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十二課 智慧人的謙卑

3月14日-20日

安息日下午

閱讀本周學課經文:〈箴言〉第30章;路18:9-14;伯38:1-40:2;約壹1:9;啟3:14-18;詩104:24。

存心節:「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3)

  在《聖經》中,謙卑被視為一種極為重要的美德。最偉大的先知摩西被描寫為世上「極其謙和」的人。(民12:3)根據彌6:8,上帝要求祂子民最重要的,就是「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耶穌也主張謙卑是基督徒所應該接受的理想:「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里就是最大的。」(太18:4)

  畢竟人有什麼值得誇口的呢?我們每一道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樣恩賜和才能都來自上帝。「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17:28)在十字架的光照下,甚至我們一切的義也「都像污穢的衣服。」(賽64:6)所以,我們怎能誇口呢?本周學課的《箴言》段落關注謙卑;鑒於我們的狀況,不謙卑是何等的愚蠢!

研究本周學課,為3月21日安息日作準備。

星期日   3月15日  你以為你是誰?

  閱讀箴30:1-3,32-33。這些經文說的是什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些經文中的自我否定,與那些古代近東國王常常的自我高舉迥然不同;他們喜歡吹噓自己的智慧、成就和軍事上的勝利。《聖經》記載所羅門他自己「的財寶與智慧勝過天下的列王。」(王上10:23;傳2:9)當然,還有尼布甲尼撒宣稱道:「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嗎?」(但4:30)

  正因為〈箴言〉第30章的這位作者知道自己的無知,所以他稱自誇為「愚昧」。這裡「愚昧」的希伯來文是nabal,就是「拿八」;這是一個人的名字,他的行為成為代表愚昧驕傲的範例。(撒上第25章)這種自誇表現了驕傲,還含有羞辱之意,從而也有憤怒和紛爭的意思。使徒保羅也稱教會的一些信徒為「愚妄人」;因為他們自以為聰明,更糟的是還自我誇耀。(林後11:18-19)

  閱讀路18:9-14。為什麼我們比自己所想像的更容易效法法利賽人的行為呢?在許多難以察覺的情況下,我們如何確保自己不落入這同樣的陷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應當為自誇的人感到難過(這些人自誇通常是為了掩蓋他們的不安全感);這表明實際上他們是多麼自欺欺人和無知呀!

星期一   3月16日  認識上帝嗎?

   那些沒有親自認識上帝的人,可是會驕傲自大的。相反地,凡與上帝交往的人必定會謙卑,因為他們與無限偉大之主不斷地接觸。當我們想到穹蒼之大,知道我們是在敬拜一位創造宇宙的神,同時也知道這同一位神成了肉身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苦──只要我們想到這些,實在很難想像,居然我們會讓驕傲之念存留在我們心中。

  閱讀箴30:3-6。論到上帝的能力、威嚴和奧秘,這段經文說了什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認識上帝」應當理解為「對上帝的認識」。所提的五個反問句,使我們必須承認,對於上帝,我們還有多少沒有認識到的。

  閱讀箴30:4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向我們提出了什麼挑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於上帝是我們的創造主(頭四個問題),祂遠非我們所能理解的(第五個問題)在〈約伯記〉中,上帝問了約伯類似的問題,於是約伯這才明了到,他根本無法完全認識上帝和祂的道。(伯38:1-40:2)

  上帝是創造主,我們是不可能完全地認識祂,這二個事實給了我們重要的一課:雖然許多學者們不斷質疑祂已寫下的啟示之言,但我們必須接受這啟示之言。我們連自然界許多最簡單的事情都百思不解疑雲重重了,我們又是誰?竟敢向上帝之道以及困惑攪擾我們的發出挑戰呢?

  思考創造工作的偉大和神奇。這如何使我們想到上帝的偉大和神奇呢?上帝是偉大和神奇,為何這給我們帶來安慰和盼望呢?

星期二   3月17日  既不太多,也不太少

  箴30:7-9記錄了〈箴言〉書卷中唯一的祈禱。這篇祈禱置於認定上帝是一位偉大的造物主和祂信實的應許之後(箴30:4-5),絕非偶然。

  閱讀箴30:7-9。為什麼有人提出這樣的祈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在向上帝提出請求之前,必須確定我們與祂的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撒謊,就表現出,我們對了解一切事情的上帝,好像祂不存在似的。這就是為什麼認罪是獲得赦免的先決條件。(約壹1:9)我們不能欺騙上帝。祂對我們的真相看得一清二楚。我們祈禱的時候,俯伏在地,口貼塵埃像死人一般(哀3:29),表明我們不僅得恭敬謙卑,而且很清楚我們在祂面前是靈性貧乏的。

  在箴30:8中,作者祈求上帝使他不貧窮也不富足。動詞「賜給」第一次在《聖經》里用於人身上,是涉及上帝賜予食物。(創1:29)所以在許多文化中,傳統上食物是與祈禱聯繫在一起的。這個基本的需求,使我們依賴創造主上帝;於是我們的祈禱就成了我們生存的核心內容。

  這兩點祈求的目的,不僅在於人類品格的平衡;它們也集中在一個目標上:上帝的榮耀。我們所得到的如果太少,就有可能偷竊而羞辱上帝。我們得到的如果太多,就有可能感覺不需要上帝,甚至會否認祂的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後一種情況會使人與上帝分離;前一種情況卻有可能使我們與祂接觸。

  主禱文同樣體現這兩方面的考慮:(1)「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太6:11),就是供應我們所需用的飲食,而不是多給;(2)「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太6:13),則是眷顧我們的需要,而不是不顧。

  思考我們對上帝是如何地依賴。想到這一嚴肅的事實,如何幫助你增長信心呢?我們忘記這種依賴會遇到什麼危險呢?

星期三   3月18日  傲慢者的行為

  正如謙卑是一種美德,能帶來福惠;但缺乏謙卑則是危險的,會帶來禍害。〈箴言〉第30章藉著說明謙卑的報償和果效來鼓勵這種美德,然後就來自驕傲的危險發出嚴厲的警告。

  咒詛父母。(箴30:11,17)亞古珥首先提出了這種罪行,因為它代表了一種最嚴重的行為──傲慢;作兒女的竟藐視他們生命的源頭。值得注意的是,尊敬和孝順父母是唯一帶生命應許的誡命。(出20:12;弗6:2-3)違犯這條誡命則要處以死刑。(出21:15,17)

  自以為義。(箴30:12,20)自以為義的罪人處境很不好,因為他們留在罪中,自以為純潔,不需要赦免。所以認罪是獲得赦免的基本條件。(約壹1:9)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自以為富裕,聰明,穿著體面(卻不知道自己是貧窮、瞎眼和赤身的),主勸他們向上帝求可改善他們可憐狀況的方法。(啟3:14-18)

  「這裡描繪了一種人,因所擁有的屬靈知識和特權而自豪。但他們對於上帝所賜給他們不配得的福惠,並沒有什麼反應。他們一貫悖逆,忘恩負義,將上帝置之腦後;但祂待他們,仍如一位慈愛寬容的父親,對待任性忘恩的兒子一樣。他們拒絕了祂的恩典,濫用了祂賜的特權,輕忽了祂所賜的機會,竟然沉淪為驕傲自滿、忘恩負義、講求形式、假冒為善。」──懷愛倫著,《信心和行為》原文第83頁。

  目空一切。(箴30:13-14)傲慢者所呈現的畫面並不美好。驕傲的神色不僅停留在他們臉上,還表現在藐視他們認為比他們卑微的人。「牙」和「齒」的比喻(箴30:14),說明他們的行為有多麼惡劣。

  請反思你對待別人的態度,特別是那些你覺得比你卑微的人。(我們大多數人有時會有一種優越感,可不是嗎?)你該如何糾正?為了糾正這種錯誤,你該如何表現出謙卑的態度呢?

星期四   3月19日  來自大自然的教訓

  整部《聖經》用了許多大自然的比喻,來說明屬靈的真理。〈箴言〉在這裡也用了自然界的比喻,來教導我們謙卑的教訓,

  閱讀箴30:18-19。這裡如何說明人類悟性的局限性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亞古珥在許多平凡的事上看見了奧秘之處。他在這裡所提出的是非常迷人的奧秘組合。頭兩個是有關動物的。鷹默默地掠過天空,蛇悄然在地上爬行。然後他轉向兩種人類的行為:海上的航船和男女的交合。時至今日,儘管我們掌握了充分的科學知識,依然有那麼多謎存在。我們絕不可忘記生命的深奧。這種態度肯定會幫助我們在上帝面前謙卑,

  閱讀箴30:24-28。還有什麼大自然的奧秘,引起作者的關注和敬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幾節涉及人類的愚昧、傲慢和罪惡(箴30:20-23),然後作者轉向動物界,指向卑微的小動物。他描述它們的「聰明」一詞,希伯來原文也用來描述人類(箴3:13),甚至上帝本身。(伯12:13;詩104:24)儘管今天科學方面有許多的進步,然而,這些動物的行為我們仍是無法完全理解。它們的行為一定難住當時的智慧人了。作者確實是聰明人,因為智慧的大標誌之一就是承認我們知之甚少;即使是在最普通的事物上。

  請思考自然界中一些最「平凡的」事物:樹葉、水滴、貝殼等。連這些事物都充滿奧秘,這一點該如何使我們謙卑下來呢?

星期五   3月20日  進修資料

  「我們當敬畏上帝的聖言。我們對於聖經當表示尊重,切勿以它作為平常的用處或隨便執拿。切不可引用聖經的話來作為玩笑,或隨意解釋作為詼諧的資料。『上帝的言語句句都是煉凈的;』『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箴30:5;詩12:6)」──懷愛倫著,《教育論》第217頁,1999年版。

  「基督在山上一開口,就向眾人講賜福的話,祂說:凡覺悟自己靈性貧乏,感到自己需要救贖之恩的人有福了。福音是要傳給窮人的,凡靈性驕傲,自以為富足,一樣都不缺的人,不能領受福音的啟示;惟有謙卑痛悔的人才能領受。……除非人先覺悟自己的軟弱,除凈一切自滿之念,並順服上帝的管理,上帝在拯救人類的工作上就不能作什麼。唯有這樣,他才能領受上帝所等著賜給他的恩賜。上帝絕不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自覺缺乏的人。他可以無限制的、向那藏有一切豐盛的主領受恩惠。」──懷愛倫著,《歷代願望》第301頁,1974年版。

討論問題:

1.思考救恩的計劃和我們得救的條件。我們墮落、敗壞、邪惡,單靠洗心革面不足以贖我們的罪。不管我們變化和恢復了多少,這種洗心革面和恢復救不了我們。我們需要一個替身,一位足以代替我們的,只單單這一位的義才能使我們與上帝和好。這一事實如何告訴我們,為什麼傲慢自大是我們墮落人類最嚴重的罪行之一呢?

2.我們的存在取決於上帝,而這存在的許多方式是什麼?自然界中有哪些事物告訴我們,上帝在維繫著我們的生存呢?

3.進一步思考箴30:7-9的祈禱。觀察這裡的均衡現象。我們如何在所做的一切事上達到均衡呢?為什麼均衡這麼重要呢?


推薦閱讀:

【智慧】智慧無價(明如居士)
「幽默」到底是什麼?| 事關智慧和笑
想遇到聖者,要有福德因緣(處世智慧)
楊俊|孟母智慧:教育之道
鬼谷子大智慧:做事要厚黑,做人要厚道!

TAG:智慧 | 謙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