維視域——商王朝與中國早期文明研究》,科學出版社,2009年。
何駑:《都城考古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從陶寺城址和二里頭遺址都城考古分析看中國早期城市化進程》,《三代考古》(三),科學出版社,2009年。
徐良高:《先秦城市聚落中的水與水系》,《三代考古》(三),科學出版社,2009年。
成一農:《中國古代城市選址研究方法的反思》,《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7卷1輯(2012年1月)。
許宏:《大都無城——論中國古代都城的早期形態》,《文物》2013年第10期。
新石器時代晚期論述
任式楠:《中國史前城址考察》,《考古》1998年第1期。
(澳)劉莉 陳星燦譯:《龍山時代的酋邦與聚落形態》,《華夏考古》1998年第1期。
錢耀鵬:《關於半坡遺址的環壕與哨所——半坡聚落形態考察之一》,《考古》1998年第2期。
曹兵武:《長城地帶史前石城聚落址略說》,《華夏考古》1998年第3期。
張之恆:《長江流域史前古城的初步研究》,《東南文化》1998年第2期。
趙輝:《良渚文化的若干特殊性——論一處中國史前文明衰落原因》,《良渚文化研究——紀念良渚文化發現六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科學出版社,1999年。
錢耀鵬:《關於半坡聚落及其形態演變的考察》,《考古》1999年第6期。
張學海:《城起源研究的重要突破——讀八十壋遺址發掘簡報的心得,兼談半坡遺址是城址》,《考古與文物》1999年1期。
魏堅、曹建恩:《內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時代石城址初步研究》,《文物》1999年第2期。
田廣金:《環岱海史前聚落形態研究》,《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考古學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嚴文明:《龍山時代城址的初步研究》,《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7年;《農業發生與文明起源》,科學出版社,2000年。
安·P·安德黑爾 陳淑卿譯:《中國北方地區龍山時代聚落的變遷》,《華夏考古》2000年1期。
孫周勇:《大青山麓石城聚落初步研究》,《文博》2000年第5期。
錢耀鵬:《中國史前城址與文明起源研究》,西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
趙春青:《鄭洛地區新石器時代聚落的演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江章華、王毅、張擎:《成都平原早期城址及其考古學文化初論》,《蘇秉琦與當代中國考古學》,科學出版社,2001年。
趙輝、魏峻:《中國新石器時代城址的發現與研究》,《古代文明》第1卷,文物出版社,2002年。
張弛:《長江中下游地區史前聚落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
魏峻:《內蒙古中南部史前石城的初步分析》,《古代文明》(第2卷),文物出版社,2003年。
王妙發:《中國史前城址分布與規模之研究》,《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欒豐實:《關於海岱地區史前城址的幾個問題》,《東方考古》第3集,科學出版社,2006年。
(澳)劉莉著 陳星燦等譯:《中國新石器時代:邁向早期國家之路》,文物出版社,2007年。
方燕明:《夏代前期城址的考古學觀察》,《新果集——慶祝林沄先生七十華誕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9年。
張新斌主編:《黃河流域史前聚落與城址研究》,科學出版社,2010年。
魏興濤:《中原龍山城址的年代與興廢原因探討》,《華夏考古》2010年第1期。
孫波:《山東龍山文化城址略論》,《中國聚落考古的理論與實踐(第一輯)——紀念新砦遺址發掘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0年。
裴安平:《聚落群聚形態視野下的長江中游史前城址分類研究》,《考古》2011年第4期。
王妙發:《長江中下游史前城址考察》,《中國考古學會第十四次年會論文集 2011》,文物出版社,2012年。
羅二虎:《長江流域早期城市初論》,《文物》2013年第2期。
城邑分述
荊州市博物館:《湖北荊州市陰湘城遺址1995年發掘簡報》,《考古》1998年第1期。
荊州市博物館、石首市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湖北石首市走馬嶺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8年4期。
賈漢清:《湖北公安雞鳴城遺址的調查》,《文物》1998年第6期。
中日聯合考古調查隊:《四川新津縣寶墩遺址1996年發掘簡報》,《考古》1998年第1期。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四川聯合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溫江縣文管所:《四川省溫江縣魚鳧村遺址調查與試掘》,《文物》1998年第12期。
國家文物局考古領隊培訓班:《鄭州西山仰韶時代城址的發掘》,《文物》1999年第7期。
石家河考古隊:《肖家屋脊——天門石家河考古發掘報告之一》,文物出版社,1999年。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郫縣博物館:《四川省郫縣古城遺址調查與試掘》,《文物》1999年第1期。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都江堰市文物局:《四川都江堰市芒城遺址調查與試掘》,《考古》1999年第7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遺址發掘報告集》,科學出版社,2000年。
楊華:《三峽地區新石器時代古城遺迹的考古與研究》,《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卷3期(2000年)。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京都中國考古學研究會岱海地區考察隊:《岱海考古(二)──中日岱海地區考察研究報告集》,科學出版社,2001年。
南京博物院、連雲港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連雲港市博物館:《江蘇連雲港藤花落遺址考古發掘紀要》,《東南文化》2001年第1期。
《湖北應城門板灣新石器時代遺址》,《1999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01年。
李桃元、夏豐:《湖北應城陶家湖城址調查》,《文物》2001年第4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餘杭莫角山遺址1992~1993年的發掘》,《文物》2001年第12期。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郫縣博物館:《四川省郫縣古城遺址1997年發掘簡報》,《文物》2001年3期。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四川省郫縣古城遺址1998~1999年度發掘收穫》,《成都考古發現(1999)》,科學出版社,2001年。
中日聯合考古調查隊:《都江堰市芒城遺址1998年度發掘工作簡報》,《成都考古發現(1999)》,科學出版社,2001年。
中日聯合考古調查隊:《都江堰市芒城遺址1999年度發掘工作簡報》,《成都考古發現(1999)》,科學出版社,2001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炎黃歷史文化研究會:《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龍山文化城址發掘簡報》,《華夏考古》2002年第2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縣雞叫城古城址試掘簡報》,《文物》2002年第5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餘杭良渚遺址群調查簡報》,《文物》2002年第10期。
葉茂林、李明斌:《崇州市紫竹古城》,《中國考古學年鑒(2001)》,文物出版社,2002年。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四川崇州市雙河史前城址試掘簡報》,《考古》2002年第11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輝縣孟庄》,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蔡全法:《新密古城寨龍山城址的發現與認識》,《中原文物考古研究》,大象出版社,2003年。
馬俊才:《新密古城寨龍山城築城技術的初步研究》,《中原文物考古研究》,大象出版社,2003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瑤山: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之一》,文物出版社,2003年。
孫波:《黃淮下游地區沙基堌堆遺址辨析》,《考古》2003年第6期。
石家河考古隊:《鄧家灣——天門石家河考古報告之二》,文物出版社,2003年。
王紅星:《從門板灣城壕聚落看長江中游地區城壕聚落的起源與功用》,《考古》2003年第9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臨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縣陶寺城址發現陶寺文化大型建築基址》,《考古》2004年第2期。
方輝、(美)加利·費曼、文德安、琳達·尼古拉斯:《日照兩城地區聚落考古:人口問題》,《華夏考古》2004年第2期。
芮國耀:《良渚遺址群聚落考古研究問題的思考》,《長江下游地區文明化進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5年第3期。
王守功、李繁玲、王緒德:《試析景陽崗龍山文化城址——也談海岱文化對中原文明的影響》,《東方考古》第2集,200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聊城市文物局:《山東茌平教場鋪龍山文化城牆的發現與發掘》,《考古》2005年第1期。
防城考古工作隊:《山東費縣防故城遺址的試掘》,《考古》2005年第10期。
周潤墾、李洪波、張浩林、高海燕:《2003~2004年連雲港藤花落遺址發掘收穫》,《東南文化》2005年第3期。
荊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安縣博物館、石首市博物館:《湖北公安、石首三座古城勘查報告》,《古代文明》(第4卷),文物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之二》,文物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遺址群: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之三》,文物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廟前: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之四》,文物出版社,2005年。
陳劍:《大邑縣鹽店和高山新石器時代古城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04)》,文物出版社,2005年。
方燕明:《登封王城崗城址的年代及相關問題》,《考古》2006年第9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彭頭山與八十壋》,科學出版社,2006年。
趙曄:《良渚遺址群的時空觀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第八輯):紀念良渚遺址發現七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科學出版社,2006年。
王明達:《良渚遺址群再認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第八輯):紀念良渚遺址發現七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科學出版社,2006年。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崗考古發現與研究(2002~2005)》,大象出版社,2007年。
解希恭主編:《襄汾陶寺遺址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年。
高江濤:《陶寺遺址聚落形態的初步考察》,《中原文物》2007年第3期。
毋建庄、邢心田、韓長松、張麗芳:《河南焦作徐堡發現龍山文化城址》,《中國文物報》2007年2月2日。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縣城頭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澧縣城頭山——中日合作澧陽平原環境考古與有關綜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
郭偉民:《城頭山城牆、壕溝的營造及其所反映的聚落變遷》,《南方文物》2007年第2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門市博物館:《湖北天門笑城城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7年第4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縣陶寺城址發現陶寺文化中期大型夯土建築基址》,《考古》2008年第3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濮陽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河南濮陽縣高城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8年第3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局:《河南平頂山蒲城店遺址發掘簡報》,《文物》2008年第5期。
馬學澤:《河南濮陽戚城遺址文物調查取得重要收穫》,《中國文物報》2008年4月9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天門市龍嘴遺址2005年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08年第4期。
荊門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荊門市後港城河城址調查報告》,《江漢考古》2008年第2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隨州市黃土崗遺址新石器時代環壕的發掘》,《考古》2008年第11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古城遺址2006~2007年的發掘》,《考古》2008年第7期。
方燕明:《河南禹州市瓦店遺址龍山文化大型聚落》,《2008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09年。
于海廣:《山東日照兩城鎮遺址龍山文化圍城遺迹的發現和發掘》,《東方考古》第5集,科學出版社,2008年。
欒豐實主編:《兩城鎮遺址研究》,文物出版社,2009年。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固鎮縣文物管理所:《安徽固鎮縣垓下遺址2007~2008年度發掘主要收穫》,《文物研究》第16輯,黃山書社,2009年。
劉斌:《良渚古城的發現與初步研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第九輯)》,科學出版社,2009年。
朔知:《安徽懷寧孫家城新石器時代遺址與城垣》,《2008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09年。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山東大學考古系:《河南博愛縣西金城龍山文化城址發掘簡報》,《考古》2010年第6期。
孫波:《桐林與兩城:兩種聚落模式的比較——魯北中部—魯東南沿海龍山時期的聚落與社會》,《東方考古》第7集,科學出版社,2011年。
欒豐實:《堯王城考古的主要收穫及其意義》,《東方考古》第8集,科學出版社,2011年。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固鎮縣文物管理所:《安徽固鎮縣垓下遺址發掘的新進展》,《東方考古》第7集,科學出版社,2011年。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津縣文管所:《新津寶墩遺址調查與試掘簡報(2009~2010年)》,《成都考古發現(2009)》,科學出版社,2011年。
孫波、高明奎:《桐林遺址龍山文化時期聚落與社會之觀察》,《東方考古》第9集,科學出版社,2012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郾城郝家台》,大象出版社,2012年。
余西雲、趙新平:《西山城的情境分析》,《考古學研究》(十),科學出版社,2012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研究中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保護研究所:《山西絳縣周家莊遺址第一次發掘報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第12期。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臨淄桐林遺址聚落形態研究考古報告》,《海岱考古》第五輯,科學出版社,2012年。
郭公仕主編:《中國丹土——海岱第一古城》,齊魯書社,2012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湖北天門市石家河古城三房灣遺址2011年發掘簡報》,《考古》2012年第8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孝感市博物館、孝南區博物館:《湖北孝感市葉家廟新石器時代城址發掘簡報》,《考古》2012年第8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市黃陂區文物管理所:《武漢市黃陂區張西灣新石器時代城址發掘簡報》,《考古》2012年第8期。
中村慎一:《良渚城址發現的意義》,《考古學研究(九)》,文物出版社,2012年。
王寧遠:《良渚古城外圍結構的探索——兼論GIS及RS在大遺址考古中的應用》,《中國考古學會第十四次年會論文集2011》,文物出版社,2012年。
梁法偉:《河南淅川龍山崗仰韶時代晚期城址發掘收穫》,《中國文物報》2013年3月29日。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隊、神木縣文體局:《陝西神木縣石峁遺址》,《考古》2013年第7期。
二里頭—殷墟時代論述
鄒衡:《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續集)》,科學出版社,1998年。
高煒、楊錫璋、王巍、杜金鵬:《偃師商城與夏商文化分界》,《考古》1998年第10期。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
劉莉、陳星燦:《城:夏商時期對自然資源的控制問題》,《東南文化》2000年第3期。
張國碩:《夏商時代都城制度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鄭傑祥編:《夏文化論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
劉莉、陳星燦:《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從二里頭和二里崗時期的中心和邊緣之間的關係談起》,《古代文明》第1卷,文物出版社,2002年。
何毓靈、胡洪瓊:《試論早商城址的性質及相互關係》,《殷都學刊》2002年第4期。
李伯謙編:《商文化論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
張國碩:《論夏商時代的主輔都制》,《考古學研究》(五),科學出版社,200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夏商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宋鎮豪:《夏商城邑的建制要素》,《商承祚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
楊育彬:《試論商代古城址的幾個相關問題》,《2004年安陽殷商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龐小霞、胡洪瓊:《商代城邑給排水設施初探》,《殷都學刊》2004年1期。
杜金鵬、許宏主編:《偃師二里頭遺址研究》,科學出版社,2005年。
王震中:《商代王都的「社」與「左祖右社」之管見》,《安金槐先生紀念文集》,大象出版社,2005年。
杜金鵬:《夏商分界研究中「都城界定法」的理論與實踐》,《三代考古》(二),科學出版社,2006年。
陳朝云:《商代聚落體系及其社會功能研究》,科學出版社,2006年。
許宏:《都邑變遷與商代考古學的階段劃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考古學──慶祝佟柱臣先生八十五華誕學術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
杜金鵬:《試論商代早期王宮池苑考古發現》,《考古》2006年第11期。
王震中:《早商王都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四集,商務印書館,2007年。
李鋒:《商代前期都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
袁廣闊、侯毅:《從城牆夯築技術看早商諸城址的相對年代問題》,《文物》2007年第12期。
張國碩:《夏國家軍事防禦體系研究》,《中原文物》2008年第4期。
孫華:《商代前期的國家政體——從二里岡文化城址和宮室建築基址的角度》,《多維視域——商王朝與中國早期文明研究》,科學出版社,2009年。
許宏:《最早的中國》,科學出版社,2009年。
劉莉:《中國早期國家政治格局的變化》,《多維視域——商王朝與中國早期文明研究》,科學出版社,2009年。
王立新:《從早商城址看商王朝早期的都與直轄邑》,《新果集——慶祝林沄先生七十華誕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9年。
戴向明:《陶器生產、聚落形態與社會變遷——新石器至早期青銅時代的垣曲盆地》,文物出版社,2010年。
王震中:《商代史卷五·商代都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袁廣闊:《二里頭文化研究》,線裝書局,2013年。
許宏:《宮室建築與中原國家文明的形成》,《三代考古》(五),科學出版社,2013年。
城邑分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河南偃師商城東北隅發掘簡報》,《考古》1998年第6期。
杜金鵬、王學榮、張良仁、谷飛:《試論偃師商城東北隅考古新收穫》,《考古》1998年第6期。
高煒、楊錫璋、王巍、杜金鵬:《偃師商城與夏商文化分界》,《考古》1998年10期。
王學榮:《偃師商城「宮城」之新認識》,《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考古實驗室等中美洹河流域考古隊:《洹河流域區域考古研究初步報告》,《考古》1998年第10期。
楊錫璋、劉一曼:《1980年以來殷墟發掘的主要收穫》,《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
王惠德、薛志強、吉迪、劉景嵐:《陰河中下游石城的調查與研究》,《昭烏達蒙師專學報(漢文哲社版)》19卷4期,1998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河南偃師商城小城發掘簡報》,《考古》1999年第2期。
杜金鵬、王學榮、張良仁:《試論偃師商城小城的幾個問題》,《考古》1999年第2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河南偃師商城IV區1996年發掘簡報》,《考古》1999年第2期。
王學榮:《偃師商城布局的探索和思考》,《考古》1999年第2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偃師二里頭(1959年~1978年考古發掘報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
朱彥民:《殷墟都城探論》,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
劉建國:《安陽殷墟遙感考古研究》,《考古》1999年第7期。
袁廣闊:《關於孟庄龍山城址毀因的思考》,《考古》2000年第3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鄭州商城宮殿區夯土牆1998年的發掘》,《考古》2000年第2期。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市銀基商貿城商代外夯土牆基發掘簡報》,《華夏考古》2000年第4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河南偃師商城宮城北部「大灰溝」發掘簡報》,《考古》2000年第7期。
王學榮:《河南偃師商城第II號建築群遺址研究》,《華夏考古》2000年第1期。
袁廣闊、秦小麗:《河南焦作府城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0年4期。
陳德安:《三星堆——古蜀王國的聖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2001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盤龍城——1963~1994年考古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2001年。
江蘇佘城遺址聯合考古隊:《江陰佘城遺址試掘簡報》,《東南文化》2001年第9期。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北票市康家屯城址發掘簡報》,《考古》2001年8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商城北大街商代宮殿遺址的發掘與研究》,《文物》2002年第3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河南偃師商城商代早期王室祭祀遺址》,《考古》2002年第7期。
楊寶成:《殷墟文化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
杜金鵬:《偃師商城初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河南安陽市洹北商城的勘察與試掘》,《考古》2003年第5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河南安陽市洹北商城宮殿區1號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3年第5期。
孟憲武:《安陽殷墟考古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孫華、蘇榮譽:《神秘的王國:對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釋》,巴蜀書社,200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河南偃師市二里頭遺址宮城及宮殿區外圍道路的勘察與發掘》,《考古》2004年第1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河南偃師市二里頭遺址4號夯土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4年11期。
許宏、陳國梁、趙海濤:《二里頭遺址聚落形態的初步考察》,《考古》2004年第11期。
許宏:《二里頭遺址發掘和研究的回顧與思考》,《考古》2004年第11期。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大師姑(2002-2003)》,科學出版社,2004年。
王文華、陳萬卿、丁蘭坡:《河南滎陽大師姑夏代城址的發掘與研究》,《文物》2004年第11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商城外郭城的調查與試掘》,《考古》2004年第3期。
袁廣闊、曾曉敏:《論鄭州商城內城和外郭城的關係》,《考古》2004年第3期。
杜金鵬、王學榮主編:《偃師商城遺址研究》,科學出版社,2004年。
杜金鵬、王學榮:《偃師商城近年考古工作要覽——紀念偃師商城發現20周年》,《考古》2004年第12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98年~1999年安陽洹北商城花園庄東地發掘報告》,《考古學集刊》第15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
唐際根、汪濤:《殷墟第四期文化年代辨微》,《考古學集刊》第15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河南洛陽盆地2001~2003年考古調查簡報》,《考古》2005年第5期。
王月前、佟偉華:《垣曲商城遺址的發掘與研究——紀念垣曲商城發現20周年》,《考古》2005年第11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吳城──1973~2002年考古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05年。
彭明瀚:《吳城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5年。
朱福生:《江西新干牛城遺址調查》,《南方文物》2005年第4期。
趙海濤:《二里頭遺址宮城區域考古收穫初步綜理》,《三代考古》(二),科學出版社,2006年。
李志鵬:《二里頭文化祭祀遺迹初探》,《三代考古》(二),科學出版社,2006年。
許宏:《二里頭遺址及其周邊區域的聚落考古學研究》,《中國考古學與瑞典考古學——第一屆中瑞考古學論壇文集》,科學出版社,2006年。
徐昭峰:《試論鄭州商城的建造過程及其性質》,《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第6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河南偃師商城宮城池苑遺址》,《考古》2006年第6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河南偃師商城Ⅳ區1999年發掘簡報》,《考古》2006年第6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河南偃師商城宮城第八號宮殿建築基址的發掘》,《考古》2006年第6期。
王學榮:《偃師商城第一期文化研究》,《三代考古》(二),科學出版社,2006年。
王學榮:《偃師商城廢棄研究——兼論與偃師二里頭、鄭州商城和鄭州小雙橋遺址的關係》,《三代考古》(二),科學出版社,2006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2000-2001年安陽孝民屯東南地殷代鑄銅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6年第3期。
岳洪彬、岳占偉、何毓靈:《小屯宮殿宗廟區布局初探》,《三代考古》(二),科學出版社,2006年。
岳占偉、劉煜:《殷墟鑄銅遺址綜述》,《三代考古》(二),科學出版社,2006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04柳林高紅商代夯土基址試掘簡報》,《三晉考古》第三輯,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杜金鵬:《偃師二里頭遺址都邑制度研究》,《夏商周考古學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年。
杜金鵬:《偃師二里頭夏都規劃探論》,《夏商周考古學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年。
張雪蓮、仇士華、蔡蓮珍、薄官成、王金霞、鍾建:《新砦-二里頭-二里岡文化考古年代序列的建立與完善》,《考古》2007年第8期。
李久昌:《偃師二里頭遺址的都城空間結構及其特徵》,《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7年第4輯。
殷墟孝民屯考古隊:《河南安陽市孝民屯商代鑄銅遺址2003~2004年的發掘》,《考古》2007年第1期。
殷墟孝民屯考古隊:《河南安陽市孝民屯商代環狀溝》,《考古》2007年第1期。
王學榮、何毓靈:《安陽殷墟孝民屯遺址的考古新發現及相關認識》,《考古》2007年第1期。
施勁松:《吳城遺址與商代江南》,《探古求原──考古雜誌社成立十周年紀念學術文集》,科學出版社,2007年。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赤峰市三座店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遺址》,《考古》2007年第7期。
許宏、劉莉:《關於二里頭遺址的省思》,《文物》2008年第1期。
魏興濤:《蒲城店二里頭文化城址若干問題探討》,《中原文物》2008年第3期。
蔣剛:《盤龍城遺址群出土商代遺存的幾個問題》,《考古與文物》2008年第1期。
韓建業:《試論作為長城「原型」的北方早期石城帶》,《華夏考古》2008年第1期。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赤峰市上機房營子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8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密市新砦遺址東城牆發掘簡報》,《考古》2009年第2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密市新砦遺址淺穴式大型建築基址的發掘》,《考古》2009年第2期。
趙春青:《新砦聚落考古的實踐與方法》,《考古》2009年第2期。
李維明:《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一期遺存試析》,《中國歷史文物》2009年第1期。
曹慧奇:《偃師商城商代初期地貌的復原及其與城址布局的關係》,《三代考古》(三),科學出版社,200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2004—2005年殷墟小屯宮殿區的勘探和發掘》,《考古學報》2009年第2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河南安陽市殷墟劉家莊北地2008年發掘簡報》,《考古》2009年第7期。
何毓靈、岳洪彬:《殷墟文化一期再認識》,《三代考古》(三),科學出版社,2009年。
唐際根、荊志淳:《安陽的「商邑」與「大邑商」》,《考古》2009年第9期。
王震中:《商代殷都的族居特點與商的王權》,《甲骨學110年:回顧與展望——王宇信教授師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顧萬發:《花地嘴遺址聚落問題的初步研究》,《中國聚落考古的理論與實踐(第一輯)——紀念新砦遺址發掘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0年。
劉彥鋒、吳倩、薛冰:《鄭州商城布局及外廓城牆走向新探》,《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3卷3期,201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中加洹河流域區域考古調查課題組:《河南安陽市洹北商城遺址2005~2007年勘察簡報》,《考古》2010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河南安陽市洹北商城宮殿區二號基址發掘簡報》,《考古》2010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殷墟小屯建築遺存》,文物出版社,2010年。
杜金鵬:《殷墟宮殿區建築基址研究》,科學出版社,2010年。
徐昭峰:《試論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遺址的發掘》,《考古》2010年第8期。
李宏飛:《二里頭文化設防聚落的環壕傳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6期。
高江濤:《陶寺遺址與二里頭遺址聚落形態之比較研究》,《三代考古》(四),科學出版社,201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隊:《河南偃師商城西城牆2007與2008年勘探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11年第3期。
谷飛:《關於偃師商城西一城門外護城壕內橋涵設施的復原設想》,《三代考古》(四),科學出版社,2011年。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望京樓二里崗文化城址初步勘探和發掘簡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10期。
盛偉:《盤龍城遺址廢棄的年代下限及相關問題》,《江漢考古》2011年第3期。
何毓靈、岳洪彬:《洹北商城十年之回顧》,《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12期。
岳洪彬、何毓靈、岳占偉:《殷墟都邑布局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三代考古》(四),科學出版社,2011年。
何毓靈:《殷墟手工業生產管理模式探析》,《三代考古》(四),科學出版社,2011年。
李志鵬、何毓靈、江雨德:《殷墟晚商制骨作坊與制骨手工業的研究回顧與再探討》,《三代考古》(四),科學出版社,2011年。
王齊、施勁松:《三星堆啟示錄》,《南方民族考古》第七輯,科學出版社,2011年。
許宏:《二里頭文化聚落動態掃描》,《早期夏文化與先商文化研究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2年。
劉緒:《夏末商初都邑分析之一——二里頭遺址與偃師商城遺存比較》,《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第9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小雙橋——1990~2000年考古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12年。
李維明:《鄭州商代(城)遺址分布範圍與「二十五平方公里」數值檢討》,《中國文物報》2012年5月11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河南安陽市殷墟劉家莊北地2010~2011年發掘簡報》,《考古》2012年第12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河南安陽市殷墟劉家莊北地制陶作坊遺址的發掘》,《考古》2012年第12期。
岳占偉、岳洪彬:《談談殷墟都城的毀滅原因》,《殷都學刊》2012年第1期。
常懷穎:《鄭州商城鑄銅遺址研究三題》,《三代考古》(五),科學出版社,2013年。
岳洪彬、孫玲:《殷墟小屯宮殿區甲組基址的年代和性質探析》,《三代考古》(五),科學出版社,2013年。
川古:《三星堆遺址考古再獲重大突破新發現兩道夯土城牆和大型建築基址等》,《中國文物報》2013年2月22日。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李家崖》,文物出版社,2013年。
西周至東周時代論述
王鳳竹:《楚國城址考古及相關問題》,《青果集——吉林大學考古系建系十周年紀念文集》,知識出版社,1998年。
李自智:《秦國與列國都城規劃的比較研究》,《周秦文化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徐衛民:《秦都城研究》,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蔣剛:《東周時期主要列國都城人口問題研究》,《文物春秋》2002年第6期。
[美]巫鴻著 許宏譯:《戰國城市研究中的方法問題》,《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
王紅星:《楚都探索的考古學觀察》,《文物》2006年第8期。
梁云:《戰國時代的東西差別——考古學的視野》,文物出版社,2008年。
嚴弘兵:《楚國都城與核心區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潘明娟:《周秦時期關中城市體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張敏:《吳國都城初探》,《南方文物》2009年第2期。
陳力:《東周秦漢時期城市發展研究》,三秦出版社,2010年。
徐團輝:《戰國時期韓國三大都城比較研究》,《中原文物》2011年第1期。
楊華:《三峽地區東周城址的考古研究》,《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九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城邑分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漢魏洛陽城城垣試掘》,《考古學報》1998年第3期。
張劍:《從考古發現談西周洛邑成周的鑄銅和制陶手工業》,《遠望集——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華誕四十周年紀念文集》,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宮希成:《皖南遙感考古取得重大進展 發現西周時期古城址,確立新的文化類型》,《中國文物報》1998年10月18日。
徐昭峰:《洛陽東周王城內新發現—道東西向夯土隔牆》,《中國文物報》1998年10月28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鄭工作站:《鄭韓故城青銅樂器坑與殉馬坑的發掘》,《華夏考古》1998年4期。
史念海:《鄭韓故城淵源》,《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8年。
西安市文物局文物處、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秦阿房宮遺址考古調查報告》,《文博》1998年第1期。
段清波:《關於秦咸陽幾個問題的思考》,《周秦文化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張鴻傑:《秦都咸陽的規劃與建設》,《周秦文化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仲立、劉得禎、路笛:《甘肅寧縣西溝發現戰國古城遺址》,《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4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皮保德博物館中美聯合考古隊:《河南商丘縣東周城址勘查簡報》,《考古》1998年第12期。
李玉亭:《費縣防城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鑒(1996)》,文物出版社,1998年。
張昌平:《安居周代城址的發現及其意義》,《中國文物報》1998年8月26日。
劉建國、張昌平:《隨州安居城址遙感及地面勘查》,《中國文物報》1998年10月14日。
王炬:《洛陽東周王城內發現大型夯土基址》,《中國文物報》1999年8月29日。
馬俊才:《鄭韓兩都平面布局初論》,《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9年第2期。
許宏:《燕下都營建過程的考古學考察》,《考古》1999年第4期。
王學理:《咸陽帝都記》,三秦出版社,1999年。
郭德維:《楚都紀南城復原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
濟寧市文化局考古研究室:《山東濟寧市程子崖遺址第二次發掘》,《考古》1999年第7期。
歐潭生:《福州新店閩越故城》,《中國考古學年鑒(1997)》,文物出版社,1999年。
歐潭生、黃榮春:《福州新店古城考古又獲重大成果》,《中國文物報》1999年2月28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鎬工作隊:《1997年灃西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0年第2期。
張長壽:《灃西的先周文化遺存》,《考古與文物》2000年第2期。
蔡全法、馬俊才:《新鄭鄭韓故城韓宮城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鑒(1998)》,文物出版社,2000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新鄭市鄭韓故城鄭國祭祀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0年2期。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中國臨淄文物考古遙感影像圖錄》,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00年。
許宏:《曲阜魯國故城之再研究》,《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孫德潤:《秦咸陽故城形制》,《文物考古論集──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十周年紀念》,三秦出版社,2000年。
張辛:《山西翼城縣故城遺址調查報告》,《考古學研究》(四),科學出版社,2000年。
龐懷靖:《岐邑(周城)之發現及鳳雛建築基址年代探討》,《文博》2001年第1期。
李家窯遺址考古發掘隊:《三門峽發現虢都上陽城》,《中國文物報》2001年1月10日。
天津市歷史博物館考古部、寶坻縣文化館:《寶坻秦城遺址試掘報告》,《考古學報》2001年第1期。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河北懷來縣大古城遺址1999年調查簡報》,《考古》2001年第11期。
梁星彭:《岐周、豐鎬周文化遺迹、墓葬分期研究》,《考古學報》2002年第4期。
周原考古隊:《陝西扶風縣雲塘、齊鎮西周建築基址1999-2000年度發掘簡報》,《考古》2002年第9期。
徐良高、王巍:《陝西扶風雲塘西周建築基址的初步認識》,《考古》2002年第9期。
張長壽:《商丘宋城和鹿邑大墓》,《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市東周王城東城牆遺址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先秦考古專號),2002年。
王金平:《侯馬市北郭馬古城》,《中國考古學年鑒(2001)》,文物出版社,2002年。
韓建華:《秦咸陽城郭形態的再探討》,《文博》2002年第4期。
李永敏、田建文:《垣曲縣亳城戰國至漢代城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01)》,文物出版社,2002年。
邱東聯、馬代忠:《長沙市東周夯土城牆》,《中國考古學年鑒(2001)》,文物出版社,2002年。
張立、劉樹人:《浙江餘杭市瓶窯、良渚地區遺址的遙感地學分析》,《考古》2002年第2期。
周原考古隊:《2002年周原遺址(齊家村)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03年第4期。
周原考古隊:《2001年度周原遺址調查報告》,《古代文明》第2卷,文物出版社,2003年。
周原考古隊:《2001年度周原遺址(王家嘴、賀家地點)發掘簡報》,《古代文明》第2卷,文物出版社,2003年。
周原考古隊:《1999年度周原遺址IA1、IVA1區發掘簡報》,《古代文明》第2卷,文物出版社,2003年。
徐天進:《西周王朝的發祥之地——周原:周原考古綜述》,《考古學研究》(五),科學出版社,2003年。
(日)飯島武次:《洛陽西周時代的遺址與成周、王城》,《考古學研究》(五),科學出版社,2003年。
李明斌:《羊子山土台再考》,《古代文明》第2卷,文物出版社,2003年。
安亞偉:《洛陽東周王城東城牆》,《中國考古學年鑒(2002)》,文物出版社,2003年。
俞涼亘:《洛陽東周王城大型倉窖遺址初探》,《中原文物考古研究》,大象出版社,2003年。
黨浩、項春生:《曲阜魯故城東城牆》,《中國考古學年鑒(2002)》,文物出版社,2003年。
滕銘予:《秦雍城馬家莊宗廟遺址祭祀遺存的再探討》,《華夏考古》2003年第3期。
張沛:《秦咸陽城布局及相關問題》,《文博》2003年第3期。
徐為民:《秦都咸陽城郭之再研究》,《文博》2003年第6期。
張鍾云:《壽縣壽春城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02)》,文物出版社,2003年。
閻毓民:《丹鳳縣古城村商邑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02)》,文物出版社,2003年。
侯毅、王俊:《晉陽古城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02)》,文物出版社,2003年。
李占揚:《河南溫縣發現晉國邢邑遺址》,《中國文物報》2003年1月22日。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即墨故城調查》,《華夏考古》2003年第1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龍山縣裡耶戰國秦漢城址及秦代簡牘》,《考古》2003年第7期。
曹瑋:《周原遺址與西周銅器研究》,科學出版社,2004年。
周原考古隊:《陝西周原遺址發現西周墓葬與鑄銅遺址》,《考古》2004年第1期。
周原考古隊:《2003年秋周原遺址(IVB2區與IVB3區)的發掘》,《古代文明》第3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
張雪蓮、仇士華:《周原遺址雲塘、齊鎮建築基址碳十四年代研究》,《考古》2004年第4期。
李學勤:《周公廟遺址性質推想》,《文博》2004年第5期。
徐昭峰:《洛陽發現東周王城東牆遺址》,《中國文物報》2004年4月9日。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都咸陽考古報告》,科學出版社,2004年。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清水河縣城嘴子遺址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04年。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烏蘭察布博物館:《卓資縣城卜子古城遺址調查發掘簡報》,科學出版社,2004年。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托克托縣博物館:《托克托縣古城村古城遺址發掘報告》,《內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三輯):配合國家基本建設專集》,科學出版社,2004年。
高立兵、閻永利、底青雲、王若:《高密度電阻法在商丘東周城址考古勘探中的應用》,《考古》2004年第7期。
趙敬民、宋彥泉:《山東郯國故城遺址近年的考古新收穫》,《中國文物報》2004年9月10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咸寧市博物館、赤壁市博物館:《赤壁土城——戰國西漢城址墓地調查勘探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04年。
尹盛平:《周原文化與西周文明》,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周原考古隊:《陝西周原七星河流域2002年考古調查報告》,《考古學報》2005年第4期。
種建榮、雷興山:《周公廟遺址西周大墓與夯土圍牆發現記》,《文博》2005年第3期。
劉富良、朱世偉、范新生:《西周早期的成周與王城》,《安金槐先生紀念文集》,大象出版社,2005年。
方孝廉:《洛陽東周王城城址相關問題的研究》,《安金槐先生紀念文集》,大象出版社,2005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新鄭鄭韓故城東周祭祀遺址》,《文物》2005年第10期。
蔡全法:《鄭國祭祀遺址及青銅器研究》,《文物》2005年第10期。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戰國中山國靈壽城——1975~1993年考古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2005年。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研究所、唐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唐縣西城子城址發掘簡報》,《文物春秋》2005年第3期。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晉陽古城》,文物出版社,2005年。
李光雨、郭寶華:《棗莊市東江春秋墓地及城牆》,《中國考古學年鑒(2004)》,文物出版社,2005年。
李振光、李曰訓、劉永生:《費縣故城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04)》,文物出版社,2005年。
朱俊英、黎澤富:《大冶五里界春秋城址及周圍遺址考古的主要收穫》,《江漢考古》2005年第1期。
柴煥波:《湘西里耶戰國秦漢城址及墓葬》,《中國考古學年鑒(2004)》,文物出版社,2005年。
汪景輝:《太和縣殿頂古城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04)》,文物出版社,2005年。
彭適凡、李本明:《三城三河相套而成的古城典型──江蘇武進春秋淹城個案探析》,《考古與文物》2005年第2期。
陸建方:《2004年春闔閭城調查報告》,《江陰文博》2005年第1期。
福建博物院:《福州新店古城遺址第六次發掘報告》,《福建文博》2005年第3期。
劉建國:《陝西周原七星河流域考古信息系統的建設與分析》,《考古》2006年第3期。
周原考古隊:《2003年陝西岐山周公廟遺址調查報告》,《古代文明》第5卷,2006年。
徐天進:《周公廟遺址的考古所獲及所思》,《古代文明研究通訊》總第二十九期,2006年。
徐良高:《豐鎬遺址內先周文化遺存的發現與研究》,《三代考古》(二),科學出版社,2006年。
胡進駐:《關於洛陽周都與東周王陵的幾個問題》,《考古與文物》2006年第5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市考古研究所、寧鄉縣文物管理所:《湖南寧鄉炭河裡西周城址與墓葬發掘簡報》,《文物》2006年第6期。
向桃初:《炭河裡城址的發現與寧鄉銅器群再研究》,《文物》2006年第8期。
劉順安:《戰國魏都大梁》,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鄭鄭國祭祀遺址》,大象出版社,2006年。
張龍海:《山東臨淄齊國故城陶窯遺址的調查》,《考古》2006年第5期。
劉順安:《戰國魏都大梁》,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冶五里界:春秋城址與周圍遺址考古報告》,科學出版社,2006年。
朱俊英、黎澤高:《大冶市鄂王城戰國城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05)》,文物出版社,2006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陝西扶風雲塘、齊鎮建築基址2002年度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3期。
劉瑞:《陝西扶風雲塘、齊鎮發現的周代建築基址研究》,《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3期。
鳳凰山(周公廟)考古隊:《2004年夏鳳凰山(周公廟)遺址調查報告》,《古代文明》第6卷,文物出版社,2007年。
種建榮、張敏、雷興山:《岐山孔頭溝遺址商周時期聚落性質初探》,《文博》2007年第5期。
徐昭峰:《成周與王城考略》,《考古》2007年第11期。
徐昭峰:《「谷、洛斗,將毀王宮」事件的考古學觀察》,《中原文物》2007年第4期。
徐昭峰、朱磊:《洛陽瞿家屯東周大型夯土建築基址的初步研究》,《文物》2007年第9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物管理處:《邢台市鹿城岡城址試掘簡報》,《文物春秋》2007年第6期。
顧玉才:《和林格爾土城子戰國居民人口學及相關問題研究》,《考古學研究》(七),科學出版社,2007年。
早期秦文化考古聯合課題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遺址》,《考古》2007年第7期。
皖所:《宿州市蘄縣戰國至宋代城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06)》,文物出版社,2007年。
楊雷:《周原空間結構芻議》,《華夏考古》2008年第3期。
雷興山:《周原遺址商時期考古學文化分期研究》,《古代文明》第6卷,文物出版社,2008年。
雷興山:《周原遺址商時期遺存與先周文化關係辨析》,《古代文明》第7卷,文物出版社,2008年。
種建榮、雷興山:《岐山孔頭溝遺址田野考古工作的理念與方法》,《文博》2008年第5期。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東周王城東城牆遺址2004年度發掘簡報》,《文物》2008年第8期。
高偉:《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發現戰國時期城址》,《中國文物報》2008年11月7日。
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甘肅禮縣三座周代城址調查報告》,《古代文明》第7卷,文物出版社,2008年。
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2006年甘肅禮縣大堡子山21號建築基址發掘簡報》,《文物》2008年11期。
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2006年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祭祀遺迹發掘簡報》,《文物》2008年11期。
趙叢蒼、王志友、侯紅偉:《甘肅禮縣西山遺址發掘取得重要收穫》,《中國文物報》2008年4月4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濮陽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河南濮陽縣高城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8年第3期。
高明奎、梁國慶、田恩重、孫明、郅同林、朱來進:《山東菏澤胡集古城勘察取得重要收穫》,《中國文物報》2008年8月20日。
高成林:《臨澧縣申鳴城戰國城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07)》,文物出版社,2008年。
張敏:《闔閭城遺址的考古調查及其保護設想》,《江漢考古》2008年第4期。
雷興山:《論周原遺址西周時期手工業者的居與葬——兼談特殊器物在聚落結構研究中的作用》,《華夏考古》2009年第4期。
胡謙盈:《三代都址考古紀實——豐、鎬周都的發掘與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張松林、張家強、黃富成:《河南滎陽娘娘寨遺址發掘出兩周重要城址》,《中國文物報》2009年2月18日。
南京博物院、泰州市博物館、姜堰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江蘇姜堰天目山西周城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9年第1期。
江西靖安縣普查辦:《江西靖安周代城址》,《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科學出版社,2009年。
吉琨璋:《新田祭祀遺迹研究》,《鹿鳴集——李濟先生髮掘西陰遺址八十周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五十周年紀念文集》,科學出版社,2009年。
段宏振:《趙都邯鄲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9年。
陳立智、單慶華:《陝西城固發現先秦古城遺址》,《中國文物報》2009年1月2日。
袁廣闊、南海森:《試論濮陽高城東周城址的性質》,《中原文物》2009年第1期。
趙文軍、王宏偉、朱樹奎、趙宏:《葉縣古城遺址考古發掘主要收穫》,《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八集,大象出版社,2009年。
李輝:《雍梁故城考古發掘》,《2008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09年。
印群:《談偪陽故城的幾個問題》,《三代考古》(三),科學出版社,2009年。
高崇文:《從里耶古城、丹鳳古城的考古發現談秦楚關係》,《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研究》,科學出版社,2009年。
劉彬徽:《里耶古城一、二期文化內涵的思考》,《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研究》,科學出版社,2009年。
龍京沙:《里耶古城遺址反映的幾個問題》,《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研究》,科學出版社,2009年。
楊忠文、解華頂、王玲玲:《安徽淮北相城戰國城址發掘獲重要成果》,《中國文物報》2009年9月25日。
林留根、周潤墾、原豐:《梁王城遺址第三次發掘收穫重大》,《中國文物報》2009年2月20日。
江西靖安縣普查辦:《江西靖安周代城址》,國家文物局主編《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科學出版社,2009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周原考古隊:《周原——2002年度齊家制玦作坊和禮村遺址考古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10年。
周原考古隊:《2005年陝西扶風美陽河流域考古調查》,《考古》2010年第2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周原考古隊:《2004年秋季周原老堡子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集刊》第17集,2010年。
孫周勇:《西周手工業者「百工」身份的考古學觀察——以周原遺址齊家制玦作坊墓葬資料為核心》,《華夏考古》2010年第3期。
馬賽:《周原遺址西周時期人群構成情況研究》,《古代文明》第8卷,文物出版社,2010年。
張天恩、田亞岐、劉靜:《鳳翔縣水溝商周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09)》,文物出版社,2010年。
張家強:《河南滎陽娘娘寨兩周時期城址》,《2009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0年。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高青縣陳庄西周遺址》,《考古》2010年第8期。
周志清:《金沙遺址聚落形態的初步認識》,《中國聚落考古的理論與實踐(第一輯)——紀念新砦遺址發掘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0年。
江章華:《金沙遺址的初步分析》,《文物》2010年第2期。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瞿家屯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2010年。
聶曉雨:《從考古發現看洛陽東周王城的城市布局》,《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
李令福:《秦都咸陽》,西安出版社,2010年。
尹弘兵:《紀南城與楚郢都》,《考古》2010年第9期。
張鍾云:《關於楚晚期都城壽春的幾個問題》,《中國歷史文物》2010年第6期。
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輝縣市文物局:《河南輝縣市古共城南城牆發掘簡報》,《華夏考古》2010年第2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工作隊、棗莊市博物館:《山東棗莊偪陽故城遺址調查》,《東方考古》第7集,科學出版社,2010年。
淮北市博物館:《安徽淮北相城戰國至漢代大型排水設施發掘簡報》,《中原文物》2010年第2期。
南京博物院、鎮江博物館、丹陽市文化局:《江蘇丹陽葛城遺址考古勘探與發掘簡報》,《東南文化》2010年第5期。
周原考古隊:《周原庄李西周鑄銅遺址2003與2004年春季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11年第2期。
雷興山、種建榮:《周原地區商周時期鑄銅業芻論》,《商周青銅器的陶范鑄造技術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年。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北窯西周車馬坑發掘簡報》,《文物》2011年第8期。
徐昭峰:《試論東周王城的城郭布局及其演變》,《考古》2011年第5期。
王炬:《谷水與洛陽諸城址的關係初探》,《考古》2011年第10期。
田建文:《晉都新田研究》,臨汾·三晉文化系列叢書,2011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鳳翔縣博物館:《秦雍城豆腐村制陶作坊遺址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11年第4期。
王紅星:《楚郢都探索的新線索》,《江漢考古》2011年第3期。
陳偉:《任丘市後趙各庄戰國時期城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10)》,文物出版社,2011年。
張亞強、程國峰:《呼和浩特市陶卜齊戰國秦漢城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10)》,文物出版社,2011年。
中美聯合歸城考古隊:《山東龍口市歸城兩周城址調查簡報》,《考古》2011年第3期。
李福新:《關於湖北宜城楚皇城古城址的認識》,《荊楚文化與長江文明》,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蘇州市考古研究所蘇州古城聯合考古隊:《江蘇蘇州市木瀆春秋城址》,《考古》2011年第7期。
萍鄉市博物館:《江西省萍鄉市田中古城遺址調查簡報》,《考古》2011年第2期。
唐際根、彭安保:《田中古城背後的楚與百越》,《考古》2011年第2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掘隊:《陝西長安縣灃西新旺村西周遺址1982年發掘簡報》,《考古》2012年第5期。
徐昭峰:《西周君陵區考辨》,《華夏考古》2012年第3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白店鑄銅遺址》,科學出版社,2012年。
田亞岐:《秦雍城城內道路系統考古工作》,《2011 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2年。
齊溶青:《卓資縣城卜子古城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11)》,文物出版社,2012年。
王占奎、種建榮、嚴靜、張燕:《咸陽市戰國秦漢邰城遺址》,《中國考古學年鑒(2011)》,文物出版社,2012年。
祁臨高速公路臨汾市北環段考古隊:《2009年洪洞范村古城調查記》,《三晉考古》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葛奇峰:《戰國魏大梁城平面布局新探》,《中原文物》2012年第4期。
武志江:《潢川縣黃國故城》,《中國考古學年鑒(2011)》,文物出版社,2012年。
韓國河、顧萬發、趙海洲、劉彥鋒、郜向平、惠夕平:《河南滎陽官莊發現兩周時期大型環壕聚落》,《中國文物報》2012年12月21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泉縣博物館:《安徽臨泉縣沈子國古城遺址調查報告》,《文物研究》第17輯,科學出版社,2012年。
王結華、許超、張華琴:《句章故城考古的主要收穫與初步認識》,《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
劉慧中、周廣明:《文化遺產視野下的大遺址考古(考古發現篇)——以江西樟樹築衛城為例》,《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
寶雞市周原博物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周原遺址池渠遺存的鑽探與發掘》,《周原》第1輯,三秦出版社,2013年。
王占奎:《周原遺址扶風雲塘陂塘與水渠三題》,《周原》第1輯,三秦出版社,2013年。
張天恩:《周原遺址商周聚落性質的觀察》,《周原》第1輯,三秦出版社,2013年。
孫周勇:《西周時期周原遺址性質的思考》,《周原》第1輯,三秦出版社,2013年。
徐良高:《周原遺址西周大型建築基址的發現與研究》,《周原》第1輯,三秦出版社,2013年。
郭明:《周原鳳雛甲組建築「宗廟說」質疑》,《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第11期。
徐良高:《周都選址豐鎬的奧妙》,《三代考古》(五),科學出版社,2013年。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滎陽市官莊西周城址》,《中國文物報》2013年3月15日。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河南滎陽市官莊遺址西區發掘簡報》,《考古》2013年第3期。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淄齊故城》,文物出版社,2013年。
呂凱:《臨淄齊國故城十號宮殿建築遺址二0一二年度發掘成果》,《中國文物報》2013年5月24日。
楊勇、魏成敏、徐龍國、錢益匯、王曉蓮:《山東臨淄齊故城冶鑄遺存考古調查與發掘取得重要收穫》,《中國文物報》2013年7月19日。
田亞岐:《秦雍城城址東區2012年考古調查》,《2012 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3年。
田亞岐:《秦都雍城布局研究》,《考古與文物》2013年第5期。
杜金鵬、孫新民、岳洪彬、劉海旺、王良田、張帆:《商丘古城與通濟渠史地關係研究》,《文化遺產研究》第2輯,科學出版社,2013年。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鄭市旅遊文物局:《河南新鄭市華陽城遺址的調查簡報》,《中原文物》2013年第3期。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鄭市旅遊文物局:《河南新鄭市華陽城遺址東周遺存的調查與發掘》,《考古》2013年第9期。
趙曉軍、屈昆傑、周鼎凱:《伊川新城故城勘察記》,《洛陽考古》2013年第2期。
許冠群、趙東升:《二0一二年安徽固鎮谷陽城遺址發掘重要收穫》,《中國文物報》2013年7月5日。
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館、邳州博物館:《梁王城遺址發掘報告(史前卷)》,文物出版社,2013年。
唐錦瓊:《蘇州木瀆古城水環境蠡測》,《三代考古》(五),科學出版社,2013年。
推薦閱讀:
※2013港姐選舉陳凱琳奪冠,揭秘三甲有圖有真相
※2013年十二生肖開運菜
※幽默感十足的網路句子,2013網路流行語
※【資料彙集】2013年東盟十國經濟概況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