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部。東鄰杭錦旗,西連鄂托克前旗、寧夏陶樂縣,南接烏審旗,北界烏海市。鄂托克旗屬鄂爾多斯高原組成部分。以波狀高原為主,呈西北高,東南低。東南部是毛烏素沙漠,北端沙丘和丘間低地、湖盆窪地,佔總面積的56%。西北部有阿爾巴斯山地,佔總面積的15%。平均海拔1 800米。阿爾巴斯山主峰烏仁都西(桌子山)海拔2 149米。中北部為多爾奔溫都爾梁地,佔總面積的29%,海拔平均1 500米。

目錄

· ? 概述

· ? 歷史沿革

· ? 行政區劃

· ? 人口民族宗教

· ? 城鎮建設及區位交通

·? 概述

·? 歷史沿革

·? 行政區劃

·? 人口民族宗教

·? 城鎮建設及區位交通

·? 民俗旅遊

·? 資源物產

·? 參考資料

[顯示全部]

鄂托克前旗-概述

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前旗1980年從鄂托克旗分設,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 北緯37°44′-38°44′之間。東、北與烏審旗、 鄂托克旗相連,南與陝西省定邊、靖邊縣接壤,西與寧夏鹽池、靈武、陶樂縣毗鄰。總面積12318平方千米,總人口7.4萬人(2004年)。旗人民政府駐敖勒召其鎮,郵編:016200。代碼:150623。區號:0477。拼音:Etuokeqian Qi。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西南端、毛烏素沙地腹部,海拔1 300~1 400米之間。屬中溫帶溫暖型乾旱、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294.1毫米,無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7.4℃,年日照時數達2 700小時。

鄂托克前旗-歷史沿革

民國前行政區劃

清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對鄂爾多斯實行分旗而治,右翼中旗初設15個哈喇(即參),83個蘇木(即佐)。15個哈喇是:大哈喇,二哈喇,多羅蘇木哈喇,巴嘎和碩哈喇3個,烏拉特哈喇3個,哈日哈騰哈喇2 個,呼和錫巴固沁哈喇,哈塔斤哈喇,以及用哈喇章京姓名命名的2 個哈喇。光緒元年(1875年)至宣統3年(1911年),右翼中旗共設15個哈喇,84個蘇木。民國時期行政區劃民國初年,仍採用清時建制。民國24年(1935年),將城川地區蒙古族天主教教徒編為1個蘇木,歸鄂旗王府管理。民國28年(1939年),在漢族聚居區三段地、二道川的葫蘆素淖爾開始實行保甲制。

民國31年(1942年),鄂旗普遍實行保甲制,計有:布拉格保(包括現在的布拉格格蘇木、毛蓋圖蘇木、芒哈圖鄉、上海廟牧場);吉拉保(包括現在的吉拉蘇木,敖鎮的敖勒召其嘎查和鎮區);城川保(現城川鎮);珠和保(現珠和蘇木);查干陶勒蓋保(包括現查干陶勒蓋蘇木、瑪拉迪蘇木);三段地保(現三段地鎮和敖鎮的大沙頭村、三道泉子村);二道川保(現二道川鄉);董家地保(現屬寧夏鹽池縣轄地)。民國33年(1944年),設黑梁頭(蒙語日希里)保,民國34年(1945年),黑梁頭保與城川保合併。 

鄂托克前旗-行政區劃

鄂托克前旗轄4個鎮:敖勒召其鎮、上海廟鎮、昂素鎮、城川鎮;上海廟牧場.

2000年,鄂托克前旗轄5個鎮、1個鄉、3個蘇木。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旗總人口66866人,其中各鄉鎮蘇木人口(人): 敖勒召其鎮26492 三段地鎮5542 上海廟鎮2230 昂素鎮6271 城川鎮9782 二道川鄉4173 布拉格蘇木4259 毛蓋圖蘇木3594 珠和蘇木4523 鄂托克前旗行政區劃一覽:(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資料。根據當時《內蒙古行政區劃代碼》整理)敖勒召其鎮:轄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6個居委會;塔班陶勒蓋、烏蘭道崩、敖勒召其、查乾巴拉嘎蘇4個嘎查;大沙頭、三道泉子2個村。三段地鎮:轄 三段地、馬場井、漫水塘、洪山塘、巴郎廟5個村。上海廟鎮:轄 水泉子、八一、沙章圖3個村。昂素鎮:轄 昂素、巴彥柴達木、巴彥烏素、哈日根圖、巴彥呼日呼、瑪拉迪、毛蓋圖、蘇力迪、克仁格圖9個嘎查;農場。城川鎮:轄 城川、希里、糜地梁、新寨子、敦達圖5個嘎查;大發、蘇壩海子、大場子、大溝灣、高潮畔、黃海子、章昂希里、羊場壕8個村。二道川鄉:轄 大池、二道川、麻黃套、克珠日、葫蘆素淖日、馬鞍橋6個村。布拉格蘇木:轄 烏提、阿勒台、芒哈圖、陶利、特布德、哈沙圖、拜圖、公烏素8個嘎查。毛蓋圖蘇木:轄 烏蘭胡舒、沙日胡舒、巴彥烏珠日、阿日賴、明蓋、伊克烏素、庫倫、巴彥希里8個嘎查。珠和蘇木:轄 巴彥希里、阿日賴、克泊日、伊克柴達木、呼和陶勒蓋、珠拉圖、烏定希泊日、巴彥希泊日、克珠日、哈日色日10個嘎查。上海廟牧場2004年,鄂托克前旗轄5個鎮、1個鄉、3個蘇木:敖勒召其鎮、三段地鎮、上海廟鎮、昂素鎮、城川鎮、二道川鄉、布拉格蘇木、毛蓋圖蘇木、珠和蘇木;上海廟牧場。總人口7.33萬人,其中蒙古族人口佔總人口的32%。

鄂托克前旗-人口民族宗教

牧民

全旗下轄4鎮,68個嘎查村,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7.3368萬人。其中蒙古族22885人,漢族50368人,回族78人,苗族18人,滿族13人,鄂溫克族、藏族、土家族各1人,其它各族3人。全旗市鎮人口2.26萬人。鄂托克前旗有信教群眾15000多人,佔總人口的22.4%,其中:信仰藏傳佛教的群眾大約10000人,喇嘛81人,全部在60歲以上,有正式登記的寺廟三處,有未批准寺廟或活動點兩處,其中一處是上海廟鎮的新上海廟,始建於1912年;另外一處是昂素鎮的瑪新布日迪廟,始建於1863年。全旗信仰天主教群眾4491人,其中蒙古族2091人,全是本旗境內的群眾,漢族2400人,多以陝西定邊、靖邊移居或婚嫁到本旗境內的居民為主,主要分布在我旗敖鎮和城川鎮,其中敖鎮1742人,城川鎮2149人,其它鎮大約600人,神父2名、修女2名;本旗現有正式登記的天主堂一處,座落在離城川鎮所在地13公里的糜地梁嘎查三社。有未經批准的活動點兩處,一處在城川鎮所在地,每月活動4—6次,活動時間每逢農曆的3日和8日,另外一處在敖鎮,每月活動一次,活動時間在每月公曆15日。

鄂托克前旗-城鎮建設及區位交通

敖勒召其鎮於1983年批准設鎮,是鄂托克前旗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建鎮以來,鄂前旗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的要求,將敖鎮規劃為長方形,全面加強敖鎮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基礎設施「瓶頸」制約,配套建設了城鎮各項基礎設施,市政建設快速發展。

鄂托克前旗

近年來,敖鎮市政建設總投入2.5億多元,是同期全旗財政收入總額的1.7倍,完成了敖鎮硬化、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程,敖鎮已建設成為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綜合配套功能基本完善的草原新鎮。敖鎮建成區面積達到5000平方米:瀝青、水泥、磚硬化18條街路總長29.25千米,硬化街路總面積79.5萬平方米,投入資金2839.2萬元,建成區道路鋪裝率達到79.3%;建成了5條50多米寬的3橫2縱呈「雙豐字」形主幹道與13條25米寬次幹道交錯的道路網狀結構,使鎮區呈現棋盤式格局。投資636萬元硬化了居民家屬區53萬平方米,

敖勒召其鎮

使住宅區地面平整、環境潔凈優雅,改變了2萬多人的居住區「西風門前過、沙子落滿家」的舊面貌。投資2430萬元興建了敖鎮廣場、旗委廣場、體育場、旗門、金鑰匙、高桿燈、草原明珠、燈箱廣告。投資420多萬元安裝了515盞路燈,分布在9條街路。綠化美化投資2049萬元,敖鎮新環城林總長15千米、寬470米、建設總面積1.05萬畝,完成了陶倫路等主要街道綠化改造工程,現除陶倫路部分路段保留高大新疆楊外,其它街道兩旁闊葉樹全部更換成常綠樹,在街道兩側種植常綠樹16.1萬株、花灌木5萬株、闊葉樹6.8萬株、草坪14.3萬平方米,每年夏秋2季在鎮區擺放大小盆花12萬多盆。投資300萬元鋪設供水管網50.5千米,3個自來水水塔、2座蓄水池、年供水量130萬噸,供應機關、企事業單位、鎮區居民、建築、綠化、消防用水,使敖鎮供水普及率達到100%。投資443萬元建公共廁所240個,垃圾屋80個,垃圾池326個,清潔箱230個,清潔車36輛,1.7萬平方米垃圾處理廠1處。投資5387萬元建成了固定和移動訊息網,安裝固定電話9353部,共有8200部無線電話和1014部無線尋呼機。單位、企業及個人投資420萬元啟動了集中供熱工程建設,現鎮區有集中供熱戶1106戶,集中供熱覆蓋面為18.3%。近年來,在城市規劃方面,總投資達860萬元,特別是佔地10.3萬平方米,融集會、慶典、市政禮儀、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多功能廣場,投資986萬元的鎮區主要街路綠化改造工程建設,街道全日保潔制等成為鄂前旗城市建設的一大亮點。

從「九五」以來,鄂托克前旗旗委、政府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予以集中攻堅,在自治

交通路況

區、市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與毗鄰地區的共同合作,不斷加大對道路建設的投入,累計完成公路建設投資38170萬元,其中爭取到國家以工代賑、扶貧資金和國債共12180萬元,國內貸款2500萬元,農牧民投工投勞折款8000萬元,地方以征地、拆遷相抵匹配及企業投資達8300萬元,其餘由施工企業墊資,全旗公路里程(包括鄉村公路)已達到1600公里,其中建成油路450公里,鄉村公路63條約1150公里,69個嘎查村通公路率和通班車率分別達到80%和96%。全旗公路交通初步形成了以敖勒召其鎮為中心,S216線鄂旗察汗淖至陝西寧條梁和寧夏銀川至烏審旗2條「十字」黑色化公路為主骨架,旗鄉村公路為經絡,南接307,西連211,北通109,東達210國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公路交通條件的改善,有力的帶動了運輸業的大發展,全旗道路運輸車輛已達到2300輛,其中客運班車達48台,客運班線32條,實現了「人便於行,貨暢其流」的運輸新格局。

鄂托克前旗-民俗旅遊

宥州古城

宥州城建於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據今已有1000 多年的歷史,它反映了唐代鄂爾多斯的繁榮。據史書記載,唐開元9年,居住在這帶的胡人康待賓起義反唐,唐王朝在鎮壓叛亂後,將參加起義的民眾疏散到江淮渚州。而這些人世代游牧,遷徙無定,不習慣中原的農耕生活,日夜思念故土,迫切要求返回故鄉。於是,開元26年,朝庭命宰相牛仙客在鄂爾多斯設一新州,以安置從江淮地區返回的民眾,並將此州取名宥州,以示唐政權的寬宥之意。

宥州古城

宥州城城址位於我旗城川鎮城川嘎查北1公里處。古城南北長750米,東西寬500米,以「夯土」之術建成的城牆而今仍兀立於地上。東、南、西三面分別有城門,是為瓮城,城牆之上有角樓和馬面(凸面)等防禦設施數座。大約在南宋末年,宥州城被棄。宥州古城遺址現以歷史悠久、內含豐厚的「古錢幣文化」而受到海內外旅遊者的青睞。城內出土的古幣中,從西漢到清朝的古幣應有盡有,但奇特的是沒有元、明兩代的古幣。以唐、宋的古幣為最多,其中:唐「開元通寶」、宋「太平通寶」、「宣和通寶」、「皇宋通寶」、「聖宋元寶」等古幣是稀世珍寶,對研究我國古代經濟、人文、社會等的發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王震井

在城川蘇木黃海則村李有義門前 50 米 處.從井口到井底深 13.2 米 ,井底直徑 1.5 米 ,水深 30 厘米, ( 原來水源很旺,後被沙埋所致 ) 。1942 年,解放區軍民響應黨中央 " 自已動手、豐衣足食 " 的號召,在王震將軍的指導下,掀起了大生產運動1944 年,八路軍在黑梁頭種地,為解決飲水困難,開鑿出這眼井。

王震井

1987 年 8 月 1 日 ,鄂前旗人民政府為教育後代,保存革命遺迹,立了碑。是鄂爾多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之一。

神奇的榆樹壕在茫茫的毛烏素沙海中,有一處天然的歷史名勝,古往今來,她以神奇的傳說、怡人的風景、永恆的綠色和清涼純潔的古榆聖水,款待過國內外千萬遊人,這就是位於我旗珠和蘇木西部巴彥希里嘎查境內的榆樹壕。古老的鄂爾多斯民歌《六十棵榆樹》中:"遠望著鬱鬱蔥蔥的六十棵榆樹喲,雖然年年大旱還是那樣繁茂翠綠;遠望見青煙繚繞的吉仁希布爾(溪水)喲,東西兩面的風水都讓它獨佔了呀!",歌唱的就是這塊風水寶地。榆樹壕東西寬2公里,南北長5公里,東西兩側是綿延起伏的金色沙丘,在方圓10平方公里的"壕"中長滿了古榆樹,在"壕"的北端座落著"六十棵榆樹廟",廟周圍的數十棵古榆或前俯、或昂首、或斜卧,千姿百態、 蒼勁古樸。被譽為"八大榆神"的樹體上,開有大、小、高、低各異的樹洞,每逢農曆五月初三的"神榆節廟會",洞中便會溢出清純的"榆泉",供人們盡情品嘗。

神奇的榆樹壕

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曾是一塊"帽子落入草中便找不著,肉掉到地上沾不著沙"的卧馬寶地,原本沒有一棵榆樹,後來由於長年的烽火戰亂和天年大旱,很快,往日"風吹草低見牛羊"、"百鳥競相飛、清溪苔上流"的美景便一去不回了。生活在這裡的牧人被風沙逼迫背井離鄉。清乾隆年間,當一對蒙古族百歲老人戀戀不捨的將要離開他們世代生活的土地之時,他們老淚縱橫、望沙興嘆,一邊祈禱、一邊種下一粒榆莢,並雙雙捧著神聖的招財桶澆了九九八十一次聖水,等啊等啊,最後,他們永遠的安睡在了這粒深深寄託著他們綠色希冀的榆莢旁。一對老人去世的這一天,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三。一對老人的赤誠,感動了神靈,七十二天之後,這粒榆莢突然奇蹟般的生根發芽,長成了參天大樹。之後,這棵"神榆"每年都要播灑榆莢,繁衍後代,時至今日,每年五月初三這一天,總要有一場淅淅瀝瀝的綿綿細雨降臨,以養育幼小的榆樹、祭奠珍愛綠色的老人。後人為了紀念這一對老人,乞望得到"榆神"的保佑,遂在一對老人長眠之處修建了廟宇。相傳,廟宇建成這一天即五月初三,"壕"里正好生長著六十棵榆樹,便給此定名為"六十棵榆樹廟"。如今,隨著人們生態意識的增強,榆樹壕真正成為以榆樹林為主的生態旅遊區,參天的榆樹不計其數,每年五月初三舉辦的"神榆節廟會"上,數以萬計的中外遊人在這裡或賽馬、或摔跤、或暢飲"神榆泉聖水"、或祭奠、或靜聽喇嘛誦經,去體味那美麗動人的傳說,去領略大自然的神奇。

上海廟立體生態旅遊公司上海廟立體生態旅遊公司是億利資源集團投資近兩千萬元建成的集餐飲、住宿、旅遊、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化旅遊基地,公司始建於 2000 年,經過兩年多的基本建設,於 2002 年 8 月 2 日正式對外營業。公司位於鄂爾多斯西部鄂托克前旗上海廟鎮,這裡交通十分便利,與寧夏平原隔河相望,離寧夏首府銀川僅 58 公里,距旗政府所在地 70 公里,據史料記載:13 世紀初,成吉思汗曾率軍駐足此地,因水草豐美而居此養精蓄銳;因兵器馬壯而萌發征服慾望,因蒼天賜予他神力而橫跨歐亞大陸,此地即成為他征服歐亞大陸的起點。

上海廟立體生態旅遊公司

近兩年來,億利資源集團公司通過對 43 萬畝天然甘草進行圍封保護,建設成為以優質甘草為主,以優質牧草和沙旱生珍稀植物為輔的中蒙藥材基地的建設,並形成了自然景觀十分優美的立體生態表現區,且與寧夏明長城遺址和水洞溝文化遺址、沙湖等旅遊景點緊密聯繫在一起,成為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最大的草原觀光旅遊接待區。目前,旅遊景區內可劃分為大汗行宮休閑度假區、蘇勒德民族文化村、綜合娛樂項目和現代農業養殖示範區。旅遊區以馳名中外的梁外甘草和紫花苜蓿為自然景觀,以濃郁的蒙古族特色和悠久的民族文化為依託,充分展示了蒙古族的歷史與現實文化。在讓遊客領略鄂爾多斯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親眼目睹成吉思汗布陣圍獵、駐紮行宮足跡的同時,還可以品嘗草原生態的瑰麗與安寧。旅遊區現具有接待 400 人用餐、 100 人住宿的規範,目前,主要吸引寧夏、陝西遊客。公司內設綜合管理部、財務部、營銷部、客房部、餐飲部、物業部、藝術團等部門,旅遊區現有員工 80 餘人,一支專業有素的員工隊伍和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在這裡正得以實現。

塞外明珠大溝灣大溝灣是大自然的傑作,它位於我旗城川鎮東南 18 公里處,因發源於陝西省白宇山北麓的無定河注入城川大溝灣村而得名。大溝灣不僅以優質 " 紅星 " 蘋果、紅尾鯉魚和避暑盛地 - 滴哨溝而馳名四海,更以是古 "河套人 " 的故鄉而聞名於世。 1922 年,法國天主教神父、地質古生物學家桑志華首次在這裡發現 3 件人類肢骨化石,翌年,他又與古生物學家德日進組成考察隊,在這裡進行了深入考察,發現了包括 45 個種類的脊椎動物化石和一批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後來,德日進先生在研究這些古化石時,意外發現了一顆人的上門齒化石,經北京協和醫院解剖科主任步達生先生研究,取名 " 河套牙齒 " 。

塞外明珠大溝灣

本世紀四十年代,我國考古家裴文中先生在他的著作中首次使用了 " 河套人 " 和 " 河套文化 " (即薩拉烏素文化)兩個中文名詞,從此,大溝灣 " 一鳴驚人 " 。此後的三十年間,內蒙古自治區考古學家汪宇平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兩位考古學家裴文中、賈蘭坡等先後多次來到這裡進行了深入、系統的考古研究,共發現 " 河套人 " 化石 10 多件、舊石器 100 多件。 " 河套人 " 及遺址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所處地理位置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和科研價值。大溝灣因無定河的曲折前行形成了深厚壯觀的北方溝川地貌和水回田繞的南方水鄉風光,兩者的天然結合,繪就了一幅獨特而神奇的自然風情畫。每當夏秋時節,漫步在溝頂,青磚紅瓦,車來人往,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一派生機盎然;穿行在溝底,古窯森森,土崖悠悠,荒沙漫漫,古木巍巍,一派原始氣息。境內 " 琵琶島 " 上禾苗飛舞,百鳥啁啾; " 水簾洞 " 處流水潺潺,濤聲悅耳; " 花果 園 " 中蜂飛蝶舞,百果飄香; " 美人湖 " 里魚兒嬉戲。熱情好客的民族風情相伴,令人置身桃園仙境,確有回歸自然、流連忘返的感覺。大溝灣既是人們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好去處,也是有識之士去體味古老歷史、增長知識的 " 博物館 " 。

明長城

明長城

從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古一級公路往東行駛8公里,您便可以不為「不到長城非好漢」而感到遺憾了,因為象徵著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古長城就在你的腳下。位於我旗上海廟鎮西部的明代長城遺址,西起黃河東岸向東綿延數百公里,在我旗境內長達53.3公里。它雖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但整體依舊完好,由黃土夯築,夯層為8至12 厘米,牆體和墩台(敵台)構成主體,墩台排列整齊 ,每墩相距150 米。歷經蒼桑的墩台現在仍然高達12米,牆體高6.5米。流經寧夏靈武縣的水洞溝河,從長城的豁口處穿過,此豁口為這段長城的防禦重地,築有關城和其它重要防禦設施。明長城在我旗境內共有7處烽火台遺址,而今,它們雖然已被歷史的長河沖刷的千瘡百孔,但它們的風骨卻更加令世人所欽佩。

鄂托克前旗-資源物產

鄂托克前旗地大物博,資源富集,礦產資源得天獨厚,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廟鎮境內,石炭二疊紀和侏羅紀兩種含煤地層同處一地,分布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已取得探礦權面積754平方公里,預計儲量在100億噸以上,現已完成精查儲量近30億噸;世界級整裝天然氣田蘇里格氣田60%以上分布在我旗境內,已探明儲量2500億立方米;探明鹽儲量250萬噸,芒硝200萬噸,石膏1.3億噸;優質紫砂陶土分布於全旗,具有細膩、縮性小等特點,可與景德鎮陶土相媲美,預計儲量100億噸以上;可廣泛用於環保、化工以及納米技術等方面的稀有礦種方沸石、蒙脫石預計儲量在40億噸以上。藥材資源非常豐富,素有「藥材之鄉」的美稱,是我國梁外甘草和天然麻黃的主要產地之一,野生甘草保存面積425萬畝,麻黃保存面積26.5萬畝(其中人工麻黃種植面積6.5萬畝)。另外,苦豆草、枸杞、銀柴、大黃等野生藥材資源廣泛分布於全旗境內。水土資源、農、畜、林、沙產品資源富集,地下水資源具有水位淺、水質好、易開採等特點,水資源總量達3.3億立方米,年可開採量1.7億立方米。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達到185.6萬頭(只),年產綿羊毛200萬公斤,山羊絨20萬公斤,皮張50萬張,商品肉800萬公斤。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南部城川鎮的大溝灣是「河套人」的發祥地,而且又是伊西革命根據地之一。既有唐代宥州古城遺址和大量的漢代古墓群及薩拉烏素化石群,又有延安民族學院城川紀念館及王震井等革命遺址,附近又有明長城遺址。深厚的歷史底蘊,絢麗多姿的草原大漠風光,革命古迹,古城遺址和濃郁的鄂爾多斯民族風情,共同構成了這片神奇土地的誘人魅力。1.礦產資源

方沸石1998年,鄂前旗發現了方沸石礦體露頭,經中國礦業內蒙古公司實地勘探,並取樣化驗,方沸石品位於50—60%,最低品位為32%,達到工業品位30%。在鄂前旗境內二道川鄉、三段地鎮、布拉格蘇木已探明可供開採方沸石礦床東西寬12公里,南北長50公里,礦體厚度8—60米,儲量在40億噸以上的特大型礦床,填補了我國礦產品資源的一項空白。目前全世界已知的沸石礦有40多種,但常見的只有絲光沸石、斜發沸石、毛沸石等。方沸石比較少見,僅在美國等地發現,但儲量小,品位低,沒有工業利用價值。方沸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離子交換性能和催化性能,是非金屬礦產中的珍品。方沸石具有多種用途,經加工可以製成多種產品,用於農業、環保、建材等各個部門。 經大連理工大學化學物理研究所試驗表明,方沸石應用於農牧業、環境保護、建材三大最佳領域的項目有:利用方沸石生產離子篩及橡塑助劑、土壤改良劑、重金屬提取劑、生產硅鋁化合物、殺菌劑、特殊氧化劑等。方沸石經過化學改性處理後,顯示出獨具特色的「離子篩」特性,對直徑<2.6°A的重金屬離子如Cu、Pb、Zn、Ag、Fe等具有選擇吸附性,非常適合於此類金屬的提取、熔煉及廢水凈化。經改性後,方沸石的純度及孔徑均有明顯改善,吸附力和離子交換力明顯提高。是催化材料的重要開發方向和有效利用途徑。

石膏

石膏

鄂前旗石膏資源主要分布在布拉格蘇木的科貝礦床、古爾恰克礦床和三段地鎮的巴拉廟礦床,分布範圍在三段地鎮以北至布拉格蘇木一直沿至鄂托克旗查布蘇木接壤處,南北長90公里,東西寬10—28公里,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礦區大地構造處於中期准地台鄂爾多斯斷中陷帶西緣,石膏礦貯存第三系漸統陸相紅色泥岩中,含上下兩個石膏礦組,兩礦組在剖面中相距40—70米。根據內蒙古一0八地質隊提交的《鄂托克前旗蘇級石膏礦區詳查(最終)地質報告》,我旗石膏資源儲量為1.26億噸,品位於62%—78%,達到工業品位(工業品位65%),礦床覆蓋層為0—15米,礦體厚度為1.2—3.8米,該礦種主要用於建材、醫藥等領域。鄂托克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處蒙、陝、寧三省區交界處,西端距寧夏銀川市20多公里,距寧夏河東國際機場僅有10多公里。全旗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能夠滿足大開發的需要。

湖鹽、芒硝湖鹽、芒硝主要分布在二道川鄉北大池村,兩種礦產為共生組合。湖鹽儲量為77萬噸,品味為62—94%之間,年產清浪鹽3萬噸;芒硝儲量為108萬噸,礦床面積約28平方公里,品位為24—64%,年產芒硝3萬噸。

鈾分布於毛蓋圖蘇木、布拉格蘇木,現正在加緊勘探。

天然鹼天然鹼主要分布在二道川鄉呼素綽爾、察汗素,預計儲量10萬噸,品味在30%左右。

陶土陶土主要分布在我旗二道川鄉、三段地鎮、布拉格蘇木境內,南北長約90公里,東西寬約10—28公里,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儲量約為2000萬噸,屬優質紫色陶土,可與景德鎮陶土相媲美,廣泛用於石油、化工、環保、農業、建築、食品加工等行業,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天然氣鄂托克前旗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長慶油田公司先後在我旗城川、昂素鎮等地打氣井15眼,都已達到工業氣流井,單井日產天然氣20萬立方米左右。尤其是2000年蘇里格氣田的發現,加大了天然氣勘探力度。2001年根據股份公司安排,長慶油田公司堅持「地震先行,綜合勘探;立足上古,兼探下古;集中評價,戰略甩開;適度探明,放開控制」的勘探方針,以蘇里格東砂帶探明區為基點,在南北開展評價勘探的同時,向西大井距甩開,預探中砂帶和西砂帶,部署二維地震2500公里。中砂帶和西砂帶70%位於我旗境內。其中在昂素鎮共打「蘇」字頭井10眼,珠和蘇木2眼,均出現好的含氣顯示,同時證實了中、西砂帶盒8砂體含氣,無阻流量超百萬方/日,為長慶油田公司在我旗勘探天然氣奠定了基礎。根據長慶油田公司在我旗的勘探作業成果表明鄂前旗境內天然氣探明儲量2500億立方米,控制儲量3400億立方米,預測儲量8000億立方米。該氣田主要地質特點:一是儲層物性好,孔隙度最19.96%,平均13%,滲透率最高 561毫達西,主要氣層平均為62毫達西。二是單井產量高,目前單井最高日產量百萬方以上,平均20—60萬立方米。三是儲量丰度高,每平方公里地質儲量2—3億立方米,相當於長慶氣田儲量丰度的四倍。四是天然氣質量好,甲、乙烷含量高達96%,更主要的是不含硫化氫,無邊、底水。鄂前旗旗委政府立足這一資源優勢,確立以氣為能源、以氣為原料的發展思路,結合我旗資源共生這一實際,以氣為燃料,大力開發現有的非金屬礦產資源,發展陶瓷建材工業;以氣為原料開發二甲醚、甲醇、炭黑、硅膠、乙烯等下游化工產品。

蒙脫石蒙脫石主要分布在布拉格蘇木,可用於納米技術,為現代高科技產品原料,品味在33%左右。

煤炭鄂前旗上海廟煤田位於旗府所在地敖勒召其鎮西南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煤田相連,煤田分布面積1200多平方公里,含煤地層有石炭二疊紀和侏羅紀,初步預測儲量100億噸以上。 2.農畜林沙資源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一種優質牧草,經加工是餵豬、雞、鴨、魚、牛、羊等多種禽、畜及水產動物低成本的全價高效生物飼料。蛋白質含量是玉米雙倍,我旗紫花苜蓿資源豐富,種植面積達35.7萬畝,年產乾草5425公斤。

薩福克肉羊

薩福克肉羊

產於英國英格蘭東南的薩福克、諾福克、劍橋和艾塞克等地,2002年由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細毛羊種羊二分場從澳大利亞引進。該羊生長發育快,產肉性能好,母性強,產羔率為130%—140%,成年公羊體重為100—110千克,母羊為60—70千克,3月齡羔羊胴體重達17千克,肉嫩脂少,剪毛量3—4千克,毛長7—8厘米,毛細56—58支,凈毛率為60%。

皮張

鄂托克前旗2004年產各類皮張 52.2萬張,皮張以皮厚、韌性強而遠近聞名。

鄂托克前旗2004年細毛羊達9.7萬隻,年產綿羊毛1600噸,細毛羊以鄂爾多斯細毛羊為主,被毛潔白,密度適中,細度均勻,毛細60—64支,有明顯的正常彎曲,側毛自然長度為7.0—10.0厘米,凈毛率達36%以上。

鄂托克前旗2004年肉牛達3.5萬頭,肉羊達86.7萬隻,年產各類肉14689噸。為了加快我旗畜牧業發展步伐,提高肉類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2004年,我旗新建、擴建人工配種站127處,調購以德美為主的種公羊258隻,調購以西門塔爾、秦川牛為主的優質肉牛19583頭。目前,全旗牲畜改良率達98%以上,所產各種肉類以肉質細微、柔軟多汁、口感好而倍受各地客商青睞。

鄂托克前旗屬於羊絨生產加工基地之一,絨山羊品種主要有:內蒙古白絨山羊、阿爾巴斯白絨山羊,年產山羊絨150噸,山羊絨細度14—16微米,凈絨率為60%以上,成年公羊單產最高達1.0公斤,鄂托克前旗的山羊絨深受湖北、湖南、山西等外地客商青眯。當前,羊絨製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供不應求,我旗是畜牧大旗,牧業生產中羊絨又居首位,是農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林業資源概況

(一)森林資源

鄂托克前旗總土地面積為1874.25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912.77萬畝,佔總面積的48.8%;非林業用地961.48萬畝,佔總面積的51.2%。目前我旗的森林覆蓋率為7.9%。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166.92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8%;灌木林地93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0%;疏林地26.75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未成林造林地84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9.2%;宜林荒山(沙)荒地542.1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8.8%;其它用地面積0.11萬畝。 全旗林業資源中,國有林12.56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9.1%;集體林154.36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90.9%。有林地中,防風固沙林面積64.26萬畝,佔有林地面積的38.5%;農防林面積27.54萬畝,佔有林地面積的16.5%;用?牧置婊?1.26萬畝,佔有林地面積的36.7%;經濟林面積13.85萬畝,佔有林地面積的8.3%。

在樹種分布上,喬木主要以柳樹、楊樹為主;灌木以沙柳、楊柴、花棒、檸條為主,還伴有旱生、沙生和鹽生灌木、小灌木,主要有:錦雞兒、藏錦雞兒、紅沙、白刺、鹽爪爪、珍珠米等。

(二)野生動植物資源

麻黃

鄂前旗甘草

本旗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包括馳名中外的藥用植物甘草等,現保存面積400萬畝。其中有開發價值的167萬畝, 年產200萬公斤;境內還有麻黃草,保存面積70萬畝,年均採集量120萬公斤;還有銀柴胡、苦參、知母、遠志等中藥材。編織類植物有:烏柳、沙柳、紅柳、芨芨、沙竹等。野生動物有:草兔、沙狐、沙雞、黃鼠狼、馬艾虎、刺蝟等。

(三)林業發展

「九五」期間是我旗林業事業開始蓬勃發展的起跳階段,規劃從97年至2000年,全旗以每年飛播造林10萬畝,人工造林10萬畝,以種檸條、楊柴為主的封育補植補播治沙30萬畝的速度治理沙害200萬畝。工程實施後,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全旗上下對造林治沙的積極性高漲,農牧民對治沙種樹種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資金,無論力度、規模都是建旗以來前所未有的。鄂前旗的林業事業從低水平徘徊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整個工程實施期間,我旗共完成人工造林58萬畝,合格34.91萬畝;飛播造林41萬畝;封閉補植補播131.7萬畝。總計治理面積達207.61萬畝。其中包括敖鎮萬畝環城林帶工程等重點工程。通過「九五」的建設,牧區草場沙化的勢頭得到遏制,全旗森林覆蓋率由「八五」末的6.94%增長到7.6%。

國家西部開發,生態先行的政策為我旗林業事業不斷發展提供了良好機會,天保、退耕還林兩大工程實施以來,我旗完成人工造林22萬畝,飛播造林128.75萬畝,封山(沙)育林20萬畝,義務植樹75萬株,四旁植樹48萬株,完成沙柳原料林20萬畝,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實施了3000畝楊樹速生豐產林。扶持發展造林500畝以上的大戶218戶,5000畝以上的大戶有16戶,其中包括在自治區有一定影響的馮治庭、米啟旺等。年產各類苗條3億株左右,除本旗自用外,其餘全部銷往周邊地區,遠至寧夏、甘肅、山西、陝西、呼市、包頭等地。各大企業也紛紛擠身林業產業,敖鎮的金駝葯業責任有限公司、伊帝亞山野菜加工廠、正在建設當中的昊派林木開發有限公司(年生產7000噸木質素)、金林木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生產3萬立方米的高密度纖維板)以及規模生產的林木種苗

鄂托克前旗

業共同構築了我旗林業產業的框架,產業化發展已具雛形。靠麻黃草、有毒灌草、甘草根、山野菜、沙柳平茬枝條、育苗、採種等,已成為當地農牧民增產創收的主導產業,大部分農牧民僅靠此一項增收萬元以上,個別特殊大戶達10萬元以上。做好沙產業這篇大文章,是我旗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決策,我旗各級政府為了推動林業產業化發展,做出極大努力。明確規定了五荒承包到戶,限期治理,產權50年不變,理順了森林資源的產權關係和基礎建設的投資關係,充分調動了廣大農牧民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其次是發展非公有制林業,鼓勵社會各界各種經濟成份投入林業生產建設,形成了全社會搞林業的良好局面。其三是政府出資幫助農牧民發展林業,增加資源總量,如本年度政府出資100萬元,建設20萬畝沙柳原料林。到2003年底,全旗灌木資源總面積達876735畝,年產枝條175.35萬噸,可滿足年產175.35萬立方米人造板生產需要,為我旗林業產品加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旗委、政府的引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截止2003年底,鄂托克前旗已建成金駝葯業有毒灌草加工1線,伊帝亞野菜生產,金林木業中密度纖維板生產1線,昊派林木質素生產。形成了年產麻黃素50噸,各類人造板3萬立方米的生產能力,加上林木種苗產業,全旗年林業總產值達2830萬元,可實現利稅485萬元,林業產業化經濟的光明前景已初步顯現。


推薦閱讀:

公權力干預下的商人自治
廣西壯族自治區道路運輸管理局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古迹之賀蘭山岩畫【圖文】
廣西壯族自治區收據管理辦法
冬季皮膚癢,自治有妙方

TAG:內蒙古 | 鄂爾多斯 | 蒙古 | 自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