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立:「父親」來到了城市 故鄉去哪兒了|美術|北京文藝網

羅中立:「父親」來到了城市 故鄉去哪兒了 2015/6/17 11:35:38 來源:一財網 我要評論 我要投稿

0 1980年,正在川美讀大三的羅中立以巨幅油畫《父親》入選全國青年美展,並贏得關注。此後,這幅油畫不光成為畫家本人最具標誌性的作品,同時也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坐標之一。

羅中立的成名作《父親》

《巴山農家》 油彩、玻璃鋼雕塑 (2009年-2015年作)

  6月10日,羅中立亞洲巡迴創作展「立語行藝」在佳士得上海藝術空間開幕。展覽展出了羅中立40年來的油畫及雕塑,其中包括他的第一件油畫創作《故鄉情 彭德懷》(1978年)以及畢業創作《故鄉組曲》,後者間接促成他成為了1983年四川美院油畫專業唯一的公派出國學生。

  當藝術家步入陳列著自己作品的展廳時,一位老者拿著一本1981年出版的、以羅中立名作《父親》為封面的《美術》雜誌來請他簽名。1980年,正在川美讀大三的羅中立以巨幅油畫《父親》入選全國青年美展,並贏得關注。此後,這幅油畫不光成為畫家本人最具標誌性的作品,同時也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坐標之一。在不同時期,藝術評論者將不同層次的意義附著其上。

  在一場為時1小時的媒體沙龍中,羅中立反覆向記者們提到「鄉土」這一概念,並將自己近40年的創作歸納為「鄉土題材」。而這種鄉土題材又是「以人性為主線」的。其實從《父親》以及《故鄉組畫》開始,羅中立對鄉土題材的選擇已經展露端倪。然而,真正有意識地將「鄉土」作為一生創作的主線,還是在他自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畢業歸國之後。

  對於歸國後的感受,如今的羅中立這樣歸納:「要問我出國最大的收穫,那便是知道了以後應該如何畫畫。我已經在心裡打好了草稿,就是回到自己熟悉的鄉土,尋找中國人自己的當代藝術表現方式。」

  青少年時期在鄉間的艱苦生活,在現在的羅中立看來是「給今天的藝術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冬天的傍晚,五六個人在農家小屋中,在煙霧繚繞和星點燈光下談天說地。對藝術家而言:「這樣的情景如魔幻現實,又像是一則寓言。」當時的記憶就這樣積澱下來,成為一件件作品。

  在川美附中讀書期間,羅中立曾下鄉到大巴村鍛煉。當時,他被一個叫鄧開選的老人領到了他家的土屋裡,那天的蛙鳴特別響,星星特別亮。在一個十分陌生的環境里,羅中立很快與自己的房東大爺搞好了關係,夜裡就和老人睡在一個床上。而鄧開選也就是後來油畫《父親》的創作原型。包括這一細節在內的很多鄉村回憶都曾被羅中立在多個場合提及。「在今天經濟高速發展、都市化、城市化進程當中,人性的畫面我一直停留在我當年學生時代前後,在山區的那些生活,一直不可磨滅,以至於成了我整個藝術創作的源泉。」羅中立在展覽開幕前的沙龍中對在場的記者說道。

  時代的變化帶走了羅中立那一代人記憶中的鄉土。至今,他依然經常回到鄉間,但那樣的鄉土已經「和全國一樣變化非常大了」。羅中立了解到,鄧開選一家人早已遷居城市,開始了外出打工的歲月。但「鄉土」與「人性」一直在被畫家以各種形式形塑著,對於他來說,那是根植於一代人內心深處的生命體驗。

  (編輯:楊晶)


推薦閱讀:

切切故鄉情(C)
故鄉,今生最深的念
寄思故鄉情
認知紅寶石與它的故鄉
飄泊在故鄉

TAG:城市 | 文藝 | 美術 | 北京 | 父親 | 故鄉 | 中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