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最好的關係,就是各自對自己負責

母愛,我們都知道是非常偉大,母親的位置也是無人能及的,可是有時過於溺愛,可能會導致反面效果,前幾天看到俄羅斯女時尚攝影師的一組名為《母愛的反面》的作品,用極其震撼和直觀的表現手法,讓人深思家庭教育中愛的真相。

那些滿口說愛的人,不一定真的愛你

在平常的工作的時候,有很多媽媽向我來吐槽,聽完以後我的確很同情這樣的媽媽,但是當我問了這樣一句話:「你做的這些,是他需要的嗎?」,聽完後她們剛開始沉默,然後會驚訝的會問:「我做這些,不都是一個媽媽該做的嗎?難道不是孩子們都想要的嗎?」或者「就算是孩子不想要,我這麼做的一片心,他也該領受啊。」

為什麼只要你動機是好的,只要你是把一片心都給了對方,對方就必須無條件的全面接受呢?

就像這張照片里的肥胖母親,肥胖的母親在孩子身上寄託自己的舞蹈理想,過度嚴格的教育及對孩子的控制欲等,但是我們從孩子臉上的表情看不出半點高興及自願學習舞蹈的意願,我看到的是滿臉的無奈和不高興。不經意間忽視了孩子的興趣與理想,強加給孩子的願望,換來的卻是叛逆與對抗。

在親密關係中,這種不講道理,就可以被冠以「愛」的名義,大行其道,但是在平常的父子關係和母子關係中,我們越是強調作為父親、母親這一身份,強調這是因為愛你才會這樣做,並且還強迫你接受,,最後結果越是容易發生爭吵,兩者的關係越是緊張。

例如我們引導孩子學會禮貌與感恩是對的,但在付出愛的同時,常常過度地希望孩子成為我們想要的那個人,「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卻那麼不爭氣!」

這些都是那顆需要回報的心所帶來的,這種痛苦的來源,其背後是強烈的「執著」。愛,並不意味著必須執著,執著只能帶來痛苦。對愛錯誤的執著,只能起到負作用,難以給對方帶來積極的幫助。

不要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教孩子成長,其實首先要教會他學會負責,對自己負責。

學會對自己負責,是長大的第一步

在現實世界中很多父母永遠都把自己的孩子當小孩看,永遠禁錮在自己身邊,好像永遠沒想過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我曾經聽過這麼一個故事,一位中國媽媽將3歲放在瑞士讀幼兒園,入園以後,因為媽媽知道自己的兒子吃飯習慣不好,在家經常是爺爺奶奶追著喂飯,於是在徵詢老師的許可後,躲在暗處瞧瞧的觀察兒子。午飯時間到,他一個人獃獃地站著,看看這兒,又看看那兒。老師抱他到凳子上,用手比劃著要他自己吃。兒子不會抓著吃,但老師非常有耐心,不斷地比劃著,啟發孩子自己吃飯。但兒子始終沒有動手,午餐時間結束,兒子一口都沒吃的食物被全部收回去了。

看到兒子挨餓,這位媽媽含著眼淚去質問老師的做法。老師問答到:「孩子若是飢餓就會自己吃飯。瑞士人是不喂孩子吃飯的,我們認為,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是生命和生活最基本的法則。」

對於孩子不會做的事,老師是這樣向這位媽媽解釋的:「我只是在必要的時候給予語言上的鼓勵,或在行動上給予暗示與支持。我不會強行逼他去做,更不會包攬。否則的話會抑制孩子的自主行為,削弱其自我發展的動力。個性沒有得到全面、健康發展的人,他需要依賴別人獲得自我認可,這樣的孩子怎麼會獨立?孩子有孩子的自由,孩子更應該要在自由中學會如何為自己設定界限,並學習如何承擔對自己的責任。」

是啊,這麼簡單在我們作為父母的時候為什麼總是不懂呢?母愛的關係,也就是在6到18個月,從18個月後,孩子這個時候就要開始自己探索世界,也許他會碰見挫折,學走路也許會摔跤,但是這一切都是他必須要承受的,小孩總要長大,長大的第一步就是要對自己負責。

大眼媽說

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一些話:

父母說,如果我的孩子肯上學,我的人生就徹底解放了,我的幸福全取決於孩子;

孩子說,如果我父母不天天逼著我,我的人生就徹底自由了,我的幸福全取決於父母。

大家都不為自己的幸福負責,所以我們都會不顧對方的邊界,要對方為自己而存在。

夫妻之間常年冷戰,但卻非常熱衷於教育孩子;孩子不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卻天天操心父母的問題;這是因為在母性的世界裡,自我是不存在的,一切都融為一體。

這種抹殺一切邊界,將他人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的想法,在現在一直被強化。可是我們做為有那麼多差異的人,其實是無法融合在一起的,我們最好不要負那麼多責任,你也負擔不起別人的幸福和人生。

我們正在經歷這樣的痛苦轉變,我們要學會為自己負責,在婚姻和工作當中,是互利還是彼此吞噬,我們的態度,就決定了這段關係的結局。

一個人邁向成熟的第一步就是應該敢於承擔生命的一些責任,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就是各自對自己負責,這樣的幸福才會長久


推薦閱讀:

一生那麼短, 請為自己活!
成就自己,給你6條建議
八字中有「財庫」一定能發財嗎?如何沖開自己的「財庫」?
帶上屬於自己的陽光
狡猾貓媽媽把幼崽生在雞窩,自己去瀟洒,母雞卻操碎心

TAG:自己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