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要用形象思維
詩詞在不少離退休的老同志那裡受到普遍的歡迎,甚至有不少人也加入到詩詞創作的隊伍中來了。但是,有許多初學詩詞的老同志的作品中常有一種致命的缺陷,就是抒情直露,不會用具體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致出現概念化和圖解思想的毛病。有人甚至把這類詩歌稱作「老乾體」。
蒲力汗諾夫在《論藝術》中說:「藝術家,即以用形象的言語來說話為主的人,那宣傳家,即以用論理底言語來說話為主的人」毛澤東在一封談詩的信中也曾經說過:「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那麼,什麼是形象思維呢?先說一段文壇佳話:
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據說白居易初到長安,向老詩人顧況行卷。顧況聞他名居易,便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恐不易。」及讀到這首詩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大為讚賞,說有這樣的文筆,居長安不難。詩人白居易於是初露頭角。
唐朝另有一位詩人叫朱慶餘,生於公元七九七年。公元八二六年,帶上自己上百篇詩文去京都長安應試。在考試前,照例是要行卷的。朱慶餘就從百首詩中挑了二十首,請當時著名詩人、官任水部員外郎的張籍賜教——其實就是請託推薦。詩呈上去了,幾天過後,一點消息都沒有。因為考試日期日益臨近,自己在京都又無熟人,朱慶餘心裡沒底,想打聽一下,又不好意思去,於是他寫了一首詩《近試上張水部》送進張府。詩是這樣寫的: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張籍看完詩後,先是納悶朱慶餘為什麼將這詩獻給他,仔細琢磨後,明白了原來這位年輕人是來打聽消息的,便寫了一首詩回答他。
越女新妝出鏡新,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這首詩的題目就叫做《酬朱慶餘》。經過張籍這麼一誇獎一推薦,這一年朱慶餘果然考中了。朱慶餘的詩表面寫閨意,實質是詩人以閨意作比,向張水部徵求意見。如果不是用詩歌,而是用白話直說出來,那就是:就要開考了,我的那些詩歌怎麼樣啊?合不合主考大人的口味啊?
朱慶餘問得非常漂亮,一面意思到了,一面又不失身份,一面更是美輪美奐,妙不可言!張水部也答得巧妙,直說了,那意思其實就是:你小子,明明知道自己的詩歌寫得不錯,還要裝腔作勢來問我!由於一贈一答,各有其妙,珠聯璧合,所以千百年來傳為詩壇佳話。
——好了,如果大家都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就不是詩人了,那也就沒有了《近試上張水部》這麼一首流傳下來的詩歌了。寫詩要用形象思維,詩人的情感和心思是不能直接說出來的,必須藉助形象來傳達、暗示。那麼,什麼叫「形象思維」呢?它「是作家、藝術家認識與反映現實生活的形象化的思維活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對生活不斷進行深入地觀察、體驗、分析、研究,同時始終憑藉種種最能表現作品主題思想的具體的感性材料,在明確的思想指導下,在強烈的思想活動和豐富的想像基礎上,把那些富於形象性的感性材料,加以概括、集中,構成完整而富有意義的藝術形象。作家、藝術家的形象思維活動,總是受他們的世界觀的支配的。豐富的藝術修養與創作經驗對形象思維具有積極的作用。」(見《辭海》「形象思維」條)說穿了就是用具體的形象來思考和表達。例如,要說樓高卻又不直接言其高,而是通過「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來表現;要說愁多也不直接言其多,而是用「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來表示。
詩詞創作,要求作者在嚴格的模式、短小的篇幅之內,用生動的語言,將人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感情,化作可見、可聞、可觸的形象。正如唐代僧虛中所說:「真詩之人,心合造化,言合萬象。且天地日月草木煙雲,皆為我用,合我晦明。」(《詩學指南》)
只有學會了用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才可以說跨進了詩歌的門檻;否則,將永遠都是詩歌的門外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