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智慧:我們應該堅持什麼樣的「富貴觀」?

自改革開放後,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會的變革更是日新月異。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對社會的發展更是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但很多不文明的現象也層出不窮。經常聽聞某人發跡,但沒幾年又敗落了;身邊有人事業發達後,拋棄妻子、另覓新歡......面對這個經濟高速發達,人心浮躁的社會,我們現代人應該堅持什麼樣的價值觀跟做人的標準呢?

現在的培訓跟所謂「磚家」層出不窮。教你如何發財致富、如何功成名就?但卻很少有人培訓什麼是人生應該堅持的正確的富貴觀。「明智莫如古、智慧莫若聖賢」。人生的智慧跟哲理我們的古聖先賢早已洞若明火,參透徹悟。

「富貴無常、損益相伴」。在《易經》這部最深邃而古老的國學經典中早以通透明達。中國人的智慧跟哲理根源,在易經中都能找到答案。「通便致久」是易經的辯證法則,告訴人們,當身處絕境亦或貧困時,要思變化;變則通,通則久,當事物達到鼎盛時要明白世事無常的道理,因為久則復窮。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陰陽之道猶如貴賤之分,之間相互轉化,輪迴不止。

儒家對待財富更直接、分明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體現了儒家高尚的道德情操。「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更應該是做人的原則跟錚錚鐵骨。儒家做人追求「五福人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富貴」。什麼是富貴呢?並不單指有錢,有錢只能是富,但談不上貴。道德高尚、情操雅潔的人才能稱之為「貴」。只有德行高具有一定的威望跟財富地位的人,才有資格稱為「富貴」之人。

道家更是逍遙洒脫,以出世的哲理思想看待萬物。明白萬物皆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老子曾曰:「富貴滿堂、莫之能守」。老子認為萬物和人生,都是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這是自然不變之道。人的佔有慾是多方面的,對財富的嚮往都是多多益善,抓住不放。但這些佔有物最終也會變得一無所有,當你擁有的東西太豐富時,別人就會眼紅,終究是不能「長保」, 守不住的。這裡面蘊含著「盛極而衰,滿必招損」的道理。並且俗人一旦發富發貴,往往會驕傲自大、目空無人,這樣反給自己栽下禍根。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攫取者能夠把財富據為永恆。

有道是:「人間富貴花間露 紙上功名水上漚。看破世情天理處 人生何用苦營謀」。人生如浮沉,抓的越多,反而失去的更多。用一顆通透的心,看待萬物,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深暗損益相伴、富貴無常之道。心懷坦蕩之情懷,長養浩然之正氣,做人孝悌為先,做事仁義風行,方不失君子之情懷。

推薦閱讀:

經典感悟名言 :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我們什麼時候可以變得不那麼容易被冒犯??
來一壺酒,我們聊人生
2012,我們一起追過的文學
當我們一起離開人世,像同一朵浪花 | 根納季·艾基

TAG:智慧 | 堅持 | 華夏 | 我們 |