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寵臣裴延齡:哄騙皇帝的高手|唐朝|德宗|裴延齡
在中國歷史上,因為統治者喜歡聽順悅己意的話,久而久之,報喜不報憂便成了官員的職業習慣。要報喜,卻無喜可報,怎麼辦?就不得不製造假象來哄騙主子,於是說謊便成了官員的家常便飯。
德宗李適
本文選自《同舟共進》2015年第12期,作者:李興濂
在中國歷史上,因為統治者喜歡聽順悅己意的話,久而久之,報喜不報憂便成了官員的職業習慣。要報喜,卻無喜可報,怎麼辦?就不得不製造假象來哄騙主子,於是說謊便成了官員的家常便飯。
唐朝德宗年間的寵臣裴延齡就是這方面的高手。裴延齡,河中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乾元末年(公元759年)任汜水尉;德宗在位期間,官至司農少卿。德宗貞元八年(公元792年),裴延齡接任戶部侍郎,負責農業稅務收支等工作。但他根本不會經營理財,一上任就向奸滑的老吏詢問取巧之道,學到虛設政績的辦法之一——分設財庫,分立賬戶。裴延齡上奏道:政府每年財政收支不少,並且年度交替,如今只有一本賬難免混亂。建議招募人員分別按欠、負、耗、剩各制一本賬,以及分季度、月份賬,這樣便於管理。德宗以為賬目多就意味著收入多,看他分章列目頗為規範,就採納了裴延齡的建議——實不知錢物並沒增加,不過多添了幾本賬、幾個人而已。
不久,朝廷養馬需要向民間大批量徵集草料。宰相陸贄等人建議,若要徵集百萬圍(計量單位)草,需要大量時間、人力;況且時值冬季,船力不通,恐妨礙民間生產,不如讓各地分別儲備兩三萬圍草,等需要時再隨時調用。這時裴延齡上奏說:冬天馬匹適合在馬廄中餵養,夏天則適合在野外牧放。臣近日一直暗中察訪,得知長安、咸陽兩地交界處有片數百頃的大草原,正好適合放馬。況且此處相距京城不遠,和在馬廄里餵養沒什麼差別。德宗聽聞大喜,就對宰相下令如此實行。宰相陸贄知道裴延齡能忽悠,說:「恐怕沒這回事。」德宗不信,特意派人前去調查,官員到地方一看,哪有什麼大草原?不過是一小塊濕地,佔地不過數畝。
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年),德宗皇帝要造神龍佛祠,需要五十尺的木材。裴延齡上奏:「臣近日暗訪得知,同州地區專產高大木材,一棵足有八十尺。」德宗質疑:「從玄宗開元年間到現在,建宮殿所用的木材都是從很遠的地區運來,同州距離這麼近,從來沒聽說過產巨木。」裴延齡說:「好木頭只有遇到好皇帝時才長出來,開元、天寶年間沒有,那是因為沒有明君。現在有,說明現在的皇帝是明君。」一席話把德宗捧得比開元盛世時的玄宗還聖明,龍顏大悅。
裴延齡的謊言越是離譜,越是能得到德宗的青睞。同年,裴延齡又上奏一本:「左藏庫司多有失落,近因檢閱使置簿書,乃於糞土之中,得銀十三萬兩,其匹段雜貨百萬有餘。此皆已棄之物,即是羨餘,悉應移入雜庫,以供別敕支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布匹要是在糞土之中,早就腐爛不堪沒法使用,但德宗本就十分貪財,得知裴延齡發現了如此多的意外之物,奢侈的慾望便迅速膨脹起來,凡事都伸手朝裴延齡要錢。面對著皇帝越來越多的索取,裴延齡又不敢暴露真情,只好加緊了對百姓的巧取豪奪。
對裴延齡的信口雌黃,當時就有人指責他愚弄朝廷。宰相陸贄就對德宗說過,裴延齡是不可用的「誕妄小人」,「……移東就西,便為課績,取此適彼,遂號羨餘,愚弄朝廷,有同兒戲」,「昔趙高指鹿為馬,臣謂鹿之與馬,物理猶同,豈若延齡,掩有為無,指無為有」。
雜文家舒展寫過一首詩:「笑彈怒罵易遭災,附勢趨炎難倒台;縱有腹非隨風去,實事求是拿頭來。」用來形容胡說八道的裴延齡,甚是恰當。可這樣的官員照舊撒謊拍馬,悠哉游哉,若非他早逝,還很有可能當上宰相。相反,忠誠正直之士如陸贄,卻不得不吞下被逐出長安,踽踽獨行,貶往遠州的苦果。
雖然知道造假誤國誤民、勞民傷財,但如此效仿者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只因「數字出官,官出數字」,於是瞞和騙便被一些人視為官場升遷的「至尊法寶」,傳襲了下來。
(作者系文史學者)
(責編:zhao)
推薦閱讀:
※連載: 鍊氣化神,步入高手的必由之路
※【概覽系列】《刻意練習》——天才?有跡可循(上)
※高手導遊的帶團模式
※Linux高手是怎樣煉成的?
※控制餐後血糖的神秘「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