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深處】徐海穎 | 諮詢中的背景治療


有一種柿子樹,不是種來賣錢的

而是專門等著鳥兒冬天裡沒有吃的時候

飛來吃它的柿子......


【心﹒深處】欄目專門刊登資深老學員的修學與成長體悟、新發現、新領悟,甚至讀書心得,生活感慨,等等。感謝玉虎老師的用心組稿。


作者徐海穎 |諮詢中的背景治療

很多時候,來訪者的什麼時候療愈了,真的只有天知道啊!】


諮詢實踐中,發現來訪者的問題,往往都與其所經歷的生活密切相關。來訪者獨特的生活經歷,形成了其獨有的心理環境,這樣的內心世界又決定其種種的內心感受,以及影響到他們的現實行為,進而決定了其現實生活。

諮詢中,不同的來訪者,他們來到諮詢室中,有各自不同的諮詢目標與方向。作為一名諮詢師,更多的是跟隨來訪者的意願,來進行合適的調整。而恰恰是來訪者的「意願」,往往會形成一個錯位,意識上的目標,與潛意識的目標往往是不一樣的,如何根據對方的描述,而準確的理解潛意識的目標,將會是諮詢師最初的挑戰。這個挑戰的另一個難點就在於,往往潛意識的目標,是來訪者抵禦或壓抑的,過早的揭露會使對方無法面對從而脫落;或者過於跟隨意識層面的想法,同樣也會脫落,因為潛意識的動力才是根本的動力。所以,諮詢師如何在其中「輾轉騰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很多的做法並沒有好與壞,只有合適的時機,如何把握這個合適的機會,或許只能意會了。

「意會」,是沒有方法可講的,也不可能直接描述。那是不是就是說,「意會」就不能學習了?當然不是,雖然「意會」不能直接講,但是,形成「意會」的條件,我們是可以學習的。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了解背景。了解來訪者的現實背景、了解來訪者的心理背景,從而了解兩者的交互作用,對這幾方面了解的越是透徹,就越是能夠感受到那個合適地、稍縱即逝地——機會!


現實背景

現實背景的重要性不用多做敘述。但是,有個地方,我們必須得注意,那就是,所有來訪者訴說的有關背景的材料,都只能夠先聽著,諮詢師需要保持住自己的客觀性。然而,這個客觀性的保持,是非常的不易,前提就是諮詢師自身的情結有沒有解好,對自己是否有透徹的了解。這兩方面做的足夠好的話,就相對容易,如果不夠的話,那就聽天由命吧。因為,遲早會砸鍋,或脫落、或被撞得不輕,到時候再來反求諸己。該找督導就找督導,該自我體驗就體驗。不過,沒關係,經過一些磨練,還是一個優秀的諮詢師。

現實背景比較容易了解的,就是來訪者的成長經歷,當然,這樣的成長經歷訴說,必然帶有大量的、經過情結加工的材料,要把這些染得亂七八糟情緒的經歷剝離開,體會到接近真實的素材,會非常地困難,這個時候也就是能夠做到姑且聽之吧。若保持穩定地傾聽,這也不失一種良好地治療方式。

現實背景,我把其再細分為幾種,分別是個人成長經歷、家庭家族背景、所處社會的歷史背景,構成了來訪者現實生活的圖景。在這個宏觀圖景的基礎上,還可以再細分的就是職業背景、城市背景等等。因為後面的背景素材,筆者在諮詢中運用的並不多,所以就不展開了。這篇小文,就先簡要的敘述前面的三種背景的素材在諮詢中的作用。

個人成長經歷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也就形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因此,諮詢師,在每一個新來訪者的面前,都將面對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因為,你完全不知道對面那個傢伙,什麼時候會放一個「幺蛾子」出來,或者,什麼時候將你框了進去。如果,一個諮詢師聽見這個人訴說完他/她的生活經歷後,有一種篤定感或者運籌帷幄感,那麼離砸鍋也不遠了。如果,對方陷入深深地痛苦的時候,諮詢師忍不住的馬上伸出雙手去幫助,那麼,諮詢師將不會發現有一雙冷冷地眼睛注視著這一切。所以,在來訪者「痛苦」訴說其經歷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安靜的觀察,觀察對方,更要觀察自己。

那麼來訪者在訴說他們經歷的時候都是「幺蛾子」「陷阱」嗎?肯定不是,有些時候,需要跳坑,需要有意識的中招,體驗來訪者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甚至「得上」與來訪者一樣的問題。在他們情結的迷宮中,你也困惑了、痛苦了,甚至也發飆。直到某一刻,突然清醒過來,原來我進入了對方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中,所有的掙扎都是徒勞的,能夠做的就是「走」出來。而如何走出,就是諮詢師的示範,展示給來訪者看看,你如何「療愈」了自己的。然後,如果對方願意的話,會在你身上學習到療愈自身的方法。之後,他們就會很開心地發現,原來是他/她治好了自己,他們是有自愈能力的。這個時候,作為諮詢師的你,會由衷的感到高興,並默默地祝福他們。

上面這一段,充滿了「迷途地危險」,諮詢師如何規避這種風險,而不會迷失於來訪者的經歷之中呢。需要做的就是,諮詢師自己要對自身的經歷非常地清晰。這裡的清晰不僅僅是對所經歷過的事情了解知道,還要對自我的經歷如何影響自己,有很深刻的認知。這種認知越是深刻,那麼迷失的機會也就越小,也就越容易去體驗對方的經歷,從而理解他們。如果情況緊急,諮詢師本身沒有太多的經驗,然而來訪者的機會已經出現,諮詢師可以做的就是,保持高度的覺知,指導來訪者去探索。後一種方法就像諮詢師打著手電筒,諮詢師憑著經驗把黑暗照亮;前一種就是諮詢師拿著蠟燭,自己戰戰兢兢的與來訪者一塊進入未知的心理世界。

這是第一種背景。

第二種背景就是家庭家族背景。

一個人在他的生命早期往往都受家庭直接而深刻地影響,家庭氛圍,直接影響其心理世界形成初期的氛圍感。如果,一個人的家庭氛圍,在其出生前後比較好,或者比較和諧而有愛,那麼這樣的資源將會是這個人一生的幸福之源。

如何判斷一個人最早期的時候,他們的家庭環境呢?目前來說,筆者有一個假設,就是通過其身體和樣貌的外觀和內貌進行判斷。外觀容易理解,俗話說的就是「看臉、看身體」,而內貌卻又是怎麼回事?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筆者的諮詢實踐中,我們有時會碰到一類這樣的來訪者。他們樣貌俊美靚麗,然而,他們的內心卻是苦不勘言,看到的意象也是那種打打殺殺、爾虞我詐的。有時會很困惑,為什麼長的如此美麗臉龐,內心卻是如此的痛苦與扭曲?這樣的錯位,讓我疑竇叢生,完全無法理解。

直到某一次聽一位諮詢師分享經驗時了解到,一個人的樣貌俊美,那麼這個人,在其家庭生活中,必然是得到過足夠而充分的愛,就是這些愛,滋養了他們心靈,然後在外表上表現了出來。而且,這樣的滋養肯定不是一天兩天的,而是長年累月的,也就是說家庭的環境的主基調必然是充滿愛的。然而,他們的內心卻又是如此的痛苦,這些痛苦那麼真實,以致於讓諮詢師也恍惚中,感嘆他們身世的悲慘。然而,當我再看看他們的時候,發現,長的真好看啊!那麼,到底哪兒出問題呢?我認為問題是在於,雖然主基調是愛,但是生活中的種種瑣事與痛苦,同樣也是在默默地影響著人的內心。甚至,家庭的巨大變故也會對人的內心,有著巨大的摧毀作用。當一個人,被巨大的痛苦侵襲之時,是無法看見那些曾經獲得過的愛。再加上人的自戀作怪,或者自我認知的偏差,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改變深層的自我認知,涉及到的就是深層的人格調整,這樣的挑戰未必巨大,卻充滿了未知與不確定。而這引發的恐懼,足以將人推回原來的認知上和舊有的模式上,因為那足夠「確定」。

所以,作為諮詢師,要做的就是通過其對家庭的描述,去仔細體會其家庭真實的氛圍,盡量去分辨來訪者所描述的和接近真實的情況,到底是否足夠一致,或者偏差是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筆者推薦的一個判斷的標準就是——「看臉」,「美而慘」的,就要多留一個心眼,多聽那種事實性的描述,比如媽媽的職務,爸爸的工作性質,等等。因為這些事實性的描述,提供的信息更客觀,也不易受情感影響,通過這些信息,可以更容易推斷其生活境遇。比如,父親為軍人的家庭,那麼其家庭的氛圍可能會偏向嚴肅,甚至嚴厲,那麼對孩子早年的影響容易刺激到其弱小的內心,並激發其強烈的不安全感,作為彌補,反抗性的力量也會極強。當然,影響的可能性非常之多,更不可能在這裡展開,只是在這舉個簡單的小例子。

而家庭經歷情緒性描述的作用,在於可以了解來訪者的內心情緒狀態。無論描述的是什麼時候的家庭經歷,所有的情緒,都可看作其現有的心理世界的內容。那麼我們就可以順著其現有的情緒,解決其情緒所指向問題。我們可以把這個情緒當作路標,它指出了當下問題的所在,千萬別理解成其家庭的背景情緒就是如此。其實,來訪者早年的家庭情緒是否就是那種情緒呢?有可能的,但是,很容易出錯,因為情緒是很容易交叉感染的,所以,避免判斷錯誤,建議還是更多的參考事實性的描述,對於推斷其家庭背景會更靠譜。

家族背景就更不用說了,對一個人的影響更難以覺察,同時也更深。因為,這涉及到來訪者的孕育者——父親與母親,以及這兩位重要親人的心理環境,也可以看見家族精神的傳承性。走到家族,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家族的背景下,父母所謂的缺點、不足,其實都是有跡可循;自我所謂的優良品質,其實在祖輩身上早就有了,這些品質是他們傳給我們的。而所謂的缺點,其實也只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就看如何去面對了。

了解來訪者的家庭家族背景有什麼好處呢?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被來訪者的種種問題帶著亂跑,也不會被來訪者的種種情緒影響。我們看到的是這麼一副景象,這是一個有來源的人,他的所謂的問題、困擾,自有其源頭,也更容易去理解這些所謂的問題或困擾。

第三類的現實背景就是所處社會的歷史背景。

那就會是一個更大的圖景,在這樣的背景下,諮詢師也是其中的一員,甚至來訪者有的問題,諮詢師也是一樣不拉。比如,文革中對知識分子的踐踏,對社會精英成員的侮辱,對秩序的武力破壞,等等。如果,諮詢師在作自我體驗和成長的過程中,有必然會深有感觸。再有90年代初的下海潮,或多或少的對當時的家庭也有不小的衝擊。以及從90年代末到今天的房價飆升,對每一位諮詢師來說,都也在這時代的大潮中,或成為弄潮兒,或成為嗆水之人,等等。社會因素對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有些心理疾患是時代病,無案例、無經驗,甚至連諮詢師也身在其中。從這個角度看,諮詢師和來訪者,有區別嗎?所以,諮詢師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在治療著自己。通過諮詢,治療了諮詢室的兩個人,也同時在治療著這個社會,讓一個身心健康的來訪者走出諮詢室,重新進入社會,必然對身邊人的影響良性而有益。同樣,被治療過程治癒的諮詢師,也可以更好的為這個社會作出有益的貢獻。這就是了解社會背景意義所在。

現實中,人的經歷背景,家庭家族的背景,社會的歷史背景。這些要展開講,可以有很多可以說的,也非常有趣。可惜的是,現在我的狀態是,心非常之大,身體卻很懶,無法匹配。這幾方面的就先說說這些吧,希望我身體的懶可以慢慢調整過來。


接著就寫一下,了解來訪者的心理背景對諮詢的作用在哪。

心理背景

心理背景的了解主要得益於朱老師的子人格技術和邱祥建老師的意象建構技術,在敘述的時候肯定會有這兩方面的內容。當然,也有我自己的體驗與思考。為了行文方便,就不一一寫明出處

我自己會把心理背景分成兩個方面,一是指個人的心理發展,就是說這個人,他是怎麼一步步到現在的這個樣子的,他的內心世界是如何發展的;其二是個人當下心理世界的背景,就是來訪者當下的人格狀態。人格狀態又包含兩個方向,一個是縱向,另一個是橫向。換個方式來說的話,縱向就是指人格的縱深;橫向的就是指這個人,他的心理世界當下的全貌,換種說法就當下的心理世界地圖。

接下來我就具體的說說這兩大類心理背景,在心理諮詢實踐有什麼用?因為心理諮詢的目標是把來訪者治好,或者把來訪者引向更覺知的道路上,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標,那又何必費那麼大的勁去知道這些所謂的背景呢?那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心理發展背景,就是指這個人內心世界的發展過程。這個是可以通過一些意象可以知道的,比如高級班中朱老師所帶的人生畫卷。那麼在諮詢室中,是不是也需要給來訪者帶這個意象呢?我的看法是要看時機,最起碼一開始的時候,不適合帶對方做這個意象。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之後,才有必要。為什麼?原因有幾個,一個是一開始做,可能會擾動太大,未必對來訪者有好處。再有,如果是短程治療的,來訪者還沒有做好進行人格層面調整的諮詢,那又何必去擾動對方呢?諮詢師可以根據來訪者的狀態,綜合考慮決定是否引導這個意象,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對方的成長決心,其次就是承受能力。

其實,事物的發展自有其相對穩定的規律,比如陰陽必然是平衡的。舉個這幾年很熱門卻有點糟糕的詞——抑鬱。抑鬱,用陰陽來看的話,這個問題,肯定就是陰。那麼如果陰陽是平衡的話,陽在哪?陽在陰里!怎麼說?一個抑鬱的人,越是抑鬱,那麼就是說明抑鬱的人內在的求生動力是非常之強的,否則,他是不會讓自己抑鬱的。抑鬱,我個人的理解,其實就是「留得青山在」,所有的痛苦都先存著,先保留自己,先讓自己「冬眠」,等到時機合適,再去燒柴——去面對那些痛苦。當然,抑鬱時間越久,那麼痛苦也就越多,治療的難度也就越大。但是,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如果能夠忍受抑鬱越久,就是說明這個人內在的求生願望也就越強,缺的只是合適的時機和合適的人。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並同意這個,我們可以去猜測與體會這個人的求生願望到底是什麼,是情?是愛?是使命?是意義?等等,只要我們願意去體會,對於這個抑鬱的人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治癒。

再比如,著名的抑鬱鬥士——崔永元,我個人猜測他的求生願望可能是一種「愛」,是一種帶有俠義精神的愛,他就是要揭露很多的不公,當受到了挫折的時候,就開始不滿,隨著抑鬱情緒的積累,隨著早年節目的成功,內在的抑鬱開始爆發,越來越猛,直至完全不能工作。但是,他通過「揭露」自己的抑鬱,逐漸的治癒自己。產生的作用就是,讓那些陷入抑鬱困境的人,有了榜樣:哦,原來這麼有名的人都抑鬱,那麼我的抑鬱好像也是可以接受,也應該去治療一下。曾經衛生部有個人說過,崔永元的自我暴露,經過大致計算,直接幫助衛生部省了近30億的科普費用。當然,這只是說明他這樣做,宣傳效果非常好而已。這一點到不鼓勵那些抑鬱的人,再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過度的暴露自己。

扯遠了,再回到個人的心理發展來看,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見抑鬱發展後的另一面是極度的張揚,所以,諮詢的時候我們就要有所準備。那麼往前推也是一樣的,一個抑鬱的人,他是怎麼一步步走到這的。這個對於我們的治療來說,非常的重要。因為,知道了趨勢,我們就可以順勢而為、或者馬上阻斷髮展的趨勢、或者強力介入以扭轉態勢,以避免明顯的惡果出現。而且,順便也可以說一下的,通過心理發展背景的解讀,是可以知道來訪者治療的難易程度,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狀況來選擇。

所謂的心理發展,有一本書里都講了,那就是《易經》,只要用心去了解,筆者認為,個人的心理發展可能都可以在《易經》中找到可供參考的內容。當然,易經講的內容應該是更加的深邃與寬泛。

第二類的背景就是當下的人格狀態。

這個是挺容易理解的,如果上過中級班的話,那麼這個就是子人格拓撲圖。只要我們知道了來訪者的內心子人格,以及整體的狀態。那麼我們對來訪者的了解與判斷將會變得異常準確。關於這點,其實也不用多說什麼了。

既然如此,為什麼又要分縱向和橫向的背景呢?有什麼幫助或者作用呢?說實話,目前來說,我也並不特別的確定作用在哪?似乎,有了子人格圖之後,很多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又何必再去這樣分別呢?所以,這最後的一部分,就當作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吧。

人格的縱向層面可以看作發育的程度。就像一株植物,如果根部出現了問題,那麼地上的植栽狀態也就不會特別的好。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心理問題的根源在人格深層,那麼看這個人的狀態也就不會太好。會有一種感覺,這個人的狀態之差是從很裡面散發出來的,而不是表面的。就像一棟大樓,支撐的柱子出了問題,那麼大樓總是會搖搖晃晃的。

橫向層面的話,就是指心理世界當下的全景,就像地圖一樣(這個的概念是來自邱詳建老師的意象建構)。知道了心理世界的全景,那麼如何在諮詢中運用呢?就像一個人在城市中迷路了一樣,這個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別亂跑,停在那。然後,想辦法找到地圖,又了地圖之後,就可以通過前後左右的建築,判斷初自己在哪個位置,接著就能夠找到方向。這是一個感覺,具體的案例沒有太總結。就先聊到這吧。


上面非常簡單與粗略的說了兩種大的背景類型,每種類型又有幾個細分的背景。其實,真正在諮詢中的時候,這些都只是一種感受,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覺察,用心感受。很多時候,來訪者的什麼時候療愈了,真的只有天知道啊!


推薦閱讀:

新房裝修完畢,電視背景牆越看越喜歡,沒入住前分享給大家瞧瞧!
管理團隊沒有金融背景的P2P平台,能不能投資?
背景牆效果圖 【極品收藏】
電視背景牆這樣裝,客廳逼格都高了!
《摔跤吧爸爸》的背景是什麼?

TAG:諮詢 | 治療 | 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