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景泰藍《前世今生》,銅胎琺琅指正評論
由觀復文化主辦,觀復博物館及觀觀傳媒協辦的「景泰藍前世今生——掐絲琺琅基業長青杯」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馬未都、故宮博物館常務副院長王亞民、中國文物學會漆器琺琅器專業委員會會長陳麗華對景泰藍藝術魅力和文化感染力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對景泰藍技藝創新與發展進行了交流。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時至清代,物阜民豐,國力強盛,景泰藍工藝獲得長足發展,清廷「造辦處」專設「琺琅作」,專門製造宮廷景泰藍器皿,且品類豐富,突破早期的瓶壺碗盤,擴大至傢具層面,以其工藝的繁複,造型的精美,色彩的艷麗,成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燕京八絕之一。
江山永固,基業長青
故宮博物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院藏文物體系完備,涵蓋古今,品質精良,堪稱文化藝術的寶庫。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大量掐絲琺琅工藝品,當中大多數精品與大眾見面的機會較少。觀復文化與北京故宮文化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合作以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乾隆掐絲琺琅爵杯」為原型,經由上百位能工巧匠的探尋,歷經三年的千錘百鍊,才得以製成掐絲琺琅「基業長青杯」。108道工序,720個工時,從釉料配比、胎體材料、寶石色澤的選擇,到制胎、掐絲、點藍、打磨等工藝流程,嚴格按照乾隆年間宮廷造辦處的古法工藝製做。
掐絲工藝
選用天然礦物質釉料
點藍工藝
馬未都介紹:「景泰藍藝術是中國宮廷獨有的藝術,元朝人打到歐洲的時候,從歐洲將技藝學回。進入中國以後,被中國宮廷所重視。我們所有的藝術形態,都是官民共享的,比如陶瓷、玉器、傢具,式樣雖有所不同,用途卻大同小異。唯獨景泰藍從元明清三朝沒有流落到民間一步,所以景泰藍是一個非常神秘的藝術品。景泰藍的仿製,一直是一個難題,它可以做到六七分像,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像的時候,會有很大的難度。它的成本不僅是材料成本,更重要的是工藝成本。乾隆時期的景泰藍工藝,是在景泰藍工藝中最為精美的。」
在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後,景泰藍發展至今,已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品的名稱,更象徵著一項古老的工藝所煥發的鮮活的生命力。今天的景泰藍工藝品仍舊是當代中國藝術品的精華,也是匠人精神的載體。
此次出品的掐絲琺琅「基業長青杯」意在重現乾隆盛世爵杯的巔峰之作。馬未都說「爵杯的造型非常複雜,所以用它的造型來做景泰藍,極其少見。我們現在已知的只有北京故宮、台北故宮各有一隻。我們每讓它像歷史的真實逼近一步的時候,它投入的成本就會成倍增加。」每一隻掐絲琺琅「基業長青」杯必須用到40克黃金,12遍古法鎏金,才能最終體現出它的華貴。
基業長青杯上鑲有綠松石,青金石以及頂級南紅瑪瑙。這些寶石鑲嵌在景泰藍上面,顯現得熠熠生輝,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景泰藍上面,不鑲有寶石。爵杯在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它是先秦文化契形的重要代表,放在中間隆起一塊山丘狀的托盤中,寓意著「江山永固,基業長青。」
掐絲琺琅「基業長青杯」
清中期 黃地銅胎畫琺琅福壽蓋盒 徑11.5cm
銅胎畫琺琅是北京市著名的地方傳統工藝品之一。以紅銅製胎,後在胎土敷一層白釉,燒結後用釉色彩繪,經二三次填彩、修正後再燒結、鍍金、磨光而成。此盤年代在乾隆左右,繪畫精美,保存完好,用途廣泛,是收藏使用佳器。
民國 景泰藍龍紋葵口盤 徑30cm
此盤尺寸較大,掐絲精巧細緻,灑金手法裝飾,胎體厚重,紋飾生動,打磨精細,收藏佳品。
民國 景泰藍雙鶴紋盤 徑30cm
此盤尺寸較大,掐絲精巧細緻,用料厚實,胎體厚重,紋飾生動,打磨精細,收藏佳品。
清中期 銅胎畫琺琅花碟紋方碟三件 長9.5cm
銅胎畫琺琅是北京市著名的地方傳統工藝品之一。以紅銅製胎,後在胎土敷一層白釉,燒結後用釉色彩繪,經二三次填彩、修正後再燒結、鍍金、磨光而成。此盤年代在乾隆左右,繪畫精美,保存完好,用途廣泛,是收藏使用佳器。
建國初 景泰藍鎏金花蝶碗 徑17cm
此為建國初期景泰藍精品,內外滿工,掐絲精巧細緻,工藝為當今不可追,胎體厚重,紋飾生動,打磨精細,收藏佳品。
清中期 銅胎畫琺琅花卉紋方碟三件 長9.5cm
銅胎畫琺琅是北京市著名的地方傳統工藝品之一。以紅銅製胎,後在胎土敷一層白釉,燒結後用釉色彩繪,經二三次填彩、修正後再燒結、鍍金、磨光而成。此盤年代在乾隆左右,繪畫精美,保存完好,用途廣泛,是收藏使用佳器。
清中期 銅掐絲景泰藍花卉紋鼻煙壺 高7.5cm
銅胎鎏金,壺內露胎,銅蓋下銅塞附銅匙。器表紅地,壺蓋頸部及壺身兩側繪纏枝花卉紋,器身正反面均開光,內以如意雲紋為地,整件器物器形規整,做工精細,鎏金燦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