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林老和尚:問君何處安身
□:德林老和尚您好!您講的《金剛經》要出版了,我們覺得這個版本更為直接曉暢,把很深的義理用非常明白的話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您的這個講經適合於今人。請問您第一次講《金剛經》是什麼時候?
:我哪講過幾次呀?我基本上就沒講過經,但是呢,我想這不講弘法利生嗎,弘法利生就要講經。佛說的大乘經典,是最根本的依據,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根據這條線。高旻寺雖然是一個禪宗道場,但不妨礙講經。禪宗這法呢,是包容的,什麼都能容,大肚包容,一切法都包容在肚子裡頭,對不對?那蠻好嘛。講堂就是給講經的搭這麼一個平台,誰能講,我們都歡迎,能者為師。
近代講《金剛經》較著名的是江味農居士,據說江味農居士一輩子就是專攻《金剛經》,朴老(趙朴初)也承認的。要是看《金剛經》註解就是看江味農的這個《金剛經講義》,他講得蠻好。我們講《金剛經》時也參照了這個講義。「金剛」兩個字就代表智慧,有了智慧就沒得煩惱了。現代的人,唯一缺乏的就是智慧。
□:我們當中有學禪宗的,而《金剛經》是講「實相」的,您如何看《金剛經》?
:禪宗講什麼呢?禪宗就講「無住生心」,一部《金剛經》講的就是「無住」。「無住」就是佛法,不但是佛法,也是心法,也是眾生法。世出世間法,沒有哪一個法是住在這兒不動的,這就是「無住」的道理。佛法,世間法,心法,都是「無住」的,所以我就是根據這麼一個道理,給大雄寶殿寫了幾個字:
「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問君何處安身?」
如果說寫一副對聯,有了上聯,你還得給它配個下聯,我就想到《金剛經》。《金剛經》不是有「三心不可得」嘛——「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還汝本來面目。」稍微改一下,正好可當作下聯:
「無過去心,無現在心,無未來心,還汝本來面目。」
三心不可得,你的本來面目就現前了,「還汝本來面目」。「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問君何處安身?」安身安在什麼地方?「無住」嘛。
這個佛法太深了,所以過去的歷代祖師講,佛法太高,眾生法太廣,心法太深。談佛法嗎,我們希望每一個學佛法的人,先從佛法的基礎進行學習,菩提心達本源。我們現在都在學習,學無止境,不要隨便出書。佛的大乘經典夠我們用一輩子,無量世都用不完。《金剛經》不過幾千文字,但是含義精深,有很多的語言都是佛法的根本語言。你比如說,《金剛經》說:「信心清凈,則生實相。」這個「實相」,就是我們學佛的人都願意取證的實相,這個實相怎麼能夠得到呢?就是「信心清凈」。
□:您剛到高旻寺來的時候,高旻寺什麼樣子呀?
:我到高旻寺,那是19歲。我14歲就離開家了,那時家境困難,生活困難就外出學做生意。學了幾年生意,從營口跑出來出家,出家那就是漫無目的的。這麼說吧,瞎跑著跑著就跑到高旻寺來了。
高旻寺1984年重建,那個時候什麼都沒有,一間房子也沒有,睡覺就是稻草鋪在地上睡覺,什麼都沒有,就這麼個地方。老祖道場,人人有責任,特別是高旻寺。這個是十方常住十方僧,他不是小廟呀,也不是子孫廟,於寺院建設、弘法利生,人人有責。
□:我們如何能夠切入真實佛法?
:從哪個地方切入,都不能離開一個原則。比如今天,有個居士要我給他寫幾個字。我就寫下「歇即菩提」。如果一般人依文解義,就會認為我什麼事都不做,歇下來睡覺。這叫做菩提嗎?我怕他理解錯了,又在前面添了四個字,「煩惱即歇,歇即菩提」。歇什麼東西呢?就是歇這個煩惱。煩惱是智慧的對面,沒有了煩惱,就有智慧。煩惱不是你想歇就歇的,得有個歇的辦法。煩惱,就是障,好比月亮,月亮始終在天上,但是有雲彩遮蓋了。雲霧遮住月亮,月光就照不下來。無論怎麼說,今生能夠得到人身,能夠聞到佛法,是最大的幸運。
□:您是在什麼時候把這些道理融會貫通的?
:那一天睡覺睡醒了。我們也在學佛的時候經常問,問什麼?為什麼—杯子為什麼叫杯子?這個人為什麼叫人?為什麼諸法無性?這都要解決,這不是憑自己想像解釋問題,是要有根據的,根據佛言祖語來證實這個道理。
你看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他出現在世間,他說的無量法都不能離開四個原則,「諸惡莫做,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佛跟眾生不同的地方就是,心清凈和心不清凈。怎麼樣子才能使心清凈呢?不是一般說,清凈呀我什麼都不想了,清清凈凈,那胡說八道。要想心清凈,你必須做到什麼壞事都不做,已經做的壞事必須懺悔,沒有做的壞事不能做。達到這個圓滿程度是非常難的。你不做壞事就是好人,這在佛法通不過的,在世間法是可以的。你看那個老太太多好呀,什麼壞事都不做,人緣蠻好的。什麼壞事都不做,在這個基礎上要什麼好事都要做。方便說,「諸惡莫做,諸善奉行」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是「自凈其意」,從這個角度看,一般人理解的「諸惡莫做,諸惡莫行」,是把佛法的要求降得太低了。
《心經》中「觀自在菩薩」,「觀自在」不是向外觀,自在他是自己自在呀。你不要看別人,要看自己。看自己看久了就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了,那要下功夫。
六祖大師說「本來無一物」,就是本來面目是什麼都沒有的。執著一物也無,那又是錯的,為何?因為無一物就是有宇宙萬物,法性如是。那麼他是根據什麼說的呢?根據性空說的,「性空不空」。《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這個語言呢,從這個嘴裡發音,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五個字並稱一句話,你這個語言是有前有後的,它這個道理同時具足的,但是你語言做不到這一點。這個道理要懂。「空」跟「有」同時。這個東西就是空的,不得說先空後有,先有後空。
(提問者:智海法師、正元居士、正海居士和南京大學部分師生。本文有刪節。)
德林老和尚,1915年生,俗姓梁,河北豐潤人,禪門泰斗。1934年於揚州高旻寺出家,蒙來果禪師器重,授以臨濟心印,為該寺第四十七代方丈。
中國傳統文化當代價值傳承者
中國風骨 天下情懷
中國孔子基金會戰略合作夥伴 山東儒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請關注微信公號:儒風大家(rufengdajia)
推薦閱讀:
※凈宗十四祖就是海賢老和尚,當之無愧
※上玅下境老和尚行狀
※來果老和尚:地獄天堂吃飯睡覺都是你的心
※小和尚種草
※試析虛雲和尚禪凈合一的修行觀
TAG: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