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臘八隨筆

摘要:臘八日的習俗,一為灌佛,取佛祖當日於尼連禪河沐浴的舊事。二為臘八粥,為仿效昔年牧女乳糜的新物。我們遙想佛祖當日衣不蔽體,饑寒交迫的情境,該明白我們紀念它,乃是感懷大士當日捨身度化的襟懷。臘八隨筆文/水茶農曆的十二月俗稱臘月,這個月初八,就是漢人傳統中的重要節日--臘八節。臘八節源於佛教。相傳釋迦摩尼還是喬達摩·悉達多時,一日行於水濱,懷六年苦修而未果,身乏力衰,搖搖不支,幸蒙一牧羊女供以乳糜,才轉危為安。佛祖由是守攝心神,於水邊菩提樹下冥思玄想,終得大義,參透苦寂滅道四諦。這一日,正是臘月初八。後來的佛門弟子以此日為"佛成道節"。釋氏南來,初八禮佛的習俗遍習中土,逐漸由寺廟向民間漫流,距今已約兩千年。臘八日的習俗,一為灌佛,即藉此日為佛像洗浴身垢,取佛祖當日於尼連禪河沐浴的舊事。二為臘八粥,乃一種用糯米、紅豆等食材混熬成的米粥,為仿效昔年牧女乳糜的新物。《東京夢華錄》有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為什麼要過臘八節?不是因為這一天有香甜可口的臘八粥,也不是因為這一天要泡晶瑩翠綠的臘八蒜,更不是依了《俠客行》里所述,它是俠客島挾持武林的大限。我們遙想佛祖當日衣不蔽體,饑寒交迫的情境,該明白我們紀念它,乃是感懷大士當日捨身度化的襟懷。相傳喬達摩本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錦衣玉食,美妻嬌子,可他不忍眾生疾苦,立誓度化苦厄,所以棄權位而入荒郊,沐風櫛雨,形銷骨立,忍人之不能忍,行人之不願行,終於參透生死,得悟大道。雖然佛法古奧,難為世人知曉,方外玄術,亦非俗性能明,可此番悲天憫人的情感,則應長記於心。《觀無量壽經》雲︰"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所以佛之成佛,慈悲為本。與一切眾生樂,拔一切眾生苦,運同體悲,方為大智慧。三閭大夫有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實乃慧根深種。舊時臘八,寺廟上承佛祖救苦救難之義,每不吝資財,廣施粥米。然而世事艱難,雖勉力周濟,也無異杯水車薪。清人李福有《臘八詩》一首,略述其事。當中有句云: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集。男女叫號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須臾,當風膚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之我無得。此景望見之,令我心凄惻。臘八名為節日,可我們讀到詩中這些飢腸轆轆的窮人,想像他們為了一點米粥或是不顧尊嚴地苦苦哀求,或是爭先恐後地推搡爭搶,又如何能有一點過節的歡心。詩人其後發願:"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就是一派佛心。與之相反,清人夏仁虎也有《臘八》一首,詩曰: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聖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有清一朝,自雍正起,每年臘八都會在雍和宮煮粥。第一鍋給神靈,第二鍋給太后和帝後家眷,第三鍋給王公大臣,第四鍋則給喇嘛。然而皇親貴胄間的人情遊戲,如何當得起一個佛字。夏仁虎大拍馬屁,實在可笑之至。今人遲子建有中篇小說《布蘭基小站的臘八夜》一篇。故事發生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可小說中卻處處透露著溫情。小偷劉志因為要給兒子做一頓餃子而做賊被抓,結果卻被當事民警釋放;千里迢迢為兒子辦冥婚的老夫妻得到所有人的幫助,順利趕上火車;一隻瘦骨嶙峋的老狗每天晚上都來酒館接自己的主人,結果被火車撞死。作為虛構的人物,小說里的主人公們在社會的底層互相取暖,即便再艱難也沒忘了扶危救困。作為真實的讀者,我們體察人物的悲喜,每每為他們的命運所牽動。而作為始作俑者,作家將筆觸伸向被時代火車遠遠撇下的人們,儘力感受並描摹他們的情態。這一切,都是一種慈悲,便是臘八夜該有的境界。某一年游南方小城,拜一間有名的古寺。寶剎朱樓,翠竹青煙,遠遠望去,便是佛氣森森。然而甫一下車,我眼望著前朝皇帝題寫的牌匾,心中卻總覺得有什麼格外扎眼。凝神細看,才發現門前階下,斜斜地立著一塊告示牌,上面白紙黑字,寫著:嚴禁此處乞討。朋友告訴我,說是以前這裡總是聚集了許多纏著香客施捨的乞丐,到處又臟又亂,寺裡面現在注意形象,就不讓他們在這呆了。他說的不以為然,可在我卻聽得凄惶。後來進寺禮佛,我眼望著寶相莊嚴,卻也不免疑惑,菩薩在上,不知作何感想。這樣一問,更覺得即便是彌勒佛,也像是苦笑了

農曆的十二月俗稱臘月,這個月初八,就是漢人傳統中的重要節日--臘八節。臘八節源於佛教。相傳釋迦摩尼還是喬達摩·悉達多時,一日行於水濱,懷六年苦修而未果,身乏力衰,搖搖不支,幸蒙一牧羊女供以乳糜,才轉危為安。佛祖由是守攝心神,於水邊菩提樹下冥思玄想,終得大義,參透苦寂滅道四諦。這一日,正是臘月初八。後來的佛門弟子以此日為"佛成道節"。釋氏南來,初八禮佛的習俗遍習中土,逐漸由寺廟向民間漫流,距今已約兩千年。

臘八日的習俗,一為灌佛,即藉此日為佛像洗浴身垢,取佛祖當日於尼連禪河沐浴的舊事。二為臘八粥,乃一種用糯米、紅豆等食材混熬成的米粥,為仿效昔年牧女乳糜的新物。《東京夢華錄》有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為什麼要過臘八節?不是因為這一天有香甜可口的臘八粥,也不是因為這一天要泡晶瑩翠綠的臘八蒜,更不是依了《俠客行》里所述,它是俠客島挾持武林的大限。我們遙想佛祖當日衣不蔽體,饑寒交迫的情境,該明白我們紀念它,乃是感懷大士當日捨身度化的襟懷。相傳喬達摩本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錦衣玉食,美妻嬌子,可他不忍眾生疾苦,立誓度化苦厄,所以棄權位而入荒郊,沐風櫛雨,形銷骨立,忍人之不能忍,行人之不願行,終於參透生死,得悟大道。雖然佛法古奧,難為世人知曉,方外玄術,亦非俗性能明,可此番悲天憫人的情感,則應長記於心。《觀無量壽經》雲︰"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所以佛之成佛,慈悲為本。與一切眾生樂,拔一切眾生苦,運同體悲,方為大智慧。三閭大夫有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實乃慧根深種。

舊時臘八,寺廟上承佛祖救苦救難之義,每不吝資財,廣施粥米。然而世事艱難,雖勉力周濟,也無異杯水車薪。清人李福有《臘八詩》一首,略述其事。當中有句云:

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集。男女叫號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須臾,當風膚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之我無得。此景望見之,令我心凄惻。

臘八名為節日,可我們讀到詩中這些飢腸轆轆的窮人,想像他們為了一點米粥或是不顧尊嚴地苦苦哀求,或是爭先恐後地推搡爭搶,又如何能有一點過節的歡心。詩人其後發願:"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就是一派佛心。與之相反,清人夏仁虎也有《臘八》一首,詩曰:

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聖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

有清一朝,自雍正起,每年臘八都會在雍和宮煮粥。第一鍋給神靈,第二鍋給太后和帝後家眷,第三鍋給王公大臣,第四鍋則給喇嘛。然而皇親貴胄間的人情遊戲,如何當得起一個佛字。夏仁虎大拍馬屁,實在可笑之至。

今人遲子建有中篇小說《布蘭基小站的臘八夜》一篇。故事發生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可小說中卻處處透露著溫情。小偷劉志因為要給兒子做一頓餃子而做賊被抓,結果卻被當事民警釋放;千里迢迢為兒子辦冥婚的老夫妻得到所有人的幫助,順利趕上火車;一隻瘦骨嶙峋的老狗每天晚上都來酒館接自己的主人,結果被火車撞死。作為虛構的人物,小說里的主人公們在社會的底層互相取暖,即便再艱難也沒忘了扶危救困。作為真實的讀者,我們體察人物的悲喜,每每為他們的命運所牽動。而作為始作俑者,作家將筆觸伸向被時代火車遠遠撇下的人們,儘力感受並描摹他們的情態。這一切,都是一種慈悲,便是臘八夜該有的境界。

某一年游南方小城,拜一間有名的古寺。寶剎朱樓,翠竹青煙,遠遠望去,便是佛氣森森。然而甫一下車,我眼望著前朝皇帝題寫的牌匾,心中卻總覺得有什麼格外扎眼。凝神細看,才發現門前階下,斜斜地立著一塊告示牌,上面白紙黑字,寫著:嚴禁此處乞討。朋友告訴我,說是以前這裡總是聚集了許多纏著香客施捨的乞丐,到處又臟又亂,寺裡面現在注意形象,就不讓他們在這呆了。他說的不以為然,可在我卻聽得凄惶。後來進寺禮佛,我眼望著寶相莊嚴,卻也不免疑惑,菩薩在上,不知作何感想。這樣一問,更覺得即便是彌勒佛,也像是苦笑了。


推薦閱讀:

「隨筆思考」為什麼你選擇考取AOW?
穆妮生
隨筆彙編(三六二)
我們是怎麼變成戲精的?
關於追劇【寫到最後發現和劇沒什麼關係

TAG:隨筆 | 臘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