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於茂陽先生題汪雷青綠山水十二條屏

藝術投資2016-12-31閱讀原文

  於茂陽先生簡介:  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山東省教育書法家協會主席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書法專業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WL  汪雷  汪雷,1981年生於山東高唐。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高級註冊教師,齊魯首屆文化之星。

  走進汪雷  在書畫名城高唐縣,提起汪雷的名字,用家喻戶曉來喻,實不為過。他2010年成為中國書協會員,2015年又成為中國美協會員,30多歲已榮獲國字型大小雙會員桂冠,在書畫人才濟濟的高唐縣獨一無二,在全省乃至全國也是極為罕見。

  開歲  汪雷的進步,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三:首先得益於他的成長環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長環境的好壞,關乎一個人的命運。高唐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國務院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如今已成為馳名海峽兩岸的書畫名城(2012年高唐又被文化部、國台辦命名為「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基地」),百年巨匠李苦禪、山水畫大家孫大石等皆誕生於此。高唐書畫名家薈萃,新秀輩出,比學趕超蔚然成風,書畫名館林立,書畫展覽和書畫藝術交流活動頻繁,人人愛書畫,戶戶習丹青已成民習。豐沃的藝術土壤,豐沛的藝術甘露,成為汪雷藝術成長的根基和源泉。其次,汪雷胸懷大志,登高望遠,入中國八大美院之首的中國美術學院高研班學習深造,名師指點、同窗砥礪,為他在繪畫藝術上的騰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汪雷自身的努力和條件。他有著對中國書畫藝術的天賦和悟性,有著志堅行苦、繩鋸木斷的學習韌勁。先書後畫,次序井然,書畫共進,相互輝映。

  華景  李可染大師曾把真正書畫家的標準概括為「五要」,即「高品德、正道路、強毅力、知謙虛、識方法」。汪雷已基本具備了「五要」的素質。眾所周知,人品是做為真正書畫家的第一要素,凡令人崇敬的古今書畫大師無不是人品正的典範。李可染大師云:「人品不好,畫必然不好。」苦禪大師云:「人無品格,行之不遠,下筆無方。」潘天壽大師云:「藝術品位作者之人格投影。」世界雕塑大師羅丹云:「做一藝術家,須先做堂堂之人。」汪雷的人品是行的正的,凡與他相識之人,尤其書畫界人士,無不佩服汪雷的人品。筆者與他相識多年,給我的印象:他總是面帶微笑而謙謙有禮,總是以人人我師的態度與人相處,即使他的作品在全國大展中屢屢獲獎,即使他成為國字型大小雙會員,從他的言行舉止中也絲毫沒顯示出一點傲岸之舉或沾沾自喜之情。他心中存有浩然之氣和鴻鵠之志,但卻示弱於人,總感自身不足,他有著高品德和謙遜好學的性格,有著天生的悟性,有著天生的與中國書畫藝術的緣分,再加自身的勤奮,他不成功,老天都不答應。

  鶯時  學習中國書法和繪畫,選擇正確的道路、正確的方法和觀念的更新是很重要的。事實上,書法與國畫,不但同源,而且同理。清代大家石濤云:「畫法關通書法律。」清代《畫譚》作者張式云:「學畫又當先學書,未有不能書字而能書畫者。」黃賓虹大師云:「中國畫訣在書訣……精通書法者常以書法用於畫法上……畫中筆墨,本源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學畫之用筆、用墨、章法,皆源於書法。」。從古今大師這些經典箴言中可看出,書法對國畫創作的重要性。汪雷在學畫之前,先苦練書法,遍臨名帖。直臨、背臨、意臨,無所不用其極,而在臨帖之際,深悟堂奧,吸古納今,變通變化。二十幾歲時他在書法上已頭角崢嶸,名震梓里,楷行篆隸皆通,尤擅漢簡,他的行書及漢簡,活潑靈動,自然天真,造險造勢,欹側多變,於動中求靜,靜中求動,於矛盾中求和諧,平淡中求奇崛,既有法度之內的規行矩步,又有法度之外的妙趣橫生。前些年,他的書法作品在強手如林、佳作迭出的全國書法大展中屢次獲獎,足見其書法功底的深厚、學書方法的正確和令人讚歎的悟性。

  麥序  吳冠中大師云:「藝術永遠在走,沒有歸宿。」汪雷在藝術上是永遠不滿足的,當他在書法藝術上取得累累碩果之時,2013年他又入中國美院高研班學習國畫。有紮實的書法功底做根基,學起國畫來,那自然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近年來,汪雷的國畫作品在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大展中又屢有斬獲,真有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之感。

  啟明  汪雷的畫作浸淫於傳統,又有時代新貌。人物、花鳥、山水皆擅,尤工花鳥、山水。他的花鳥畫,脫胎於明清文徵明、、周之冕、陳淳、任伯年之脈,一是境界高,二是有清幽空靈之美。欣賞其畫,使人如飲醇酒,令人陶醉;如聽天籟,心曠神怡;如盛夏吹來的一股清涼之風,神暢意愜;如吟抒情詩,使人心潮激蕩,浮想聯翩。其藝術手法,兼工帶寫,以書入畫,,心手合一,情酣筆暢。濃淡、枯潤、動靜、虛實、疏密、開合等矛盾的處理都妙到自然。優美的畫面再配上恰如其分的古典詩句題款,一書一畫,相得益彰,交相呼應,呈現給觀者的是一幅幅美輪美奐、古意盎然的現代文人畫。

  積陽  汪雷的山水作品取清代四僧之精華,化古為新,取古為我所用。觀其作,使人如從喧囂浮躁的塵世,來到了世外桃源一般,讓人的心靈得到凈化。畫面上或重巒疊翠,萬壑松風;或奇峰巍峨、密林幽谷;或泉流淙淙、溪水潺潺;或霞映遠山、亭台晚唱;或雜樹蓊鬱、房舍掩映。整幅畫面,氣韻生動、氣脈相通,主次井然,穿插有序,顧盼呼應,虛實相生,一種超凡脫俗之境界躍然紙上。

  素商  汪雷的作品皆從傳統中走來,這是正確之路。沒有雄厚的傳統根基,其國畫作品只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有些年輕人不願在學習傳統上下功夫,過早追求自己的風格,以怪奇誤為創新,其失敗結局是一目了然的。汪雷是有定力有主見的。他不過早追求自己的繪畫風格,這是聰明之舉。國畫大師張仃云:「現在相當多的年輕畫家求脫太早,為風格而死。風格是自然形成的,風格不能做出來。」李可染大師告誡他的學生:「畫畫不能求脫太早,一下子就形成風格是很危險的。」汪雷是不會忘記大師肺腑之言的。他的藝術道路還很漫長,其中不乏荊棘和坎坷,藝術之路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賽跑。汪雷要做的就是忘掉成功,重新起步,繼續採擷傳統藝術寶藏,待盆盈缽滿,再從傳統這座寶山中走出來,那時汪雷的作品,將又上一個大的台階,帶給我們的將是更大的驚奇、驚喜和更深層的思索。  (本文作者:張志忠)

  中律

  肅霜

  正陽

  天泉

  嘉平  點擊展開全文
推薦閱讀:

「冰花男孩」的幸運,不能成為孤例(黑白先生)
吃了蛋糕,過了生日,那位「一輩子求真」的先生走了
陳四益先生談「爐火」
魯迅先生解剖辛亥革命3

TAG:先生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