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觀察】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釋》獻疑(十六):放生堪布愛吃肉,吃肉殺生犯重戒
昨天學完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釋》第八課的前半部分。今天繼續學習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釋》第八課的剩餘部分。
【經文】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
1、索文:
每一次吃飯的時候他經常不吃肉,把野菜寄放在煮肉的鍋裡面。鍋裡面也許不一定方便洗,但是跟獵人一起,他們先吃肉,他自己炒素菜、野菜自己吃,有時候連野菜都沒有,別人問他,你到底吃什麼,他就回答說我可以吃肉邊菜,他就不吃肉。以前慧律法師說:有些人說吃肉邊菜的,我擔心他會不會吃菜邊肉。當時惠能大師在獵人的群體當中,他就開始吃素和放生。這一點,其實現在的世間當中,很多佛教徒應該是在這方面,尤其是我經常在不同場合當中說漢傳佛教關於吃素放生這方面有特別好的歷史,同時現在包括在寺院當中,居士群體當中應該說這方面做得很好。像六祖那樣跟獵人的群體當中,他也盡量的保持吃素。我認識的很多包括一些公務員、官員,這些經常需要應酬的這些人也經常吃素,如果實在是不行,他也是吃肉邊菜,這樣的現象比較多。
所以希望我們很多人,今天應該是感恩節,按理來講,以前華盛頓的很多人,其實所謂的感恩節,裡面也有一些不好的傳統,他們有些吃火雞,也有這樣的,但後來有很多的有識之士要求搞運動,感恩節應該改素食日,要感恩所有的眾生,這樣才是真正的感恩節。而且11月25日成為國際素食日,剛開始的時候,他叫做世界無肉日,沒有肉食的。所有的屠宰場關閉,當天不能有血腥的、要關掉的,這麼一個日子。後來大概一九八六年,在那個時候從印度開始發動了特別大的運動,當時當天發願吃素的人大概有九百七十多萬人,從此以後在全世界的各個地方是素食日,在那一天。我在想:如果以這個日子作為發願的話,雖然不是佛教的日子,但是佛歡喜的是什麼呢?就是眾生安樂,這是佛歡喜的,所以應該可以成為他是一個佛教的日子。希望我們每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作為佛教徒特別提倡的素食日,如果有些人實在是無能為力的話,當天也吃素放生,這樣也功德非常大。其實吃素確實對我們,不說今生來世的功德上,甚至對自己的衛生和健康,包括現在對地球的環保方面,也是非常有利益的。以前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他心臟病非常嚴重的,後來他吃素,希拉里也特彆強調讓他吃素,他吃完素以後非常健康,所以他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素食主義。包括現在奧巴馬總統一家也堅持吃素,不過他們兩個的理念、目的有點不同,前者主要為健康,後者為了保護環境,因為現在的地球暖化非常嚴重,而且為了實現低碳生活,他一直強調大家少吃肉食、要有一種健康的生活,同時對地球的整個環境的衛生和環保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他自己也是這樣的。所以他不一定信仰佛教的大慈大悲,但是作為一個真正關心社會關心自己自身健康的人來講,自古以來有非常多這樣的人吃素。所以希望我們很多人,即使他們都這樣做到的話,我們所吃的這些肉都是眾生的生命,因此以後應該要發願,每一年的時候,大家都要呼籲世界上的很多人戒殺放生,做這樣的行為。
他當時在獵人群體當中呆了這麼長的時間,十五年當中。其實他證悟做這樣,有些佛教裡面講,他可以說是一種甚深的凈心行為,為什麼呢?當時慧可獲得證悟的時候,他也是到妓院去,實在是無法理解的時候,他說:我自調心,關汝何事。我自己調自己的心,關你們什麼事,沒有必要關心我。當時他也是在獵人的群體當中一方面當然示現庇護,一方面他也是跟世間的殺生人直接接上一種善緣,他在那裡已經呆了十五年,肯定諸佛菩薩的示現也是不同的,也許他在那裡也放了非常多的生,他每天都比較老實地收網的時候,每天可能放一隻鳥,每天都放一些生的話,那這個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有些高僧大德的行為,的確我們一般的凡夫人是很難測度。下面講他樹立禪風,樹立宗風也可以說,主要講這個。
【評】
近千五百字,古今中外,縱橫捭闔。確實,索達吉很早即提倡放生吃素,1997年著《放生功德甘露法雨》里的《放生儀軌甘露妙藥》,成為很多藏密弟子的放生儀軌,因積極宣傳、參與放生,被譽為「放生堪布」。2006年7月24日在《樂在吃素中》坦言:「說來慚愧!我吃素也只有三年多的時間(也即2003年開始吃素)。雖然很早以前就想吃素,也斷斷續續地有過很多次短期吃素的經歷,但因為自己以前太愛吃肉,所以一直下不了決心。直到三年多前,為了對付自己的這種惡習,我有針對性地看了很多印度與西藏前輩關於戒殺吃素的書籍,其中的很多話語彷彿當頭一棒,敲醒了我內心的良知,我才終於痛改前非,斷絕肉食,並因此而寫了一篇關於吃素的文章。」
從1997年到2003年長達6年時間,一邊吃著眾生肉,一邊組織大規模放生,「放生堪布」算不算欺世盜名?2003年4月索達吉寫《藏密素食觀》之宏文(網上一搜即得)旁徵博引,徹底否認密教可以吃肉,那堪布1997年到2003年六年中,一直都在吃肉該怎麼理解?
「在密宗里,特別是《時輪金剛》的頌詞里說,吃肉有很大的過失,密宗里也講到,凡是修大乘法的人,所有的肉都不能吃。會供時不是有酒有肉嗎?如果完全拒絕,當然會犯根本戒。但是,我們可以只吃象蒼蠅的手腳那麼大的一點點肉。……另外,在大圓滿里講得也很清楚,會供時根本不能用市場上殺生得來的肉,那是不清凈的,而要用因疾病、火災、地震、雷擊等自然原因死亡的肉,這才是清凈的,才可以用來會供。在大乘佛教里,清凈和不清凈的分別是:凡是為了人要吃而殺的都是不清凈的,因為自然原因死亡的那些動物的肉是清凈的,但也不允許吃,這是大乘顯宗和密宗共同的觀點。會供時需要的就是這種清凈的肉,這樣才如法,我們一定要注意取捨。密宗裡面還講到:屠夫和付錢買肉的人有同樣的罪過。」(見慈誠羅珠堪布《吃肉就是魔障!吃肉的罪過非常大》)
索達吉堪布1997年著《放生功德甘露法雨》有「殺生毀戒不得成就」等內容,可佐證慈誠羅珠所言誠諦,也就是說,索達吉明知吃肉犯重戒還照吃不誤,且坐擁「放生堪布」美名近三十年。
【經文】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遁。」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2、索文:
他呆了十五年以後,有一次他思維到:現在應該弘法利生的因緣成熟,再不能隱藏下來,不可能始終在這裡終遁,不能在這裡一直隱蔽、一直隱藏下來,現在弘法利生的這種因緣出現。
其實弘法利生的因緣還是很重要的,確實有些人因緣沒有成熟的時候開始出去,有些人因緣成熟也不去弘揚,這兩者都不太合理的。因緣沒有成熟的話,即使他在獵人群裡面,他的上師肯定已經圓寂,上師大概三年的時候,按理來講他要去看看上師圓寂的話怎麼樣,但是他也沒有去。我們有些道友經常,上師圓寂了我要去看一看,父母圓寂了我要去看一看,但六祖都是沒有去看。你也沒有什麼看的,上師圓寂的話,上師已經前往清凈剎土你在那裡哭幾聲也是沒有什麼用的。所以說有些是正在念傳承,或者聽一個甚深法的時候,「哇我們的老和尚圓寂了,我要回去啊」,回去你也做不了什麼事情,所以也是這樣的。因緣成熟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去弘揚佛法,這個也是很重要的,因緣成熟的話可能確實各方面的機緣自然而遇。
他因緣成熟的時候到了廣州的法性寺,剛好在那裡碰到了一個叫做印宗大法師。印宗大法師他是當時非常著名的,他在一些高僧傳裡面也有他的一些公案,包括他入胎的時候,他降生的時候,有很多鄰居、父母都有特別吉祥的夢,然後他後來從小都是有善根成熟。方便的時候你們也應該看看這些大德們是什麼樣的,跟我們的很多人可能不同,我們的歷史如果寫下來的話,可能煩惱和一些痛苦這些寫得比較多一點,這些大德從小都是什麼樣的。所以他當時正在講佛陀接近涅槃的時候所宣說的《涅槃經》,這個時候,風吹他寺院裡面幡,寺院裡面經常插有很大的經幡,包括有些迎請高僧大德的時候,經常拿著經幡、幡旗。幡被風吹動的時候,有兩個僧人開始互相辯論,一個人說:是風在動,不是幡動,幡沒辦法動,用風來吹動的,所以風在動;有一個僧人說:不是風動,幡動,風本來沒有什麼形體的,它怎麼會動來動去的。那天我們辯論一樣的,一個人說:應該是風在動吧;有一個人說:不是風在動、不是風在動……。是吧?
然後他們進行辯論,一直互不相讓、一直辯論。在辯論的過程當中,當時惠能大師當面聽到了。有時候辯論的時候還是有一個需要中間,因為正在這個過程當中,尤其是現在我們大學的有些辯論,像我們藏傳佛教的有些辯論,他有贏的有輸的,有這樣的,但有些現在的話,只有分數來說話。所以他當時中間開始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兩個的心在動。當然這是一個禪宗的很高境界的知識,萬法唯心,風也沒有實體,幡也沒有什麼形體,一切萬法由心造,因為外境的一切由心,心動的時候,我們外面的一切動,如果心不動,外面都如如不動的。所以一切都是心的幻現、心的妙力、心的一種幻變等等,密法當中有不同的說法。
【評】
「萬法唯心」,「當然這是一個禪宗的很高境界的知識」。堪布想當然耳。第一、準確表達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第二、這不是禪宗的專利,源自華嚴等經,大乘「唯識宗」對這個問題探討的很專業很詳盡。禪宗一千多年,從沒有誰會說,「萬法唯心當然是禪宗的很高境界的知識」,除了堪布。禪宗是「宗門」,主張「明心見性、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有時用中觀見、有時用唯識見、有時用華嚴見,只為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所以不管中觀見、唯識見,為了上述目標,都可拿來靈活運用。堪布不要隨便貼標籤。第三、境界不是知識!這是佛學常識。
【經文】一眾駭然
3、索文:
所有的這些觀眾都特別驚訝,「哇!這個回答的正好」,雖然只有一句話,但是大家都在爭執不息的時候,他的一句話好像在火裡面倒水一樣的,一下子所有的場面都平息下來了,這個時候。
【評】
堪布真啰嗦,又誇張,將二人爭執變成了「大家」。
【經文】印宗延至上席,征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
4、索文:
印宗大法師本來正在講涅槃經,他請六祖惠能坐上座、坐上席。給他問了很多很多的問題,詢問很多相關佛法方面的奧義。每一次他提問題的時候,因為惠能是證悟者,雖然沒有用文字來代替的,但是他所說的這些話言簡意賅,特別簡單的一個語言馬上對他的回答非常的到位。所以一般證悟者的語言非常簡單。以前我們上師如意寶也經常講,沒有證悟的話說的可能特別多,但是一直抓不住重點,包括他說法也是這樣的、寫文字也是這樣的,有時候有必要的時候當然字數越多越好,但是沒有必要的時候你說的太多了也啰啰嗦嗦的、也沒有什麼用的。所以我們現在六祖壇經的每一個詞方面也看得到,好像每一句話根本抓不著什麼毛病的,但是裡面的內容很值得探究的。所以他當時的每一句語言非常簡單,道理相當深奧,就是這樣。而且因為他不識字,也沒有什麼文字代替,但是完全可以佛法裡面所講到的內容吻合。
這個時候印宗法師他對行者說:你這個行者決定不是一般的人,我很久以前聽說五祖沒有圓寂之前的法脈,也就是衣缽傳給一個行者,是不是從南來,從這裡傳回來,應該說法衣南來,應該沒有錯。如果沒有錯的話,通過各方面的辯論也好,回答問題也好,可能聽了一兩天的《涅槃經》吧,他當時從各方面:憑我的觀察能力,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你是不是那位當時五祖傳給衣缽的那位行者啊?惠能表面上說不敢不敢,但實際上已經默許了,是是是。所以我們有些道友說你就什麼善知識,很了不起。不敢不敢,一說不敢的話,是是是。然後下面說。
【評】
「征詰奧義」,不是詢問很多問題。是二人來回往複,深層探討、辨析,智慧的火花四射。堪布講《壇經》,配得上他老師「上師如意寶」講的「沒有證悟的話說的可能特別多,但是一直抓不住重點」。末段加粗的內容,又是編劇做派。一併送上魯迅先生那句話給索達吉堪布,「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圖財害命。」
【經文】宗於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
5、索文:
印宗法師要求惠能大師:你最好展示你的衣缽給大家看一看。他也是很聰明的,並不是說應該你是什麼祖師啊,馬上大家過來過來依止,他並沒有這麼,就很謹慎的,他說:應該沒有錯是你,最好可不可以把你的衣缽給大家見見,加持加持。一方面他也可能稍微有點懷疑,也有這樣的。這樣問了以後,在這裡情節當中並沒有,但是應該當時惠能大師將自己衣缽展示出示給大家,然後做了加持,大家沒有任何懷疑,確實是五祖當時給他傳授佛法。
【評】
堪布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印宗法師形容得傲慢又市儈。我記得堪布釋金剛經把祇陀太子也形容得很市儈。印宗法師和惠能「征詰奧義」已確定對方就是六祖。佛學大師還有什麼比「征詰奧義」更能確定對方境界的方法呢?言為心聲,只能反映出堪布很市儈!
【經文】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6、索文:
印宗大師問他:既然你已經獲得衣缽的時候,當時黃梅大師五祖對你主要交付的有什麼竅訣沒有、有什麼教戒知識教授?除了衣缽以外,當時給你講了什麼很甚深的佛法有沒有啊?惠能大師說:教授倒是沒有什麼,只是當時給我一直講見性——禪宗的明心見性的方法,也沒有講禪定,也沒有講通過修行善法而獲得解脫。確實也是,當時只講一個《金剛經》,除了這個以外也沒有講什麼其他的。所以現在很多的有些禪宗頓悟者他們並沒有特別重視其他的一些講經說法,只是一直觀修參禪,這也是他們的一種傳統。
【評】
堪布的漢語水平昭然!「指示」和「不論」已成笑談。「不論禪定解脫」,堪布說是「也沒有講禪定」,「也沒有講通過修行善法而獲得解脫」。「竅訣」二字常現,不屬漢語辭彙,如昨天和大家說的惠能給惠明開示,堪布也生吞活剝搬出「竅訣」。
【經文】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謂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7、索文:
印宗法師說:那為什麼當時五祖不給你講相關禪定法門和解脫法門,為什麼不講呢?他回答說:因為講這些禪定、解脫有相的法全部二取的二法,或者人我的這種二法,不是最究竟的真正的佛法,佛法實際上是不二法門。
【評】
堪布漢語水平再爆笑談!「何不論禪定解脫」直接理解為「那為什麼當時五祖不給你講相關禪定法門和解脫法門,為什麼不講呢?」「不二之法」,堪布想當然地加上一個「門」,其實沒有門!只能說,「法」和「法門」的區別堪布也搞不拎清咯。
【經文】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
8、索文:
那麼現在問題就出來了,問:你說這些都是有二法,什麼是真正的不二法門呢?當時他引用法師所講到的法來進行回答。其實《涅槃經》當時應該他沒有聽完,但是我記得後面有一個,他當時在另一個叫做無盡藏比丘尼那裡,他不識字,讓他讀《涅槃經》,很多的道理他完全明白,這個到後面的時候也是大家可以看看。當時他也是知道《涅槃經》裡面有這麼一個,《涅槃經》裡面有一個明佛性不二法門,當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說:犯了殺盜淫妄的四重罪還有殺父殺母五無間罪,還有斷除善根的一闡提,一闡提完全沒有善根、生邪見非常嚴重的,在小乘的有些經典當中是有的,這些是不是斷佛性的?當時菩薩問佛陀。
【評】
指點無盡藏比丘尼,一般認為是去黃梅之前。堪布說,一闡提「完全沒有善根」,且說在「四重罪和五無間罪」之後,表明堪布認為「一闡提」的完全沒有善根和「四重罪和五無間最」無關,即是犯「四重罪和五無間最」之外的「沒有善根」。事實上,所謂的「一闡提」,正是因為犯了這些重罪,才說為「斷了善根」,才說為「生邪見非常嚴重」。《涅槃經》,全名《大般涅槃經》,且為讀者從該經中引出部分關於「一闡提」的解釋以明:
「純陀問佛:一闡提者,其義云何?佛告純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發粗惡言,誹謗正法,造是重業,永不改悔,心無慚愧,如是等人,名為趣向一闡提道。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無怖畏慚愧,不肯發露,於佛正法,無護惜建立之心,毀訾輕賤,言多過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若復說言:無佛、法、眾。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一切大眾所問品》)「一闡提者,不信因果,無有慚愧;不信業報,不見現在及未來世;不親善友,不隨諸佛所說教誡。如是之人,名一闡提。」(《梵行品》)「『一闡』名信,『提』名不具,信不具故,名一闡提。」(《德王品》)
【經文】「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9、索文:
當時佛陀對他回答說:所謂的善根一個是常有的,一個是不常的,但是佛性是遠離常和無常的,所以不會斷。一闡提不會的斷,在如來藏的本來面目上是大常有,大常有面前我們相似的常和不常都已經遠離了。其實他是從了義的角度來講的。《經莊嚴論》裡面說:所謂現在的一闡提,是暫時沒有成佛的機會,時間比較漫長而已,實際上最終還是有解脫的,也有這樣的說法。所以他這裡從最究竟的實相來講,如來藏不會墮入斷邊的,所以名不二。
一種善,還有一種叫不善,但是佛性不是善、不是不善,所以叫不二。還有五蘊、十八界、十二處等,凡夫面前五蘊不是十八界等等,互相有二法的,而作為真正通達空性的智者他沒有上面所講的善不善和五蘊十八界等等,所以不二之性就是佛性,因此他不會斷。當時惠能在印宗法師面前引用了《涅槃經》的教證。因為《涅槃經》,他的專業,他正在講,如果我們用其他的一個經典給他講的話,不行的,這個是最好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能不能這樣說?也不能說啊。所以他當時引用這個教證。
【評】
「大常有」又是藏密那套。加個「大」字,仍是常有。這不是另外搞一套名詞名相就能改變或掩蓋得了的。
六祖引《涅槃經》回答印宗法師,什麼是不二法?佛性是不二之法。「常、無常是二」,佛性非常非無常,是不二。善根就是佛性,所有也是不二。因為善根(佛性)非常非無常,所以不能說「斷」。後面「善、不善及五蘊十八界」道理也是一樣的。
堪布漢語不行,問聽講的人可不可以說成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聽眾說,不能!如果堪布很謙虛,肯問,其實明白人很多,也會告訴他。然而,堪布之所以犯那麼多錯,是因為他不問,不聽。漢族學生給堪布寫稿,堪布看不懂,就改,寫稿的人說不對,堪布就不高興的罵、罵、罵。久了,寫稿人有些回漢地了,有些不敢說,縱然說,也得看堪布高興的時候。
【經文】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10、索文:
當時印宗法師聽到以後非常歡喜,開始合掌,沒有頂禮,因為他是在家居士,沒有頂禮向他合掌說,某甲,指的是某某人,指的是我,我雖然在這裡給很多人面前講經說法,講涅槃經,但是就像土石瓦礫一樣沒有真正的價值、糠皮一般沒有真實的意義;而你真正純金般的教法能講出來,最主要的難題。其實有些人真正有所證悟的時候,他把一些問題很容易一句話可以辯完,如果自己沒有真正了解的話,不管提問題也好。那天我遇到一個法師,他說我們學院裡面有個別的法師經常到一些別的寺院裡面去演講、提出問題啊,他說這個人肯定有一點把握,沒有把握肯定不敢去,我說:也說的對,因為他自己稍微有一點悟性,稍微在這方面有一些廣聞博學,他應該自己有一些把握。
【評】
發揮自智慧,繼續編劇。讀者請看後面加粗部分。本來堪布這麼能扯,說明什麼?話那麼多,啰啰嗦嗦,說不到點子上,又不謙虛來學,已是冥頑不靈。竟鹹魚大翻身,「以凡濫聖」,輕輕鬆鬆把學院個別法師提到六祖高度,當然堪布全球演講,就更不用說多「廣聞博學和有所證悟了」!
【經文】於是為惠能剃髮,願事為師。惠能遂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
11、索文:
當下印宗法師特別滿意,但是惠能要成為祖師的話,現在在家身相。所以在印宗法師面前剃髮、現出家相,後來有些歷史上面講,有一個叫做智光律師那裡開始受戒,成為歷史上的惠能大師,是出家人。當時雖然出家是在他面前,但是印宗法師把他拜為師。這樣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在他面前剃度,因為對他宣說《涅槃經》的很多甚深道理,互相互為師也可以說吧,一個是剃度師,一個給他傳了很多解除一些疑難這樣的上師。惠能在菩提樹下,不是原來有一個叫三藏他一百七十年以後,在這裡有一個大德菩薩肉身在這裡出家,後來他在這個菩提樹下開始出家,然後開東山法門,後來他經常提頓門派真正的發源地在南華寺那一個地方,禪宗法門在這裡。其實當時印宗法師對他非常的恭敬,本來是他當時嶺南一帶是最偉大的一個上師,如果他沒有這樣的恭敬惠能,沒有宣揚惠能的功德,他有稍微一點嫉妒心的話,包括六祖可能還要一段時間真正的事業展開需要一段時間,但是因為他當時非常的恭敬他的原因,一下子他的弘法利生各方面的事業因緣都已經成熟了。這以上曾經他的整個修法和苦行的過程。
【評】
堪布莫非在夢遊?講得如此凌亂!六祖開什麼東山法門?真會編劇,把印宗法師抬高到「嶺南一帶最偉大的上師」,「要是嫉妒的話……」堪布以為六祖是什麼水平?三十四歲開悟得法,又保任了十五年多,此時五十歲的惠能,有著怎樣的智慧和攝受力?堪布做夢也想不到,所謂「龍天推出」,一位獨一無二的聖者,其言教唯一被尊為經,其人格魅力、修證境界,何須堪布饒舌?世俗心理學也說,嫉妒在什麼時候才會發生?在他認為你和他不相上下時。
【經文】惠能於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
12、索文:
惠能在東山得法,中間有這樣的千辛萬苦,中間好多次自己的命差點沒有了、非常的危險。那麼今天,當時他是大法師,有一千多個官員、僧尼、道俗等等一千多個人,一起給他們說法。他說,這樣的說法的因緣並不是偶爾的,看來是偶然的,但是事實是必然的,如果不是多世累劫當中的善根的因緣,不是過去在諸佛菩薩面前做供養種下大量的善根,如果沒有這樣,如今我們共同聽受這樣的頓教法門也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今天在座的,不管是網路上也好,在座現場的很多人,雖然我都沒有像這些前輩大德的功德萬分之一,但是我們共同這樣的學習,應該說前面有很多的公案也講過,我們講《入行論》的時候,沒有前世的大家共同做這樣的善根、沒有共同在諸佛菩薩面前做供養等等諸如此類的善根,我們共同在一個場合當同學習這種因緣非常難以具足。確確實實有時候所謂的因緣很巧妙的,其實這個《壇經》我在十年前的時候也想講,但是後來可能有各種因緣不成熟,因為當時的人也很少,各方面,也可能大家共同有這個因緣吧。原來有一個人他準備弘揚佛法,一直找不到眷屬,後來他問上師怎麼辦,上師說:實在你找不到的話,你就發願讓身體上有很多蚊子來咬你的身體再說。後來有很多蚊子咬他的身體,他就發願讓這些蚊子將來成為他的眷屬,後來他在晚年的時候有很多年輕人聽受佛法,有這樣的說法。所以六祖的法門我們大家共同也可能以前聞過這個法門,我們共同去學習很有可能共同發過這種願,所以大家也應該值得歡喜。
【評】
第一、堪布講經的水平獻疑:「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堪布解釋為「如今我們共同聽受這樣的頓教法門也不可能的」。第二、堪布講壇經的目的獻疑:心理暗示和洗腦。多麼難得的因緣!多麼殊勝的因緣!多大的福報!雖然我,但是我們,……各位讀者,我們正常一點,能不能正常一點!就這樣,不備課、不學習、不熟悉原文……就這樣講經,是「多麼難得的因緣!多麼殊勝的因緣!多大的福報!」???
【經文】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凈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別。"
13、索文:
六祖說:今天給相關的人傳授,是非常好的一個因緣,如果不是前輩子的因緣,大家都是不會有共同這樣的因緣,那麼我所傳的這些佛教實際上是前輩大德們、聖者們的教言,他們遺傳的智慧,並不是惠能我自己的智慧。這確實說得很對,不管任何法師他所傳的法應該說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到傳承上師相續當中,我剛才所講的,一樣不斷地傳下來的這樣一個智慧溪流,這個智慧並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自己獨撰,不是自己的分別念臆造,不是這樣的,誰都沒有這個能力。如果世間的一些知識他自己看看書都可以的,但是這些佛法,不管是顯宗、密法,如果一個上師的傳承沒有的話,依靠自己的能力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我想除非極個別的這種非常利根者以外,相當困難的。所以說這些佛法全部都是前輩的這些智慧,這些智慧我已經給你傳授,傳授以後現在依靠自己來凈化自己的心。解脫依賴於自己,我已經告訴解脫方法,現在解脫依賴於自己,你聽了以後下面應該各自不斷去修行,修行以後你要遣除自己的懷疑、凈化自己的心,如果你這樣不斷下去的話,那麼你的相續跟前輩聖者的相續會變成無二無別。
確實也是這樣的,一個上師可能他傳一次法,傳一次以後,真正的這些具有法相的弟子他不斷地去串習,因為這個已經得到了,得到以後的話他不斷去用,最後自相續的煩惱都遣除,然後跟聖者的相續無二無別;有些不得力的這些人,得到就得到無所謂的。就像以前我們讀書的時候,老師怎麼樣苦口婆心給你講,到最後他相續當中的他的知識我相續根本得不到,反而我犯罪、造各種一些惡業,有這種情況。所以任何一個善知識已經傳授了前輩的智慧,這些智慧有些人把他當做非常珍貴的如意寶一樣,得到一本書、得到一句的教言,自己內心當中,「我千辛萬苦到一個藏地,到印度,到什麼什麼地方已經得了這個法」,得了這個法以後,自己以後就特別珍重,這樣以後真正對自他都是有利的。所以為什麼說傳法師非常有功德?《金光明經》中也是講:法布施有五種功德,財布施沒有這麼多的功德。第一個法布施對自己和他人都是有利的,但財布施沒有這麼大的功德;法布施可以出三界,而財布施連欲界都沒辦法出;法布施可以得法身、清凈法身,財布施只對色身方面有一點點利益;法布施有無窮無邊的功德,無法窮盡的,而財布施的功德有最後的窮盡;法布施完全斷除無明,而財布施也不能。
所以我們為什麼說傳法很重要,聖者們相續的智慧非常有必要,大家在相續當中學習,我們有了這樣智慧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只要因緣具足的時候會傳下去,如果因緣實在不具足的時候,找蚊子給它們發願然後布施,下一輩子或者晚年的時候把這些招來給他們傳授。
【評】
一千多字。還是同上面那兩個方面:
第一、堪布講經的水平獻疑:把六祖這樣一個自強不息,見自本性的偉大開悟,扭曲成「沒有傳承,靠自己,不可能」!至於經文的消文水平,大家一目了然,無需贅言。
第二、堪布講《壇經》的目的獻疑:「多麼難得的因緣!多麼殊勝的因緣!多大的福報!」我們要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的傳下去。毀人不倦,至死方休。什麼都不懂,經文看不懂,就是那麼任性和霸道,一定要來糟蹋壇經。一定要把藏密上師萬能的偏執硬生生的移植進禪宗和壇經!
【經文】一眾聞法,歡喜作禮而退。
14、索文:
這個相當於佛經裡面所講的一樣,一千多人聽到了六祖的整個他的聞法,他整個求法的經歷,講完了以後大家非常的歡喜,最後向六祖頂禮而退。所以以前好像很多眷屬先向上師頂禮,聽完法以後向他作禮而退,佛教當中有這樣的。所以應該第一品完了是吧,我這個沒有後面的,應該我估計好像完了是吧,第一品完了是吧。哦,謝謝!
【評】
「作禮」,堪布自作主張釋為「頂禮」,我看未必。到今天,總共八節課,每節一個多小時,打出來一萬兩三千,還把許多重複的精簡了。若一字不落,恐怕一萬五千字吧。講的僅是《壇經》的第一品《行由品》,主要是六祖的經歷,不涉及很多的義理,就講了八節課,十萬字以上。還有九品。只想再說一遍:「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是圖財害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