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說話」才能受歡迎?

文/王奕霖

新精英高級諮詢師

情商低,一說話就得罪人;我不是一個壞心眼兒的人,可為什麼我總是被人誤解;為什麼那個傢伙總是和我對著干,看我不順眼,一和他溝通我就一肚子火;我團隊中的成員總是不聽話,讓他打東他偏打西,氣死了,管人真的很麻煩。

我們每天要講6000-8000個字,可以說從小就已經學會了說話,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關於溝通表達方面的困擾? 你有沒有想過,你真的學會了說話嗎?你想表達的是否真的表達清楚了?!

我們從一出生就身處在人群之中,可以說天天在和人打交道,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讓人頭疼的人際關係問題讓人感到很崩潰?

你有沒有想過,你真的知道如何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到底是別人有問題還是你有問題?

要知道,人際關係問題已經成為職業發展的頭號障礙。國際專業人才招聘顧問公司(RobertWalters)通過對中國職場人士的調研提供了一份《2015年僱員調研分析》。在這份報告中關於離職原因的調查統計顯示,被調整的近5萬多樣本人群,因職場人際關係的原因離開的竟佔到59.7%,而大多數人以為的會因為薪水低拍屁股走人其實並不是離職的主要原因。

如果說數據不能說明問題那麼活生生發生在身邊的例子應該可以更具備說服力了。從春節前2-3個月開始到每年年初的這個時候,是跳槽離職的高峰時期。自然身為職業諮詢師的我也會每年在這個時段最忙,在接到的諸多跳槽個案中,幾乎每個人都受到或多或少的職場人際關係的困擾。

這些困擾總結出來不外乎幾條:

  • 工作中沒少幹活,卻不被領導器重,原因是自己不夠圓滑不夠討領導喜歡——影響了晉陞

  • 只願意和自己喜歡的類型相處,在與同事合作過程中遇到自己不喜歡的類型根本就沒法交流,衝突不斷——影響到了日常工作的溝通

  • 無法融入團隊,與群體的文化和價值觀衝突不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孤立無援,被集體排擠——無法在團體中找到歸屬感

  • 說起來職場是一個付出和回報對等的等價交換的場所,你付出了勞動,便可以收穫了成果(有可能收到的成果與你的期待不符,但大體上是符合職場整體水平的),可為啥人際關係會對人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呢?

    其實人總是活在兩個世界兩套規範準則當中——

    你可以幫我列印個文檔嗎?你能否代我去買個午餐嘛,我實在忙得吃不上飯了?

    這樣的友愛請求與互助行為是發生在社會規範之下,更多的時候人們會期待人際關係依賴社會規範,友愛與幫助,這是出於我們生存需求和自我認同的需求,它一般是界限不明的,甚至是不要求即時回報的,你幫同事修改了PPT,你其實並不需要他馬上就幫你做同樣的事情,就好像你走在大樓的玻璃門前,你為門那邊的人開了一下門,這個行為本身完全會給你們雙方帶來愉悅,而你並不指望對方馬上付給你錢做為回報;可同時,我們還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由市場規範所主導,工資、貸款利息,停車費,房租,這個世界裡界限清晰,黑白分明,意味著按勞取酬。

    職場本是一個等價交換的場所,一切關係的基礎是工作,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不同性質或是親密程度的關係,互相關照的同事,對你青睞有加以及讓你佩服的領導,這些都是並非可以用等價交換原則獲得的,但在市場規範的世界中,人一定會因為社會規範世界裡的美好和諧感到身心愉快,進而更好的投入工作;相反,糟心的關係讓人痛不欲生,比起難做的PPT、寫不通順的文章、表達不暢的公眾演講更讓人難受百倍。

    同樣,在市場規範的職場內,對同事關係抱有過多的親和關係期待,也是太過理想化的表現。因為本身只是擦了一點點友情的邊,所以在職場中過多的期待相親相愛如一家人,也是給自己找罪受。

    因為我們身在兩套相背的規範下生活,所以難免會傻傻分不清,到底是該理性的就事兒論事兒,還是該大家都在友好的氛圍中交換意見達成共識。

    之所以人際關係讓人頭疼不已,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似乎從來都沒有思考要去系統的學習人際交往技能,像我們從小就上學一直到大學一樣在學習一些東西,從來沒有這樣去系統的學習過。所以,大多數人的人際技能水平基本上處於自然發展的水平上。

    什麼叫自然發展的水平?就是你平時是什麼樣的人怎麼和別人溝通和交流,你就會按著你自己從小到大長到現在有意無意學來的那些方式去做,只是個自然發展的狀態。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我高中的時候曾經很喜歡打乒乓球,但是全是自己瞎打,或者看比我打的好的人怎麼打,學個一招半式,直到我畢業後來北京見到了一個遠房的大表哥。

    大表哥是國家運動員,現在在國家體校教乒乓球。有一次我不知天高地厚要和他打一次。結果,我以前那些自為非常了不起能把別人扣殺抽死的招數,在大表哥穩若磐石的輕鬆推擋動作之下,顯得弱爆了。

    大表哥以前是國家象撲運動員,乒乓球只是他的第二個專業,但也算是科班出身。他微微發胖的象撲體態,像一頭大象一樣站在球桌對面,只見大象手輕輕一推,我的飛旋球就被擋了回來,然後我眼見著回來的球可以直接落回到我的拍上,我接起之後,再打回去球保證飛到桌外。我累得繞著我這半面桌子蹦前跳後的忙於應付,他卻越打越穩,動作始終是最基本的推擋。20分鐘下來我就崩潰了。

    後來我就問他,他為何這樣厲害。他說,這就是系統訓練和野路子出來的差別!他說初期練習推擋動作一天要練幾千次,接幾千個教練發來的球。so,你那點兒小招式,在我這樣經過系統訓練的人看來,簡直不算什麼。

    所以,從小到大你學會的溝通小招數和真正在溝通技能方面學習訓練過的人來講,是完敗的。你學到的小招數時靈時不靈,你還不知道為啥會這樣,同時也無法把它遷移到其他情境或是其他人身上。

    所以,正是我們長期以來在人際關係和溝通方面處於野路子自然生長的狀態,所以當出現複雜人際關係,出現和自己不類似或是不喜歡的人的時候,你會感覺無法應對,不知道怎麼處理。按自己一貫的模式卻把事情越搞越糟。所以,人際交往和溝通方面的技能的提升,離不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它同其他職場技能一樣,是要花時間去學習去練習的。沒有了那個過程,想要提升卻很困難。

    另外,對於那些靠溝通來工作的人(也就是像銷售、講師、諮詢、顧問、客戶關係渠道拓展等職業的人)來說,與其他類的工作相比,人際技能其實是他們所從事職業的硬技能。

    當然,把溝通和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當做一項技能來訓練,提出這種觀點的人我並不是第一個。在1955年,羅伯特·卡茨(Robert L. Katz)在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了《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一文,文章中提出有效的管理者應當具備三種的基本技能:技術性(technical)技能、人際性(human)技能和概念性(conceptual)技能。第一次把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和溝通協調的能力納入了職業技能的體系中來,這項有著邊緣特質的軟技能開始受到重視。

    在溝通和人際關係方面,對職場中的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經不再是會「說話「和會簡單相處「那麼簡單了。甚至在不同的領域,都有一套規範或是標準的溝通方法和關係處理方法,人際技能的提升和訓練也變得更加科學和系統性,也更多的融合了更廣闊領域的理論和知識,比如心理學、社會行為學、認知行為學、傳播學等等。

    說了這麼多,你明白了嘛?

    別讓自己的說話水平停留在學前班幼兒園的階段,把人際溝通當做一門學科一門技能,認認真真的學起來練起來,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並不是什麼圓滑,而是真正的高情商啊!

    >>>> 王奕霖 新精英高級諮詢師

    擅長領域:

    職業人際關係

    上司關係處理與溝通

    天賦才幹挖掘

    習慣養成訓練

    思維方式改變與養成訓練

    職業發展方向重定位

    諮詢寄語:

    職場中沒有彎路,只有沒有整合好的能力——幫你重裝上陣!

    諮詢預約:400-04-12500

    新精英做自己

    zhiyeguihua010


    推薦閱讀:

    這樣說話的女人,男人都想娶回家
    我們能不能好好說話,不傷人【原創】
    12星座如何學習說話的藝術
    小說寫作入門:說話的語氣口氣(83)
    少說話是種智慧

    TAG:說話 | 才能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