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力:富人移民潮背後的金融陷阱

最近一則美國投資移民史上最大的騙局引起了強烈的反響,147名中國富豪以每人50萬美元的額度,集資7350萬美元,幫助芝加哥會議中心拓建,並以投資移民的方式申辦綠卡,最終未果。近三年,僅投資移民產生的資本外流就高達150億美元。

改革開放後的30年間,中國向海外移民數量可能達450萬人以上。此前調查,可投資資產在人民幣1千萬以上中近60%的人士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約27%的身價過億的企業主已經完成投資移民,而正在考慮的人佔比也高達47%。自80年代以來,留學移民、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分別構成了三次移民潮的主力,現正處在第三次移民潮中。

為什麼這次是中國富人想移民海外呢?最根本的還是富豪擔心被追究經濟「原罪」和「均貧富」,少數人是為了孩子教育或社保,國內食品安全隱患。但我們今天不關心這些中國富人為何移民,我們關心的是,美國為什麼對於技術移民的口徑不斷收緊的同時,卻在逐漸放鬆投資移民的門檻?美國到底在做什麼?富人移民海外對我們中國來說到底損失了什麼?美國需要這些中國富人么?

就進入的海外資本而言,美國不會在意於這些錢是白錢還是黑錢,近幾年中國富人的增加引起了美國政商界的高度關注。只要中國人花上50萬美元在美國買房就能拿一張美國綠卡,還能夠讓自己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住在美國,提出這項議案的人是舒曼,這個人恰恰是對中國控制人民幣匯率進行制裁的提案人。美國房地產不景氣確實需要中國富人來當救世主,中國富人蜂擁而入美國,資本隨移民而去。過去幾年,國際買主購買美國住宅房地產的金額為820億元,而前一年是660億元。在這820億美元中,有1/4是中國富人貢獻的。中國的富人群體,成了西方國家的覬覦目標,通過他們控制的主流媒體炒作所謂的「移民潮」,也就事出有因,這種移民潮如期出現也對中國經濟的繼續發展釜底抽薪。

可見移民潮的背後,是過去20年,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需要大批量的財富資金轉移。這不是危言聳聽,為了達到財富資金轉移這個目的,美國甚至不惜藉助於戰爭。每次局地戰爭一打響,大量的資金財富就會從戰爭國流出,轉向安全的地方,尤其是美國。科索沃戰爭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實例。科索沃戰爭爆發之前,大約有接近萬億的熱錢因為沒有投資的去處而在歐洲上空遊盪。只要戰爭一打響,這些錢就會因為投資環境迅速在歐洲轉移到美國。事實上是什麼呢?戰爭打響後,接近一半也就是5000億資金迅速從歐洲外逃,這其中又有一半資金比如3000億直接去了美國,直接支持了美國接下來數年的繁榮。

那麼如果看看最近的這場伊拉克戰爭,世界範圍內的金融市場又發生了什麼呢?最顯著的特徵是,油價直接上漲,從40美元到140美元,油價從來沒有這麼瘋狂過。石油美元再一次出現,美國藉助於石油價格飆漲的借口多次進行量化寬鬆,美國再一次通過印鈔來換實物。大量的美元造成了世界範圍內資產價格的飆漲,尤其是大宗商品市場在09年創造了歷史性的新高。

當然,美國也有遭遇危機而資本外逃的嚴峻時刻。911事件之後,美國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資本外逃,大量的熱錢從美國撤出流向國外,美元遭遇信任危機。那麼美國該怎麼挽回這種現象呢?還是戰爭。阿富汗戰爭就是這種產物,戰爭一打響,軍事實力一展現,全世界的資本又重新對美國的信心恢復,外逃的資金全部迴流,美國股市迅速回升。

以上我們能看出來,美國過去幾十年一直依靠局地戰爭展現自身實力,實現財富的大轉移。美國確實在有意無意的吸引世界財富資本進入美國, 這種現象可能談不上是一場國家陰謀,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著,美國確實需要世界各國的財富資本。而往往最關鍵的是這些外國資本進入美國之後基本上都沒有好結果,大多數的結局是煙灰飛滅。

美國正是利用自己的金融壟斷實力實現自己的這種「抱負」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美國國債,這只是一場長周期的遊戲。中國政府積攢的3萬億外匯儲備主要就是美國國債,到頭來很可能是一場空,中國政府甚至開始停止購買美國國債。如果不去買美國國債,就算是進入美國的其它產業,在金融壟斷資本面前也沒有任何便宜可撈,甚至是被吞噬。過去數年,美國一直利用自身控制的全球媒體和信用評級工具,在全球各國市場製造無中生有的「風險」和恐慌,實際上也是為這種金融壟斷資本服務。雷曼兄弟的倒閉以及「兩房」次級債引起的希臘破產等是針對歐洲資本的成功圍獵,高盛與中國諸多公司簽訂金融衍生品合同造成中航油、中信泰富的瀕臨倒閉,百年老店甚至因為一個合同而破產屢屢發生,這是對中國資本的圍獵。

在美國金融壟斷資本面前,進入到美國的這些財富資本沒有任何好的應對方法,國際金融市場逐漸成為美國壟斷資本的一場長期遊戲。中國的中投公司帶著讓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的大志,卻幾乎在美國投資什麼就賠什麼。用腳趾頭都能夠估計近年來在新興的赴美收購潮中對美國已經金融化的房地產業和其它產業的收購的中國國有和民間資本的最終悲慘命運。這也不怪中投,在幾乎所有與美國人的金融遊戲中,全世界資本都是折戟沉沙。

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美國國會兩黨歷年來在國債上限問題上的「民主政治秀」或者標準普爾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客觀和公正」的表演,都是做給仍在信奉美國模式的市場擁躉們看的,希望這些資本繼續來到美國,請君入甕。只有全世界的財富資本向美國源源流動,被金融壟斷資本大力吞噬,暴利才會源源而來。可見所謂國際金融市場的公平、完善,不過是被罩上了一層美麗的外衣,再美也掩蓋不了它所瀰漫的血腥味。

有人會反問,美國如果需要財富不是很簡單么?美元是世界貨幣,只要多印點,財富不就來了么,至於需要這麼複雜通過戰爭來實現財富轉移么?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一個國家的紙幣是建立在國家信用之上的,一個世界範圍通用的紙幣當然也要建立在世界信用之上。美國如果希望自己的美元繼續成為世界貨幣,它是需要世界範圍內維持對美元的信心的,這種信心的維持並不容易。正因為這樣,美國國會每次在量化寬鬆的討論上都特別小心,美國如果大幅印鈔是會讓世界範圍對其失去信心的。面對人民幣想成為世界貨幣的衝擊,美國確實是步步驚心,小心翼翼。正因為如此,美國國會歷年來討論量化寬鬆以及國債上限等表現出的對世界人民負責任的態度,不失為一場非常成功的show。但是結果什麼樣呢?美國的量化寬鬆要來的還是來了,只是這種負責任的態度依然是要表現出來的。

當然我們中國也要總結,美國為什麼能做到讓世界範圍的財富資本大範圍轉移,而轉移之後更是對其進行獵殺?這個運作能夠得以運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就是美國的全球霸權。一個是軍事霸權,一個是經濟霸權。這種經濟霸權的核心就是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這種霸權地位帶給美國太多。美國是當今頭號經濟大國,強大的製造業奠定了美國在20世紀的絕大多數時間裡經濟繁榮的基礎。但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美國許多製造行業或消失,大量生產線遷移海外,美國經濟逐漸空心化。美國服務業已佔國民經濟比重約80%,包括最賺錢的金融業。美國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已經變成了金融生存。過去數年,美國多次進行量化寬鬆,讓美元流向世界,而抽吸資源和財富。美國人正是用金融手段從全球向美國轉移財富,雖然美國實體經濟不振以及出口的實物財富越來越少,雖然美國常年維持龐大的貿易赤字,但這並沒有問題,美國只要開動印鈔機和幾乎零代價的美元外流來換取實物商品,沒有比這更合算的國際貿易了!

美國的經濟已經完全演變成以美元紙鈔換取全球實物財富的過程,世界範圍內的國際貿易早已經不是一場公平的遊戲。中國也許常年為自己是貿易順差國而驕傲,殊不知自己正成為美國的製造工廠,這個工廠的材料還來自於自己中國,難怪中國的單位GDP需要消耗這麼多的資源和能源。更可笑的是,印度也在為製造方面逐漸趕超中國而沾沾自喜,殊不知自己正在逐漸淪為美國的「黑奴」。在成為美國的製造工廠還不要緊,關鍵是美國的金融壟斷資本還要在這中間拚命挖掘利潤。比如壓價收購中國的出口工業產品,高價向美國市場拋售,從中賺取暴利,從美國進口商的進口價到中國產品的最終零售價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價差,當年標有「中國製造」的蘋果iPod在發達國家市場零售價接近300美元,其中中國出口組裝廠只賺取不到5美元的加工費,而150多美元被美國設計、運儲、營銷等環節的企業獲得。中國人民的血汗製造成為美國商人的暴利來源。

美國這種以印刷美元為主要生計的做法是無法長期維持的,美國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08金融危機後,逐漸從金融業部分回歸製造業,這是美國正在轉變的道路。但無論如何,美國在金融市場依然掌握著絕對的控制權和主導權,也制定市場規則,這都是為了有針對性地對中小資本和非美資本展開獵殺。而為了讓全球資本或者遊資蜂擁進美國市場供其金融壟斷資本進行圍獵,美國不惜利用各種手段,比如利用戰爭或者移民潮,而中國的富人移民也正是這種制度下的產物。

我們似乎能感覺到,在遙遠的西方或者說大洋的彼岸,有一個巨大的金融黑洞,正在等待著送入其中的財富資本,而送入之後的結果則是被吞噬殆盡。反觀我們這一邊,出現了一批媒體和專家,居然無中生有的炒作富人移民潮,充當著西方國家的同謀,起勁地吆喝。這恐怕正是「第三次移民潮」的真諦。

推薦閱讀:

同盾科技馬駿驅:八達通總構架師的大數據風控新征程
【債券日評】20180105 債市監管政策連續落地,地產板塊集體大漲
香港金融保衛戰實況
【債券日評】20160818 莫對貨幣寬鬆抱以太多期望

TAG:金融 | 富人 | 移民 | 移民潮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