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中國人把國家概念理解為「家國天下」

我們在紀念屈原的時候,都會為之冠上「愛國詩人」的稱號,我們知道他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政治家、詩人。

但我們是否忽略了一個問題,孔子、莊子、蘇秦等一系列的政治家,與屈原同處於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他們就沒有被冠以任何國家性的稱號?

其實,屈原的這一做法體現了一種「家國思想」的轉變。屈原是戰國末期的政治家,在這個時候天下已經大勢所歸,每個國家都是在為自身的利益發展所考慮。屈原歸屬於楚國,不管楚懷王再怎麼嫌棄他,他都不肯離開楚國。最後吳起攻破楚都,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投汨羅江。而他所寫的詩句當中,無一不體現著他的愛國情懷。

司馬遷對於屈原的評價非常高,他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曾這樣說道: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那為什麼他就可以被稱之為「中國第一位愛國詩人」呢?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較為動蕩的一個時期,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各路諸侯紛紛發展起來,獨立為王,百家爭鳴的局面也開始慢慢發展起來。

但在這個時間段內,諸子百家是沒有國與國之分的,他們的眼裡只有天下。他們四處遊走,從這個國家轉戰到另一個國家,去散播自己的學術思想,並不拘謹於自己到底出身何處。落戶於何處,何處即為家。我想也正是因為這種天下的思想,所以才使得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術思想特別繁榮吧。但這卻使得諸侯國之間的競爭變得十分殘酷,頗有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意味。但從這裡面也不難看出他們是自私了,將自己的抱負和理想施加於天下,不顧國家。

楚國同樣處於這種競爭當中,那時秦國已經開始強大起來,不斷地去攻擊周邊國家。著名的合縱家公孫衍提出要聯合六國攻打秦國,這一想法得到了屈原的大力支持,楚懷王為此重用屈原,但因他人的挑撥離間使得楚懷王對其疏遠。

當時戰國七雄中,齊楚兩國算是比較強大的,秦不敢擅自行動。而連橫家張儀當時正在為秦國效力,他看到了齊楚兩國的強大,便向秦王提出要分離兩國的聯合,在這其中運用了種種辦法,終於使得齊楚兩國反目成仇。楚國勢單力薄,遭秦不斷攻擊,最終被迫都城,屈原憤而投江。

其實從天下到國家這種思想的轉變,是一種時代的進步。就如同「掃一屋與掃天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沒有國哪來的天下?

但是現在的某個叫美X的國家,自己的內部事務都處理不好,還來管其他國家的事情,而且管的勤的不行,嘴上說著是為了世界和平,實則不過是自身利益所需,又何必去刻意美化。


推薦閱讀:

《2009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發布
中國人有自己的宗教嗎?
來掃房還不夠,中國人在北京複製了一個「溫哥華」,真假傻傻分不清楚!
一杯「低標」奶,強壯中國人?
20年首次!中國人進駐,白人大量遷出溫哥華...

TAG:中國 | 國家 | 中國人 | 概念 | 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