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備中藥方及感冒發燒常用方對證用法
家庭常備中藥方及感冒發燒常用方對證用法
家庭常備中藥方
夜晚孩子感冒、發燒等一些常見問題的緊急處理,由於抓中藥的限制,可在自己家裡長期備上一些,每劑葯備上2劑,寫好名稱備註,以供緊急情況下用!以下方劑,基本上可以解決家庭的常見之急!
1. 桂枝湯 (發熱汗出、鼻流清涕、鼻塞)
桂枝6 白芍6 生薑3片 大棗2枚 炙甘草5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桂枝湯證+咳嗽)
桂枝6 白芍6 生薑2片 杏仁3 厚朴5 大棗2枚 炙甘草5
3. 桂枝二陳湯(桂枝湯證+咳嗽、痰多、濁鼻涕多)
桂枝6 白芍6 生薑2片 陳皮5 半夏5 茯苓5 大棗2枚 炙甘草5
4. 桂枝二麻黃一湯 (受風初起,怕冷、清涕、無汗、咳嗽)
桂枝6 白芍6 麻黃3 杏仁3 生薑2片 大棗2枚 炙甘草6
5. 桂枝二越婢一湯(受風初起,怕冷、清涕、咽干、痛,咳嗽 黃白痰、口乾等)
桂枝6 白芍6 麻黃5 杏仁6 生石膏15 生薑3片 大棗2枚 炙甘草5
6. 小青龍湯(外感風寒,咳喘、流清涕、噴嚏、痰液清稀)
麻黃4 杏仁3 桂枝6 白芍6 乾薑5 細辛2 五味子3 半夏5 炙甘草6
7. 小青龍加石膏湯(小青龍湯證+口乾、煩躁)
麻黃4 杏仁3 桂枝6 白芍6 乾薑5 細辛2 五味子3 半夏5 炙甘草6生石膏15
8. 大青龍湯(外感寒邪初起,發熱高燒、怕冷、無汗、唇紅、煩躁,服後汗出後,即停,出汗後不可重複再用)
麻黃6桂枝6 杏仁6 生石膏15 生薑3片 大棗2枚 炙甘草6
9. 柴胡桂枝湯(發熱、汗出、頭痛、關節痛、嘔惡、心煩、咽乾等)
柴胡9 黃芩6 党參5 半夏5 桂枝6 白芍6 生薑3片 大棗2枚 炙甘草6
10. 麻黃附子細辛湯(素體陽虛,或有過敏鼻炎,怕冷、流清涕、噴嚏、不發熱、乏力、嗜睡等)
麻黃6 黑附片6 細辛2 炙甘草8水煎服,
處方中用藥針對2--8歲的年齡,成人可多喝一些,更小的可少喝一些,量不變,!
煎服法:水煎服,水開後煎20分鐘,早中晚各一次,一日一劑
如果不能辯證,調理會員請諮詢孫老師!
附:
三七生先生所著《感冒患者須知》主要是針對體較實者的三陽病和三陰病「始得之」病證,《小兒感冒誤治惡果及救治方法》是針對經誤治者。臨證常見平素屢用退熱劑、抗菌素或市面上常見的寒涼類中成藥或體弱之患者,感冒發燒不論一起病是否經誤治,多表現為少陽病或三陰證。為了方便患家患病求己,求索就證用方,特著此文。
1、柴胡桂枝幹薑湯證:感冒發燒,口乾而不欲飲水或飲水不多,口苦口臭口粘,頸肩背部酸痛,惡風畏寒,腰酸,納呆,可兼往來寒熱或脅肋部不適疼痛、頭暈目眩,平素大便溏或食涼則腹瀉者。
柴胡9克,桂枝8克,乾薑8克,炙甘草5克,菟絲子6克,黃芩4克,天花粉4克,生牡蠣3克。
冷水煎開後改用小火煎二三分鐘,加蓋燜五六分鐘。一劑煎二至三次,早七時、晚五時和晚睡前各服一次或隔三四小時服一次。
小兒量:上方一煎分二至三次服或用小劑量。嬰幼兒乾薑易炮姜,減辛辣味便於喂服,每服藥二至四湯匙。
加減法:口乾飲水多、咽喉紅腫,黃芩、天花粉均用9克,乾薑易炮姜;頸背部酸痛或惡風畏寒證不顯,桂枝減至3克。
如在炎熱夏季或患者當下惡風畏寒無汗症不顯或有熱汗或形瘦體弱、體溫不甚高者,可用小劑量:
柴胡4克,桂枝3克,乾薑2克,炙甘草2克,菟絲子2克,黃芩2克,天花粉2克,生牡蠣2克。
開水泡服,早七時、下午四時、晚睡前各服一杯。
註:⑴、此證型為少陽病,類象於濕煤燃燒後冒出的黑煙在狹小不通風的空間里瀰漫。正治一方面開窗通風,一方面添材旺爐火。
⑵、此方不效可易以當歸四逆理中湯。
2、附子理中湯(丸)證:感冒發燒,昏睡喜卧,兩眼乏神。頭暈心慌,噁心欲嘔或嘔吐,小便頻少,便溏次多而里急。惡水怕觸水。舌苔膩。
党參5克,生白朮5克,乾薑5克,炙甘草5克,黑附子3~6克或用丁桂兒臍帖外敷肚臍,一日一換。
煎法同前,三餐前各服一煎或隔二至四小時服一煎。小兒一煎分兩或三次服。
加減法:痛則欲便、便後痛減或額熱足冷加肉桂3~6克;腹瀉次多量多,加肉桂10克,兼口乾飲水多、有輕度脫水者党參白朮用10克,加生淮山10克;渾身酸痛畏寒惡風者加桂枝8克;年高體弱者,不用黑附子。
註:⑴、此證型為少陰病的寒水證,類象於陰雨天的爛泥地。正治一方面給予睛天,一方面築渠排水。
⑵、此方有成藥可替代。加肉桂者在南方名為桂附理中丸,北方名為參桂理中丸(北京同仁堂產,參為人蔘,藥效顯)。大人一次服一至二丸,小兒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丸,或以丸煎湯飲。
3、當歸四逆理中湯證:感冒發燒,疲軟嗜睡,兩眼乏神。渾身酸痛或惡風畏寒,患者自覺外有寒邪包裹,不得舒張,耐寒能力下降或夏季較平常不畏熱。無汗或少汗,胸悶。體溫不甚高。一般無面頰紅燙。
白朮5克,党參5克,炙甘草5克,乾薑5克,黑附子3~6克,當歸7克,桂枝8克,白芍3克,細辛3克,通草2克,大棗2枚(掰開)
煎法同前,早七時,下午四時,晚睡前各服一杯。服藥前先用藥之熱氣熏臉。
加減法:腰酸者加菟絲子6克,枸杞3克,黑附子用3克;年高體弱者不用黑附子,用小兒量;黃芪體質平素多汗易汗表現為此湯證之當下雖少汗或不易汗出,可調整藥量:桂芍等量,去通草,細辛減量或予小兒量。
小兒量:白朮3克,党參3,炙甘草3,乾薑3,菟絲子3克,枸杞3克,當歸2,桂枝3,白芍2,細辛1,通草2,大棗2枚(掰開)
煎服法同前,嬰幼兒可減量至一煎分兩至三次服。
註:⑴、此證型為厥陰病經寒證兼臟寒。類象於穿著不透氣的緊身衣,憋悶頭暈,汗出不暢快。正治一方面去衣透氣排汗,一方面飲熱稀粥以助汗源。
⑵、方葯對證,見有汗、尿、疹為排寒之象。如見汗,汗出由多轉少或身由熱轉涼時應及時更衣,以防病復。
⑶、年高體弱者者,主訴證緩解當及時停葯或易方,繼以靜養,飲食調理,否則過猶不及。
⑷、當歸四逆理中湯證體質患者,因外感或內傷雜病所現病症大多可以之為應急之需首選。事實上,不少患者依我之囑家中常備當歸四逆理中湯,在秋冬季和初春,孩子或自已有不適,自行煎服,不效時再就醫。
⑸、秋冬季和初春當歸四逆理中湯證最為常見。季春、夏季慎用當歸四逆理中湯,確為此證者,用小兒量,中病即止。
⑹、女性經期受寒感冒、發燒、咳嗽、腹痛、痛經等或遷延至經期仍不解者,多見此方證。
4、四逆湯加味證:感冒發燒,疲軟嗜卧,兩眼乏神,淺睡易醒,時煩躁者。體溫高低不限,但上午高於下午,傍晚略降,晚九時後復升。面頰紅燙或自覺燙而不紅,唇乾喜舔。口乾口淡並存,口乾飲水多少均可,但未至大量飲水或喜涼者。無惡風畏寒,反畏熱,手足身熱或額熱手溫足冷。可伴熱汗,汗出熱不退。舌質淡、胖、嫩。
炙甘草10克,乾薑5克,黑附子6克,菟絲子6克,生龍骨4克,生牡蠣4克。
煎法同前。隔二至四小時服一煎,體溫漸降延長服藥間隔時間。
小兒量:炙甘草5克,炮姜4克,黑附子3克,菟絲子6克,生龍骨4克,生牡蠣4克。煎服法同前,嬰幼兒可減量至一煎分兩至三次服。
加減法:額熱足冷溫差大或手足身熱卻口淡不欲飲水者,加肉桂3至6克或丁桂兒臍帖外敷右足底湧泉穴或熱水泡腳二十分鐘;春夏季以加肉桂為妥,秋冬季不加肉桂為宜。
註:⑴、此證型為厥陰病的虛寒證,類象於夏天的防空洞或農村的地瓜窖,里寒(涼)外熱。正治當將被格拒在外的熱量收歸入內,以恢復里熱外涼或溫的常態格局。
⑵、此證型如方葯對證,服藥後體溫會在較短時間內明顯或逐步下降、臉頰紅燙減輕或消失。
⑶、如服用未加肉桂的四逆湯加味方,體溫未如願下降反升得更高,且患者未出現口乾飲水較服藥前加重或仍口淡,為潛降收降之力不足,應及時加肉桂或將丁桂兒臍帖外敷右足底湧泉穴或熱水泡腳十至二十分鐘,至額或背見汗。
5、大衍方證:感冒發燒,疲軟嗜卧,兩眼乏神,淺睡易醒,睡不踏實,多夢(話),煩躁者。頭腦昏沉,反應較遲鈍。體溫高低不限,上下午和晝夜無明顯波動。晨起或睡醒時兩頰紅燙或燙而不紅。口乾飲水多,喜涼飲。熱汗,汗出熱更高。畏熱不畏寒,可伴惡風。喜揭被去衣近涼,手足身熱。腰酸。
炙甘草10克,乾薑或炮姜5克,党參9克,麥冬4克,菟絲子6克,黑附子1克,山茱萸8克,酸棗仁2克(杵)。
冷水煎開後改用小火煎十分鐘,加蓋燜五六分鐘。一劑煎二至三次,早七時、晚五時和晚睡前各服一次或隔三四小時服一煎。口乾飲水多者可增加煎水量以之代茶,少量多次飲。
加減法:口乾熱汗明顯者或夏季氣候炎熱時,党參、麥冬易為麥冬9克、五味子4克(杵);腰酸明顯者,菟絲子易為熟地。
註:⑴、此證型為厥陰病的精虛證,類象於開水瓶的瓶蓋打開後,熱氣外冒了,不僅能量藏不住,而且瓶中的水也漸少了。正治一邊將瓶蓋塞緊,一邊適量加水不讓水汽外冒。
⑵、北方冬季室內供暖,要調低室溫至200C以下。無法調節者,在另一屋開窗通風降低室溫。夏季不可因患者喊熱而開空調,可開窗通風降室溫。
⑶、此證型如方葯對證,服藥後體溫會在較短時間內明顯下降、口乾汗出明顯減輕。
6、上述五證型症緩燒退後調理方:原則上服藥至便溏或便溏腹瀉者轉為大便成形或一日未排便時,大多兼口中津液上承、味甘喜吞咽或口乾轉不幹時,應及時換理中湯:
党參、乾薑或炮姜、白朮、炙甘草各2至5克。三餐前各泡服一次。日一劑。連服三至五劑以善後。
註:此文是針對現今少明醫慧眼識機,使得眾多患者未得正治,轉投西醫或偽中醫屢受戕伐而作,以期患家得一簡便之法自醫,同時補三七生先生所列治感冒發燒諸方證未及之處。得正治,非排陳寒者大多一至二劑緩症,三劑就需更方收功。但醫道非簡單至此,故如有不效者應及時就近找明醫以得正治。
本主題由 孫海亮晶晶 於2010-9-27 12:21 置頂
解析近期兒童發燒增多根源及中醫對證調理方法
解析近期兒童發燒增多根源及中醫對證調理方法
發表於2010-3-8
「大寒後,各醫院、門診、大醫養生網、三七網等兒童發燒情況明顯增多,「冬至一陽生」冬至以後,人體的陽氣生髮,腎水左旋而化乙木,也就是初之氣,厥陰風木主令之時,人體之陽氣開始向上向外升發,嬰幼兒中出現諸多發燒者不少,究其原因,或傷飲食、或濕寒邪阻、或外感風寒、或情志不暢,阻滯一陽氣的升發,陽氣遇到寒邪時,極易邪正相拒而發熱,或低燒、或高燒,陽氣邪氣俱充足可發高燒,成年人,或莫名的耳鳴、血壓突然升高,失眠、煩燥等,比比皆是,《黃帝內經》有云:春三月,為發陳之時,也就是人體陽氣發陳寒濕毒,所以此階段的發燒,大多如此。
應對:
首先各位家長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就是不能見燒而退燒,西醫抗生素、退燒藥、中醫苦寒之品,否則一派寒涼葯,傷及這一陽氣升發之根,對整個四季的養生是非常不利的,對身體的傷害也是最大的,因傷及陽氣種子使然也。
此時調理當以疏導、順其生髮之性為治,當以柴胡桂枝湯為主方治之!柴胡本經稱有推陳致新的作用,正合人體發陳之治,小柴胡湯以復正氣,疏解少陽之郁,解決木氣升發之滯,桂枝湯調和營衛表裡,以解陽氣由里向表之路,把升發之路的障礙掃除,陽氣能正常升降出入,燒可退、病可除,所以脾胃平素不好的人,初期其無咳嗽、咽喉癥狀,常伴食欲不振、腹痛、脹、嘔惡、頭暈、痛、排便不暢等癥狀,平素肺氣弱,易有咳嗽、發燒、或咽喉不適問題, 發燒伴有消化系統問題,發燒、食欲不振、嘔惡、腹脹、或頭暈、頭痛、不大便等,
柴胡桂枝加陳皮茯苓湯治之
柴胡9 黃芩6 党參5 半夏5 桂枝6 白芍6 生薑3片 大棗3枚 炙甘草6陳皮8茯苓6
水煎服,水開後煎15分鐘,早中晚各一次, 一日一劑
發燒伴有呼吸系統問題:發燒、咳嗽、喘、咽干或痛、口乾渴
柴胡桂枝湯合麻杏石甘湯治之
柴胡9 黃芩6 党參5 半夏5 桂枝6 白芍6 麻黃5 杏仁5 生石膏15 生薑3片 大棗3枚 炙甘草6
水煎服,水開後煎15分鐘,早中晚各一次, 一日一劑
輕症:以上問題表現為輕者,或稍感苗頭者,單柴胡桂枝湯調理之
柴胡7 黃芩5 党參5 半夏5 桂枝6 白芍6 生薑2片 大棗2枚 炙甘草5
水煎服,水開後煎15分鐘,早中晚各一次, 一日一劑
簡易飲食方:
生薑3片 生山楂4枚 陳皮5水煮15
推薦閱讀:
※李遜達:藥方不應當都只是葯
※治療股骨頭壞死的中藥方
※吃什麼食物治療前列腺炎 試試七種男人菜食療藥方
※凍傷、燙傷小藥方
※治一切外科---瘡癰疽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