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成才系列第二部】開啟孩子的心智寶庫(連載3)第二章人腦意識的低級階段—感性認識
【教子成才系列第二部】開啟孩子的心智寶庫(連載3)
第二章 人腦意識的低級階段—感性認識
感性認識是人腦意識的低級階段,它只反映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繫,尚未進入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繫。感性認識包括互相聯繫、依次發展的三種形式:感覺-知覺-表象。由感覺到知覺再到表象,是人的認識由個別的屬性和特徵上升到完整的形象(由部分到整體),由當下的感知達到印象的保留和概括(由直接到間接)的再現的過程,其間反映出認識由部分到全體、由個別到一般、由直接到間接的趨向。但是,從人的完整認識過程來看,這些感性認識形式是對事物的表面特徵的描述,還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深層結構和運動規律。
(一) 感覺
感覺是人腦意識的最基本機能,是客觀事物的具體特性(如聲音、顏色、氣味、冷熱、形象等等)通過介質(聲波、光波、電離子等等)刺激作用於感官(眼、耳、口、鼻、皮膚等)內的神經,刺激能量轉換為神經脈衝,傳導於大腦皮層的一定部位,便形成了感覺。感覺是感官-神經-大腦皮層分析器聯網運作的結果。
感覺可分為:①外部感覺—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特性的感覺,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人的感覺器都位於體表,味覺和皮膚覺的感覺器為接觸性感覺器,只有外部刺激直接接觸到它才能產生感覺。視、聽、嗅等感受器又稱為遠距離感受器,外界刺激要通過媒介作用才會引起感覺。外部感覺是獲取外界信息的來源,對實現主體與客體環境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②內部感覺—接受機體內部刺激反映內臟器官狀態的感覺,如飢、渴等;它對於實現大腦對內髒的調節和控制,實現身體內部各器官活動的協調方面起重要作用。
③本體感覺—反映自體各部分的運動和位置的感覺,如運動覺、平衡覺等。
感覺是人腦認識世界的第一步,是一切意識活動(知覺、思維、情感、意志等)的基礎,客觀事物被感覺後才能形成知覺,並進行更高階段的思維。感覺是知識積累的源泉。
感覺存在局限性,人的認識不能停留在感覺階段,而應當在感覺的基礎上使認識不斷深化。
感覺閾限值(引起感覺的刺激最小量)和感覺能力(絕對感受性)的測定。(略)
(二) 知覺
意識搜集在大腦皮層中對同一事物或相關事物的各種感覺並補充原來積累的基本知識和經驗相互聯繫並進行初步綜合、解釋形成知覺。
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比感覺更複雜更完善,在感性認識階段上升了一個層次。它是按一定方式來整合個別感覺成分的作用,使其形成一定的結構,並受到定勢和個體經驗的影響。
知覺是一個意識活動過程,包括了互相聯繫的幾種作用:覺察、分辨、識別和確認。大腦皮層所具有的概括、匹配、比對、分析、綜合功能是知覺的生理基礎。
知覺具有選擇性、意義性、整體性、恆常性等特性。
1、知覺的選擇性:人腦在感受自然事物時,把具有顯著特性的、能引起注意的外界刺激和那些刺激的重要方面從自然界的諸多刺激中分離出來作為知覺的對象,而把次要方面作為背景。只有外界刺激物之間存在著某種差別和變化時,才能進行對象和背景的區分,形成對刺激物的知覺。對象和背景之間的差別越大,對象從背景中區分越容易;反之區分則困難。容易成為知覺的對象有:①在空間上接近、連續、形狀上相似的刺激物;②各個部分相似容易形成整體的刺激物;③在相對靜止的背景上,運動的物體。另外,知覺的選擇性也依賴於刺激物維量的變化,對多維量變化的刺激快於單維量變化的刺激。決定知覺選擇性的重要因素是客觀事物的物理特性和人的內在需要、期望、任務和以往的經驗。
2、知覺的意義性: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對感知的事物進行加工處理,並用概念的形式把它們標誌出來,使它們具有一定的意義。影響知覺的意義性的因素有①人的知識經驗;在知覺一個事物時,與該事物相關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對該事物的知覺越富有內容,對它的認識越深刻、精確;②言語的指導作用,它可以喚起人的過去的經驗,從而補充知覺的內容,幫助人對事物的理解。
3、知覺的整體性:人對某一事物的知覺總是將自身對該事物的各種屬性和對各個部分的感受特徵綜合起來進行認識的。在知覺過程中,人不是孤立地反映事物的個別特性和屬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體和關係。對整體的知覺往往先於個別成分的知覺。知覺的整體性是啟動知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以提高人的知覺能力。
4、知覺的恆常性:當知覺的客觀條件在一定範圍內改變時,知覺對象在一定程度內仍然保持穩定的現象。恆常性的表現方面:①形狀恆常性②大小恆常性③亮度和顏色恆常性。知覺的恆常性的意義在於當觀察條件變化時仍能達到對物體特點的精確知覺,這是人類適應環境的一個重要能力。
人的感性是有理性的感性。理性因素在感性認識過程中的作用是:理性因素賦予感性內容以結構形式。主體已有的經驗和理論影響著對感性材料的選擇和集中。特別是在微觀領域中,由於人的感官無法直接感知微觀客體,因此,認識主體同微觀客體及其規律性建立感性的聯繫,必須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人的理性總是這樣或那樣積極地參與感性映象的構成,成為感性認識中不可分離的要素。理性因素不僅使人的感性認識具有能動性,促進著感知能力的發展,而且也是從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的必要條件。
因為第二信號系統可以激活頭腦中的第一信號系統的圖式,恢復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相關形象以補充對當前事物的知覺,從而使人的知覺更具有隨意性和目的性。從感覺到知覺的運作過程叫感知程序。在知覺運作程序因各人原來在大腦皮層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的量和質不同,初步分析綜合能力各異,人與人之間的感性認識水平有高有低。
錯覺—在知覺中對客觀事物可能發生不正確的反映,從而造成錯覺,如視錯覺、聽錯覺。有些錯覺是暫時性的,一旦真相大白,錯覺就會消失。有些長期錯覺而未得修正而成為成見。錯覺具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作用。起積極作用的錯覺以假亂真,如魔術、化裝、軍事上的偽裝等等。起消極作用的錯覺常常混淆視聽,擾亂人心。
(三) 表象
表象是在沒有客觀刺激物呈現的情況下,人腦中對事物的心理復現,是曾經作用於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識中的保存、再現或重組。它不是知覺形象的簡單重複,它再現的不是客觀事物的全部聯繫和特性,而僅僅是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對人的行為最重要的特徵,是對客觀事物的功能和意義的理解和概括,並在大腦皮層中構成穩固的聯繫。表象是具體形象性和抽象概括性的統一。
表象具有直觀性,是以生動具體的形象在頭腦中出現的某個事物或其某種特徵一樣,是真實物體的類似物。
表象按其性質可分為記憶表象(又稱再現性表象)和想像表象(又稱預見性表象)。
表象按照概括程度可分為個別表象和一般表象。
表象是在知覺的基礎上獲得的,但不是知覺的簡單再版,是人腦多次知覺的結果,它不反映事物的個別特點,而是反映事物的大體輪廓和主要特徵,它有感知的原型,但又不限於某個具體原型。表象是認識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由感知過度到思維的中間環節。由於離開了具體事物,擺脫了知覺的局限性,因而為概念形成、行為調節、控制作用和決策提供了基礎。
(四) 感性認識的加工、處理和儲存功能:
1、感覺登記,外界信息通過一種或幾種感官進入系統,並以感覺的形式在記錄器中保持短暫時間。
2、模式識別,將短暫停留的信息和以前存儲的知識進行比較。當一個信息和某個有意義的概念聯繫上時,即被認出,這就是模式識別。識別的重要標誌就是叫出名稱或賦予此刺激以一定的意義。
3、短時記憶。已被認出的信息可以進入並儲存在短時記憶系統中。 在感覺基礎上產生的叫瞬時記憶。識記快回憶快但未保持而消失也快的記憶叫操作記憶。儲存時間長於感覺記憶,如果保持複習,則可以無限延長,但短時記憶的存儲量是有限的。
4、長時記憶。最終信息可以輸入到系統的更深一層較永久儲存。長時記憶的信息種類和數量很大,如詞語的意義、人名、地名、過去發生的事等等。記憶內容可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運動記憶。
5、輸出器,在適當時刻,儲存的信息從記憶中提取出來運用。
感性思維在某一情景往往能夠起一些作用,但絕非長久適用的完美的思維方式,因為「感性思維」,其重心在於「感」,而大多數情況下,人會被感覺所欺騙,所以感覺往往是比較片面的。項羽的失敗便可說明這一點。項羽起家攻城,凡到之處,民不聊生,為什麼?他打城費周折,心裡窩囊,便認為百姓有意與他作對,拿百姓出氣————屠城,致使民眾不服。攻入咸陽,怒從中來,大火燒阿房宮;鴻門宴上,只聽劉邦申訴,拍馬一面之詞意氣用事,以為劉邦仍臣於自己,自傲,以致錯過消滅對手好時機,養虎遺患。袁術,也是如此。我們知道,古代立子嗣是一個苦惱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立長子,少有廢長立幼,因為如此會導致集團對新人的不服,引發內亂,窩裡斗。但袁術並未仔細斟酌,而是意氣用事,立了自己喜歡的少子,引起了集團內的政治鬥爭,使曹操有機可乘,將其勢力消滅。諸如此類,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因過分嚴重的感覺造成十年動亂……。綜觀史實,想問題過於感性而失敗者數不勝數。因此,感性的,憑直覺的思維往往不利於事態發展。
推薦閱讀:
※嫩也是種病!心智幼稚的男人要不得
※逃出你的肖申克(七):改變的科學和科學的改變
※心智的寶藏
※通常男人在幾歲心智成熟?
※「兒子,我希望你忘了我"她走了,並親手給自己寫下墓志銘:心智障礙權利倡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