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地地道道的語文課

想起了鄭板橋的一首題畫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沉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細細揣摩,韻味十足。嚼之,眼前豁然開朗,茅舍頓開,解開我從教十年的最大困惑: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總覺語文課越上越難上,越上越不會上了。課上抓了朗讀訓練,卻涉嫌不重視語言文字訓練;抓重點詞語品讀理解,卻抱怨丟了語文教學的「根」----朗讀;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以學定教,難逃弱化教師主導作用的指責…….等等。對語文課賦予太多的外殼,開掘得太遠,增容得太多,使語文教學變「胖」了,弄得學生頭暈目眩,語文味變少了。語文課堂不正像鄭板橋畫竹一樣必須「冗沉削盡留清瘦」;語文教學要減「胖」;要返璞歸真;要簡簡單單地教,上出地地道道的「語文味」嗎? 一、刪繁就簡一枝花----凈化課堂目標 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要完成語文任務,語文課必須把工具性與人文性緊密地結合起來,仍然需要有「語文味兒」。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凈化課堂目標。有人問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樣把石頭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頭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樣的道理,語文課儘可能的把不是語文或不具有「語文味兒」甚至是語文但不是重點的東西清除出語文課堂,「刪繁就簡一枝花」,達到課堂目標最優化。 首先,根據不同類型課文,簡化目標,抓住關鍵,訓練重點。如教學《荷花》一課,文質兼美,文中的優美詞句需要理解,但文章中有的意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詞句過細咬嚼,那就如同將一朵含苞欲放、充滿活力的「荷花」,一片一片摘下,最終弄得瓣離花碎,留下遺憾。課上要做的是將更多的功夫花在朗讀上,通過品讀、評讀、個性化朗讀等方式,靠讀感悟文章的美,借讀領悟語言的魅力,達到讀懂「荷花」,嗅出「花香」。 其次,根據年齡特點,紮實訓練年段培養目標。同樣是課文的學習,不同年段的課堂教學方式、訓練側重點大不相同。低年級學文重在鼓勵美讀課文,少些零碎評價與分析;中年級學文重在讀通讀懂課文,初步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而高年級學文不但要讀懂學會文章,而且能初步感悟語文博大的內涵和豐富的美感,以實現「舉一反三」、厚積薄發。 我們應該追崇的是崔巒先生說的:「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求發展,扎紮實實求發展,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 二、「讀」占鏊頭,課堂洋溢著濃濃的 「語文味」 「讀是閱讀教學永恆的主題,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語文教學改到什麼程度,放棄了讀,就等於放棄了一切。」文本背後蘊涵著的是海洋,是天空,是豐富的精神家園,要理解它,感悟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教師始終要把自己定位為構建精神家園的設計者與拾貝人,通過「讀」,源源不斷地往孩子們的精神家園輸送養料,為塑造他們的精彩人生添彩抹綠。 1、把卧著的文本讀「活」。如《山雨》一文教學,文章著重用細膩的語言繪聲繪色地描寫了山雨的聲音,把山雨中的樹葉、綠草、岩石寫成奇妙無比的琴鍵,把飄飄洒洒的雨絲比成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在雨中,這些靈巧的手指彈奏出一首一首優雅的小曲。這是多麼美妙的意境啊! 讀到這裡,應啟發學生仔細品味:在山雨中,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棵綠草,都是琴鍵,每一絲雨絲都是彈琴的手指,那麼能彈奏出多少美妙動聽的聲音呢? 「雨絲打在岩石上,那是鋼琴發出的聲音——丁冬、丁冬」; 「雨絲打在樹葉上,那是小喇叭發出的聲音——嘩啦、嘩啦」; 「雨絲打在綠草上,那是小提琴發出的聲音——沙沙、沙沙」。 「是的,這麼多的樂器在一起演奏,一定會奏出悠揚而婉轉的交響樂。假如你就是這交響樂隊的一員,有渾厚的大提琴,有清脆的小喇叭,有悠揚的銅笛,有婉轉的小提琴,這麼龐大的樂隊,在一起演奏,那聲音一定很美妙!我們來試試好嗎?」 同學們興緻盎然,動了真情模擬似地讀了起來。那聲音的確好聽,真像一支龐大的樂隊在演奏一曲交響樂——山雨的丁冬、丁冬;山雨的嘩啦、嘩啦;山雨的沙沙、沙沙……整節課教學沒有多餘的輔助手段,教學環節簡簡單單,但課上卻是書聲琅琅,書香味濃濃。那靜靜的「山雨」隨聲而飄,潤物無聲。 2、把複雜的文本讀簡單,讓學生學得輕鬆。「大道至簡」,智者常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庸者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如文言文《兩小兒辯日》,要始終簡簡單單地把「讀」作為教學的核心與靈魂,把「讀」當作文言文學習的目標,也當作學習的手段。文言文是漢語言的瑰寶,是獨特的民族文化。它特有的語言結構令人費思量,更何況小學生。在指導朗讀中,可以引導學生找自己的感覺讀,自由誦讀,效仿古人搖頭晃腦地吟誦。學生不僅讀懂了「孰為汝多知乎?」的意思,而且在讀中對兩小兒及孔子的人物特徵有了自己的表象,對文本有了個性的見解,課上「花」開的聲音不絕於耳。 三、「語文教學是美麗的經營,需要你的萬般情思」 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激動人心的魅力,主要在於它自身溶入了豐富多彩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不能開啟學生的情感之門,使之與教師、與文本、與作者之情產生情感「共鳴」,那麼,這教學活動便是乾癟空洞,枯燥無味的軀殼。教師講課冷冰冰,似三九天之冰雪;象機器人一樣雖有聲而無情,雖有行而無內涵。這無激情的教學,必然得不到有激情的聽課。這樣的教學活動,台上台下死水一潭,教學效果必然不盡人意。 教師是教與學活動的煽情人,要處處激活學生的喜、怒、哀、樂,盪起學生心中的漣漪。如在《鳥的天堂》教學中,可以主要通過指導品讀優美語句,達到理解大榕樹旺盛生命力和大自然的神奇。文中「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一句,每次讀都會令人感覺眼前一亮,彷彿那片片綠葉像精靈般在跳動,愈讀之愈愛之。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品味賞析。
推薦閱讀:

語文課堂 「有效性」缺失例談--鴻飛
語文課是幹什麼的
語文是什麼,語文課教什麼,語文課怎麼教,語文課怎麼樣
20年前的語文課本,80、90後看完淚奔了……
巧借多媒體 打造魅力語文課堂

TAG:語文 | 地道 | 語文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