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佛指舍利漫談
舍利,梵語SARIRA,意即遺體、遺骨。通常指佛陀釋迦牟尼的遺骨,稱為佛骨,佛舍利。後亦把高僧大德荼毗(火化)後所得的質地堅硬的結晶顆粒稱為舍利。《金光明經》(卷四舍利品)曰:「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也就是說舍利是戒定慧無染功德熏修而成,是修行到一定程度的驗證。舍利按其形狀、聚散、色澤、本義延伸義等有多種分法。據巴利文《長部經》所說,舍利有全身舍利與碎身舍利之分。遺體可稱為全身舍利,而荼毗後遺骨可稱為碎身舍利。
《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菩薩處胎經》(卷三參常無常品)、《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等亦有全身舍利與碎身舍利之說。另有將遺骨全部收入一塔者稱為全身舍利,將遺骨分置多處者稱為碎身舍利。《法苑珠林》(卷四十)分舍利為三:⑴骨舍利,其色白;⑵發舍利,其色黑;⑶肉舍利,其色赤。而《浴佛功德經》則分舍利為二:⑴生身舍利,又稱身骨舍利,即佛之遺骨;⑵法身舍利,又稱法頌舍利,即佛所遺之教法、戒律,而以舍利比喻之。禮拜遺身舍利可結「值佛聞法」之因緣而速證菩提。誠所謂「虔拜瑤函,若靈山之舊識;一瞻金骨,憶雙樹之曾逢」。所以古今中外善男信女們無不把瞻禮膜拜舍利視為脫離三苦、消彌罪業、培植福德的殊勝因緣。《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記載,佛入涅後,周邊八個小國興兵爭奪舍利,後被香姓婆羅門勸解,乃八分舍利與八國,各國皆得舍利而歸,各起塔供養。此安置佛舍利之寶塔稱為舍利塔。釋迦牟尼佛涅後一百多年,至古印度阿育王時,因阿育王崇信佛教,曾開啟羅摩伽國以外之七塔,並取其舍利,分而存之並廣泛建立舍利塔以供奉舍利,人們把這些舍利塔稱阿育王塔。據《法苑珠林》(卷三十八)以及《廣弘明集》(卷十五)記載,中國境內有這樣的舍利塔19座,陝西扶風阿育王塔即為其一。先有此佛塔而後建立佛寺,最初便因此塔之名而稱阿育王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桓靈年間(147-189),唐高宗李淵賜名法門寺。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當時的岐州牧拓跋育首先打開塔基朝拜佛指舍利。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打開法門寺舍利塔朝拜佛指舍利。之後,隋文帝時的右內史李敏成為朝拜佛指舍利的第二人,迄至唐朝國力強盛,佛法興隆。自唐太宗貞觀五年(631年),至唐僖宗咸通十五年(874年)共243年當中,唐朝先後有八位皇帝或是將佛指舍利迎接到皇宮,或是親自到寺院朝拜,唐僖宗則成了封建王朝歷史上朝拜佛指舍利的最後一人。他於咸通十五年(874年)將佛指舍利和皇家及大臣們朝拜舍利時供奉的各種器物一併密藏於塔下地宮,並封存起來。直至1987年為重建法門寺寶塔,發現了這個密封1113年的唐代地宮。並於1987年
珍藏於法門寺的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釋迦牟尼佛指真身舍利,是佛教界的最高聖物,在全世界佛教徒心目中具有無比崇高的地位。因而舍利面世,震動了全世界佛教徒,他們無不想親身瞻禮膜拜,虔誠供養。佛指舍利面世之後,到法門寺朝拜的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1994年11月至1995年2月,應泰國國王、僧王之請求,佛指舍利起駕巡禮以佛教為國教、有「黃袍佛國」之稱的泰國,供泰國廣大信徒瞻拜85天。供奉期間,從皇室宗親到黎民百姓無不頂禮膜拜,二百二十多萬人輪流朝拜,為有此殊勝因緣而歡欣鼓舞。時任泰國總理的川?立派帶領數百名泰國高官到機場恭迎並虔誠瞻禮,並對佛指舍利赴泰予以高度評價。他說,中國政府和佛教界同意將陝西法門寺佛指舍利巡禮泰國供奉,充分顯示了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他願藉此機會祈求佛指舍利為泰中人民消災納福,永樂萬代。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朴老認為佛指舍利首次出國赴泰巡禮為「中泰曠古盛事」,中泰兩國佛教界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增進中泰兩國佛教界源遠流長的法情道誼,將中泰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推上了新的台階。在佛指舍利的慈光攝受下,幾年來中泰兩國佛教界及兩國人民之間的情誼得以不斷加深,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不斷加強。
從舍利赴泰和舍利赴韓供奉的非凡盛況和巨大影響中我們不難發現,佛指舍利在增進睦鄰友好、促進世界和平、推進人類福祉方面所發揮的獨特的作用。而佛指舍利
推薦閱讀:
※三游法門寺(上)
※法門寺地宮埋藏了1000多年的絕世秘密
※看看今日法門寺!
※「世界第九大奇蹟」——法門寺
TAG:法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