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總理辭職風波:小國危機為何牽動地區神經?
原標題:黎巴嫩局勢:小國危機為何牽動地區神經?哈里里的「閃辭」風波,將近年來原本在中東多國動蕩局勢中相對超脫的黎巴嫩,又推到了中東政治舞台的聚光燈下。不僅伊朗、沙特、敘利亞、以色列等地區大國高度關注黎巴嫩政治走向,甚至法國等西方國家也積極介入。究竟為何黎巴嫩會在近期爆發危機?黎巴嫩在中東地緣政治中處於什麼地位、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為何多國會對黎巴嫩如此關注?一起來看專家的分析。政治碎片化 從小國一窺中東縮影
長期以來,黎巴嫩國內教派林立,反映在政治上則呈現出政壇的碎片化。可以說,從黎巴嫩這一小國,就可一窺中東各種政治勢力縱橫交錯的縮影。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 李紹先:有的專家形容,黎巴嫩不是一個國家,黎巴嫩是19個教派,它在政治上是一個碎片化的(國家)。總的來說,黎巴嫩是一個教派分權的國家,按照黎巴嫩憲法規定,總統必須由基督教馬龍派出任,總理必須由伊斯蘭教遜尼派出任,黎巴嫩議會的議長必須由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出任,我們可以想見黎巴嫩政治的複雜性。唇亡齒寒 危機將影響敘戰後秩序專家認為,黎巴嫩危機在此時爆發,實際上與近期敘利亞局勢密不可分。黎、敘兩國過去同為法國的屬國,一度被視為一體。兩國分別獨立後,敘利亞仍長期對黎巴嫩事務有極大發言權。而隨著敘利亞基本肅清了境內的極端組織,進入「後極端主義時代」,即將建立新秩序。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與其關係緊密的鄰國黎巴嫩陷入混亂,勢必將對敘利亞新秩序的建立產生災難性影響。伊朗影響力坐大 令沙特坐立不安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黎巴嫩作為阿以衝突、巴以衝突的前沿國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2006年的黎以戰爭中,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對以色列的回擊迫使其撤軍,此後在黎巴嫩國內的影響力逐漸壯大。而通過什葉派的紐帶,伊朗的影響力逐漸滲入敘利亞、葉門、黎巴嫩等國,這讓遜尼派大國沙特感到坐立不安。小國危機背後是兩大集團對立格局
因此,哈里里在出訪沙特期間「閃辭」,不僅成為點燃黎巴嫩危機的導火索,也吸引了諸多地區國家的目光。這一事件背後,再次凸顯了黎巴嫩政壇、乃至中東局勢的新特點:那就是,隨著敘利亞危機的深化,伊朗的地區影響力上升,而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集團同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集團矛盾不斷加深。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 李紹先:這一局面,毫無疑問是以阿拉伯為代表的本地區這些力量不願意看到的。哈里里實際代表了沙烏地阿拉伯或以沙特為首各國的利益,但由於沙特對哈里里在黎巴嫩政壇沒能有效遏制黎巴嫩真主黨力量的不斷上升非常失望,這是哈里里辭職,從而引發本次危機的主要背景。當前在中東最大的政治矛盾就是地緣政治力量的嚴重失衡,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兩大集團相互對立的格局。
推薦閱讀:
※核泄漏危機正失控 日本經濟困境將波及中美
※金融危機暴露無序競爭 美國「金改」舉步維艱
※林剛《敬虔的危機》
※? 什麼是中年人的危機?
※全球金融危機一共爆發了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