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炮射遠程制導彈藥大觀

儘管除了航空母艦之外的幾乎所有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艇都配備有大、中口徑的艦炮,但不容否認的是,導彈才是這些艦艇的首選作戰武器。特別是在實施遠程精確打擊時,導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唯一的選擇,而研製中的炮射遠程制導彈藥將為水面艦艇再增加一種選擇。

在制導技術、控制技術特別是微機電技術發展基礎上誕生的炮射遠程制導彈藥,可將火炮的射程提高到100~150千米、精度提高到20米以內,極大地彌補火炮系統的固有缺陷。與導彈攻擊方式相比,大、中口徑艦炮的遠程制導彈藥具有射速快、攜彈量大、使用靈活、可打擊更多目標、價格低廉等優點。特別是在海軍作戰艦艇越來越多地用以打擊陸上目標、提供火力支援、應付恐怖主義及非對稱威脅的情況下,炮射制導彈藥方案無疑有著更強的吸引力。

美國海軍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經對射程超過30海里的127毫米半主動激光制導火箭增程炮彈——「死眼」(DEADEYE)進行試驗,1994年率先制定了增程制導彈藥(ERGM)發展計劃。儘管海軍遠程制導彈藥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但發展計劃卻越來越多。除美國海軍為DD(X)驅逐艦研製遠程對地攻擊彈藥(LPLAP)外,義大利也加入到這種彈藥的研製行列中,除用於遠程對地攻擊外,還創造性地用於艦艇反導自衛。研製中的「火山」、「大衛—斯特萊斯」炮射制導彈藥儘管起步較晚,但有可能率先裝備部隊。在2005年,上述彈藥計劃都取得了關鍵性的進展,在遠程打擊和精確攻擊方面表現出了作戰潛力。

到達彈道最高點時制導系統發出指令,展開彈頭前端的鴨式翼並開始接收GPS信號、調整彈丸的飛行彈道;彈丸到達適宜位置時進入滑翔下降過程,炮彈飛行到目標上空後垂直落下,彈藥戰鬥部最大限度地發揮效能。在早期設計中,EX-171使用的是子母彈戰鬥部,包含有72枚EX-1子彈藥,即陸軍的M-80型子彈藥。目前選用的則是18千克的單一戰鬥部。1996年7月,ERGM進入到工程研發階段,美國海軍與雷聲公司簽訂了價值2.32億美元的80發試驗彈生產合同。海軍希望該彈能在2001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每枚ERGM的造價預計5萬美元。採用半主動激光尋的,從而具備攻擊移動目標的能力;採用更大的火箭發動機,以進一步提高射程,配用多種載荷,能執行多種作戰任務。而由新型長身管(64倍口徑)艦炮發射,射程可額外增加20千米。「火山」有3種型號:在4~5千米內,可實施20~25g的橫向機動。制導系統採用瞄準線指令制導,Ka波段連續波制導雷達可同時引導多枚DART。3A+引信由傳統彈藥發展而來,具有近炸、碰炸、延遲爆炸以及時間控制空爆四種作戰模式。用於反導任務時,主要使用近炸模式(距離10米引爆),最低可在海平面以上2米的高度工作。戰鬥部重2.5千克,由高爆炸藥、鎢制彈丸、鋼製殼體組成,對導彈的有效殺傷距離大於10米。

到目前為止,奧托·梅萊拉已先後對鴨式翼、熱電池、無刷微電機、微機電系統等分系統進行了地面試驗和彈載試驗。從2003年1月開始,DART彈先後多次進行無制導飛行試驗。在2005年1月、4月和6月進行了控制飛行試驗。在最近幾次試驗中,DART彈成功地驗證了無線電指令控制下的機動飛行能力。該彈預計於2007年開始大批量生產。

借用為陸軍研製的制導彈藥

目前,在陸軍武器市場上,有多項增程、制導彈藥計劃,例如雷聲與博福斯公司聯合研製的155毫米「神劍」GPS/IMU增程制導彈藥、法國GIAT公司「鵜鶘」155毫米末制導彈藥等。與專門研製的海軍增程制導彈藥相比,陸軍彈藥重量小、艦艇攜彈量大、發射膛壓低、後坐力小,缺點是射程有限、威力相對較小,同時由於口徑問題,需要對艦炮進行改造等。隨著德國率先試驗將陸軍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安裝在護衛艦上,包括英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制定有155毫米艦炮發展計劃。借用為陸軍研製的制導彈藥作為海軍炮射遠程制導彈藥,是一個高效、低成本的辦法,前景相當看好。

推薦閱讀:

韓海軍梅花心易大成(13)
中國海軍歷史編製及現狀
美海軍召開科幻研討會 研究星辰大海戰略
舊日本軍艦史(十九):戰列艦 朝日號 確定不是啤酒?
美海軍「瀕海作戰艦」(LCS)簡介

TAG:海軍 | 導彈 | 彈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