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又翻拍?帶你走近原著者張恨水的愜意與幻滅......

與我們一起學習、成長

閱讀全文約需8分鐘

《金粉世家》又翻拍?

帶你走進原著者張恨水的愛情與人生......

文/晏凌羊

1

如果你問我:看過的民國題材電視劇中,你最喜歡哪一部?

我的答案是《金粉世家》。

2003年,全國都在鬧非典,大家都蹲在家裡不敢出去,電視劇《金粉世家》橫空出世,火到一塌糊塗。

當然,這部電視劇火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非典。高顏值主角、唯美的畫面、動人的配樂、跌宕凄婉的劇情,令人過耳不忘的主題曲,都顯示出這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劇。

溫婉清純的董潔,帥氣而又有痞氣的陳坤,初出茅廬、還有點嬰兒肥的劉亦菲以及眾多高顏值配角,用他們的顏值巔峰撐起了這部劇。

要知道,舒暢當時在劇中只飾演了女配角八妹,而我後來喜歡的古裝美男喬振宇甚至只在裡面露了幾個鏡頭。

▲我喬真是太帥了,可惜看劇那會兒沒發現

董潔之後飾演過多個角色,但沒有一個能超越她塑造的「冷清秋」。她在《金粉世家》里的扮相,讓我想起戴望舒筆下那個撐著油紙傘,從小巷裡走出來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聽說現在這部劇要重拍,我初步看了下選角的名單,有點提不起興緻。

▲侯明昊、胡冰卿和歐陽娜娜

▲好吧,白秀珠,你一定可以的,加油加油加油

據說還要分兩部拍,上部叫《金粉世家之夢》,下部叫《金粉世家之飄》(劇名敢不敢再俗氣一點),一共拍八十集。

這樣的演員陣容、劇名,不僅僅是在糟蹋原劇,更會糟蹋原著吧?

其實,電視劇《金粉世家》並沒有完全按照原著來拍。

原著中的金燕西,可比電視劇里陳坤版的金燕西渣多了,他自私涼薄到令人不寒而慄:聽聞清秋葬身火海,他無動於衷;清秋留絕交書帶著孩子出走,他只覺得自己年輕,有的是機會生子;金燕西後來再婚,當了戲子,演自己的人生。從他演的戲來看,他對清秋尚存怨恨而非愧疚……

倒是冷清秋那封絕交書,看得人甚是悲愴。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最早出自《戰國策》,但冷清秋把這句話應用到了那封絕交書里。

原著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張恨水。看得出來,他對冷清秋富有深切的同情,而對金燕西則是連「哀其不幸,恨其不爭」的情感都沒有。

電視劇《金粉世家》是要走偶像劇路線賣錢,所以編劇將原著做了一些符合偶像劇觀眾口味的改編,卻使得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沒有那麼豐滿了。

比方說,白秀珠在電視劇里就是一個不擇手段、一廂情願的反面角色,可原著中的白秀珠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只不過愛錯了對象。

又比如,原著裡面金燕西對冷清秋的追求可是不著痕迹的,既能表達喜歡又不會表露得太明顯,讓佳人尷尬,這才像是個真正出身於富家的公子哥。哪像電視劇里一會兒強送百合,一會兒拉橫幅,一會兒睡在向日葵上,一會兒在眾目睽睽的別人的婚禮上拉走冷清秋......簡直浮誇得很。

又比如,原著是成全了丫鬟小憐和柳春江的,二人在金家沒落之後故地重遊,從側面映襯出主角的凄涼。

能把人物塑造得這樣立體、豐滿,又比較貼近人性和現實,我們不服張恨水不行。

就我個人的喜好來說,我喜歡張恨水的小說勝過林語堂。林語堂在別的方面或許才華很突出,但真要論編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還是張恨水更勝一籌。

2

張恨水是民國的暢銷小說作家。他的小說在民國的受歡迎程度,絕對不亞於現在的金庸。

張恨水的小說,曾深受張學良的喜歡。張學良甚至為此登門拜訪張恨水,並請他到奉軍擔任文職官員,張恨水以「君子不黨」為由婉拒了。

▲年少時覺得張學良老帥了,現在覺得當初自己的眼光有點不大行

魯迅罵過很多人,按理來說張恨水這種鴛鴦蝴蝶派小說家,正是他批駁的對象,但他從來沒罵過比自己小14歲的張恨水,甚至還曾經買張恨水的著作給母親寄回去,因為魯迅的母親就是張恨水的「小說迷」。

魯迅是個孝子,每逢張恨水有新書出版,是一定要買回去送給老母親看的。

1934年,魯迅寫給母親的一封信:「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三日前曾買《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張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書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過,不知內容如何也……」

魯迅的文章,青年人看得多,但張恨水的小說,卻是老少咸宜。連魯迅的媽這樣雖然識點字但思想相對古派的老太太,都能成為他的粉絲,可見他當時的影響力。

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中、長篇小說。這是啥概念?是講了120個長長短短的故事還不重樣,比瓊瑤厲害多了。

張恨水有非常旺盛的創造力。關於他的高產量,有這樣一個傳言:每天晚上9點,報館來索稿的編輯便排隊等在張家門口,張恨水低頭在稿紙上奮筆疾書,數千字一氣呵成,各交來人。甚至有一日,他坐在麻將桌上上了癮,報館來人催稿子,他左手打麻將,右手寫,照樣按時交稿。

像《金粉世家》這樣的鴻篇巨作,張恨水一氣呵成就寫完了。

《金粉世家》《啼笑因緣》《春明外史》,是張恨水最出名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界的地位。

民國時期,張恨水寫的《金粉世家》並不是最流行的,最流行的反而是《啼笑因緣》(袁立、胡兵有出演過這部劇,袁立一人分飾兩角)。

這一部作品,至少印了26版,張恨水拿版稅拿到手軟,市面上甚至出現了很多他的盜版書。

在這部小說里,張恨水締造了一個三角戀愛的故事。杭州富家子弟樊家樹來北京讀書,認識了唱大鼓的藝人沈鳳喜、部長的千金何麗娜和一位走江湖賣藝的俠女關秀姑。

接著,一男三女之間發生了一連串的故事,卻一點都不顯狗血。小說探討男女之愛,探討門第之別,探討落後與先進,探討愛恨與寬容,諷喻社會現實,能給人以反思和啟迪。

張恨水的小說,每一章標題用的是章回體,但內文卻是白話文。茅盾先生曾盛讚過他,說張恨水是讓「章回體」延續了新生命的第一人。

當時,很多小說家都在報紙上連載小說,但很多小說單看某個篇章很精彩,全部連在一起看則顯得結構鬆散甚至無法自圓其說,只有張恨水、張愛玲等少數幾個小說家沒有這種毛病。

民國時候,文化產業競爭機制比較良性。只有真正有功底、有才華的人才能產出高質量的作品,高質量的作品才能出頭才會被人追捧,大概是因為當時文盲率高,十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識字,而識字的那一個在智識上的確高人一等吧。

3

很多人看到張恨水的名字,總會聯想到冰心。

我小學語文老師也說,張恨水當年很喜歡冰心,對冰心窮追不捨,但冰心沒答應,所以他「恨水不結冰」,給自己取了筆名叫「張恨水」。

那時候,我覺得這個小故事挺有意思,也對此深信不疑。直到後來,我了解些民國歷史,才知道這是典型的「以訛傳訛」。

張恨水之所以取這個筆名,是因為李煜寫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闕詞,跟冰心沒什麼關係。

1914年,張恨水19歲,已經結婚,他開始用筆名「恨水」在漢口寫小說,而當時冰心才14,人在北京。那時候通訊不發達,讓一個在漢口的19歲已婚男士追一個在北京的14歲小女生?怎麼可能!

不過,不得不說,張恨水這個筆名取得特別高明。如果他就用原名「張心遠」的話,說不定知名度就沒那麼高了。恨水,恨水,啥都不恨偏偏恨水,這名字很容易被記住且會讓人產生好奇心,也因此會更有傳播力。

張恨水也不是一出道就那麼出名的,他也經歷過漫長的蟄伏期。

1895年,他出生於江西,從小就對古典小說感興趣。十歲的張恨水在江西黎川讀書時,先後閱讀了《殘唐演義》《三國演義》等小說。

後來,因為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張恨水隨母親回了老家,隨後考入蘇州蒙藏墾殖學校。

張恨水18歲時,墾殖學校被迫解散,輟學後的張恨水開始自謀生路。他去到了漢口,投靠在報館工作的本家叔伯,開始了媒體生涯,自取筆名「恨水」。

一開始,張恨水就發表一些豆腐塊,後來他去到安徽蕪湖《皖江日報》任總編輯兼文藝副刊。那時候,他開始進行中篇小說創作,寫了文言文小說《紫玉成煙》,算是處女作。

24歲時,張恨水發表小說《南國相思譜》,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

1920年,25歲的張恨水被調去北平工作,擔任多家報社的專欄作家。

1924年,張恨水開始在報紙上連載長篇小說《春明外史》。這部小說連載了五年之久,直到1929年1月底才刊載完畢。

一年後,張恨水寫的《金粉世家》開始在報紙上連載,這部100萬字的作品讓他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這一年,他剛好三十歲。

1930年,35歲的張恨水迎來了人生中運氣最旺的一年,他的長篇小說《啼笑因緣》在報紙上連載,廣受人們熱捧,甚至被改編成戲曲、電影。

很多人看完大結局以後不過癮,甚至提筆幫他寫續集。至此,張恨水的名聲如日中天。

▲張恨水和出演他寫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的女演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淪陷。張恨水內心特別激憤,開始寫宣傳抗戰的小說。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恨水繼續寫小說和詩文,甚至還以筆為槍,直指官場。為此,他得罪了權勢人物,收到嚴密監視。原本他打算寫完寓言式長篇小說《八十一夢》,結果後來只寫了14個夢就被迫停筆。

抗戰快結束時,張恨水還創作了直接描寫國民黨正面戰場戰役——常德保衛戰的長篇小說《虎賁萬歲》。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毛飛抵重慶,開啟了著名的重慶談判。在渝期間,毛甚至單獨接見了張恨水,並以小米、紅棗和延安自製的呢料相贈。

張恨水後來讀到了毛寫的《沁園春.雪》一詩,覺得那首詩寫得氣魄非凡,大為讚賞,遂發表在他當時負責的《新民晚報》副刊上。隨後,該詩被《新華日報》轉載,在全國引起轟動。

1948年,大家紛紛站隊,面臨著留在大陸還是去台灣的選擇。張恨水選擇留在了大陸,並因為受不了報社內部的權力之爭而辭去了報社職務,結束了媒體人生涯。

他剛辭職不久,家鄉就傳來了土地改革的消息,他的原配夫人被劃為地主分子,他抗戰時期藏在老家的12箱書籍、手稿被破壞,蕩然無存。

內戰時期,張恨水大概也是明白紙幣不保值,所以將自己的版稅收入全部兌換成了黃金,存在了銀行里。結果呢,他存在大銀行的黃金也被經理全數席捲,逃亡台灣。張家除了一所大住宅外,幾乎是一無所有了。

在一連串事情的打擊下,張恨水突發腦溢血,致使右半身不遂,說話也變得相當困難。

張恨水擅長寫的東西不再適合那個時代的要求,沒有發表渠道也沒了稿費收入,他的日子過得特別拮据。

直到1953年,在老朋友的幫助下,他才得以就任文化部顧問,每月領到120元。1954年,他開始創作神話故事新編,別的題材他也不敢碰,重新編寫神話故事算是最安全的寫作題材了。

▲晚年張恨水

有了固定的稿費收入,張恨水辭去了文化部顧問的職務。

後來,他又生病,創作停止。

▲1955年,毛會見張恨水,問他:「為什麼不見你的新作」?張恨水回答:「一來多病,二來對工農兵的生活不熟悉,恐怕難以勝任。」

在周的關懷下,張恨水後來擔任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領點工資維持全家開支。

再之後的事情,我們都猜到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被歪曲、被誤解、被輕視、被冷落、被忽略、被埋沒,最後於1967年因腦溢血發作在北京逝世。

那時,文革剛剛開始。

4

張恨水的原配夫人被劃為地主分子時,他為了保護自己都不敢跟她有來往。這是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的。

張恨水的父親去世後,他母親戴氏為他聘定了媳婦,所以張恨水十七八歲就結婚了。

新娘姓徐名文淑,祖上是官宦人家,但後來破落了,父親教私塾。戴氏知道張恨水是個「顏控」,所以相親時給他看的是一個外貌秀美的徐文淑的妹妹,張恨水同意了。結果,拜完天地之後,張恨水一挑開新娘子的紅蓋頭就傻眼了。

別人家的媽是兒子的神助攻,而張恨水的媽卻專坑兒子。張恨水為此特別生氣,加之他本來就對包辦婚姻很反感,所以就以求學為名,離開了家中。

▲張恨水和徐文淑。呃,其實徐文淑長相挺好看的啊

徐文淑跟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的處境類似,但她卻比朱安要心氣高一些。魯迅希望朱安學認字,朱安也會去學,但她骨子裡認為「女人要不識字才好」,即使真去學了,也是為了遵從夫命。

徐文淑可不同,當他發現張恨水冷落自己以後,發誓要讀書識字,而她讀書識字的目的,是為了狀告張恨水。就沖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她確實比朱安有覺悟、有魄力。學到後來,徐文淑雖然沒有告狀張恨水,但她卻已經能看懂佛經了。

徐文淑孝敬婆婆,為人寬厚,婆婆也比較喜歡她,張恨水就一直供養著她。

大概也是徐文淑本人也還算有趣,不像朱安一樣完全沒法「下嘴」(不好意思,刻薄了),又或者是因為母親幾次替兒媳求情,張恨水後來還是跟徐文淑圓房了,並與之生下孩子,只可惜後來都不幸夭折了。

張恨水後來外出發展之後很少回家,還在外面跟其他人結婚。徐文淑倒也想得開,說她嫁了個「搖錢樹」,因為張恨水贍養費給得多。

那時候的舊式女人,手裡有了錢,第一反應就是去買地,徐文淑也不例外。她拿張恨水給她的贍養費買了一塊地,結果後來就被划到地主階級。

後來,她中風而死,張恨水當時在醫院照顧正在動手術的第三任妻子周南,就讓長子回去打理了她的喪事,也算是有情有義。

在第三任妻子周南之前,張恨水還有一段婚姻。

20年代初期,張恨水去到北京工作。作為一個背井離鄉的「北漂」,張恨水難免有覺得空虛寂寞冷的時刻,在朋友的建議下,他跑去貧民習藝所找老婆。

「貧民習藝所」就是一個救濟院性質的慈善機構,那裡收容了許多無家可歸的小女孩,長大了院方就幫她們找婆家。在這裡,張恨水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胡秋霞互相看對眼了。

那時候的文人,找對象大多找的也是同類,張恨水當時已經有了點小名氣,工作也不算差,但為何要如此另闢蹊徑,我們不得而知。大概他是為了反抗門當戶對,所以要找一個出身低微的姑娘吧。

胡秋霞的出身的確很低微,她的父親是一個靠挑水過活的窮人,她四五歲的時候被騙子拐走,賣到了上海一個姓楊的人家當丫頭,主人家全家搬到了北京,她也就跟到了北京,後來她不堪忍受毒打從楊家逃了出來,在巡警的指點下來到貧民習藝所……

張恨水接她出來後,給她取名胡秋霞(另有一名為胡瑞英),將她託付給會館的一對老年夫婦照管。彼此經過一年的接觸,互生感情後,兩人才舉辦了婚禮,還在新房內懸掛起一副對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左一張恨水,左二胡秋霞。我們只能找到這張合影,大概是因為張恨水後來娶了周南,胡秋霞心裡有氣,把自己和張恨水的合影都毀了,而張恨水也不大可能保留太多跟胡秋霞的合影吧

張恨水有意塑造一個全新的胡秋霞,花費心力對她進行熏陶,手把手教她讀書認字。到1924年《春明外史》連載時,胡秋霞已經會看小說了。張恨水寫的小說,胡秋霞是最早的讀者。

張恨水混出點頭來以後,老家的一大家子人也來到北京,包括他的原配夫人徐文淑。窮苦出身的胡秋霞和徐文淑、婆婆相處良好,這個30來口人的大家庭雖然人多,但人際關係卻也不複雜。

1928年,胡秋霞產下長子張曉水。由於是早產,找不到接生婆,胎兒落地居然不會哭。徐文淑當即把孩子摟進懷裡,暖了好幾個鐘頭。

徐文淑和胡秋霞的相處,是舊式妻妾的相處法。徐文淑自己沒有子女,所以對胡秋霞和張恨水生的子女視如己出。也是,在那個年代,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生存需求是第一位的,情愛需求被放在末端。

張恨水後來與胡秋霞生下了一個女兒,此時他已經爆紅了。

原來毒打胡秋霞的那戶人家見狀趕緊來攀親戚,又是認胡秋霞做養女,又來送新生女兒金銀首飾,好不滑稽。後來,張恨水根據胡秋霞的生活經歷,創作了長篇小說《落霞孤鶩》。

這本小說出版後,立即被上海明星電影公司看中,於1931年又拍成了電影,由著名影后胡蝶主演。

▲《落霞孤鶩》劇照

▲上海灘著名影星胡蝶

而胡秋霞也被張恨水寫進了《金粉世家》,她就是《金粉世家》小憐的原型。

▲電視劇《金粉世家》小憐

1931年,36歲的張恨水因為《啼笑因緣》紅透半邊天,他也在此時認識了第三任妻子周南。

▲張恨水和周南

周南又名周淑雲(他的三任妻子的名字中都有個「淑」字),是張恨水的粉絲。周南出身於一個破落的官僚家庭,父親早亡,她跟張恨水在戲園子看戲時認識。

張恨水前面兩任妻子都沒什麼文化,所以他跟周南很合得來。兩人興趣愛好相同,周南唱京劇,張恨水拉京胡,兩人一彈一唱,配合得比較默契。

▲張恨水和周南,那個年代夫妻拍照似乎都是這種站位

周南這個名字,還是張恨水給取的,取自《國風》當中的《周南》《召南》兩章(嘻嘻,張恨水對女人有改造癖?)。

兩人年齡差了十幾歲,但還是陷入了愛河,周雲並不介意做張恨水的外室,張恨水就另外找好房子,跟她結婚了。

周雲善於交際,很有文化,比胡秋霞「出得廳堂」,深受婆婆喜歡,張恨水也喜歡帶著她出去拜訪賓客,結果胡秋霞就吃醋了,甚至一度要求離婚。

據說,有一天胡秋霞趁張恨水不在家的時候,鬧上了周南家的門,把玻璃都砸掉了。不過,後來她還是為了孩子選擇了妥協。

1932年,胡秋霞和張恨水生的兩個女兒喪生於猩紅熱中。胡秋霞悲痛難抑,好在一年後,她又為丈夫產下次子張慶。

轉眼間,抗戰開始,徐文淑帶著婆婆回到了江西老家;張恨水帶著周南先行去到四川躲避戰火;胡秋霞則帶著兩個兒子張曉水和張慶先留守安徽,1939年張慶又夭折。

抗戰結束後,胡秋霞母子被張恨水接到北平,住在張恨水所在報社的宿舍里。1948年,胡秋霞又和張恨水生下了女兒張正。為了更好照料母女倆,張恨水讓她跟周南他們住到了一起。

那一年,張恨水突發腦溢血,全家失去了收入來源。周南不得不變賣了首飾和北京的房子,搬到四合院去居住。

待張恨水病情好轉一些之後,胡秋霞又帶著孩子搬離了張家。張恨水每月去探望他們,並給他們生活費。晚年的胡秋霞,經常借酒澆愁,甚至撕毀了和張恨水的所有合影。

這邊,周南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經常上山采松蘑和野菜,甚至自己動手種植青菜,飼養雞和豬。她擔心家畜攪擾丈夫的文思,每日天快亮就把豬攆上山坡,傍晚再趕回來,藏進宅後的小屋。張恨水直到年關才發現膘肥體壯的豬居然是自己的妻子養的。

▲張恨水和周南,感覺周南長得有點像林憶蓮

1958年,張恨水的原配夫人在老家突發腦溢血去世。當時她是想去街上給胡秋霞的大兒子張曉水寄信來著,結果跌倒在街上以後就再沒能起來。當時張恨水在北京陪護得了癌症的周南,沒回去。

一年之後,周南患癌症去世,張恨水深受打擊。他經常跑去周南的墓地靜坐,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

胡秋霞大概是對張恨水還有氣,不願意跟他生活在一起,只是隨著他病情加重,她去探望他的次數變得頻繁了一些。1967年,張恨水去世,而胡秋霞則活到了1983年,迎來了改革開放。

張恨水和胡秋霞的女兒張正在回憶起自己的父親時說:「懂事以後,我知道自己的家庭比別人複雜,不願談起。每當看到母親痛苦的表情,也難免會怨恨父親。但是,當我走過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師的生活歷程之後,才真正理解了父親的感情。很多人說父親的小說是『半新半舊』,思想上也是『半新半舊』,那麼他的婚姻也算是『半新半舊』式的吧。」

5

怎麼評價張恨水的情感和婚姻呢?

我覺得他的後人說得挺對:半新半舊。

那個年代最不缺的就是思想新但行為舊的文人。思想上,他們嚮往科學、民主,認同一夫一妻制,可落實到行動上,卻還是走了老一輩人的老路。用現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便是「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嘛」。

跟魯迅「蒸不爛、煮不熟、錘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銅豌豆」性格比,張恨水應該是那種容易妥協的性格。母親讓他娶妻,他就娶,甚至讓他與髮妻圓房,他也圓。跟周南在一起後,大概他又覺得有點對不起胡秋霞,所以讓胡秋霞懷了孕。

骨子裡,他可能也有比較濃厚的大家長意識,找的老婆大多是賢妻良母型,幾乎都是圍著他的需求轉的。當然,和所有的封建大家長一樣,他會負擔起她們的人生。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婚姻模式可能是常態,但在民主、自由、反抗風氣濃厚的民國的文人圈裡,活得這樣老派的,還真不多。

張恨水是一個文學家,也是一個媒體人。和沈從文一樣,他骨子裡是個文人,而且是個很有憂患意識的文人。

除了寫小說,他當時還寫了很多時評。抗戰時期,他提筆呼籲民眾起來抗戰;國民政府的某些所作所為讓他看不慣,他就提筆鞭笞當權者;內戰時期,他也對內戰雙方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希望雙方停戰。

他曾寫過這樣的話:「民主決不是武力打出來的,統一也不能專靠武力,打到了老百姓都死光了,那時有什麼民主,又有什麼可以統一?老百姓可以忍受一切,就是不要戰爭……為了人民,為了國家,我們只有痛哭流涕懇求政府,懇求(那誰),趁這個最後時機,趕快停手,恢復談判,一切事情都可以慢慢商量,停戰要緊。」

今天來看,張恨水的呼籲多多少少顯得有些天真,但情是真的,意是切的。

張恨水一生遠離政治,不很懂政治,也看不清楚政治風向,但他的愛國、愛民情懷,卻是實實在在的。他甚至都未曾想過,他曾寫過這樣的文、說過這樣的話,後期會給自己惹來麻煩。

晚年張恨水過得比較窘迫,很難想像他曾是紅遍全中國的暢銷書小說家。屬於他的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他只能戰戰兢兢地偷生,隨時擔心哪裡打過來一個浪頭,就把自己拍得暈頭轉向。

一個人的是否努力,當然是決定他會否成功的要件之一,但我們也要考慮運氣,考慮歷史進程。站在風口上,你有真材實料,就能騰飛;若是逆流而行,你享受過的榮光最後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

歷史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沒有任何人能先知先覺地分得清楚歷史的流向。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渺小如塵,根本沒法弄清楚時代大河的走向,只能懵懵懂懂跟著直覺往前走,「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張恨水的人生高開低走,他的晚年過得並不好。如果他泉下有知,知道他寫過的小說《金粉世家》今天能被拍成那麼唯美的電視劇,捧紅一堆明星,被年輕人追捧,大概也會感慨「風水輪流轉」吧。

歷史長河滾滾向前,但也會迂迴轉折,一百年前人們追捧的東西,五六十年前被人唾棄,到今天又會被人追捧,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20年代,很多先鋒作家非常不認可張恨水寫的小說,認為他寫的小說不能反應時代特色,會麻痹青年人的精神。對於批評,張恨水從不回應,他曾說:「不反駁,不說話,並不是我怯懦,也不是我過分容忍……只要書在,書就會說話,它說的話,就是最好的答覆!」

時代會捧紅一批富有時代特色的作家,但真正好的文藝作品,是過了那個時代之後,人們依然愛看的,因為它反映的不是時代特色,還有亘古不變的人性。

民國時期的張愛玲、蕭紅、張恨水都是如此,很多年後也許很多人不會再看《紅燈記》《暴風驟雨》,但《金粉世家》《啼笑因緣》依然會收穫一大波粉絲。

這麼一看,我們或許便能理解張恨水為什麼會說「書會說話,它說的話,就是最好的答覆」了。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

感謝小夥伴們百忙中閱讀。新來的朋友,點擊這裡:晏凌羊的精品文章可查看羊羊的部分原創文章。ps:羊羊時不時會在頭條接點廣告,此時原創文章一般會放在次條。謝謝諒解,周末快樂。

關注「晏凌羊」


推薦閱讀:

《新笑傲江湖》「毀經典」,翻拍何時能走心?
如何評價張紀中拍的武俠劇?
為什麼《射鵰》翻拍的次數較多?為什麼《連城訣》這部比較小眾呢?
翻拍是個永恆的話題,就看你接受不接受
有哪些適合翻拍的電影經典片段?

TAG:世家 | 翻拍 | 原著 | 金粉世家 | 張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