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天文學家

中國十大天文學家

一、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一名石申夫或石申甫,戰國中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家。開封人。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環形山被命名的中國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西漢以後此書被尊為《石氏星經》)、《渾天圖》等。《甘石星經》在中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二、張衡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張衡得到很多榮譽,被一些學者認為是通才。一些現代學者將他的工作和托勒密(86年—161年)相提並論。1802號小行星以張衡的名字命名。

三、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順德邢台(邢台市邢台縣)人。元朝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郭守敬曾擔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運河。1276年郭守敬修訂新曆法,經過四年時間制訂出《授時歷》,通行36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1291年1月26日,元世祖根據郭守敬建議,引大都西北諸泉水,在原來運糧河基礎上重加修鑿,東至通州入白河,全長164里,取名「通惠河」。1981年,為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為月球上一座環形山命名。郭守敬一生主要是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精心觀察客觀事物特點,從中掌據發展規律;很好地發現和總結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從具體實踐中運用和提高;善於從別人經驗教訓中吸取有用東西,取長補短,使自已的科學研究逐漸趨於完善。但他從不滿足前人現成經驗,敢於大膽探索,富有創新精神。郭守敬孜孜不倦、刻苦鑽研、勤奮實幹,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四、祖沖之

祖沖之(429年—500年),字文遠。范陽遒(今河北省淶水縣)人。劉宋時代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的主要成就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三個領域。對於天文學,祖沖之創製了《大明曆》,第一次將歲差引進曆法,提出在391年中設置144個閏月,推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81481日,誤差只有50秒左右。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此外,歷史記載祖沖之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祖沖之著述很多,但大多都已失傳。為了紀念祖沖之,紫金山天文台把該台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祖沖之」。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為月球上一座環形山命名。

五、一行

一行(673年—727年),佛僧法號名,本名張遂。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唐代著名天文學家、佛學家。張遂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功臣、襄州都督、郯國公張公謹。其父為武功縣令。張氏家族在武則天時代已經衰微。張遂自幼關中,刻苦學習曆象和陰陽五行之學。青年時代即以學識淵博聞名於長安。為避開武則天侄的糾纏,剃度為僧,取名一行。先後在嵩山、天台山、當陽山學習佛教經典和天文數學。曾翻譯過多種印度佛經,後成為佛教密宗派領袖。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退位後,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絕。直到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專人攜其叔去荊州,一行才沿商於古道唐朝山南漕運丹水線經商州(商州銅佛龕),回到長安。開元九年(721年),據李淳風的《麟德歷》幾次預報日食不準,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編新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編製《大衍曆》,在製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頗多貢獻。

六、南宮說

南宮說,生卒年不詳。唐代天文學家。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複位後,南宮說擔任太史丞,奏請改革《麟德歷》,奉詔與其他歷官一起編製《乙巳元歷》。該歷主要天文數據一律採用百進位制,在中國曆法史上首次廢除複雜分數數據。開元十二年(724年),根據一行《大衍曆》要求,南宮說進行天文大地測量。

七、徐光啟

徐光啟(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號玄扈,天主教聖名保祿。上海縣法華匯(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徐光啟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崇禎六年(1633年),徐光啟病逝,崇禎帝贈太子太保、少保,謚文定。徐光啟在天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曆法修訂和《崇禎曆書》編譯。《崇禎曆書》共46種137卷。徐光啟還參加了《測天約說》、《大測》、《日纏歷指》、《測量全義》、《日纏表》的編譯工作。

八、甘德

甘德,戰國時齊國人(一說楚國或魯國)。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於前4世紀中期。先秦時期著名天文學家,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編製者和木衛二最早發現者。甘德著有《天文星占》8卷、《歲星經》等。後人把甘德與石申各自的天文學著作結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是現存世界上最早天文學著作。這些著作內容多已失傳,僅有部分文字為《唐開元占經》等典籍引錄,從中可以窺知甘德在恆星區劃命名、行星觀測與研究等方面有所貢獻。甘德還以占星家聞名,是在當時和對後世都產生重大影響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創始人,他的天文學貢獻同其占星活動是相輔相成的。

九、落下閎

落下閎(前156年—前87年),字長公,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西漢天文學家,活動在前100年前後。漢武帝元封年間(前110—前104年)為了改革曆法,徵聘天文學家,經同鄉譙隆推薦,落下閎由故鄉到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他和鄧平、唐都等合作創製的曆法「太初曆」,優於同時提出的其他17種曆法。落下閎是「渾天說」創始人之一,東漢張衡的渾儀是在基礎上的藝術化。落下閎改進的赤道式渾儀在中國使用了兩千年。他測定了28宿赤道距度(赤經差),首次提出交食周期;135月為「朔望之會」,認為11年應發生23次日食。

十、李淳風

李淳風(602年—670年),岐州雍(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人。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道家學者。精通天文、歷算、陰陽之說。李淳風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於世。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力定級的人。李淳風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陰陽學等。

推薦閱讀:

中國玄學五術的起源
第一單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中國名人的藏書票
中國軍事安全報告:東突成中國心腹大患 越境打擊或成選項

TAG:中國 | 天文學 | 文學 | 天文學家 | 文學家 | 天文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