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洱憶香港回歸前中英智斗 諸多細節首次揭秘

佐洱憶香港回歸前中英智斗 諸多細節首次揭秘

許戈輝專訪前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先生

正值香港回歸15周年之際,鳳凰衛視主持人許戈輝專程採訪了曾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處代表的前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先生。為紀念香港回歸十五周年而正在撰寫一部其親歷中英談判書稿的陳佐洱,首次披露了書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精彩節目將於7月1日晚8:30鳳凰衛視中文台《名人面對面》首播,翌日重播。

交手「經濟仗」 贏回特區厚家底

回歸前與英方在談判桌前數次「交手」的陳佐洱認為,最艱難也最關鍵的是「經濟戰」。

上世紀90年代初,港英政府推出「玫瑰園計劃」,即機場與港口發展策略。這個計劃預計花費1247億到2000億港幣,也就是說要幾乎花費香港政府當時所有的財政儲備,並大規模的舉債來建設10個機場、港口的項目。這樣的結果會使香港回歸之後,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只剩下50億港幣。在陳佐洱看來,所謂「玫瑰園」對於未來的香港特區而言,可能是一支扎手的玫瑰,當時的中方談判專家組經過謹慎研究後也證實了這一點。這樣做,英方在「走人」之後,留給香港只能是一個窮殼子、爛攤子。對此,中方談判組給予了態度堅決的回應。

陳佐洱說,當時圍繞「玫瑰園計劃」中最為關鍵的香港新機場建設,中方提出了三條談判原則:第一,中方認為香港的確需要一個新機場;第二,新機場的建設必須符合成本效益;第三,新機場要為未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帶來福祉。

起初,英方拒絕中方介入香港新機場建設。中方隨即表示,如果英方選擇拋開中方「單幹」,那麼,整個工程的支付以及相關債務,1997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概不負責。這一明確表態讓英國人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1991年9月,中英兩國政府首腦簽署了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港英政府修訂了新機場的建設計劃,英方承諾,將最初預留給特區政府的50億財政儲備,提高到250億港幣。正是因為中方打贏了這場「經濟戰」,才為特區政府攢下了足夠厚實的「家底」,在1998年的經濟危機中得以全身而退。

是非待評論 「車毀人亡」透內情

雖然在談判桌前的「經濟戰」贏得漂亮,但身在其中的陳佐洱曾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也曾飽受非議。很多香港市民熟悉陳佐洱這個名字,就是源於當年的一場「車毀人亡論」的風波。許多年後,再次提及此事,陳佐洱仍然感慨良多。

1992年,彭定康到任香港總督之後,提出要大幅提高福利。1995年11月,中英財政專家小組第5次會議召開前夕,香港社會福利署的署長在一個公開場合發表演講說,「香港社會福利在近5年以來,每年都在以27%的速度增長,我們還要用這個速度再增長五年,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這些話引起了陳佐洱的警惕。他認為,港英政府的這一說法犯了兩個錯誤。第一,英方的管制到1997年6月30號為止,可是這個社會福利計劃,是到2000年,它本無權為未來的特區做任何規劃,更沒在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裡面商量過。第二,當時香港GDP的增幅只有5%,要支撐27%的社會福利增長不僅難度大,且一旦遭遇金融危機,後果不堪設想。

時至今日,陳佐洱仍然堅持這一觀點,他說,彭定康在英國做過保守黨主席,在國內一直反對實行高福利,到了香港卻一反常態,這不過是拿香港人的錢來收買人心,走後把一切拋給特區政府收場。

所以陳佐洱在第5次專家小組會議上提出,希望英方堅持審慎理財的原則。當時他說:「中方主張香港社會福利要不斷提高,而且在基本法裡面有明確規定,1997年以後也是有保障的。但是像這樣用比GDP高5倍的速度來增長社會福利,而且要連續10年,就好比在一條崎嶇的山路上,開一部高速的賽車。如果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可能會車毀人亡,而這個車的司機就是港督彭定康。」

但此話被彭定康「掉包」說成中方說提高福利就要車毀人亡;還說陳佐洱講在崎嶇的山路上有一部高速的賽車,而這個賽車的司機就是香港人。第二天,「車禍人亡」的字眼就遍布香港媒體,許多香港市民也對陳佐洱的這番話多加指責。陳佐洱回憶,當時他的夫人上街都會被指指點點,他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可想而知了。

回想此事,陳佐洱再次強調,儘管他的原話是被彭定康偷換概念,但並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那番表態,他認為,正是當時中方及時制止了港英政府的這一做法,才為後來的特區政府守住了一筆足以在金融海嘯中救命的錢。同時,在那場風波中,不少香港人也給予了他寶貴的支持。

比如,1995年他從北京乘飛機回香港,一個坐在後排的香港同胞站了起來說,你是陳代表嗎?你這車毀人亡論說得好啊,我們支持你。又一次他在香港乘計程車,的士司機在後視鏡裡面認出他,說,陳代表你那番話說得好,他們英國人走以前就是想把錢都花完,你要替我們看住這筆數啊。陳佐洱下車的時候,司機還執意不收他的車費,陳最終堅持付了車費,並為這位的士司機簽名留念。回想起這些,陳佐洱說,當時,這些支持讓他感覺到非常溫暖。

駐軍人數「509」 無心插柳卻成真

除了「經濟戰」,回歸前中英雙方關於交接談判的重中之重就是防務交接。

關於先頭部隊何時進入,以何種形式進入,進駐哪些軍營,攜帶何種武器以及先頭部隊的人數,諸多問題都成為中英雙方談判的焦點。陳佐洱告訴英方,凡是跨越1997的事情,都要雙方商量著辦。中國軍隊先頭部隊必須提前開進香港,以防止交接大典進行時防務真空;而最後一批英軍也只能在交接之後的7月1日淩晨才得離開。陳告誡說,合則兩利,不合則兩不利。英方也不得不多加權衡。

在先頭部隊的人數上,中方最初提出2000人,此後也不斷讓步,但在進駐哪些兵營上,英方的態度一度非常強硬。爭議的焦點,最終集中在了著名的九龍槍會山軍營和駐港英軍的司令部威爾斯親王軍營。而英方的底線是不讓中方軍隊進入威爾斯親王軍營,認為當中涉及國家的顏面問題。

關鍵時刻,經過請示,中方談判組表示可以暫時不進駐槍會山軍營,以避免解放軍浩浩蕩蕩地穿過彌敦道鬧市區,而中國軍隊進入威爾斯親王軍營的決定不容妥協。考慮到讓英方更容易接受這一提議,中方又建議,不妨在威爾斯親王軍營舉行一個中英軍方的交接儀式,這樣可以讓英軍司令部的防務以最體面的方式交接給中國軍隊。最終,這一提議得到了雙方的認可。

而鮮為人知的是,當時駐港先頭部隊的最終人數確定,與陳佐洱息息相關。接受採訪時,陳佐洱透露了這個埋藏多年的歷史細節。當時中方定下的人數底線是500人,在最後一次談判時,陳佐洱心裡突然冒出了「509」這個數字。陳佐洱解釋道,9這個數字在中國有著很濃厚的文化內涵,中英雙方關於香港回歸的談判歷時長久,多有波折,終於走到了瓜熟蒂落之日,香港回歸在即,頗有些「九九歸一」之感。陳佐洱當時只是想,自己先提一個數字出來,最終或許還有改變。但誰成想,駐港先頭部隊的人數,就此被定為了509人!

《基本法》寫明 特首、議員終普選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香港即將迎來回歸祖國15周年的日子。中英談判桌前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似乎已經遠去,香港特區的未來更牽動著陳佐洱的心。談及香港人在特首換屆選舉年尤為關心的「普選」問題,陳佐洱表示,《基本法》里早已有明確規定,無論是行政長官的選舉還是立法會議員的選舉,將來都要達至普選產生的目標。香港回歸後這15年來已經在循序漸進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需要時間和必經的過程。「英國完成他的那個立法機構的普選是用了200多年的時間。」陳佐洱說。

當被問及在香港回歸15周年之際,最想對香港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時,陳佐洱說就是「香港你好」,這個「好」既是思念,也是信念,是指香港現在的發展形勢好,明天則會更好。陳佐洱說「香港回歸15年了,「一國兩制」在不斷地深入人心,香港保持了它的繁榮穩定。這15年里,香港也可說是風浪不斷。但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一切都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他說,應該珍惜香港當前這個來之不易的好的局面,珍惜香港700萬同胞在祖國關懷支持下創造出的繁榮穩定,要堅持把「一國兩制」的偉大理論和實踐不斷地貫徹落實,不斷地發展豐富。


推薦閱讀:

回歸自性-華嚴經文摘
71歲吳宇森回歸《追捕》?
《語文教學二十韻》:回歸語文教學的原點
妙建法師:萬物皆有源頭 修行回歸零點
一個出軌男人的獨白:我為什麼要回歸家庭

TAG:香港 | 香港回歸 | 細節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