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確發心 感果穩當·順逆皆方便 ·[凈界法師]

正確發心 感果穩當

[凈界法師]

有人問慧遠大師:佛法強調的是清凈心,為什麼要拜佛?

慧遠大師說,借事顯理。雖然佛法究竟的目標是清凈心,無有少法可得。但是凡夫的心剛開始是在有相的境界活動的。雖然我們正式所歸依的三寶是理體自性三寶--佛者覺也,

法者正也,僧者凈也,歸依我們內心的覺正凈,但是這是一個不思議境。從一個現實的角度,我們剛開始學習佛法,你怎麼能夠學習佛法呢?哦,你看到佛像的莊嚴,你看到佛陀

講話頭頭是道,你看到出家人威儀具足,「天下名山僧佔多,世間好話佛說盡」,所以你相信佛法。我們剛開始學習佛法都是從有相的住持三寶當中去歸依的,然後慢慢地從有相

的三寶再悟入到我們自性的三寶。你一開始就不要這些權,哪一個人這一念心直接跟自性三寶相應?所以有人說,我不歸依住持三寶,我直接歸依我內心的覺正凈。講這句話是外

行。你不了解什麼是權實不二。你把權廢掉了,其實你實也得不到。因為從現實的角度,我們這一念心它一定是從有相入無相。慧遠大師的大智慧,就把這個人給調伏了。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再強調權實的關係,你一定要弄清楚了,這個理念有了,你到後面學習教觀,你就知道怎麼去掌握這個綱要。所以澫益大師講,為實施權,開權顯實,乃教

觀之宗要也。你要掌握權實不二,你才有辦法去操作整個八教的教觀。我們在實的角度、在目標的確認,一定是要發無上菩提心,這個目標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但是你在下手

的時候一定要實際,就像我們受戒一樣。

我們在受戒的時候,你看道宣律祖的慈悲,法體形象,一開始就面對十法界有情無情,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化。這是

一個什麼境界?這是一個佛境界。你能夠對十法界的有情無情,所緣境是圓滿的,你能緣的心是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所有的惡法--見思煩惱、無明煩惱都要斷除,所有的善

法--人天的善法、二乘的善法、大乘的波羅蜜、三昧、陀螺尼,無量無邊的法門都要學習,無善不修;然後一切的眾生,有緣、無緣的冤家全部要度化,那是一個佛的境界。但

是你因地的時候一定要這樣發願。就是說,你先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否則你就得不到戒體。你說哎呀,有一個惡法我不能斷的,我現在沒辦法斷,你就搞錯了。站在發願的角

度你先不要管你的實踐,不是要你現在做到。你要有這樣的希望。你一開始就放不下心,這件事做不到,你根本就得不到圓教中的戒體。你以後就算得到戒體,感果卑劣。

就是說,你站在實的角度,你不管你現在做得到、做不到,你總是會改變的,思想會改變的。你一定要發無上菩提心,體性周遍曰普。然後你在持戒,持五戒,沒關係,即使你誓

斷一切惡,你所斷的惡也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你剛開始的次第也是斷這五個法而已。你在實踐上隨緣成德曰賢,這個隨行其實就是五戒而已,你做得到

。但是你這個五戒,有你前面這個無上菩提的攝持,這個權就變成了一個成佛的資糧,就不是一個人天的善法。所以我們在修行要掌握權實不二的原則,然後再怎麼操作你就知道

了。體性周遍,因地的發願一定要圓滿;隨緣成德,下手的時候,找你適合的方法去下手,找你現在最粗重的煩惱去對治。這就是掌握權實不二的道理。從這樣的概念,到五時八

教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法門操作的原則是哪一個原則。哪一個法門我現在需要,哪一個我暫時不需要,你就能夠做取捨。

順逆皆方便

[凈界法師]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比如你現在桌面上有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的義相,我們說它的功能,假設它是五分,我們從零到十,假設它原來是五分。但是你看到這個蘋果以後,你一定會打很多的妄想。如果你想像這個蘋果:誒,它可以做一個香噴噴的派,誒,它就變成八分,它的價值提高了。如果你把這個香噴噴的派,上面再淋上巧克力,它這個蘋果的價值就變成十分,你就有很強大的意樂想要去吃這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想這個蘋果:它是一個腐爛的蘋果,它外表是一個蘋果,其實它裡面是腐爛的。這個時候蘋果從五分變成三分,你吃它的意願減少很多,除非你極度的飢餓,否則你不會吃它。如果你再觀想:這個腐爛的蘋果,其實它已經長蟲,有病毒出生。你根本不可能吃它,它從三分轉成零分。所以這個蘋果的義相,它所代表的功能作用,其實是我們心中的名言──你的聯想安立的。離開你心中的聯想,你思想的變化,這個義相是不可得的。大乘佛法的空是這個意思,就是它無自性。

我們應該要知道一個觀念,佛陀在大乘經典經常提醒菩薩說:「順逆皆方便」。在小乘的思想認為:順就是順,這個人是幫助我的、這個因緣是幫助我的,那就是幫助我;這個因緣是對我障道的,就永遠是障道。小乘的法執認為順、逆是有真實性的。大乘佛法不認為這樣,因為法的體性,是你內心的名言所變現出來的。我們修大乘佛法,你要永遠記住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所有的人都可能會幫助你,所有的人也可能會障礙你。一切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們不要老是說:這個人是我的冤家、這個人是我的親屬。你不要這樣想!世間上的事情是不決定的,你運用得不好,你的親屬也會障礙你;你要運用得妙,你的冤家會變成你成佛之道的一個重大的加行資糧。所以我們從大乘空觀了解到:其實重點不是我們去改變外境滿足我的需要,其實這個是做不到的;重點是你要能夠「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如何善巧的運用!你由前生的業力,我們前生積集了一種業力,這個業力已經表現出來,我們必須要面對,這是一個事實。當我們去面對自己業力所變現的果報,我們如何來運用它?這是一個重點,這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當然你就必須要了解到:其實外境的功能是你內心所變現的。這樣子你就知道破除外境的執取。破除外境的執取,是修法空觀,所以大乘是先修法空觀,然後再「覓心了不可得」,修我空觀,悟入平等法界。這個加行位就做兩件事,破除所取相、破除能取相。

隨喜恭請

本文轉載顯密文庫

音圖框引用網路

推薦閱讀:

掃把、拖把怎麼收納,方便又美觀?
洛桑陀美仁波切:慈悲智慧,方便善巧--學佛網
速食麵比3年前少賣80億包,速食麵銷量為何下跌?
洗肥腸是一個技術活,用我這個方法方便又乾淨,值得收藏
法華經今解(方便品二之一)~悟顯法師 講述

TAG:法師 | 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