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體內驚現「獸用」抗生素?這些耐葯菌你不可不知
近期,「兒童體內發現獸用抗生素」的一則新聞刷爆了各大朋友圈和微博,到底是什麼回事呢?
復旦大學最新的研究表明,2013 年中國抗生素使用量約佔世界的一半:其中 52% 為獸用,48% 為人用。
課題組認為,來自食品或環境中的抗生素暴露是長期低劑量暴露,這可能是兒童肥胖的因素之一。
原來,只是抗生素中「人用」、「獸用」的比例問題。
雖然有喧嘩取寵的嫌疑,但是也揭露了一個十分嚴峻的現狀——長期低劑量的抗生素暴露。
長期低劑量的抗生素暴露帶來的不僅僅是肥胖問題,還很可能是臨床中耐葯菌日益增多的重要原因。
而在無法改變獸葯濫用的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只有合理用藥,才不至於「明日將無葯可用」。
多重耐葯菌(MDRO)指對通常敏感的常用的 3 類或 3 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葯的細菌。
臨床常見的多重耐葯菌(MDRO)有
產ESBLs(超廣譜 β 內醯胺酶)腸桿菌科細菌
多重耐葯銅綠假單胞菌(MDR-PA)
多重耐葯鮑曼不動桿菌(MDR-AB)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下面我們將一起來看看這些耐葯菌的最新耐葯情況(2014 年中國 CHINET 細菌耐藥性監測)及用藥選擇。
產 ESBLs 腸桿菌科細菌腸桿菌科細菌是臨床細菌感染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這種細菌本身並不可怕,一般的抗菌藥物即可搞定。
但是其耐藥品種十分棘手:產 ESBLs 腸桿菌科細菌,即配備了「武器」(ESBLs:超廣譜 β 內醯胺酶)。
這種酶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其能水解青黴素類、氧亞氨基頭孢菌素(包括三、四代頭孢)及單環醯胺類氨曲南。
所以,可以說一般的抗菌藥物,如頭孢(三、四代)、青黴素類,對它無效,這時,就需要更為「高級」的抗菌藥物登場了。
耐葯情況產 ESBLs 腸桿菌科細菌以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不是肺炎鏈球菌哦!)最為常見。
與 2013 年相比,大腸埃希菌中產 ESBLs 株增多,上升至為 55.8% ,但克雷伯菌屬中略有減少,下降為 29.9% 。
腸桿菌科細菌中均出現少數碳青黴烯類耐葯株,以肺炎克雷伯菌為最多,其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葯率均>10%。
用藥選擇對於此類細菌,必殺技是碳青黴烯類。(點擊查看:碳青黴烯類抗菌譜詳解)
同時,由於ESBLs(超廣譜 β 內醯胺酶)可被β-內醯胺酶抑製劑所抑制。
所以臨床中,往往採用碳青黴烯類 β-內醯胺酶抑製劑的「組合拳」。
除此之外,還可選用頭黴素類、多粘菌素、替加環素、喹諾酮類和氨基苷類。
氟喹諾酮類和氨基苷類一般不單獨用於經驗性治療,可作為重症感染的聯合治療。
多重耐葯-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葯銅綠假單胞菌可能涉及多種耐葯機制,其中包括:
武器製造:產生β-內醯胺酶、氨基糖苷類鈍化酶,可水解β 內醯胺類及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
修補漏洞:膜通透性下降,使抗菌藥物對細菌滲透能力降低,這對除了多粘菌素外的所有抗生素都有效。
迷惑敵人:靶位改變,使藥物不能與酶-DNA 複合物穩定結合而失去效力,主要針對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
建立城牆:生物被膜形成,加強防護能力。而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可抑制生物被膜形成。
耐葯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根據 CHINET 結果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黴烯類的耐葯率,已經高於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
其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葯率分別為 26.6% 和 24.3%。
對 2 種酶抑製劑復方製劑、環丙沙星、頭孢他啶、和哌拉西林的耐葯率< 20%。
對多黏菌素 B 和阿米卡星的耐葯率分別為 2.4% 和 9.4%。
用藥選擇
一般推薦聯合用藥:
1. 抗假單胞菌 β-內醯胺類、氨基苷類、抗假單胞菌喹諾酮類,這三種中任意兩種聯用。
2. 雙 β-內醯胺類治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氨曲南。
3. 若是泛耐葯銅綠假單胞菌導致的肺部感染,推薦上述聯合的基礎上再加多粘菌素治療。
4. 病情較輕可考慮單用上述藥物。
多重耐葯-鮑曼不動桿菌鮑曼不動桿菌對β-內醯胺酶類抗生素、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等,均可產生耐藥性。
其能攜帶多種耐葯基因,還能傳遞、接受耐葯基因而獲得多種耐葯譜,因此,臨床多見多重耐葯菌株。
耐葯情況2005 年中國 CHINET 顯示,不動桿菌屬(鮑曼不動桿菌占 93.0%)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耐葯率均超過 30 %。
而令人驚訝的是 10 年後的 2014 這個數值迅猛上升至 62.4% 和 66.7%。
除此之外,其對頭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米諾環素的耐葯率分別為 37.7%、47.4% 和 49.7%。
部分菌株對多黏菌素 B 的耐葯率<2%,對其他測試藥的耐葯率多在 50% 以上。
用藥選擇由於 β-內醯胺酶抑製劑——舒巴坦,對不動桿菌屬細菌具抗菌作用,故多選用含舒巴坦的複合製劑。
部分菌株對多黏菌素 B 的耐葯率<2%,故推薦多粘菌素 B 或 E、替加環素、舒巴坦及含舒巴坦的複合製劑、四環素類等。
碳青黴烯類耐葯率較高,宜結合葯敏選用。
氟喹諾酮類和氨基苷類一般不單獨用於經驗性治療,可作為重症感染的聯合治療。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這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 MRSA,由於其耐葯機制是多重的,因此耐葯譜非常廣泛。
其對現有的 β-內醯胺類抗生素,如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均不敏感,對氯黴素、林可黴素、氨基糖甙類、四環素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及喹喏酮類亦不敏感。
萬古黴素等糖肽類抗生素幾乎成為治療 MRSA 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
耐葯情況金葡菌中甲氧西林耐葯株(MRSA)的平均檢出率為 44.6%。
對 β-內醯胺類、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和喹諾酮類等抗菌藥物的耐葯率均顯著高於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
而需要注意的是,92% 的 MRSA 對復方磺胺甲噁唑是敏感的。
用藥選擇對於一般的患者,可選用萬古黴素、替考拉寧、利奈唑胺、克林黴素等單葯治療,必要時可考慮聯用利福平、磺胺甲惡唑等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 MRSA 對紅霉素、克林黴素耐葯率高,因此不建議用於 MRSA 感染的治療。
編輯:張秦溪
黃小喵
推薦閱讀:
※665.與喵共舞329~周末砸冰
※541.與喵共舞273~學游泳
※單純補鈣不能治療兒童缺鈣
※幼兒園六一兒童節文藝活動主持詞 串詞 老師 家長發言
※肯亞街頭的流浪兒童,靠吃膠水過活,他們有著怎樣的人生?(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