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課薦讀 | 曹文軒老師的新身份,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語文學習!快聽曹老師說(1)

曹文軒談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1 來自威課 25:02

無論是採用何種體例、受何種理論制約而編就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會將中外優秀兒童文學作品視作十分重要的文本資源。它們總會成為各種版本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文本群落。就目前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兒童文學的優勢配置是顯而易見的,並且也是合理的。

一、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文本群落的合理性

合理性之一:兒童文學的出現是現代文明發展的成果。

為什麼兒童文學會成為——或者說應該成為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文本群落,可能還要從兒童文學的出現說起。

兒童文學古而有之。人類很久以前就有了兒歌與童謠——只要是人類在繁衍後代、養育後代,就自然會有兒歌與童謠的誕生。因為兒童需要這些兒歌與童謠陪伴他們的童年,它們可以給他們帶來快樂,可以讓他們安然入睡,可以打發他們什麼事情也做不了——不光做不了什麼事情,還會無止境地糾纏大人的空閑,使無法消耗掉的精力不至於造成破壞力。但,這些兒歌和童謠,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它們只是一種下意識的民間創作而已。

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的出現,其實離我們並不十分遙遠。它是啟蒙思想的產物。兒童文學是在兒童的發現之後發生的。這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篇章。它意味著人類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在此之前,兒童雖然一直作為客觀存在而存在著,但他們始終是被忽略的,是不被當成真正意義上的人來看的。他們是「娃」,是「小鬼」,是「小崽子」。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兒童與成人的平等地位始終未得到理性的認可,而另一方面,兒童的特殊性也完全未被成人注意到。這個以成人為中心的世界,既沒有將他們當成真正的人來看待,又沒有將他們看成是與成年人不一樣的人。這些未長成大人的小人,其實有他們特有的認知方式,有他們別具一格的心理世界,有他們與生俱來的獨有天性,而所有這些天性,我們本應注意到,並應加以尊重。

隨著人類思想進程的推進,也隨著現代科學、現代心理學的建立與發展,人類終於發現了兒童。於是,由有名有姓的作者為兒童創作出的——特地為兒童創作的兒童文學便出現了。兒童文學的出現,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

當語文教材開始吸納兒童文學作品作為它的文本時,可以說這也是語文教材發現兒童的歷史性進步,是語文史上的重要一章。小學語文教材大量選用兒童文學作品,是對語文的接受對象——兒童之人權的承認與尊重。

這是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文本群落的合理性之一。

合理性之二:作為語文教材的文本,兒童文學的語言非常適切——適合、適當、切合、貼切。

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在從事兒童文學作品的寫作時,他將會由始至終地考慮到作品閱讀對象的認知能力、審美感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與一個成年人的不同。兒童文學一樣追求思想的深刻,但它會迴避艱深;一樣會用力刻畫一個豐富的人物形象,但它會迴避過於紛繁複雜的人格;一樣會追求形式上的創新,但一定會以兒童能夠順暢閱讀並不會厭煩為前提。與成人文學相比,它還要在不歪曲現實生活的前提下,對生活要進行必要的篩選,甚至要進行一些必要的遮蔽,比如性、暴力等。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呈現出來的世界,相對而言,要單純,要有更多的善,更多的美。因為,他們還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向上的、光明的、純凈的元素。如果像成人文學,毫無顧忌地將存在的全部真實,包括惡、醜陋、噁心、下流等,展示給一個兒童,這是不可想像的。我們無法指望閱讀了如此作品的孩子會有正常而健康的人格形成。除了以上所說的種種取捨、顧忌、禁忌之外,便是它用以敘述與描寫的語言,必須是有所考究的。它的語言甚至是特定的。許多兒童文學作家將用以兒童文學寫作的語言,稱之為「淺語」。很顯然,語言有深與淺之區分。所謂淺語,就是不能出現過於深奧和偏冷的辭彙,不宜組織蜿蜒環繞的長句,不應有與喻體之問距離過大、很難被聯想的比喻,等等。隨著「分級閱讀」意識的形成與鞏同,兒童文學的年齡分段越來越明確,兒童文學被分為低幼文學、兒童文學、少年文學等等板塊,而且還有更仔細的分級。分級的過程,除了考量內容的深淺,便是考量辭彙選擇和語句的深淺與繁簡。兒童文學在這方面的考量,無意中暗合了語文教材在辭彙方面的種種要求與規定。在所有的門類中,兒童文學無疑是最適合也是最容易被語文教材挑選的門類。無論是從人文的角度來看,還是從語文的角度來看,兒童文學作品幾乎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天然文本。

合理性之三:有助於培養和維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

就對各門學科的興趣而言,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和對其他學科的興趣相比,大概遠不及我們想像的那麼領先。事實上,今天的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可能還低於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由於對語文學科的普遍不重視,加之圖像如洪水一般席捲少年兒童的世界,對文字世界的疏離,已然成為事實。這一局面,直接導致了許多孩子對語文學習興趣的淡漠乃至喪失,在如此令人尷尬的語境中,我們再來看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語文教材的優勢文本配置,其合理性便不言而喻了。對孩子們來說,沒有哪一種門類的文本比兒童文學更具吸引力。造成吸引力的道理其實十分簡單:兒童文學反映的是他們的生活;兒童文學是為他們定製的。它對於孩子而言,也許更具親和力。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不時地出現在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作品,先將他們的心拴住,逐步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讓他們喜歡上教材中其他各種門類的文本。其實,我們也許注意到了,選人小學語文教材的其他門類的文本,也往往是具有童趣、童真的特性。作為小學語文教材,童趣、童真之品質,大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童趣、童真會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進入他們的境界,於不知不覺中開始了他們的語文學習。

二、兒童文學的宗旨與語文教育目的高度契合

何為兒童文學?或者說,兒童文學為何?我認為:它的根本意義在於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我們現在來看語文教育的目的,語文教育的根本意義在於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兩者之間,在目的性上的高度契合,不言而喻。當然,兩者可能在某些方面,目的性強弱可能會有所區別,比如審美,在兒童文學這裡會被特別關注,而在語文教育那裡,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也許更為重要。

那麼,這所謂的「良好的人性基礎」,究竟包含了一些什麼內容呢?也就是說,它大致上都有一些什麼維度呢?

(一)正當、正確的道義觀

兒童文學也好,語文教育也好,在這一點上是完全一致的。人要有道義,人類社會得以正常運轉,必有道義作支持。而文學具有培養人之道義的得天獨厚的功能——當初文學作為一種精神形式,之所以被人類選擇,正是因為人們發現它能有利於人性的改造和凈化。文學從開始到現在,在對人性的改造與凈化方面,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作為兒童文學,必有著更加明確的擔當:它要通過文學的方式,幫助孩子樹立正當、正確的道義觀。這是一些最基本的道義觀,並不複雜:無私、真摯、同情弱小、忠誠、誠實、向善、疾惡如仇,等等。事實上,所有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都是對這些基本道義觀的張揚。當然,它與道德說教毫無關係。在這裡,道義並非點綴,也絕非是附加的主題,而是整個兒童文學的基石——這基石深埋於語言文字的地表,並不裸露、直白示人。而語文教材的編寫從開始到結束,所有參與語文教材編寫的人,也都會在文本的道義觀上非常在意、非常考究,非常執著。因為,編寫者的心中都有著一個不可動搖的意念:語文教育肩負著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的責任。當他們持有如此意念時,便會發現,兒童文學作家應是他們的同仁、同道,兒童文學作品正是十分切合他們心意的文本。

(二)基本審美能力與優雅的審美情趣

「語文教育要與審美教育結合」,無疑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審美教育,應是語文教育和語文教學的基本擔當。當年蔡元培先生主管中國教育時,提出的不僅僅是德、智、體三方面的教育,還有「世界觀教育」和「審美教育」。而審美教育在蔡先生看來,是應該貫徹於整個教育的,是基礎性的,各科教師都得在他的學科中落實審美教育之理念。他甚至將審美教育提升到宗教的高度——以審美教育來彌補宗教意識的缺乏。《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的結合」當然是正確的。這種強調,也許《課程標準》的制定者們並未清醒、理性地站在「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的高度上來認識,卻一定是來自「培養優質後代」的樸素理念。

三、落實「語文教育要與審美教育結合」的思想

這便是:在語文教材中大量配置文學作品——以文學作品構成語文教材的最大文本群落。據統計,自民國以來直到《課程標準》問世,中小學語文教材雖然因時代不同,政治態度、意識形態和編選者在個人見解上不同甚至大相徑庭,在選文上各有各的取向,各有各的配置,各有各的特色,但大多數教材在文章的選擇上卻有一個共同之處,這就是文學作品始終佔有很大篇幅,成為語文教材的主體。而到了《課程標準》出台之後,文學作品所佔比例進一步上升。中國教育的特殊現實是「教育維度的單一化」——這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實際上只有一個維度,這就是:知識教育。而學校是幹什麼的?學校是培養人的。什麼人?完人。完善的人、完美的人、完整的人。若是完人,當不是一個維度——一個維度的人,是單向度人。完人,必定由眾多維度構成。其中,肯定應有審美之維度。就這個特殊的現實而言,文學作品的優勢配置無疑是合理的。

文學自出生以來,就一直具有審美功能——審美功能是它的基本功能。文學憑藉一句美麗的詩,一個優美的意象,一個優雅的境界,一片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於一瞬間,將美注人人的靈魂與血液,從而優化和提升了人性的品質。而文學中的兒童文學,則更是將美、審美視若生命的。美,幾乎就是兒童文學的代名詞。當我們在形容一個美麗的世界時,常說:這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主體,而全部兒童文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童話。


推薦閱讀:

曹文軒

TAG:孩子 | 學習 | 文學 | 語文 | 影響 | 身份 | 曹文軒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