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學概論講話 譚正璧 光明書局 1948年3月

譚正璧(1901.11~1991.12),字仲圭,筆名譚雯、佩冰、璧廠、趙璧等。上海嘉定黃渡鄉人,1919年於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讀書期間適逢五四新文學運動,閱讀了許多新文學作品,並開始用白話寫作。1920年6月在《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上發表處女作《農民的血淚》,揭露和抨擊地主對農民的苛刻盤剝。1923年春經邵力子介紹進上海大學中文系讀書,後輟學,到上海神州女校任課,並著手編寫《中國文學史大綱》,這部書1924年出版,是國內第一部用白話寫作的文學史。1927年「大革命」期間,在好友同鄉、中共青浦縣委書記夏采曦的帶領下,傾向革命,同年在家鄉組織成立「淞社」,主編半月刊《怒潮》。1933年在上海民立中任教,同時到正風文學院中文系補讀,畢業時獲文學士學位。後在上海各中學及美術專科學校、震旦大學任教。又被聘為上海北新華書局編輯,同時為光明書局編書著述頗豐。八一三事變後上海淪陷,他受中共委託,開辦新中國藝術學院,任院長,向解放區輸送進步青年。日本投降後,在中國書報編輯所主編《書報》雜誌和《新中國文庫》。解放後,先後任山東齊魯大學教授及《齊魯學報》和《文史哲》編委。1953年任上海棠棣出版社總編輯。1957年為作協上海分會和劇協上海分會專業作家。1961年被聘為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特約編輯。數十年來,專註於中國文學史和語文學的研究工作,著有《國學概論講話》、《中國文學史大綱》、《中國文學進化史》、《元曲六大家傳略》、《話本與古劇》等150多種,在國內外有影響。《國學概論講話》是譚正璧先生於1943年編寫的的一本專供大中院校教學和參考用的教材,書名為蔡元培先生所提。我所擁有的《國學概論講話》是1948年3月由光明書局出版發行的,年代較為久遠,學術氣味濃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國學著作。《國學概論講話》為小32開本、共111頁,全書分為「導言」、「經學」「子學」、「史學」、「文學」五講,共36節。第一章「導言」共分四節,在其中譚先生對國學的定義、國學的目的、國學的分類、國學的方法等方面依次進行了論述,譚正璧認為,所謂國學,即國故學,亦名舊學,「系對西學、洋學、新學而言。」並提出了研究國學方法:「一為辨真偽,二為知輕重,三為明地理,四為通人情。」即要求我們研究國學時要認真辨別古書的真偽,「提綱挈領,分別緩急」研究「重且大者」,並注意結合作者所在地的風土人情;第二章「經學」,論述範圍涵蓋了五經至二十一經,對經學的起源、派別、發展都做了言簡意賅、條理清晰的介紹,使讀者讀來一目了然;第三章「子學」,先是依次對諸子百家的主張及來源等問題進行了簡單介紹,繼而對百家中影響較大的儒、墨、法、名等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和分析,比如對道家,譚正璧解釋說「陳柱以為道家出於史,史為道術的總歸,故道家為道術的全部,諸子為道術的一部,全部可以括道,一部不足以括道,故僅道家可以名曰『道』」。接著又對道家的派別、漢書藝文志所載的道家代表、老、庄的主要思想內容及區別等問題一一作出了闡述;第四章「史學」,譚先生先是對「史」的定義做了解釋,即「所謂史,第一須『中正不阿』;第二須『有補治道』。一是指史的性質;一是指史的功用;兩者合併以觀,便可覽見古人對於『史』的觀念。」繼而又對史學的分類、相關體例進行相關的論述。譚先生認為,所謂正史就是指二十四史,並指出「後來各史的題材,例目雖有變化,然而總不能超越它們的範圍」。這一觀點至今年在學術界仍得到廣泛認同;第五章「文學」,開篇從「文」字的釋義入手,繼而對文學的起源、創作動機、發展等方面一一進行了分析,著重介紹詩歌、小說、戲劇、唱本、小品文等。譚先生是學貫古今的學者,所以對文學一章的論述尤為精闢,他在對通俗演義小說評論時,博古通今,內容涉及講史、神怪、人情、諷刺、理想、俠義等各種題材的小說。對我國「章回小說」的思想、人物、情節的特點進行了概括。文學眾體裁中,譚先生對小品文情有獨鍾,認為「與同時其他散文相較,真有天上人間的雅俗之別。」觀其論點,可謂精闢。

縱觀譚正璧先生《國學概論講話》一書,其國學論述無不是先從解釋字義入手,進而推及到文學發展、派別等其他方面,這為我們後人從事相關寫作提供了一個優秀的榜樣。自1933年該書出版以來,歷時七十餘年,至今仍廣泛得以引用、借鑒,足見其價值所在。在國學日昌的今天,譚正璧先生的《國學概論講話》一書仍不失為國人了解國學、理解國學的必備通俗讀物。


推薦閱讀:

千古誰識楚懷王(最新版) - 讀書心得 - 國學論壇
朱元璋刪除了《孟子》原來是這個原因啊
品三國學內控——組織架構
香港奇人——國學大師饒宗頤 成長 與 如何治學
中國國學網 - 新聞動態 - 玄學的興起

TAG:國學 | 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