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針灸技術
溫針灸技術是艾灸與針刺結合使用的一種操作技術,是在留針過程中將艾絨搓團捻裹於針柄上(或使用適當長度的艾條固定在針柄上)點燃,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溫針灸技術具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適應症較廣,常用於寒盛濕重,經絡壅滯之證,如風濕疾患、肌肉關節疼痛、冷麻不仁,便溏腹脹等。
一、基本操作方法將毫針刺入穴位得氣後,使針根與皮膚表面距離2~4cm左右,留針不動。於針柄上裹以棗核大小粗艾絨製成的艾團,或取1~2cm左右長度的艾條套在針柄上。一般從艾團(條)下面點燃施灸。待其自滅,再換艾團(條)。如用艾絨每次可灸3~4壯,艾條則可用1~2壯。在燃燒過程中,為防止落灰或溫度過高灼傷皮膚,可在該穴區置一帶孔硬紙片以作防護。其操作的關鍵環節主要有以下兩點:
1放置艾團:取粗艾絨,用右手拇指、示指、中指,搓成棗核大小,中間捏一痕,貼於針柄上,圍繞一搓,即緊纏於針柄之上。艾團要求光滑緊實,切忌鬆散,以防脫落。
2.放置艾條:可在艾條中間先用針柄鑽孔,然後安裝在針柄上。
二、常見疾病的溫針灸治療技術(一)腰痛病(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痛病常因急慢性損傷、感受寒邪等導致經脈閉阻,以腰部疼痛,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疼痛等為主要表現,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溫通經脈。
【方法】溫針灸。
【操作】在疼痛的局部取經穴或阿是穴。按照上述溫針灸操作,每根針每次3~4壯(放置艾團時)或1~2壯(放置艾條段時)。也可配合遠端穴位針刺治療。每次可選取2~6個穴位做溫針灸,每天1~2次,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5天。
(二)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本病是指手肘外側肌腱的勞損性疼痛。網球肘多因前臂伸肌群因長期反覆強烈的收縮、牽拉,使肌腱附著處發生不同程度的急慢性累積性損傷,導致撕裂、出血、機化、粘連,由而致病。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通絡止痛。
【方法】溫針灸。
【操作】取穴:曲池或局部阿是穴。按照上述溫針灸操作,每根針每次2~3壯(放置艾團時)或1~2壯(放置艾條段時)。可配合遠端穴位針刺治療。每次可選取1~2個穴位,每天1~2次,5次為1個療程。
(三)膝痹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痹,屬於中醫骨痹範疇,常因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慢性勞損、肝腎不足、外邪閉阻經脈所致。不通則痛,不榮則痛,以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活動或天氣變化時疼痛加重,常反覆發作,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溫經通絡止痛。
【方法】溫針灸。
【操作】取穴:犢鼻、梁丘、血海、鶴頂、陽陵泉、足三里。按照上述溫針灸操作,每根針每次3~4壯(放置艾團時)或1~2壯(放置艾條段時)。每次可選取2~6個穴位,每天1~2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5天。
(四)肩凝症(肩關節周圍炎)
多為正氣不足,營衛漸虛,局部感受風寒,或勞累閃挫,遂致氣血阻滯而成。表現為肩周疼痛,夜間為甚,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久病出現肩部肌肉萎縮,查體肩前、後、外側均有壓痛,外展功能受限明顯,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扶正固本、溫經通絡止痛。
【方法】溫針灸。
【操作】取穴:肩髎、肩髃、肩貞、臂臑、阿是穴等。按照上述溫針灸操作,每根針每次3~4壯(放置艾團時)或1~2壯(放置艾條段時)。可配合遠端穴位針刺治療。每次可選取2~4個穴位,每天1~2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5天。
5.痛經(原發性痛經)
痛經多由寒凝胞中、氣滯血瘀所致。臨床表現為從月經初潮開始,行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下腹疼痛、墜脹,經色紫暗、夾有瘀塊,伴腰酸或其它不適癥狀如頭痛、乏力、頭暈、噁心、嘔吐等,但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可按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診斷。
【治則】溫經散寒,祛瘀止痛。
【方法】溫針灸。
【操作】取穴:中極、次髎、地機、命門、關元、腎俞、足三里等。按照上述溫針灸操作,每根針每次3~4壯(放置艾團時)或1~2壯(放置艾條段時)。可配合遠端穴位針刺治療。每次可選取2~6個穴位,每天1~2次。可在月經周期經前2~3天開始施灸,每天1次,3~5次為1療程(月經周期),共治療3個療程。
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5天。
三、禁忌症皮膚感染與炎症的穴區忌用。
四、注意事項溫針灸時,要囑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動肢體,以防艾團(條)脫落灼傷。
推薦閱讀:
※【研究方法】針灸研究要以提高療效為目的
※針灸常用配穴法
※【針灸講壇】灸法補瀉點滴
※鄭魁山針灸手法_針灸_久久健康網-9939.com
※好記的針灸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