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查你的「肝」寶貝 ——解讀肝臟B超 ■ 李志艷中國軍網

探查你的「肝」寶貝——解讀肝臟B超解放軍第302醫院醫學影像中心副主任 李志艷B超是肝炎患者的好朋友,給肝炎患者帶來了最實用、最經濟和無創傷的肝病影像學檢查技術,使醫生隔著肚皮就看清了患者肝臟和其他臟器。B超能診斷的肝臟疾病很多: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血管畸形和肝臟腫瘤等,只需要花很少的費用就給肝臟做了全面普查。「瀰漫性肝病」不可怕B超檢查肝臟時最常用的結果會有「瀰漫性肝病」這句話。很多患者認為:這肝臟里的病都「瀰漫」了,肯定病得不輕!其實,肝臟瀰漫性病變是指肝臟組織病變在影像學檢查的一種表現。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等都屬於肝臟瀰漫性病變,因為這些病變在整個肝臟的分布是相對一致的。「瀰漫性肝病」並不提示病情的輕重。只要肝臟整體有基本一致的變化,B超結果都說是「瀰漫性肝病」。甚至一些中老年人,肝臟內部稍微粗糙一些,B超檢查時光點反射就會強一些,也會提示有「瀰漫性肝病」。許多「瀰漫性肝病」患者其實肝功能正常,不用治療。因此,判斷肝病是否嚴重,要看包括肝功能等許多指標並結合臨床才能確定。不要過分看重肝臟大小許多肝炎患者在看B超檢查報告時,非常關心肝臟的大小,有的患者每次把肝臟的測量都記錄下來進行比較。但需要知道,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醫生、不同的測量方法(如肝右葉最大斜徑,肝右葉前後徑等),都會產生測量數據的差異。甚至同一醫生在不同的測量切面、受呼吸動度以及B超超聲探頭的方向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測量數據相差1~2厘米是很常見的。因此,不必過分看重B超提示的肝臟大小。另外,腫大的肝臟逐漸縮小有時是肝臟炎症好轉,是病情好的轉歸,但有時則相反,如果肝硬化患者的肝臟體積縮小,則提示肝臟損傷的程度及肝臟纖維化的加重。別把血管瘤、肝囊腫當肝癌現在,B超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儀器也越來越精密,使無癥狀的先天性肝囊腫和血管瘤等良性病灶也被發現。尤其是肝炎患者,因為經常做B超,發現這些小問題的幾率也越多。這往往引起肝炎患者的恐慌。因為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一個因素,所以對肝臟里看到的一些像血管瘤、囊腫等良性病變,肝炎患者都非常敏感。肝囊腫大多是先天性的,既不會影響肝功能,也不會發展為肝癌,通常不必理它,只要定期複查即可。但如果它長得實在太大,讓病人感覺不舒服時,可進行治療。治療時不必開刀,醫生可以在超聲波的引導下,將一根細細的針插入囊腫,用細針將囊腫內的液體抽出來,然後再注入硬化劑,這樣囊腫就治好了。肝血管瘤也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常在成年人中出現癥狀,女性為多。血管瘤的發展非常緩慢,小血管瘤可無任何癥狀,少數患者因腫瘤較大而出現肝區不適。血管瘤可見於肝臟任何部位,常位於包膜下,腫瘤直徑多小於4厘米,但亦可小至數毫米,個別大至30厘米。一般說來小的肝囊腫和血管瘤對人體健康沒有多大影響,患者不必緊張,只有較大的肝囊腫和血管瘤才需要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戴欣、馮卉整理)警惕甲狀腺疾病——解讀甲狀腺B超 總參謀部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賈賀堂近年來,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目前,許多單位和體檢中心已經把甲狀腺B超列為常規檢查。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位於頸前下方,氣管的前方,分為左右兩葉和連接兩葉的峽部。正常甲狀腺兩側葉基本對稱,中等回聲,分布均勻。B超檢查可觀察和鑒別甲狀腺腫大、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炎、甲狀腺瘤和甲狀腺癌等疾病。據調查,我國目前約四分之一的人患有甲狀腺結節,但絕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惡性的僅佔5%。絕大多數的良性結節不引起任何主觀不適癥狀。如一旦感覺甲狀腺部位疼痛,聲音嘶啞,甲狀腺短期內突然增大,那就要警惕了,需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對多數良性結節,每隔6到12個月進行隨訪,每次就診必須複查頸部淋巴結和甲狀腺超聲,必要時還需做甲狀腺功能五項檢查和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結節的細針穿刺抽吸活檢,確定節結是良性還是惡性。生活中,甲狀腺結節的不同情況應採取相應的飲食方案。如果甲亢伴發甲狀腺結節,需要嚴格忌碘飲食,如食用無碘鹽,禁食海帶、紫菜、海魚等海產品;如果是橋本甲狀腺炎伴髮結節,無需嚴格忌碘,但不主張過度食入大量海產品;如果是僅有結節同時甲狀腺功能沒受影響,飲食上無需忌碘,但建議少食用蘿蔔、捲心菜等促進甲狀腺結節生長的食物。所以體檢時別漏掉甲狀腺這個人體的重要器官,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到專科就診,及早鑒別結節性質,防患於未然。(周雯潔、弓灧整理)
推薦閱讀:

你們因為喜歡李志都發生過什麼難忘的故事?
扛著相機和樂迷POGO的七仔,其實是個「搖滾女戰士」,她活出了最自由的人生!
如何評價李志《天空之城》這首歌曲 ?
同樣作為男中音,李志和陳奕迅的唱功誰更好?

TAG:中國 | 肝臟 | 李志 | 寶貝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