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成功人士的基本素養之三--能力 |
作者:出處:更新時間: 2006年01月18日 |
各位安利的新老朋友,下午好! 真正的友誼來自自我介紹,我叫趙××,(介紹從事安利的歷程,略) 前面我們講了成功的兩個因素:旨趣和品格,但這並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 志趣令人才幹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品格作為一種粘合劑,吸引了外來條件的支持。但僅僅有志趣和品格顯然是不足夠的,它們最多只能起著中介作用,肯定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 成功需要有一個實在的結果,沒有人會把幻想當作成功。所以,成功需要行動來造就結果,行動就是能力的發揮過程,缺乏能力,也就沒有行動,更加不會有結果,任何人都要依靠能力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正如奧運會上的長跑運動員一樣,爭取第一,也就意味著成功。成功取決於他具有超越對手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以自身的體能加上長期訓練得來的。 沒有能力作為支撐,即使你有深厚的志趣,也只是一種心理衝動而已,不會自動變為行動更不會變成成就。雖然,品格有助於你獲得外力支持,從而更有把握地取得成功,但最終也離不開要依靠能力把它們的作用發揮出來,否則,品格也只能成為個人特徵,與成功沒有任何關係。 能力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根本條件和要求。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很難想像他能夠活得下去,更不用說成功了。能力的大小,首先是基於一個人的體能、知識和經驗。但體能、知識和經驗,與能力並不是同一回事。擁有它們,不等於你擁有相應的能力。它們只是能力的基礎,並不代表著你所真正擁有的能力。 簡單來說,體能是人天然而來的活動力,知識和經驗,只是表明你能夠認知一件具體的事情,或者理解一個遇到的問題。能力意味著你有把握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或者實際地解決這個問題。換言之,能力體現的是你能夠成事或者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和程度。但它也不代表你一定就能夠做好事情,或者解決問題。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解釋清楚,能力與成果之間並非同一回事。 我們是不是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學生平時成績很優秀,在班裡甚至年級數一數二,是大家公認的尖子生。在期末考試或升學考試的時候,本人或大家對他的期望值都很高。可偏偏事與願違,在臨場發揮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心情緊張,或許是求勝心切造成心理壓力,終於敗下陣來,儘管不甘心和服氣,然而,事實就是事實。 所以,凡事並非絕對的。當然,我們不能懷疑這個學生沒有這種能力,只是當時的種種因素影響了他的發揮。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上類似的事例,失手的事經常發生。在安利或傳統生意中,常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有能力的人,未必一定就有好的成績。同樣一項工作,以前做好了,不一定下次也能做得好,這不完全是當事人之過。 原因是,一個人的能力,除了自身條件之外,與現場環境,以及發揮的對象,有著不可分割的相關性,它們難免要制約能力在實際中發揮出來的效果。當然,結果是最重要的,但以此來否定一個人的能力,也未免過於武斷。 我讀過一本關於能力的書,對能力進行了很細緻的劃分和分析。能力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態,它們之間有著層次遞增的關係。 第一:努力 這裡所說的努力,不僅僅是指原始意義上的體能付出,還包括了行為過程中的慾望、意志、心態和要求等等基於本能的心理反映,包括一個人的毅力、信心和勇氣這些元素,在他的成功過程所體現出來的作用。在當今這個時代,體能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意它了,在這裡,努力的含義,指的是整個行動過程的身心投入。 考察一個人在安利中的成就,我們不能忽視身心的付出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很多情況下,往往就是在這方面成為了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原因。前幾年,當中國政府打擊傳銷,安利處於低谷的時候,當大部分的人都退卻的時候,那些有耐力堅持下去的人,才是最後的成功者。不是嗎?看看現在的鑽石以上的成功人士,哪一個沒有這樣的經歷?你不會否認,他們的成功,不是與他們的體能、意志和信心有著莫大的關係,由此支持他們繼續下去,直到成功的那一刻。兵法上講:兩軍相遇,勇者勝! 現實中的許多事情,包括我們做安利,在體能上,其實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得到的,往往就是因為心理上的原因,令他們不願意做,或者做不成。勤勞的人,通常比懶惰的人有成就;意志堅定的人,通常比不堅定的人能成功。這不能不首先歸功於他們付出了努力。所以,我們研究人的能力,不能不考慮他的精神狀況和心理反應。 有經驗的安利成功人士都有這樣的體會,出色的業績,往往來自於勤奮和有責任感的合作夥伴,他們自身所具有的努力,要比任何的管理手段來得有效。所以,有條件的話,選擇「死要」安利的合作夥伴,比你以後運用再多的管人技巧,要有成效得多! 據我觀察,不少安利成功人士的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有別人不及他們的地方,只是他們願意付出努力,區別僅僅如此而已。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原因的時候,並不歸因於諸如聰明、背景、性格、運氣等等這些外因。有些人非要從這方面去論證他們的成就,不但對他們不公,對自己也沒有多少好處。他們本來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非要神化他們,這樣對誰都沒有益處! 事實上,我們自己也有這樣的體驗,回顧以往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你曾經付出的努力。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你在安利中何時最有成績?你的付出是什麼樣? 努力是人的一種最簡單、最基本的能力。這種能力,好像在動物身上,我們也能察覺出來。當你在山頂上看見一隻雛鷹掙扎著學習飛翔,難道不認為這是它的一種努力嗎?在這方面,它們同我們人類,又有多大區別呢? 有時候,我們因為業績不好,於是鑽到牛角尖裡面去分析問題的根源,從水平、技能、素質等等這些高難度的問題上,試圖發掘出深層的根源,其實真正追究起來很簡單,就是努力程度不夠!同意嗎? 第二:智力 剛才雛鷹的例子說明,努力不過是我們從動物身上遺傳過來的一種初級能力。幸運的是,我們不再需要像一般動物那樣,依靠拚命的努力,作為生存的唯一活動方式,我們早已經從祖先不得不以此生的繁重體力勞動中逐漸解放出來。否則,我們同其他動物還有什麼區別呢? 智力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努力,成為我們最重要的活動能力,這是不容置疑的。無論日常生活還是安利事業,大部分的事情都能依靠智力來完成。一個電腦軟體被編寫出來,智力幾乎佔了全部的功勞,其中的努力,已經不佔有多大的份量。 講到智力,我們通常是指發生在腦袋裡面的意識活動,包括思維、分析、判斷、選擇和決定等等這些腦力上的行為,它成為人的行為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內容,甚至決定了行動結果,它的作用是顯而易見,也是不可替代的。智力的發揮,令我們在大大減少努力付出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獲得同樣的成效,甚至取得單靠純粹的努力所達不到的效果。 安利事業中的大部分事務,包括3S、團隊運作等等,智力的運用和發揮,已經成為主要的內容。而且,大部分的事情,例如團隊中的問題,也非要我們憑智力才能解決不可,所以,智力常常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尺度。 做同樣一件事,有的人付出的努力並不比別人多,但他們卻能夠把事情做得更好,這是因為他們花了心思的原故。很多事情單靠努力不運用智力,是做不好,甚至沒有可能做得成。智力可以令我們在成效上能夠達到更高的水平。 我看過一個故事:講有一個工廠,花幾千萬引進的一條生產線出了故障,當地甚至國內沒有人能修好。請來美國一個工程師,在沒有人能夠修理的機器上,只是畫了一條線,便拿走了最大筆的酬金。其他工作人員,在畫線的位置上,忙碌了大半天,最終把機器修好,卻只是領得一份小額的工錢,因此很不服氣。 這就體現了智力與努力之間的區別,再強壯的體能,純熟的動作,也比不上智力的作用。當今掙錢最多的金領階層,是那些富有想像力的智慧者,而不是擁有一身技巧的努力者。前者賺的是智力的錢,後者則是掙努力的錢! 所以,智力已經受到最高規格的禮遇。我們是否發現,現在無論政府、企業、以至個人,都把智力作為頭等重要的生存和發展的利器。不論到哪一個地方,幾乎都離不開以你的知識水平作為能力的標準,例如陞官、提職或者安排工作。為此,你常常忙於為自己充電! 安利中呢?也需要不斷的充電。你是否發現,大型的培訓會議上,總是有那些成功人士的身影出現? 反而,那些剛剛做了幾個月的人,自以為學得差不多了,不想參加會議了。為什麼? 第三:協力 照常理推測,智商應該是越高越好。而現實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成功人士並不屬於最有智慧的人,至少並不是文化水平很高的!我們見到的,幾乎在所有的成功人士手下,總有那麼幾個部下的智力或者文化水平,要比他高得多!顯然,那些成功的人士,並不是主要地因為努力或者智力上的原因,令他們擁有今天的成就。 這就是關於能力的第三種形態——協力。所謂的協力,指的就是利用和發揮你身體以外的條件和力量,協助你成事的一種能力,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借力。 我還舉一個修機器的例子。在一家企業,有一名清潔女工,肯定不懂任何技術,否則,她也不會做這個職位。但她居然自稱把工廠裡面一台出了故障,正急需使用,大家發愁一下子找不著人維修的進口設備給修理好了。這是她自己親口說的,我們當然不會相信。一再追問下,她滿懷自豪地說,是她把懂得修理這類設備的表弟找來幫忙修好的。看她的樣子,比自己親自動手做出來的感覺還要好! 有人說:「但那也不能算是你自己修好的。」 她卻反問:「反正問題是由我來解決的。如果不是我非要讓表弟過來幫忙,難道他會自己跑來修理嗎?機器會自己好起來嗎?這不就等於是我做的嗎?」 她的老闆聽了之後大加讚許:「說得有道理!並非要親身動手才算是自己的功勞,只要結果是因她而得來的,就應該算是她的成績!我們沒有必要在乎具體的過程和實際操作人是誰,重要的是誰在起著關鍵作用。正如我一樣,工廠裡面的產品,沒有哪能一件是我自己親手做出來,但我始終把它們當作是自己的成果。因為,沒有我的投資和經營,它們肯定做不出來。所以,我認為她說得一點沒有錯,值得嘉獎,而且發動所有的員工向她學習,這是一種做事的方法和態度!」 看來,老闆的說話不無道理,清潔女工所講的也不無道理。並非凡事都一定要經過我們的手,才算是自己的功勞。實在沒有必要計較做事的過程和操作者,我們需要的只是結果。如果我們有其他更省力的代勞方式,為什麼非要親自動手不可呢?如果別人比我們做得更好,為什麼不藉助他們的能力? 既然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蘋果,而我們又能夠讓別人幫我們把蘋果種出來,或者在市場上買得到,雖然,它並不是出於我們的勞動,這又有什麼關係?只要有辦法弄到一個蘋果,這算不算也是我們的一種能力呢? 所以,我們把這種稱之為協力的發揮,看作是能力當中的一種形態。如果我們能夠找到方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何樂而不為呢?! 事實上,隨著你的團隊越做越大,團隊的需也求越來越多,我們僅憑自己,即使付出全部的努力和智力,其實也是十分有限的。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不、其實也是很自然地會想到藉助一些必要的外力,來爭取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我們的老師、我們的領導人、我們的旁部門。 既然,我們能夠利用他人的優勢,作為自己行動的配合手段,以此增強自身的能力,這是不是自身能力的延伸呢?我發現,凡是成功的人士尤其善於在這方面有過人的發揮,才令他們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創造出人意料的成就。 雖然,對於外力的借用,我們也一定要付出相當的努力和智力,才有可能取得被我們預期效果。但在另一個方面,也正好證明了協力這個能力形態的存在和它的價值。它比努力和智力有更高一個層次的含義。 我想如果對努力、智力和協力做一個概括的話,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 努力有如汽車的發動機,智力則是汽車的方向盤,而協力就是車輪下的高速公路。 最後,我想問你一句:準備好你的能力了嗎? |
|
|
推薦閱讀:
※新時代你需要的六種能力
※小小積木怎樣培養寶寶7大能力!
※工作中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
※為什麼國內大部分人不具備自己動手修車的能力?
※能力不凡,顏值不高的男生為何不被美女接受?
TAG:成功 | 能力 | 素養 | 成功人士 | 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