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解讀(連載十三)
傷寒論解讀(連載十三)
(28條)
——傷寒論28條與結胸類之研究
(原文)二八、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在講解《傷寒論》的書中,本條的爭論也是最多的。
從原文理解,則:
從經文「仍頭項強痛」可以推斷出患者不是桂枝湯的適應症,所以其結果是不效。但患者在服桂枝湯後也沒有出現所謂的「變證、壞病」或「傳經」。
以下開始詳細辨證了:發熱屬陽性病,但沒有惡寒,則排除了「太陽病」。而「翕翕發熱」是內熱蒸騰,屬陽明病內熱盛。從以上推理可以得出患者屬「陽明病」的結論。又從「小便不利」推導出患者同時還有蓄水證,水氣蓄在胸腔間。所以例加了「茯苓、白朮」以利水。但為什麼以桂枝湯為基礎進行加減呢?且去掉了桂枝湯的主葯的「桂枝」呢?實在的可疑?所以世間對此的爭論頗多。」
按照傷寒論的常規,「小便不利」應該例用桂枝的,此條則專門去掉桂枝?
「心下滿微痛」證與「結胸病」類似。經過研究,我認為本條應該也是「結胸病」的一種。故專門把28條與結胸類的條文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研究,以下就是對比研究的文字:
傷寒論28條與結胸類之研究傷寒論的28條歷來爭議紛繁,其爭議點主要在「去桂或去芍」之爭。我的感覺,28條與結胸類相關。
先試看傷寒論的原文:
二八、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一二八、問曰:病有結胸,有藏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
一三一、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一三二、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
一三三、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
一三四、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一三五、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一三六、傷寒十餘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一三八、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以上是傷寒論的原文。我試著分析如下:
張仲景老師在28條的原文中明確的告訴了我們,哪就是患者的——「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這些癥狀都是在服用「桂枝湯」或「下」後仍然存在的;換言之,就是服「桂枝湯」或「下之」對患者的病情沒有效果——既沒有好轉,也沒有惡化。說明了「桂枝湯及下法」都是不對症的。離患者的主證較遠。
28條的患者有「小便不利證」。而里又有熱,而又小便不利,如果不結胸,身體將發黃(見134條)。但28條的患者沒有身體發黃證。按照134條推理,患者應為結胸證。
135條的「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明確的點名了結胸證是在「心下」,而28條也是心下:「心下滿微痛」。從這裡看,患者應該與135條的部位一致,癥狀有輕重的區別,小陷胸湯主「按著痛」,28條是「滿痛」,是自覺性疼痛。
而28條的癥狀表現與131條對結胸病的成因分析也相同。
所以我認為:28條主要論述的也是結胸證,而關於「去桂與去芍」之爭是沒有必要的。
如果我的推理可以成立,那麼28條的處方應該是治療結胸類病證的一個方劑了。那麼,28條與138的小結胸病有何異同?
138條主要癥狀在「脈浮滑」,可以推論出「熱」象,更沒有提到惡寒證,所以,就是一個「按之痛」,的簡單癥狀。而28條的「熱」更勝,「翕翕發熱」——形象的指出了熱的性質「里熱」以及程度「翕翕」。所以28條排除了太陽病的「惡寒」;由於發熱,水才結於胸下。所以,二者的區別在於患者發「熱」的輕重的不同。
大結胸證也是熱證很輕微了。
從方劑上看看與結胸類方劑的異同?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
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切)白朮茯苓(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大陷胸丸方
大黃(半斤)葶藶子(半斤,熬)芒硝(半斤)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大陷胸湯方
大黃(六兩,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錢匕)
小陷胸湯方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栝蔞實(大者一枚)
從方劑上看,差異很大。(這個結果是不是對迷信「藥量」的一個衝擊:癥狀的輕重,不是簡單的劑量的輕重就能應付的)以上論述了28條為結胸的論述以及與小陷胸湯的區別,下面談談結胸的治療。
128條對結胸進行了定義。131論述了成因,132、133條提出了治療原則。
我們從132條就可以讀出28條存在的意義:由於不可以用「大小陷胸湯」,所以才有28條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的用武之地了。
從條文看,應該均沒有表病——即「發熱惡寒」這一癥狀。
以發熱癥狀從重到輕微排列,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大陷胸湯;陷胸丸。小陷胸湯則無熱。(也可能是初發生時有發熱吧)
從疼痛來區分,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滿痛」,應該是自覺性的疼痛,虛疼。而其他均硬、痛;癥狀較重。
從病情的輕重程度上,大陷胸為最重,有熱且結,縱然治療,預後也不良。
陷胸丸則主結胸且頸項強。
小陷胸湯主單純性結胸切沒有自覺疼痛狀。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則主發熱情況下的「滿痛」,是結胸證的早期癥狀。
關於桂枝的去留,再說幾句:從桂枝湯,我讀出其主要作用是「補中益氣」(趙老師語),相當於古代的「輸液」。既然這樣,作為28條的「心下滿痛」是由於「水與熱解」的這一成因,則去掉桂枝是必須的。因為患者體內不僅不缺水,反而因「水」二生患呢。——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去掉「桂枝」是必須的。
----------------------------------------------
為了按照當代理論解釋陷胸湯類,特意摘抄趙洪鈞老師的《傷寒論新解》中之於結胸的論述:
結胸、臟結和除中
第133條:「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條文甚簡單,但目前能認準結胸證的人恐怕不多,特別是「大結胸」。今日之中醫用大陷胸湯(丸)者亦罕見。因其峻攻、峻下需醫家有識有膽。何謂結胸?綜合128至138條內容可總結為:心下痛、按之石硬、發熱、脈沉而緊,心中懊憹,但頭汗出等。由西醫角度看,結胸應包括胰腺炎、上消化道穿孔、膽道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腹膜炎以及滲出性胸膜炎等。然第131條說:「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若中西合參,仲景此說未必儘是,讀者可回頭參看「太陽篇新解」中的「結胸證新解」。至於治法,則中西醫結合治急腹症用通里攻下峻法有效確是事實。中醫治結胸是忌脈虛(浮大亦為虛,見132條)、忌煩躁的,二者皆為死證。若中西醫結合,則大多可活。文獻甚多,不必舉例。以上簡析供中西同道參考。——摘自趙洪鈞老師的《傷寒論新解》第2版第211頁
以上是我在研讀28條時的思考。提請同道指正。
毛延升
2013-05-14
推薦閱讀:
※傷寒論條目及學習筆記5
※從混天圖看《傷寒論》條文一則
※從《河圖》談《傷寒論》第七條
※關於營衛理論的個人認識——兼談《傷寒論》53條
※葯匣子丨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367~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