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歲決定孩子一生
3 歲決定孩子一生
為什麼3歲決定孩子一生
常言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並非空談,科學研究顯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孩子3歲之前的生長發育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變化。身為家長,只有把握好3歲之前的黃金期,孩子才會按照其自身的生長發育特點,發揮出潛能,健康成長。
3歲看老的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
為證實3歲在一個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別具一格的試驗觀察。
研究者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先是經過一番調查分析,然後將他們分為5種類型:充滿自信型、良好適應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約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當這些3歲孩子都長成了26歲的成人時,卡斯比教授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走訪。調查結果如(表1):
表現類別 佔有比率 幼年時的表現 成年後的表現
充滿自信型 28% 活潑熱心,為人外向型性格。 性格開朗、堅強、果斷,領導欲較強。
良好適應型 40% 自信、自製,不容易心煩意亂。 到26歲時,他們的性格與幼年時期相比沒什麼變化。
沉默寡言型 8% 性格沉默,言語較少。 他們要比一般人更傾向於隱瞞自己的感情,不願意去影響他人,不敢從事任何可能導致自己受傷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 10% 行為消極,注意力分散等。 與其他人相比,這些人更易於對小事情做出過度反應,容易苦惱和憤怒。熟悉他們的人對其評價多為:不現實、心胸狹窄、容易緊張產生對抗情緒。
自我約束型 14% 自我約束力強,不輕易被外界干擾。 長大後的性格也和小時候一樣。
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讓卡斯比教授十分驚訝。他對自己的試驗結果進行總結,並在2005年發表了報告演說,這一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轟動,為「3歲看老」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會像海綿一樣吸收。這意味著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
由此可見,在孩子3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擔當著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
開發大腦潛能的關鍵期
腦科學和生命科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兒童的腦細胞組織到3歲就已經完成了60%,這時期的兒童腦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出生之後的最初幾年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開發大腦潛能必須儘早。我們知道,出生時人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之後不再增加。剛出生時孩子的大腦共有50億個突觸;出生後第一年,突觸數目會增加20倍;3歲時大腦大小即是成人的80%;4歲時,腦的代謝達到高峰,腦逐漸成熟,對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這一年齡的孩子之所以會不停地動,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在不斷獲得信息,能量消耗比較大,需要的營養比成人要多,身體發育同時也加快。
美國科學家利用「正電子發射計算體層攝影」技術,對幼兒大腦的發育進行掃描觀察,發現孩子在出生之後,由於視、聽、觸覺接受大量的信號刺激,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聯繫的速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而且研究表明,3歲以後,大腦的複雜性和豐富性已經基本定形,並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這時大腦的結構就已經牢固成形。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大腦的發育過程已經完全停止,但就如同計算機一樣,硬碟已經格式化完畢,就等待編程了。
正因為如此,孩子幼時的生活經歷將會極大地影響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程度。在一個充滿憂慮和緊張氣氛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差,而且很容易被自身的感情壓垮。相反,那些生活在充滿愛心的環境里的嬰兒則會與環境頻繁地進行交流,進而促進額葉前部的循環,這樣就增加了以後對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
3歲是學習的關鍵期
印度「狼孩」卡瑪拉被人發現時已有7歲多,身上毫無正常兒童的特徵,沒有語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會與人交流。重返人間後經過長達6年的專業人員的護理,也只學會走路,到17歲時才學會十幾個單詞,智商只有4歲孩子的水平。
這個事實表明,如果錯過了孩子學習關鍵期的教育時機,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所謂「關鍵期」,是指最易學會和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行為動作的特定年齡時期。在關鍵期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孩子學起來容易,學得也快,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錯過關鍵期再去學,就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事倍功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南希?
第一,當某樣東西掉落到地板上時,6個月的嬰兒會順著下落的方向看;
第二,當需要得到滿足時,6個半月的嬰兒,會發出表示滿意的聲音;
第三,7個多月時,嬰兒會沖著鏡子中的影像微笑,還能去尋找落地的東西;
第四,8個半月時,嬰兒會和成人一起玩諸如藏貓貓、拍拍手等簡單的小遊戲,也會傾聽熟悉的詞;
第五,9個多月時,嬰兒會自己動手玩弄一些小物件,也能理解某些詞的含義;
第六,10個多月時,嬰兒會模仿成人把積木放入盒中,若看到別人把玩具包起來,就不會去拆開;
第七,11個多月時,會模仿詞的發音;
第八,12個多月時,會講幾個單詞。
法蘭克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莫妮卡?克諾夫認為,嬰兒的智力出乎人們的意料,他們甚至能夠用眼睛跟著做簡單的數字遊戲。
克諾夫說:「我們給嬰兒看不同數量的點。最初他們注視著兩個點,等到熟悉了以後就開始失去興趣。但當我們接著展示第3個點時,他們的興趣又來了。」她對13~14個月大的嬰兒對複雜事物的長時間記憶能力進行了研究,也獲得了出乎意料的發現,如嬰兒能夠把用以前從未見過的玩具做出的複雜動作記住長達半小時之久,甚至還能模仿這些動作。
從上面的線索和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0~3歲是兒童大腦高速發展的時期,是兒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覺、記憶、思維、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那麼,孩子學習的關鍵期是怎樣的呢?研究發現:
◆ 出生後6個月,是嬰兒學習咀嚼和吃干食物的關鍵期;
◆ 2~3歲是計數能力(口頭數數、按物點數、按數點物、說出總數)發展的關鍵期;
◆ 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期,5歲左右是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期;
◆ 25~35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行為規範的關鍵期;
◆ 3歲左右是培養其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通過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時測得的智商定為100%,那麼其中50%在3歲前發生,由此可見,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抓住3歲前這一關鍵期十分重要。
3歲存在語言爆發現象
父母們有時會突然發現,自己蹣跚學步的孩子似乎一夜間辭彙量有了迅猛增加。科學家研究表明,這很可能是一種「滾雪球」效應。
科學家認為,孩子學習語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學習,而是存在突然的「語言爆發期」現象。例如在2歲之前他們對語言的把握很模糊,但2歲之後突然某一天就能夠很容易地掌握各種很複雜的表達技巧了。
他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即無論一種語言有多複雜,沒有接受過教育的本民族人都會熟練運用,比如拉丁語,現在學習起來非常困難,但那時候連羅馬帝國的奴隸也會講拉丁語,而且當時拉丁語的難度與現在幾乎一樣。
3歲是人類心理發展的一個分水嶺,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通常來說,孩子到了2歲的時候就會表達比較複雜的句子,甚至會使用不同時態和語態的動詞或者連詞,而且還會使用長句和分句了。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從無意識的狀態過渡到有意識的狀態,而且已經建立了他所在的生存群體和特定社會階段所特有的心理結構和語言表達機制。
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在生活中熟悉語言,在模仿中學習語言。到5~6歲的時候,孩子們又開始學習新的單詞,逐漸完善語句的表達。環境在這時候顯得非常重要,如果當時外界人群的發音是方言,那孩子也會照著模仿;如果他們經常和一些語言豐富的孩子玩耍,時間一長,他們也會變得像這些孩子一樣能說會道。
比利時心理學家觀察發現,一個2歲半的兒童通常具有二三百的辭彙量,但到6歲時他已經能夠使用數千個單詞了,而且這些辭彙都是在沒人教導的情況下孩子們自然吸收的。
美國心理學教授鮑勃?麥克默里認為,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大多是父母注意不到的,正是在這些不被察覺的學習過程中日積月累,產生了令父母驚異的必然結果。
6歲兒童的語言表述已經非常準確了,他們了解並且能夠使用母語的一些規則。可以說,到了這個年齡段,我們的孩子已經獨立完成了學習語言的整個過程。如果他們沒有這種自覺、自然地學習語言的能力,那麼人類歷史上就不會取得如此眾多的輝煌成就,可以說正是語言的不斷發展,才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在孩子1~3歲期間,他們自己能夠學習多個辭彙,且學習的中等難度辭彙比簡單辭彙多。這就意味著父母無需為各種聲稱能提高孩子辭彙量的「新發明」而花費時間和金錢。抓住這一時期,多跟孩子說話、多讀書給孩子聽,才是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關鍵。
身高增長取決於3歲
幾乎每個媽媽都有定期為孩子量身高的習慣。看著那條紅色的身高線一點一點往上提升,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懷裡的小寶寶一點點長高,慢慢長成少年、青年,每個媽媽的心裡都充滿喜悅。那麼,孩子是怎樣長高的呢?
科學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青春期,是人長高的兩個高峰期。人從出生至成年體格的長成,其生長速度不是勻速的,出生至2歲時共長
一般說來,影響身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種:
1 先天遺傳:不可否認,在孩子的身高上,遺傳具有支配地位。爸爸和媽媽的身高是很重要的,甚至包括往上三代都可能有所影響。你只需要看看這個孩子父母的體型和身高,基本就可以將一個孩子未來的身高推測一個大概了。
2 營養保健:雖然遺傳因素很重要,但這並非決定孩子身高的唯一標準。其中,營養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得不到全面均衡的營養保障,那他正常的身體發育就會受到限制。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發育不良。所以,父母一定要在營養供給上做到及時和多樣化,保證孩子能獲得充足的營養,從而滿足孩子身體生長發育的需求。
3 生理疾病:一些孩子一生下來就伴隨有某些疾病,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控制和治療,就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最常見的疾病有:肝腎功能不良、胃腸功能紊亂、食物過敏、呼吸道疾病等。
4 藥物副作用:常言道,「是葯三分毒。」藥物雖然可以對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然而經常性或不正確的藥物使用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從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例如在治療ADHD疾病的過程中所用的利他林,已被醫學界確認對孩子發育有阻礙作用。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盡量少用藥物治療,在萬不得已需用藥物的情況下,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選擇藥物種類和適用劑量。
5 體育鍛煉:常規的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孩子的骨骼和肌肉發育,從而加快他們的身體生長。然而,作為父母,一定要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體育鍛煉都能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許多我們都很熟悉的運動不但不能有利於孩子成長,反而會大大損害孩子的正常發育。例如高難度的體操、雜技、摔跤和舉重等活動,很有可能對孩子柔嫩的骨骼造成傷害,甚至畸形。
6 睡眠質量:經過科學家大量的試驗調查表明,大約有70%~80%的生長激素是在睡眠中分泌並發揮作用的。所以,保證孩子睡眠的時間和質量對其生長發育是極其重要的。
7 情緒影響:情感忽視和過度的緊張焦慮都會阻礙孩子身體的發育。一個生長在充滿愛和快樂的家庭中的孩子,與一個生活在混亂、壓抑、恐懼的環境中終日鬱鬱寡歡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容易最大程度激發其內在生長潛能。情緒因素對孩子身體發育的影響,與食物為孩子提供的營養同等重要。
總之,無論從大腦發育、智力開發、身體增長、性格培養,還是從其他方面來說,3歲都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之一,父母一定要抓住這一人生成長的黃金期。
因此,在這樣的一種理念指導下,《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這套供父母進行早期教育的指導性叢書誕生了!
這套叢書一共6冊:《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早期教育實戰訓練》、《卡爾?威特的天才教育》、《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0~3歲全營養計劃》、《0~3歲高智商開發和潛能訓練》,分別闡述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的理論、在0~3歲期間如何實施蒙台梭利的訓練、在0~3歲期間如何實施卡爾?威特的天才教育、媽媽如何在孩子這一時期發揮自己的教育作用,以及在0~3歲期間孩子的智商開發和營養方案。
每一分冊都以「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為主旨思想貫穿始終,同時又各自介紹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既可成為互有關聯的一套叢書,也可以獨立地各自成冊。書中既有充分系統的科學理論闡述,又有詳細具體的操作方法,是父母進行早期教育不可多得的指導參考書。
作為這套叢書的策劃者和編寫者,我們衷心希望《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這套書能夠對中國千千萬萬的為人父母者和即將為人父母者有所裨益,能夠培養出更多的聰明、健康、樂觀向上的好孩子!
新生的嬰兒是一個謎,他是那麼完美,即使最能幹的能工巧匠也不能造出與之媲美的東西來。
準備讓寶寶入托入園的父母,是否也該藉機思考——要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童年? 除了填鴨式、競爭性的學習方式,有沒有託兒所能根據幼兒身心發展,培育其全面智能及人格發展?除了強記ABC、1+2=3,是否有託兒所能引導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並引發他們不同的潛能? 託兒所的地點(靠近住家或工作場所)、設備、收費、師資素質及教育品質,都是父母所關心的範圍。常聽到很多父母對托兒的種種「投訴」:供不應求、收費高、教育品質有待提升……隨著父母要求越來越高,託兒所的設備條件與教育品質,能夠滿足父母的期望嗎? 看看新加坡父母選擇託兒所對您有何啟發? 同樣,一般新加坡託兒所收生年齡在3歲以下,這幾年父母對托嬰(18個月到3歲)的需求大增,尤以年輕家庭居多,對托嬰需求強勁。
硬體軟體都需完善 記者走訪數家託兒所,發現某託兒所的設備相當完善,除了基本設施,新一代託兒所還設有激發創意的空家,如小劇場、小舞台。有的甚至還設有互聯網視像系統,讓父母通過視像遙控,「托」得放心。 對於在家庭與事業之家忙碌掙扎的父母來說,有人幫忙看孩子就已謝天謝地,對幼兒教育素質要求不高。育有兩個兒子(11歲及3歲)的林秀琴說:「只要孩子在託兒所打下學習基礎,更多的學習內容留待上正規小學再學,讓孩子過個『有童年的童年』更為重要。」 好的託兒所的課程內容具有代表性,包括大家來談談、音樂及節奏、講故事、圖工、樂器學習、兒歌和戶外活動。加入漢語拼音、電腦課、動植物成長觀察,並以突發事件作教材,激發孩子反應能力,鼓勵發言。加上經常舉辦各種活動,如墨西哥節、趣味科學嘉年華會,受託孩童也有機會參與,從中受益。 這些託兒所因設在鄰里,方便父母接送,加上有合格師資,收費大眾化,每月約四五百元,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另類託兒所 隨著父母教育知識水平的提升,對托兒要求不僅托放看顧,學習ABC那麼簡單,他們也更加關心教育品質,希望為幼兒打下良好基礎,培育健全身心及人格發展,以求未來路越走越寬。 市面上一些私人託兒所配合這樣的需求,引入、提倡不一樣的幼兒教育理念,如蒙特梭利(Montessori)幼兒教育、七田真右腦潛能開發教育,符合受高深教育父母的需求。這些託兒所的常月收費約七八百元。 然而,私人託兒所總體素質良莠不齊,有必要確定師資的專業水平。 現代蒙特梭利:創造環境,適應孩子
現代蒙特梭利託兒所及發展中心校長希拉(Shiela)說,父母對托兒需求越來越高,照顧孩子身體遠遠不夠,還要照顧孩子的心靈需求,與父母共同研究孩子的身心發展。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十年前引入引入當地,原先只是提供學前教育,觸及5大核心:實踐練習、感官學習、蒙特梭利語文及語音、數學及文化科目。3年前應父母需求,發展成蒙特梭利託兒所。 蒙特梭利教育理論特點是: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資質,開竅時家不同,應該任其自由發展潛能。希拉說:「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只要不用蓋子套住他們。我們讓不同年齡的小孩一起學習,也強調個人獨立學習與摸索,帶出孩子的自我與個性。託兒所不應讓孩子們來適應環境,而應該創造環境以適應孩子的身心需求,培育全面智能及人格教育。」 腦潛能開發幼兒學苑:教育幼兒先教育父母 「腦潛能開發幼兒學苑」(Brain-based Schoolhouse),是當地第一個,也是唯一關注全腦開發的託兒所。它採用日本七田真部分教育方法,培育創造性的右腦、智力的左腦及心靈教育的「全人格教育」。 學苑設有十多種精心設計的腦潛能開發遊戲,包括撞撞球、平衡板、字母道,讓孩子們在輕鬆嬉戲中學習肢體平衡,刺激開發左右腦潛能。幼兒每個月需創作華英文作業各一份,讓孩子表現創造力。 在英國獲得幼兒服務整體素質管理碩士文憑,正在修讀教育博士的校長吳慧卿(36歲)相信,會活動的孩子會思想,吸收能力較強。因此,「我們應儘早開發幼兒的左右腦潛在功能,培養學習能力、記憶力、創造力、人格能力,而不是做很多作業,回答習題。我們應該停止那種填鴨式、競爭性的學習方式。」 本身育有四名孩子的吳慧卿說:「很多父母喜歡問孩子:學到了什麼,卻不知道6歲以下孩子無法明說。孩子是在無形中學到很多東西。父母的詢問構成壓力,教育幼兒應先教育父母。我們在挑學生時也挑父母,看看父母對育兒有多投入。」 她認為,學苑一大特點是管理素質。「若你的孩子吸收力不好,有學習或語言、肢體障礙,我有辦法解決。我們有內部訓練的專業師資及海外知名的學者教授前來講課,為父母提供最新育兒知識與發展。」 該學苑也常舉辦父母會議,設有腦潛能圖書館,拉近與父母的聯繫。除了傳達知識、人格教育給幼兒,也舉辦「腦力教育飲食節」活動,教導父母在飲食方面的認識,如:糙米飯、黑芝麻有益腦袋。一日三餐也格外注意飲食營養成分。也帶幼兒到老人院探訪等等,培養孩子關心他人,為社會國家貢獻的精神。 這樣的託兒所吸引了陳婉菁(土木工程師,32歲)。她說:「每隔三個月,校長會分析每個孩子的身心狀況,警惕父母特別關注孩子表現最弱的部分。父母從中也受益不淺,有空時,也到學苑幫忙。」 陳婉菁說,4歲女兒託過三家託兒所,第一家嫌設備設施太舊,第二家師資出現問題,第三家託兒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獨特新穎,最為滿意,她想把2歲的兒子也送過去,因為她知道幼兒期的腦力潛能開發最關鍵,準備為孩子打下長久基礎。 這類託兒所收費不一,每月從200元到1200元不等。扣除政府津貼後,對低收入或有幾個孩子的家庭來說,還是不小的負擔。但有些父母並不介意多花一點錢投資在孩子教育上。 保險代理員王愛芳說,蒙特梭利託兒所每月收費355元(半天,扣除津貼,不包括電腦課程90元),貴了一點,但一對一的個別教導,物有所值。 結語
|
推薦閱讀:
※是誰讓中國孩子變成了白眼狼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
※孩子3歲之前千萬別做這5件事,否則後悔一輩子 || 原創
※家訓,可以讓你的孩子不隨波逐流18
※如何讓孩子的情商不斷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