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頸椎病 骨錯縫、筋出槽

如何用中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中醫認為,頸椎病的主要病機是肝腎虧虛,精髓不足,氣血衰少,盤骨失於濡養,風寒濕邪易於驟襲,痹著經絡,氣滯血瘀。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用藥多選擇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益氣養血之品。   (1)芍葛湯   組成:白芍30克,葛根、靈仙各20克,白芷、秦艽、當歸各12克,川芎9克,細辛3克。   功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服1劑。   加減:風勝者加防風、羌活;寒勝者加桂枝、麻黃;濕勝者加薏苡仁、蒼朮;巔頂痛者加藁本;上肢麻木疼痛者加桑枝;背痛者加狗脊、淫羊藿;氣虛血滯者加黃芪、党參、丹參。   (2)桃紅二參湯   組成:黃芪、党參、丹參、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紅花、香附、地龍、葛根、穿山甲、土鱉蟲、威靈仙(隨癥狀輕重酌用藥量)。   功用:益氣養血,活絡止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3)補腎祛瘀通絡湯   組成:當歸、骨碎補、杜仲、淫羊藿、龜板、鹿角霜、防風各10克,川芎、土鱉蟲、桂枝各7克,雞血藤、熟地、煅龍骨、煅牡蠣、葛根、黃芪、威靈仙各15克,細辛3克。   功用:補腎、養血、祛瘀。   用法:水煎服,日服1劑。   加減:疼痛較劇者加制川烏7克,片薑黃10克。      如何用中藥治療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的用藥多選擇養血活血通絡、補益肝腎之品。   (1)鹿丹四物湯   組成:鹿銜草、丹參、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薏苡仁、威靈仙(隨癥狀輕重酌用藥量)。   功用:養血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服1劑。   加減:面色蒼白,食少便溏,腰膝酸冷,肢端發涼者,加杜仲、補骨脂、熟附片、肉桂等;胸悶脅脹,肢體腫脹不適者,加木香、元胡、枳殼、烏葯等;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者,加桃仁、紅花、制乳香、制沒藥等;風寒濕邪留而不去,呈遊走性疼痛,或痛遇寒則甚,或沉重身困者,加防風、秦艽、桂枝、羌活等。   (2)頸痿湯   組成:炙黃芪、雞血藤各30克,鹿角片、當歸、骨碎補、牛膝、鹿銜草、木瓜各12克,龜板、生地、熟地、仙靈脾、枸杞子各15克。   功用:活血通絡,補益肝腎。   用法:水煎服,日服1劑。      如何用中藥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用藥多選擇養血活血、祛風化痰之品。   (1)丹參山甲芎芍湯   組成:紫丹參30克,炮山甲10克,三棱、莪術各6克,片薑黃、川芎、白芍各10克,葛根30克,全蟲3克,枸杞子、仙靈脾各10克,桂枝6克,防風10克,珍珠母或石決明30克。   功用:活血化瘀,益腎養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服1劑。   加減:氣虛者加生黃芪30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血虛者去三棱、莪術,加全當歸或雞血藤30克,制首烏或熟地30克;陰虛者去桂枝,加鹿銜草10克,桑枝10克;寒邪留滯者加制川草烏各6克,北細辛3克;疼痛劇烈者加白芍至30克,元胡30克;手指麻木者加蜈蚣3條,烏梢蛇30克,或蘄蛇15克;心悸失眠者加炙遠志10克,炒棗仁30克。   (2)定眩沖劑   組成:天麻、僵蠶各3.6公斤,鉤藤4.8公斤,茯苓6公斤,丹參、夜交藤各12公斤,白糖40公斤。   功用:活血通絡,健脾化濕,平肝定眩。   用法:上藥經加工製成沖劑,每包30克。每次15克,每日3次口服。15日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3日。   (3)益氣通絡湯   組成:黃芪、葛根各30克,白芍20克,威靈仙、穿山甲、天麻、淫羊藿各10克,蜈蚣2條,地鱉蟲8克,熟地15克。   功用:益氣養血,舒筋活絡。   用法:水煎服,日服1劑。   加減:頭痛者加川芎、蔓荊子;噁心嘔吐者加薑黃、羌活、雞血藤;耳鳴、視物不清者加枸杞子、山萸肉。      頸椎病的葯枕應如何製作?    
  • 2005-8-6 13:47
  • 回復
  • 天使也美麗
  • 71位粉絲
  • 2樓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病,需長期治療。葯枕作為一種輔助療法,取材方便,製作簡單,易被病人接受。   藥物組成:   方一:生川烏、生草烏、桂枝、紅花各30克,芒硝、細辛各20克,樟腦15克,雷公藤60克。   方二:川芎150克,吳茱萸30克,川烏、草烏、當歸、沒藥、細辛各20克,威靈仙、甘草各10克,冰片、樟腦各10克,薄荷20克。   製作方法:取桑樹木材製成36cm×18cm×6cm的拱形枕頭,中間製成8cm×12cm×2.5cm的小槽;用綢布適量。先將方一中諸葯共研末,入白酒6000毫升,浸泡10日後,置木枕和綢佈於藥液中再浸泡10日,然後取出晾乾。將方二中前9味共研粉末,用醋在微火上炒至有焦味時加入冰片、樟腦及薄荷粉拌勻。然後用晾乾的綢布包方二葯末放入木槽中,夜枕,白天用塑料袋封裝。每個木枕配裝的藥物使用期為3個月。      如何用中藥外洗方法治療頸椎病?       中藥外洗作為一種用藥方法被廣泛地應用於骨科臨床,頸椎病的治療亦不例外。   藥物組成:葛根40克,丹參、威靈仙、防風、荊芥、桑枝、桂枝、五加皮、當歸各30克。   用法:將上藥倒入盆中,加水3000毫升稍浸漬後煎沸15分鐘,用毛巾蘸藥水趁熱洗敷頸肩部。第二天仍用原湯加熱外洗。1劑葯洗3天,1天2次,每次30分鐘。   加減:麻木甚者,加細辛15克,川椒30克;疼痛重者,加乳香15克,白芍20克。      如何用藥膳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葯膳是中醫治療方法之一,上古已有之。具有取材方便,簡單易行,療效顯著,通常沒有副作用的特點,易於被病人接受。根據頸椎病各型的特點,可選用不同的葯膳。   神經根型頸椎病多選用疏風散寒、溫經活血之品。   (1)清燉烏蛇   主料:烏蛇1條。   配料:蔥、姜、黃酒、鹽各適量。   製法:①將烏蛇去皮及內臟,洗凈,切成5cm長的段備用。②將烏蛇段放入砂鍋中,加姜、蔥、黃酒、水適量,用旺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燉至熟透,再加鹽即成。   用法:分次服食。   功能:祛風濕,通經絡。   (2)胡椒根燉蛇肉   主料:胡椒根100克,蛇肉250克。   配料:黃酒、蔥、姜、花椒、鹽各適量。   製法:①將胡椒根洗凈,切成3cm長的段。蛇肉切成2cm長的段。②將蛇肉、胡椒根放入砂鍋內,加蔥、姜、鹽、黃酒、水適量。用旺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燒至熟透即可。   用法:分次服食。   功能: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3)風傷酊   主料:龜板5克,蛤蚧(去頭足)10克,蘄蛇(去頭)30克,白酒600ml。   製法:上藥入酒中浸泡7天,去渣過濾,貯瓶備用。  用法:每服10~20ml,1日3次,15天為1療程。間隔7~10天後,繼服第2療程。   功能:祛風,通絡,止痛。      如何用藥膳治療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的葯膳多選用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之品。   (1)地龍桃花餅   主料:黃芪100克,乾地龍(酒浸)30克,紅花、赤芍各20克,當歸50克,川芎10克,桃仁(去皮尖,略炒)15克,玉米面400克,小麥面10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地龍烘乾研粉;將黃芪、紅花、當歸、赤芍、川芎濃煎取汁;將地龍粉、白糖、玉米面、小麥面混勻並以葯汁調和成麵糰,分製為20個小餅;將桃仁勻布餅上,入籠中蒸熟(或用烤箱烤熟)。   用法:每次食餅1~2個,每日2次。   功能:益氣活血,通絡起癱。   (2)桃仁決明蜜茶   主料:桃仁10克(打碎),草決明12克,白蜜適量。   製法:將桃仁、草決明同煎取汁,兌入白蜜調服。   功能:活血通絡,清肝熄風。      如何用藥膳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屬氣虛下陷者,宜用補中益氣之品;屬痰瘀交阻者,宜用祛濕化痰、散瘀通絡之品;屬肝腎不足,風陽上亢者,宜用滋水涵木、調和氣血之品。
  • 2005-8-6 13:47
  • 回復
  • 天使也美麗
  • 71位粉絲
  • 3樓

      (1)雙補膏   主料:党參、山藥、桂圓肉、黃芪、茯苓各30克,甘草10克,白朮、枸杞子各200克,山萸肉、當歸各15克,大棗10枚。   製法:諸葯入砂鍋內,加水1000ml,文火煎煮,取汁500ml;再加水500ml,文火煎煮,取汁300ml。將兩次葯汁混合入砂鍋內,文火濃縮至500ml,加蜂蜜100毫升收膏。   用法:每服20ml,每日3次。   功能:補氣養血,健脾益腎。   (2)丁香薑糖   主料:丁香粉5克,生薑末30克,白砂糖50克。   製法:將白砂糖加水少許,放入砂鍋內,文火熬化;再加丁香粉、生薑粉調勻,繼續熬至挑起不粘手為度。另備一大搪瓷盆,塗以小磨香油,將糖傾入攤平,稍冷後趁軟切成50塊。   用法:隨意食用。   功能:和中化痰,降逆止嘔。   (3)菊楂決明飲   主料:菊花10克,生山楂15克(打碎),冰糖適量。   製法:三葯同煮,去渣取汁,調入冰糖。   用法:代茶飲。   功能:清肝疏風,活血化瘀。      針刺如何治療頸椎病?       中醫根據頸椎病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三型:初起為太陽經輸不利型,邪氣在表;邪氣入里則為痹證型;病久氣虛則發展成肝腎不足型。   (1)主證:   太陽經輸不利型:頸項強硬,頸肌發僵或拘攣,並有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為著),頭痛頭重,畏寒,全身發緊。   痹證型: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索條狀物並有壓痛,上肢沉重、麻木或有肌肉萎縮,指端屈伸不利,不知痛癢。   肝腎不足型:病程遷延,精血耗傷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頭腦脹痛、發空,牙痛,失眠多夢,面潮熱,腰膝酸軟,筋肉怵惕,肢體抬舉無力,頭搖身顫,步履蹣跚,甚則癱瘓,或有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等。   (2)治則:祛風散寒,疏筋活絡,理氣止痛。   (3)處方:落枕、阿是穴、頸椎夾脊、風府、大椎、天柱、大杼、風池、肩井、天、天宗。    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布區疼痛取大椎、陶道、風府、天柱、督俞、崑崙。    手陽明大腸經分布區疼痛取曲池、手三里;    手太陽小腸經分布區疼痛取天宗、肩中俞、肩外俞、小海;    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區疼痛取天、天井、支溝、懸鐘、丘墟。   一般局部取穴取患側,遠端取穴取健側,循經取穴或患側或健側。每次選3~7穴。每天一次,七次一療程,療程間隔2~3天。   若屬太陽經輸不利之表症,可加雙側合谷、列缺、太陽、上星、印堂。   若為痹症型,上肢麻重者加肩骨禺、曲池;指端麻木者加合谷;頭暈加風池、百會。   若肝腎不足者,加腎俞、肝俞、氣海、足三里等穴。      如何用耳針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及其關節增生、變性而造成對周圍神經血管的壓迫產生的一系列症候群。中醫認為,本病因年老體衰,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或外傷血瘀,風寒痹阻所致。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為:頸痛、頭暈、頭痛、手麻、肩臂痛、心悸、噁心、汗出等。   耳部取穴:頸、頸椎、神門、腎為主穴。神經根型加枕、肩;神經根炎加內分泌、腎上腺;椎動脈型加心;交感型加交感;兼有外傷血瘀者加耳中。   方法:由於頸椎病為慢性骨質退行性病變,一般可以採用耳壓法或並用毫針刺
  • 2005-8-6 13:47
  • 回復
  • 天使也美麗
  • 71位粉絲
  • 4樓

    如何用灸療治療頸椎病?     灸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頸椎病時可出現頸項疼痛,常向肩、上肢放射,頸項僵硬,活動受限,或有上肢麻木,屈伸不利,肌肉萎縮等症。   取穴:天柱、大椎、風池、大杼、肩骨禺、肩井、後溪。   配穴:上肢麻木加外關。   灸法:每日施灸2次,每穴3~5壯,可用艾條懸灸。      刺血療法怎樣治療頸椎病?       刺絡放血療法是中醫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廣泛流傳於民間。這種治療方法是根據不同的疾病,用鋒利的三棱針刺入「絡脈」(體表淺靜脈),使之流出適量血液,達到治療目的。   頸椎病時,頸椎間盤的進行性退變及椎骨的增生,壓迫和刺激周圍組織及神經血管,使局部產生無菌性炎症和水腫,出現頭暈,頸肩部酸痛,上肢麻木等癥狀。   刺血的目的在於疏通血脈,消除瘀滯,解除神經壓迫,改善局部營養代謝,緩解麻痛等癥狀。   常選用太陽、尺澤兩穴刺血,治療數次,間隔1~2周。如療效不明顯,病人體質強健的,可適當增加刺血次數。      如何用橡膠錘治療頸椎病?       橡膠錘療法是在梅花針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使用方便,病人易於接受。   橡膠錘療法治療頸椎病,可解除因受壓迫而出現的某些癥狀,具有通經活絡、暢達筋脈、活血化瘀之功效,起到止痛、解痙、加強組織的適應性和耐受能力的作用,因而可使癥狀減輕或消失。   治療時取常規治療部位彈打。重複彈打督脈,重點彈打頸椎兩側。局部彈打頸肩及上肢壓痛點,以及大椎、風池、風府、肩骨禺、曲池、外關等穴。用中度或重度手法彈打。先彈打頸椎 和胸椎兩側,彈打至頸肩部有熱、脹感為好。對兼有眩暈頭痛者,加打頭部;兼噁心嘔吐、汗多心悸者,加打內關、神門;兼體倦乏力、四肢發冷或腫脹者,加足三里、三陰交、合谷、內關。      中醫對頸椎病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祖國醫學經歷了幾千年實踐,留下了大量的醫學巨著,其中也包含了與「頸椎病」臨床表現有關的理論及治療經驗,並詳細記載了和我們今天所述的各型病變相似的徵象和治療方法。   祖國醫學的頸、肩、臂痛等症多包括在痹症中,通常認為是外傷、風寒濕邪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所致,而頭暈、目眩、耳鳴則與痰濁、肝風、虛損有關。中醫對頸椎病不僅僅著眼於頸肩背臂等局部,而且還有機地聯繫臟腑、經絡、氣血等整體進行辨證施治,並將肝、脾、腎等內臟功能與筋骨、肌肉、關節功能有機結合,注意二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作用。   中醫根據頸椎病的病因及臨床徵象將其分為下列四型:   1、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由於風、寒、濕三種外邪侵襲機體,流注經絡,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肢體、關節疼痛、酸麻、重著及屈伸不利等,包括了大部分的根性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的癥狀、體征。   2、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久病體弱,肝血不足,腎精虧損,經脈失去濡養,以致肢體筋膜弛緩,手足痿軟無力,不能隨意運動,包括了椎動脈型、根型和脊髓型的大部分癥狀。   3、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由於痰濕凝阻引起的證候相當廣泛,上逆頭部多見眩暈,阻於四肢者多見四肢麻木,風痰可引起嘔吐、頭暈、突然跌倒、四肢麻木,寒痰可引起骨痹刺痛、四肢不舉、厥冷等,包括了椎動脈型、交感型頸椎病的許多癥狀。   4、外傷型:由於閃、挫所致的筋絡、筋膜、肌肉等軟組織受傷(包括急、慢性損傷)以及關節錯位造成的癥狀,即所謂「骨錯縫、筋出槽」的癥狀,出現肩、背、、肢體痛等以疼痛為主的表現。      頸椎病常用的中藥方葯都有哪些?     頸椎病的中醫分型為辨證施治提供了依據。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同屬於根型或椎動脈型或脊髓型的病人,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徵象和脈象,所以按中醫分型可能屬於不同的類型,其治則不同,用藥也不一致。

  • 2005-8-6 13:47
  • 回復
  • 天使也美麗
  • 71位粉絲
  • 5樓

      1、外傷型: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葯:   薑黃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當歸15克,赤芍12克,白朮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藥,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藥方如下:   赤芍12克,麻黃10克,桂枝12克,紅花6克,白芷15克,細辛3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葯:   羌活10克,獨活15克,蒿本10克,防風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荊子10克。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蔘益氣湯,方劑如下:   黃芪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人蔘5克,白芍12克。水煎服。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方劑:   獨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風15克,細辛3克,當歸15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地黃15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党參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   當歸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麥冬12g,党參20g,黃柏10g,黃連15g,知母10g,杜仲12g,牛膝15g,蒼朮12g,黃芪20g。水煎服。   4、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方劑:   姜半夏6克,陳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如病人氣虛,加党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兩目羞明、忌目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   蔓荊子10克,陳皮10克,人蔘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黃芪20克。水煎服。   5、外用熏洗葯:   方劑:獨活、秦艽、防風、艾葉、透骨草、劉寄奴、蘇木、赤芍、紅花、甲珠、靈仙、烏梅、木瓜,各9克。水煎趁熱熏洗患處。      如何進行頸椎病的中醫學分型和中醫辨證用藥?     對於頸椎病進行一定程度的癥狀學中醫分型,有利於骨科醫師辨證用藥,用中藥來進行治療。以下是我們進行的頸椎病中醫分型:   ①痹痛型頸椎病:臨床表現為頸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頸部活動受限。   (1)風邪偏勝者:頸肩疼痛,位置不定,或痛在肩,或痛在肘,或痛及手部,關節活動不利,怕風。   (2)寒邪偏勝者:頸部疼痛,固定不移,疼痛較劇,甚者不能入睡;疼痛遇到寒冷時加重,熱敷後好轉;頸部僵硬感,活動受限。   (3)濕邪偏勝者:頸、背部疼痛,有沉重感;上肢疼痛、肌膚麻木不仁;不願活動,易疲倦;伴有飲食不良、腹脹、大便稀等。病情反覆發作,經久不愈。   ②眩暈型頸椎病: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頭昏、頭痛、耳鳴,頸部活動受限,尤不能旋轉,甚至可出現猝倒。   (1)氣血兩虛者:眩暈在動作後加重,勞累後發生,休息後好轉,精神疲倦,心慌,記憶力下降,面色蒼白,頭頸無力。   (2)肝腎兩虛型:眩暈,精神欠佳,記憶力下降,腰酸耳鳴,聽力下降,視力下降。   (3)痰濁中阻型:眩暈,頭昏,頭重,昏昏欲睡,噁心嘔吐,胸悶,食少,腹脹等。   ③癱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為下肢麻力、無力,腿發軟,易跌倒,行走不便,有踏棉花感,甚至可出現大小便障礙。患者常有頭頸疼痛等表現。   (1)濕勝型:肢體困重,痿軟無力,下肢麻木,行走易跌倒,或有胸悶,腹腹,食慾不佳等。   (2)肝腎虧虛型:下肢痿軟無力腰膝酸軟,頭眩,眼花,耳鳴,性功能下降。病情發展很慢。   (3)氣血瘀滯型:下肢疼痛劇烈,位置固定不移,活動加劇;肢體有麻木感。   按照頸椎病的臨床特點不同,我們將頸椎病分為痹症型、眩暈型和癱瘓型進行辨證用藥。   ①痹症型:以頸肩、上肢的疼痛、麻木為主。臨床上以神經根型多見。治宜溫經活血,以桂枝葛根湯或蠲痹湯加減。②眩暈型:以發作性眩暈,頭痛,目眩,轉動頭頸即發眩暈或猝倒為主。臨床上以椎動脈型多見。若屬氣虛下陷者,宜補中益氣,以用補中以益氣湯加減。屬痰瘀交阻者,宜祛濕化痰,散瘀通絡,用溫膽湯加減。③癱瘓型:以下肢運動障礙,發抖,病起緩慢,間歇性發作為主。臨床上以脊髓型多見。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以補陽還五湯加減。
  • 2005-8-6 13:47
  • 回復
  • 天使也美麗
  • 71位粉絲
  • 6樓

         頸椎病的針灸穴位主要選哪些?     ①神經根型頸椎病,多選取落枕穴,後溪,手三里,尺澤,小海,華佗夾背穴。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為主。   ②脊髓型:多選取絕骨,崑崙,足三里,陽陵泉,次,腎俞,大杼等穴位。以補骨填髓,益腎填精為主。   ③交感型和椎動脈型:多選取安眠1.2,內關,神門,三陰交,太溪,陰維,陽維等穴位。以滋補腎陰,調和陰陽為主。      頸椎病的扳法如何運用?     扳法主要用於頸椎小關節紊亂的治療,這種手法如運用得當,常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此類手法動作要求嚴格,使用時必須謹慎,一定要在生理活動的範圍之內進行。   頸椎定位旋轉複位法:患者正坐位,醫生站在患者身後,一手拇指頂住患病棘突或偏歪棘突,另一手托住患者面頰,令患者低頭45°,再向患側旋轉45°,同時令一助手用雙手緩緩用力壓住患者頭頂,保持45°低頭位,醫者扶面頰之手用力向患側旋轉30°左右。頂棘突之手拇指用力向對側推按,如聽到「喀」的一聲,或有拇指下的棘突跳動感,說明複位成功。   ②頸椎快速旋轉複位法:患者正坐位,醫生站在患者身後,一手扶握後枕部,一手扶握下頜部,兩手在輕提下,環轉搖晃頸部6—7次。待感到患者頸部肌肉已完全放鬆後,兩手突然交錯用力,快速旋轉頸部,同時兩手馬上放鬆,讓其頸部的活動自動停止。這種扳法要待患者頸部完全放鬆後方可用力,初學者應謹慎使用。   ③頸椎拔伸旋轉複位法:患者正坐位,醫生站在患者身後,一手扶握枕後,另一手以肘部托起患者下頜,然後用力輕輕拔伸頸部,並環轉搖晃頸椎5~7次,再在拔伸的基礎上旋轉頸椎,當感到有阻力時,在有控制的情況下突然加大旋轉幅度,此時常可聽到多個椎體的「喀喀」聲,左右各旋轉一次。此手法比較穩妥,因為拔伸時頸椎處於一種失穩狀態,這時不易損傷脊髓。   ④寰樞椎旋轉複位法:患者仰卧位,頭部伸出床邊,助手用雙手扶按患者雙肩,醫生坐在患者頭前,一手托扶患者枕後,一手扶握下頜部,在拔伸下環轉搖晃頸椎6~7次。然後做前屈後伸活動各一次,先向健側旋轉頸椎,再向患側旋轉頸椎。這一扳法主要用於寰樞椎半脫位,操作手法要輕巧,不可超過頸椎的生理活動範圍。      「頸椎單位交鎖機制」與頸椎扳法之間關係如何?     「Veleann提出的頸椎單位交鎖機制」,是指一群圍繞在椎動脈和頸神經根周圍的複合結構,即所謂UTAC,包括鉤突、橫突和上關節突,是頸椎「椎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椎間關節是一種摩動關節,其關節囊較為鬆弛,關節囊有豐富的痛覺感受器,關節囊和囊內韌帶、囊外韌帶還有本體感覺感受器,這對於調節關節內壓力和關節運動有重要意義。電鏡研究表明,囊感受器的刺激能引起頭頸位置和運動的改變。   椎間關節對於刺激和炎症極為敏感,周圍的肌肉痙攣會進一步造成疼痛和運動障礙,椎間關節面在正常對稱情況下沒有摩擦,當兩側關節面傾斜度不對稱時可造成病理性運動。   頸椎扳法是治療頸椎病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其在解剖學及生理學上的證據尚不充足。我們認為,正確的扳法可以起到如下作用:調整不對稱的椎間關節面,使頸椎骨性結構恢復正常位置;刺激椎間關節囊,緩解由於關節囊痙攣或鬆弛造成的傳入性痛覺;恢復鉤突、橫突和上關節突之間的關係,恢復它們之間正常的咬合關係;鬆弛椎單位周圍的肌肉。      頸椎病的挑灸療法如何運用?     挑治多用以治療痔瘡、脫肛、麥粒腫、頸淋巴結核、哮喘、前列腺炎等。用於治療頸椎病,也有一定療效,適用於基層醫院。對神經根型有效,椎動脈型次之,對脊髓型基本無效。   挑治的真正機理尚不太清楚,但我們認為:①頸椎病的患者的皮膚及皮下結締組織可能亦象韌帶一樣,有局部的變性板僵。將部分纖維挑斷可起一定的松解作用。故病人挑後多感頸部板僵好轉。②挑治點佈於督脈、有膀胱經分布區。挑治可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③挑治為機械性刺激,可以解除軟組織痙攣,改善組織代謝,恢復細胞功能。
  • 2005-8-6 13:47
  • 回復
  • 天使也美麗
  • 71位粉絲
  • 7樓

      挑治方法:病人和醫生同向坐位,或醫生站在病人背後。   ①部位選擇:(1)在頸項部皮膚上尋找「党參樣」花紋;(2)在頸椎棘突沿線或椎旁找壓痛點;(3)結合臨床及頸椎X線片所見尋找病變部位。上述三種選擇挑治部位的方法,以壓痛點效果最好。所謂「党參樣」花紋,並無特異性,非頸椎病者,甚至健康人亦可見。每次可選擇2~3個點挑治。   ②消毒和局麻:首先用碘酒消毒,然後酒精脫碘,經作普魯卡因過敏試驗陰性時,即以2%普魯卡因於選擇點做皮內及皮下局麻,每個點用0.5~1毫升。   ③挑治和姜灸:以特製的不鏽鋼針沿局麻針眼首先挑破表皮層,再將真皮層的白色或黃色纖維全部挑斷,最後達皮下,總深度為0.6~1厘米,挑口直徑約2~3毫米,把挑口周圍約10毫米內的纖維全部挑斷,將斷端送回挑口內或剪掉。局部用酒精棉球消毒後,用很薄的鮮薑片敷貼挑口,外以紗布包紮。      頸椎病扳法有哪些禁忌症?     ①頸椎椎管狹窄病人,椎管前後徑小於13mm,有錐體束損害體征。   ②椎動脈型頸椎綜合征急性期病人,眩暈、嘔吐癥狀重者。   ③頸椎病合併頸部軟組織損傷,局部腫痛者。   ④上頸椎有先天性骨骼畸形者。   ⑤重度的骨質疏鬆症病人。   ⑥重度高血壓病人。   ⑦有精神癥狀的頸椎病患者。      頸椎病的葯浴法是如何進行的?     葯浴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運用藥浴治療疾病是祖國醫學的特色之一。臨床上有多種藥物沐浴法,可根據不同情況合理用藥,靈活運用。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葯浴方法:   ①海桐皮50克,桂枝30克,海風藤50克,路路通50克,加水1000mL至1500mL,煎煮取汁,待溫度下降後,用毛巾或紗布蘸取葯汁,對頸、肩、背等病變部位擦洗,同時配合按摩治療。   若病人的癥狀以上肢為明顯者,可將上述葯汁(乘熱)倒入木桶內,將患肢置於桶口,先以其蒸氣對肢體進行熏蒸,待水溫下降後,再予以浸泡。   ②夏枯草50克,桑葉30克,菊花20克,加水1000毫升至1500毫升,煎煮取汁後,將葯汁倒入腳盆內,待水溫下降後,將雙足置於水中浸泡,同時雙足相互搓揉,以促進氣血流通。適用於頸椎病引起頭暈、目眩、頭痛、耳鳴者。   ③茯神30克,五味子20克,川芎2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後,以潔凈的紗布蘸葯汁在前額及太陽穴等處反覆進行擦洗,每晚睡前一次,對頸椎病引起的心慌、失眠、多夢等有安神、寧心的作用。   ④生薑50克至100克,切成薄片,放入500毫升~1000毫升熱水中,浸泡片刻,待薑汁泡出後,以潔凈的紗布蘸取葯汁,在頭頸、肩背等疼痛部位進行反覆擦洗,也可直接用浸泡的薑片在患處擦洗。因生薑有辛辣刺激的作用,擦洗後,可改善患處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流通,對頸椎病引起的頭痛,頸項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及活動不便均有治療作用。      頸椎病各型的手法治療如何進行?     對於頸椎病的按摩手法,有一些通用的手法,如揉按頸肌,提拿斜方肌,沿棘突和椎板方向的分筋和理筋手法,點按風池和肩井等穴位。但由於頸椎的分型不同,各型頸椎病的手法亦有不同。下面分別介紹如下:   ①神經根型:應主要以上肢手法為主,根據神經孔狹窄的位置,沿上肢的三陽經或三陰經循經推按;牽抖上肢;點按臂月需,手三里,小海,外關,陽溪等穴位;彈拔、牽抖指間關節;彈響各指末端。   ②椎動脈型:應主要在椎板和橫突孔周圍施以手法,沿椎板與關節突之間的間隙行拔筋、分筋手法;從頸6橫突開始深按,沿椎動脈走行方向向頭部方向推分,刺激椎動脈起始部位,增加椎動脈血流量。上述手法效果不佳時,可以施以扳法治療。   ③交感型:主要手法在頭部和頸前部。伴有頭暈、耳鳴、失眠、煩躁等癥狀者,主要在頭部施以手法,開天門,推坎宮,揉印堂,分推高骨,點按風池、頭維、安眠、神門、內關等穴位;同時沿胸鎖乳突肌前緣按揉,通過刺激頸部交感神經節和小關節囊的深部感受器,達到調節植物神經的功能。   ④脊髓型:主要以下肢手法為主,以強筋健骨,滋肝益腎為法,主要點按和推擦崑崙、絕骨、承山、陽陵泉、腎俞、膈俞,至這些穴位感到發熱為度

    推薦閱讀:

    頸椎病的防與治
    腰椎、胸椎、頸椎疼痛的秘密
    吳石華:頸椎病人有一個動作千萬不要做!
    頸椎、腰椎的最佳調治節氣到了,趕緊試試吧
    頸椎病檢查,你應該知道的檢查方法,不然你的錢就白花了

    TAG:中醫 | 頸椎 | 頸椎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