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頑固性咳嗽
06-29
頑固性咳嗽是指無明顯肺部疾病證據, 病程持續超過 3 周之咳嗽。引起頑固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 鼻後滴漏綜合征 (PNDs) 、 支氣管哮喘、 慢性支氣管炎、 胃食管反流(GER) 、 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 (ACEI) 、 嗜酸性粒細胞性支氣管炎等。因引起頑固性咳嗽的病因諸多, 發病機制尚未明確, 故其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而中醫藥對其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特別是一些用抗生素久治不愈的久咳、 頑咳,往往能收奇效。現將近年來頑固性咳嗽的中醫藥治療綜述如下。1.病因病機頑固性咳嗽也稱久咳、 久嗽, 因病程較長, 故病機也複雜。蔣氏等認為頑固性咳嗽病機為外感風熱、 風寒之邪, 經治療寒熱之邪已去, 肺氣肺陰已傷, 故咳嗽纏綿難解。頑固性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 但與胃、 腎、 肝、 脾、 心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素問· 咳論》 云: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 」 胃失通降, 氣逆不順, 可致肺失宣降, 肺氣上逆而咳。胃咳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胃性嗆咳 (即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咳嗽) , 其治療的關鍵在胃。腎虛不納氣, 肝氣犯肺, 土不生金, 陽氣、 心氣不足, 心血瘀阻均可影響肺的宣降功能, 引起咳嗽。此外, 久病入絡, 長期治療不愈的久咳, 多夾有瘀血, 故多數學者主張治療慢性咳嗽時加活血化瘀葯。2.辨證論治頑固性咳嗽病程較長, 病機複雜,辨證常為虛實夾雜, 因此不能見咳治咳, 當詳辨病機, 審因論治。辨證總以臟腑為綱, 結合不同的病因進行分型,治療或在辨證的基礎上施以不同的方葯, 或以一方為基本方, 結合不同的兼證加減, 或結合現代醫學的病因進行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治療。(1)從臟腑論治1)從肺論治 ①風熱犯肺 宋氏等採用加味麻杏石甘湯治療頑 固 性 咳 嗽 35例。組方: 石 膏 18 g, 杏 仁 9 g, 甘 草6 g, 麻黃 5 g。咽干煩咳加金銀花、 板藍根; 咳痰加瓜蔞。每日 1 劑, 連服 5日。結果: 治癒 22 例, 好轉 13 例, 總有效率 100%。邱志濟等用朱氏清肺定金湯治療風熱犯肺久咳。藥用:金蕎麥 20 g, 魚腥草 (後下) 15 g, 白花蛇舌草20 g, 天漿殼 12 g, 橘紅 6 g, 蒼耳子、 枇杷葉 (去毛包) 各 10 g, 生甘草5 g。此方對夾有痰熱、 痰多或痰黏阻滯、 咳唾不爽之證最為合適。②風寒犯肺 邱志濟等運用朱氏旋復夏麻芍草湯治療風寒犯肺久咳。藥用: 旋復花 8 g, 生半夏 6 ~ 10 g,生麻黃 1.5 g, 茯苓 6 g。生薑 3 片, 生白芍藥、 生甘草各 3 g。凡因中西醫誤治之外感風寒久咳不愈者, 毋論新久虛實或寒熱夾雜, 甚至纏綿數月或半年未見化火化燥者, 或通用中西諸葯未效者, 投此方效驗如神。③肺燥久咳 曹氏運用辛潤寧肺湯治療寒燥久咳。葯 用: 麻 黃 3g, 杏 仁、 旋 復 花、 枇 杷 葉、 白 僵 蠶、 桔梗、 橘紅各 10 g, 當歸 15 g, 甘草 6 g。溫燥咳嗽, 以清燥寧肺湯加減: 桔梗、麥門冬、 黃芩、 馬兜鈴、 杏仁、 白僵蠶、當歸、 紫菀各 10 g, 炙麻黃 5 g, 甘草 6g。④痰濕蘊肺 方用二陳湯合四君子湯加減治療痰濕蘊肺久咳。基本方: 党參、 陳皮、 蒼朮、 白朮各 12 g, 姜半夏 9 g, 五味子、 大貝母、 杏仁、 薏苡仁各 10 g。⑤痰熱郁肺 治宜清熱肅肺,豁痰止咳。馮氏擬三拗蟬蛻百部湯 (麻黃絨 10 g, 杏仁 15 g, 甘草6 g, 射干 12 g, 金銀花 18 g, 蟬蛻 12 g,炙百部 25 g, 赤芍藥 15 g, 地骨皮 25 g,桔梗 10 g, 枳殼 12 g) 隨症加減。每日 1劑, 水煎分 3 次服, 7 日 為 1 個 療 程。未愈者連續治療 2 ~ 3 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抗感染葯及止咳化痰藥物, 忌 食 辛 辣、 溫 燥 食 物。治 愈 102例, 好 轉 18 例, 無 效 6 例, 總 有 效 率95.3%。或用 清 金 化 痰 湯、 葦 莖 湯 合桔梗湯加減; 或用肅宣解毒湯 (桑白皮、 金銀花、 連翹、 黃芩、 葶藶子、 蘇子、浙貝母、 地龍、 紫菀、 桔梗、 杏仁、 陳皮、牡丹皮、 甘草)。⑥氣鬱痰結 楊氏治以行氣化痰、 順氣降逆之半夏厚朴湯為基礎方 (半夏 15 g, 厚朴 15 g, 陳皮15 g, 甘草 10 g, 桔梗 15 g, 鬱金 15 g, 瓜蔞皮15 g, 蘇子 30 g, 浙貝母 15 g) 加減。用法: 上 葯 每 次 用 冷 水 煎 20 min, 取 汁200 ml, 每日 3 次口服。每日 1 劑。79例中, 治癒 65 例, 好轉 8 例, 無效 6 例。總有效率 92. 4%。或 梁 氏等止嗽散加生龍骨、 生牡蠣各 30 g 為基礎方, 痰多者加浙貝母、 茯苓; 有熱酌加石膏、 知母; 兼風寒酌加麻黃; 咳甚酌加厚朴、 杏仁; 氣虛酌加党參。每日1 劑, 7 日為 1 個療程。⑦肺陰虧耗 利氏治療小兒遷延性肺炎入手, 予沙參麥門冬湯合貝母瓜蔞散、 養陰清肺湯加減: 瓜蔞 6 g, 天花粉 5 g, 沙參 6 g, 浙貝母 (沖服) 5 g, 百合 6 g, 桔梗 6 g, 甘草6 g。水煎服, 每日 1 劑。⑧氣陰兩傷 趙氏等用補氣滋陰法治療老年頑固性咳嗽。基本方: 黃芪 30 g, 沙參 20 g, 麥門冬、五味子各 10 g, 山藥、 茯苓各 15 g, 生地黃、 熟地黃各 12 g, 百部、 桔梗、 杏仁、炙甘草各 10 g。隨證加減。2)從肝論治王氏等慢性咳嗽病程較長者重視肝氣虛和肝陰不足, 同時酌加活血化瘀藥物。具體治法方葯:①疏肝解郁法, 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②清肝瀉火法, 常以小柴胡湯加減。③調肝活血法。④補肝益氣法, 認為有肝氣虛導致咳嗽者, 治以補肝益氣、 斂肺止咳。⑤滋養肝陰法。3)從脾論治中醫學認為, 脾氣虛則聚濕為痰。對痰多濕重者, 邵長榮藥用半夏、 陳皮、 白朮、 厚朴、 陳葫蘆、 黃芪等, 尤其注意在方中加用車前草等涼性葯與半夏、 陳皮溫性葯相配,清熱而不寒, 化痰而不燥。李氏擬培土潤肺湯 (生黃芪、 炒白朮、 茯苓、 阿膠、 南沙參、 杏仁、 浙貝母、 陳皮、半夏、 蘇子、 魚 腥草、 甘草) 化裁 治 療久咳。4)從腎論治肺病咳嗽, 日久及腎而致久咳勞嗽, 甚至虛喘動甚, 治宜益腎 補 肺。曹 氏擬 方 益 腎 養 血 湯(太子參、 黃芪、 當歸、 款冬花、 熟地黃、紫石英、 沉香) 治療; 邵長榮久咳喘息, 腎不納氣者治以肺腎同治法。咳、 喘、 腫並作者治以宣通三焦法, 藥用黃荊子、 射干、 川芎、 石菖蒲。腎陽不足者加補骨脂、 淫羊藿; 陽虛畏寒者加用附子、 肉桂; 腎陰不足者常選用桑椹子、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女貞子。(2)結合現代醫學病因論治1)喉源性咳嗽 屬外感咳嗽範疇。特徵為咽癢即咳, 或陣發性痙攣性咳嗽, 咽部充血或咽後壁有淋巴濾泡增生。周氏自擬銀蟬牛蒡湯治療。葯 物 組 成: 金 銀 花 20 g, 連 翹15 g, 薄荷 15 g, 白僵蠶 15 g, 蟬蛻 12 g,牛蒡子 15 g, 射干 10 g, 山豆根 10 g, 蘇子 15 g, 枳殼 15 g, 桔梗 12 g, 甘草 6 g。咽部有異物感加浙貝母, 海浮石; 咽後壁濾泡色黯者加丹參; 咽部黏膜充血加生地黃、 牡丹皮; 咽喉干、 口乾加麥門冬、 天花粉。每日 1 劑, 水煎 3 次混合後分 3 次服。總有效率為 91%。2)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 李氏認為應從肺胃論治, 在藥物選擇上可選用紫蘇子、 紫蘇梗或紫蘇子、 紫蘇梗 同 用, 重 症 可 用 旋 復 花、代 赭石類。(3)用藥經驗沈氏認為頑固性咳嗽其病機較複雜, 臨床要辨證治療。分別採用:①疏和少陽法。代表方劑為小柴胡湯加味。②調和營衛法。代表方劑為桂枝湯加味。③雙理金水法。其代表方劑為金水六君煎加味。黃吉庚運用蟬蛻合白僵蠶治咽癢久咳, 方葯組成: 蟬蛻 6 g, 白僵蠶、 前胡、 苦杏仁、 竹瀝、 半夏各 10 g, 紫菀、白前、 秦 皮 各 15 g, 甘 草、 桔 梗、 枳 殼各 9 g。周氏治療因慢性咽炎引起的頑固性咳嗽, 用浙貝母、 法半夏按 2 : 1比例 研 為 細 末 備 用。臨 床 使 用 每 次10 g, 每日 2 次, 飯後溫開水送服, 療程為 30 日; 劉氏以養陰利咽, 活血散瘀。方葯組成: 生地黃、 麥門冬、玄參、 桃仁、 丹參、 烏梅、 生甘草、 桔梗、半夏、 浙貝母、 白僵蠶。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