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周易》,無以知未來
不知《周易》,無以知未來文/呂偉明我有書癖,閑暇時同時讀幾本書,有的讀得快,有的讀得慢,《杜甫全集》讀了七年剛剛過半,讀完《古文觀止》卻僅僅只用一天。比較特殊的只有一本《周易》,大約每隔半年翻一次,每次讀完「乾卦第一」就嘆口氣,感覺短短几行文字就給我砌出了一個迷魂陣,我只好把書合上,體會半年「潛龍勿用,陽氣潛藏」的意味,再試著重讀。我想,孔子晚年讀《周易》讀到韋編三絕的程度不是沒有緣由的,他周遊過列國,遭逢過陳蔡之厄,殺過少正卯,見過南子,在天下禮崩樂壞之際刪定六經,為華夏民族釐定了道德準則,從此以後世人才明白誰是正人君子,誰是亂臣賊子,所以他才有資格做聖人。話說回來,如果沒有洞察千百年氣運的能力,就不可能完全了解《周易》的真諦。那麼《周易》的真諦到底是什麼?《周易》源於伏羲八卦。傳說上古時伏羲仰觀天象,俯察鳥獸,根據陰陽變化之理,用八種簡單而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於是才有了八卦。在伏羲逝世約兩千年後,周文王姬昌被商紂王拘押在羑里獄,《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他在生死未卜時,不僅將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還配上了卦辭、爻辭,原本的八卦經過紛繁複雜的推演,終於鋪排成凡夫俗子們嘆為觀止的理論體系,後來又經過周公與孔子的分析解讀,形成流傳至今的《周易》一書。周敦頤在《通書·精蘊第三十》中對《周易》奉若神明:「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蘊,因卦以發。卦不畫,聖人之精不可得而見;微卦,聖人之蘊殆不可悉得而聞。《易》,何止五經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奧乎!」連大師都崇拜到這個份兒上,也難怪有人說,《周易》就是中國的「聖經」。因為有了《周易》,就有了易學。先秦時期,易學就分出了道家易、儒家易、術家易三個分支,除了文武周公和孔子之外,易學的淵源似乎把中國先秦時期的文化巨人都牽涉了進來,像神農氏、黃帝、堯帝、舜帝、巫咸、老子等等,似乎都與易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到了漢代太平光景,《淮南鴻烈》闡發了道家易,《春秋繁露》闡發了儒家易,而幾個著名術士將術家易推到了歷史的看台。《三國志·魏志·管輅傳》的記載非常玄妙:「平原太守劉邠取印囊及山雞毛著器中,使筮。輅曰:『內方外圓,五色成文,含寶守信,出則有章,此印囊也。』」聽起來,這種卜筮的精準度和透視眼的特異功能差不多了。那時的易學,加一些務虛的成分就會演變為讖緯與曆法,加一些務實的成分就會演化為帝王之術的一部分。東漢經學家桓譚振振有辭,說《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大概還不清楚周文王演化六十四卦是記錄在龜甲上的,洋洋八萬言的《連山》所消耗的龜甲絕對能讓夏商時代某一類烏龜絕種。所以,他的證據很可能是古文經學的開創者劉歆的偽作。劉歆掌管著西漢末年的國家圖書館,想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活得像東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一樣逍遙自在,取幾本無名氏的易書,稍加改寫,說是古人真跡也沒有人能鑒定真偽。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許多經典慢慢從秦朝焚書的灰燼中復甦,《詩經》和《尚書》都出現了若干版本,易學也開始出現了施氏易、京氏易、孟氏易、費氏易等若干流派,猶如後世禪宗五祖一花開五葉一般,各個流派在歷史長河中各自直掛雲帆濟滄海去了。因為劉歆的故弄玄虛,所以後人談易學無不感覺高深莫測,北宋的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卷七》中談到八卦的玄機時也帶著一種羨慕嫉妒恨的語氣:江南人鄭夬曾為一書談《易》,其間一說曰:「乾、坤,大父母也;復、姤,小父母也。乾一變生復,得一陽;坤一變生姤,得一陰。乾再變生臨,得二陽;坤再變生遁,得二陰。乾三變生泰,得四陽;坤三變生否,得四陰。乾四變生大壯,得八陽;坤四變生觀,得八陰。乾五變生夬,得十六陽;坤五變生剝,得十六陰。乾六變生歸妹,本得三十二陽;坤六變生漸,本得三十二陰。乾、坤錯綜,陰陽各三十二,生六十四卦。」夬之為書皆荒唐之論,獨有此變卦之說,未知其是非。余後因見兵部侍郎幫秦君玠,論夬所談,駭然嘆曰:「夬何處得此法?玠曾遇一異人授此數歷,推往古興衰運歷無不皆驗,常恨不能盡得其術。西都邵雍亦知大略,已能洞吉凶之變。此人乃形之於書,必有天譴,此非世人得聞也。」余聞其言怪,兼復甚秘,不欲深詰之。今夬與雍、玠皆已死,終不知其何術也。然而,沈括畢竟是沈括,大科學家並非浪得虛名,他在《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二》中嘗試著總結了八卦演化的規律:揲蓍之法,凡一爻含四卦(凡一陽爻,乾為老陽,兩多一少,非震即坎,非坎即艮,少在前震也,少在中坎也,少在後艮也,三揲之中含此四卦方能成一爻。陰爻亦如此,三爻坤為老陰,兩少一多,非巽即離,非離即兌,多在前巽也,多在中離也,多在後兌也),積三爻為內卦,凡含十二卦(一爻含四卦,三爻共十二卦也)。所以含十二卦,自相重為六,內卦三爻,凡得六十四卦(重卦之法,以下爻四卦乘中爻四卦得十六卦,又以上爻四卦乘之得六十四卦);外卦三爻,亦六十四卦。以內外六十四卦復自相乘,為四千九十六卦,方成《易》之卦(此之卦法也。揲蓍凡十有八變成《易》之一卦,一卦之中含四千九十六卦在其間,細算之乃見)。凡一卦可變為六十四卦(此變卦法,《周易》是也),六十四卦之為四千九十六卦(此之卦法也。如乾之坤、之屯、之蒙,盡六十四卦每卦皆如此,共得四千九十六卦。今焦貢《易林》中所載是也),四千九十六卦方得能卻成一卦,終始相生,以首生尾,以尾生首,積至微之數以成至大,積至大之數卻為至微,循環無端,莫知首尾。故《罔象成名圖》曰「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尾」(一卦變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之為四千九十六卦,四千九十六卦卻變為一卦,循環相生,莫如其端),大小一也,積小以為大,積大復為小,豈非一乎?往來一也,首窮而成尾,尾窮而反成首,豈非一乎?故至誠可以前知,始末無異故也。以夜為往者,以晝為來;以晝為往者,以夜為來。來往常相代,而吾所以知之者一也,故藏往知來不足怪也。聖人獨得之於心而不可言喻,故設象以示人。象安能藏往知來,成變化而行鬼神?學者當觀象以求聖人所以自然得者,宛然可見,然後可以藏往知來,成變化而行鬼神矣。《易》之象皆如是,非獨此數也,知言象為糟粕,然後可以求《易》。沈括總結得比較全面,然而我資質愚鈍,而且最近幾年來冗務纏身,心總浮著,很少有機會沉靜下來,再讀《周易》時也僅僅勉強與時勢對應,模模糊糊地懂得「貴而無位,高而無民」的危險,猜測「小人無咎,君子吝」批判的是志大才疏的青年,推斷「窺其戶,闃其無人,自藏也」針對的是「一知天下事不敢再出門」的書獃子們。然而,如何演卦,如何探知未來,如何在卦象中發現趨吉避凶的法門,卻是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時不在我,寧可「潛龍勿用」,也不肯「亢龍有悔」。可是,我從來沒有想到,我會在2015年7月的華夏始祖文化之旅中結識劉君祖先生。《周易》離我的距離從遠在天邊突然變成近在眼前。劉君祖先生長我二十多歲,自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環境工程研究所畢業,是愛新覺羅毓鋆大師的嫡傳弟子,受大師親傳長達三十六年。從1991年起,他開始在台灣社會各界講授易經及其他經典,學生包括政府首腦、黨政要員、工商巨子、學界領袖與軍界菁英。他以易學為核心,將四書五經貫串其中,旁通諸子百家與佛道經典。2001年起,劉君祖先生擔任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2007年又受邀出任中華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2011年愛新覺羅毓鋆大師駕鶴西遊,享壽106歲,海內外數萬弟子秉其遺志,成立中華奉元學會,劉君祖先生先後出任常務理事、理事長。先生才華天縱,未屆天命之年時即有宗師氣象,年過花甲後更是融經典智慧於一爐,開咸臨書院一脈,精治於易,以世為鑒。易學在劉君祖先生的心中,不是冰冷的卦象,而是經世致用的鮮活生命。易學不是迷信,而有其恪守的義理在,而這大易的義理從伏羲開始便已明了,那便是人間正道,正因為上古聖賢早就在是與非、黑與白、忠與奸、正與邪之間劃開了一道天塹,因此孔子刪定的《周易》便成為千古真理,百世可知。後來,我才了解劉君祖先生在兩岸易學界的尊榮地位,而先生二十多年來對天下大勢的精準預測早已在台灣聞名已久,未來時勢演變通過他所佔的卦象可一目了然:2004年初,劉君祖先生授易教占,學生問3月大選藍綠兩大陣營的勝負,現場佔得的結果是連戰為不變的升卦,機會應該很大,當時民調也確實領先,陳水扁則為大過卦初、五、上爻動,三爻齊變為大有卦,大過「初六」恰值宜變為關鍵變數,單爻變成夬卦。大過瀕臨崩滅,大有得眾元亨,由大過轉變成大有,卦象顯示陳水扁陣營將以非常手法操作選情逆轉。「上六」爻辭:「過涉滅頂,凶,無咎。」可理解為置之死地而後生。「九五」枯楊生花,為爭君位,用險招續命,「無咎無譽」正合坤卦「六四」絕密守口之意。當年「319」案爆發,陳水扁的苦肉計奏效,以兩顆子彈扭轉了敗局。2006年,劉君祖先生的一名學生在《民生報》任職,當時正逢世界盃大賽,該名學生占義大利隊為大有卦「上九」爻動,爻辭稱:「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不僅如此,其他預言均全部占對,震驚了報社同仁,並刊載於報紙頭版。2010年3月,劉君祖先生為擬赴日定居的學生現場占問日本五年國運,為無妄卦初、三、四爻動,「九四」值宜變成益卦,三爻齊變為漸卦。「六三」所警「無妄之災」,亦即「行人之得,邑人之災。」佔得日本百姓即將面臨重大災禍。果然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站出現重大事故。2010年7月,朝鮮半島發生天安艦事件,南北戰爭一觸即發,友人請教時事走向,劉君祖先生現場佔得大畜卦初、二、上爻動,三爻齊變成謙卦。大畜以止健為義,「初九」爻辭:「有厲,利已。」「九二」爻辭:「輿脫輹。」雙方皆會評估風險,不可能輕舉妄動。「上九」爻辭:「何天之衢,亨。」溝通管道暢通。謙卦則指各方兼顧利益平衡,事件會和平落幕。其後果然如此。至於金融風暴、中美關係、中國氣數等等重大國際局勢,劉君祖先生更是提前數年都有精準預測,所言皆中的,在此不一一詳述。先生著作等身,大陸業已出版其系列作品,網路也不難搜到,許多精彩演繹都在其中。先生始終懷有一顆赤子之心,2009年4月他受邀赴廈門大學「南強論壇」,對全校師生作專題大型演講,題為「由易經看世界大勢與民族復興」,充分發揮易理分析及精準預測的功能,暢談金融風暴後的世界新格局,以及大陸期待的和平崛起與兩岸和平統一的問題,獲熱烈反響。現在,大陸的許多大學也經常邀請先生過來講課,大陸和台灣之間的關係業已密不可分。不能不提的是,我和劉君祖先生一起追溯華夏始祖文化遺迹,一起拜謁伏羲廟、黃帝陵、堯帝陵、周公廟,一起遊覽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一起到卦台山仰望白雲蒼狗,一起到比干廟瞻仰孔子真跡,一起到壺口瀑布直面黃河氣勢,一起品嘗晉陝甘豫冀五省美食,但是等走完全程我才恍然發覺,我們結伴十餘日,走過八千里,連四大石窟都一起遊了三個,居然都沒來得及請教一下有關易學入門的心法。十餘日感同身受的,是先生撫今憶昔的家國情懷;觸目所及的,是先生與夫人數十年相濡以沫化成的生活習慣,游堯帝陵時遭遇40度高溫,先生回到車上見夫人未回,立刻下車在烈日下等。此情此景讓我們這些年輕人頗有見賢思齊的感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誰都會說,但真要履行起來就會感覺如此之難。而像劉君祖先生這樣已經達到「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的人生化境的,在我認識的眾多名人中也算是罕出其右了。華夏始祖文化之旅為時十三日,從比干廟直達安陽殷墟,與羑里獄擦肩而過,劉君祖先生在車上提起羑里的特殊意義,並說起周文王用蓍草占卦的歷史。回北京後,我查閱張華所撰的《博物志》,其中有一條記載:「蓍一千歲而三百莖,其本以老,故知吉凶。蓍末大於本為上吉,筮必沐浴齋潔食香,每日望浴蓍,必五浴之。」我不由地搖頭嘆息:當下的中國大陸怎麼可能會有一千歲的蓍草?別說千歲蓍草,連五十歲的人蔘和何首烏都沒有了,國人挖地三尺,恨不得能挖出一些秦磚漢瓦來換錢,哪兒會有留著蓍草占卜吉凶的耐心?最近幾十年來大陸急功近利,文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提到:「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於野乎?」國學的基礎在台灣保存得比大陸完善,單就文化而言,大陸禮失求諸於台灣當是實事求是的選擇。有時我會做一個有趣的對比,當年周文王肯定佔得自己安然無恙,而且商也終將被周所取代,所以困在羑里獄中時必然神采奕奕,孔子困於陳蔡時也必然會有同樣的神采,而今當劉君祖先生告訴我們「人生知機應變的道理,盡在消息盈虛之間」的時候,做為一個能夠以義理詮釋未來意義的易學大家,他也是同樣的神采奕奕。人生在世,會有許多的不稱意和不明白,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人生有不解之處時,可以去台灣拜訪一下劉君祖先生或是在大陸的某個大學裡親聆教誨。不過,我倒是可以確知一件事:我知道下一次文化之旅時先生肯定還會同行,因為華夏神州的千山萬水永遠是他心中丈量和經緯的天下。2015年11月9日1點51分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網址:http://www.tweching.org.tw/
華夏神州研學旅行計劃報名請加微信公眾號:華夏學苑
推薦閱讀:
※寫給未來的爸爸們:如何避免妻子產後抑鬱
※憧憬未來的守望
※唐能通:未來的個股機會在哪裡?
※外國專家:中國將引領未來全球化
※關於那一碗羊湯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